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安,安而后能静,静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大学》
穷困的根源,本质上不是缺乏获取财富的机会、资源和技能,而是缺乏获取财富的心智。
赚钱最大的难点,在于学到赚钱的核心知识,并且成体系的掌握这些知识。碎片化的知识是无用的,而系统化的知识是真实有力的。
学会F=ma,你可能只能勉强解释自由落体运动,但学会在此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流体力学、材料力学等系统性知识,人类则可以让火箭上天。
赚钱就两步:
1、系统性的掌握赚钱的核心知识。
2、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运用这些知识。
本文的主题是:拆解《纳瓦尔宝典》第一章“财富篇”,核心内容可以用一个公式表达,这个公式很多人都或多或少说过一些,但都没有成体系的论述。
— 1 —
问题
我是带着这两个问题读《纳瓦尔宝典》的:
1、 建立3个以上的稳定收入管道
2、 把效率用杠杆放大10000倍——让自己工作1小时,等于普通人工作1万小时,比如《明朝那些事》的作者
— 2—
原理
1、财富=内核×杠杆
将自己产品化,规模化。
产品化就是构建一个能卖的东西——这个东西能独立于自己的肉身,对别人产生价值,并且别人愿意付费拥有这个产品或服务,这样就能和别人产生交易,产品化的核心是打造一个稀缺的内核。
人们只会为自己想要解决但自己无法解决或解决成本太高的东西掏钱——这是收到钱的基本原理。
规模化的方式就是使用杠杆进行大批量复制,包括人力杠杆、资本杠杆、媒体和代码。
2、内核
拥有自己的专长,足够稀缺的绝活。
稀缺性是赚钱最核心的逻辑,要长期赚钱就要把握稀缺,如果你不稀缺,要不了多久就会有一堆人进场,大家陷入同质化竞争。李开复说,创业就是要细分垄断。
让自己变得稀缺的过程,就是打造内核的精髓。
打造内核的一个关键是有一段非理性沉浸的时间——经过这段时间后你就和其他人不一样了(获得了某些高价值的隐性知识)。
比如李子柒、李佳琪等,经过几年时间的沉浸后,他们就具备了自己独一无二的内核,能够向社会提供独一无二的价值。能够赚钱的人,都是能沉下心去做一件事的人。
纳瓦尔说,专长不是学校能教会你的,因为如果社会能够通过培训教会你,它也能培训其他人来替代你。
我们可以把知识分为两类,一类是明面上的知识,书本上的知识,谁都可以看到,一类是非明面上的知识,书本上没有,或者隐藏在书本字里行间的深处(需要有一定悟性才能发现),这类知识更多是个人经验的总结。
我们要清楚的是,书本知识只是知识的一个局部,更多对自己有用的知识可能并不能从书本上直接学到,而这些知识,就会成为我们区别于其他人的核心竞争力和内核。
比如,《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当年明月”,就是将自己对生活、社会和历史独特的体验和理解,转化为文字,形成一部独一无二的作品,这部作品也为他带来了丰厚的收入和社会资本。
打造内核,最核心的路径,就是找到自己乐此不疲,但对别人缺像苦役的事情。
3、杠杆
包括人力、资本、媒体和代码,其中媒体和代码杠杆特别适合普通人运用,因为具备这些特点和属性:
①轻资产,上限高
一部手机、一台电脑、一根网线,投入很低,天花板无上限。
②0边际成本
内容做好了,服务一个人,和服务一千万人,成本几乎是一样的。
③可控性强
例如,做知识博主,自己自己朝着一个领域不断深耕,就能保证自己的内容质量越来越高,能够为用户创造实实在在的价值。
④拓展性强(可以无限深挖和拓展)
专业能力深入一个细分领域后,必然拓展出更多相邻领域,这些相邻领域同样可以商业化赚钱。不断深耕,就会越来越值钱。
⑤能有效创造稀缺性
首先是用品牌效应创造稀缺。个人IP是独一无二的,用品牌实现对一群人心智的占领和垄断(商业竞争的核心战场在心智),让他们一有某个需求就第一时间想到你。
其次是用创新创造稀缺。专业能力不断深化后,自然进入这个领域的前沿和边缘,有时候能够实现创新,因为创新所以变得稀缺。研究10年酸汤鱼的人做出来的酸汤,一定和照着配方做的新手不同。
⑥能实现大效用
你的内容可能对别人产生巨大价值,这种价值可能关乎项目、关乎赚钱、关乎职业发展、关乎社交关系,甚至关乎今后的活法。
— 3—
举例和运用
举例和运用——我做《读书联盟计划》的多重价值
我拆书的价值——用“财富=内核×杠杆”来思考:
1、 我本来喜欢读书拆书,即使不赚钱我也会做这件事。
所以,将这件本来就要做的事情,顺便变成能够赚钱和带来收益的事情,何乐而不为?
对我而言这部分投入是一定的,现在我知识顺便让这部分投入从没有产出变成有产出,从一个人研究,变成一群人共同进步。
2、 打造稀缺内核。
拆书的过程,其实就是非理性沉浸,打造稀缺内核的过程。
带着问题去读书,可以比较精准的解决问题。比如《纳瓦尔宝典》就是奔着使用杠杆,提升效率这个问题去读的,过程中还有很多意料之外都收获。这个过程积累的经验技能,能让后面做相关的事情变得更容易、更高效。
3、 拆书这个动作有多重现实且直接的商业价值、经济价值:
①作为付费社群的服务——即《读书联盟计划》。即将这个服务商业化,且社群可以做成有复购的产品。
假设复购率能做到50%。
第一年积累1000个付费用户,365×1000=36.5万。
第二年又新增2000个付费用户,加上第一年复购的500个用户,第二年就有2500个用户,365×2500=91.25万。
第三年2500个老用户有1250个,加上第三年新增3000个用户,第三年一共4250个用户,365×4250=155.125万。
如此下去,时间越长,流量端会越来越大,交付端的价值也会越来越大,这个事情就有机会滚雪球的方式发展下去。
②共域平台赚流量主收益+引流。
我会把一本书做成原创中视频、长文章等内容形式,发到各个平台(头条、西瓜、抖音、百家、B站等),赚流量主收益+引流。
共域平台IP起来后,还可以卖课、卖书,变现效率非常高。
③低成本做书单号矩阵卖书+引流。
一本书可以以低成本的内容形式,做成多条书单号内容。
矩阵化操作书单号,可以获得稳定收益,可以作为短视频带货的基本盘。
这些书单号也可以往私域引流。
④强化IP的人设,卖货(包括共域和私域,卖货主要是私域)。
用书单连接一群人,然后卖书、运动装备、零食(茶叶白酒等)等高复购产品,形成稳定的思域生意。
⑤复制时间,积累社交资产。
原创的文字和视频可以积累,不断复制时间,这些资产积累几年后,就会带来源源不断的被动收益,成为我重要的社交资产,降低各种沟通成本。
— 4 —
我如何拆解一本书
1、我的拆书框架分为三个部分:
①问题
②原理
③案例和运用
问题——带着问题去读,做精准努力,提升效率,盲目读书,对现实的帮助不大,反而可能让自己头脑不清醒。因此,读一本书之前,争取要有待解决的明确问题。
原理——学习一个领域,要学它的第一性原理,而不是碎片化的乱学,这样可以节省10年以上的时间。拆解一本书,一定要拆解书中所提出的第一性原理。
案例和运用——案例和运用是将书中的知识变成现实的价值,不求掌握一本书100%的内容但一次也用不起来,但求掌握其中1%的内容并在生活中成千上万次的使用出来。
2、我拆书的关键动作:
① 先用图文的方式拆解,在社群做分享。
② 过程中提炼金句,做成一系列书单号内容。
③ 上述过程中,形成整体解说框架和文案。
④ 将书变成原创的直播,直播的过程可以录制下来,形成公开课和付费课。
⑤ 讲内容以更系统、更精确的方式制作成长视频(不一定真人出境),形成公开课或付费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