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高尔基在《和青年作家谈话》中指出:'一开始就写大部头的长篇小说,是一个非常笨拙的办法……学习写作应该从短篇小说入手,西欧和我国所有最杰出的作家几乎都是这样的,因为短篇小说用字精炼,材料容易合理安排,情节清楚,主题明确。'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短篇小说的写作要点,列出一种模式,供初学者学习。/0 1/【开头】要使人'一见钟情'。方式有三种:▲造成悬念,引起兴趣。如《那团云雾》,开头就写不知怎的没了游兴,连山顶上也罩上一团云雾。▲开门见山,进入情节。往往开头就是人物对话。▲含蓄蕴藉,曲径通幽。往往描写景物, 烘托铺垫并有照应和伏笔。/0 2/【中间】结构主要有两种基本类型:▲曲折生致式① 单线曲折,一波三折。如王任叔的《河豚子》,写一农民在二三十年代的社会背景中,因穷困而自杀的过程。弄回毒鱼, 却看到孩子们兴高采烈;怕见惨象而出外, 回来后却见妻儿欢笑等待;吃后等死,却因鱼失去毒性,死不成仍要受苦。②双线交叉,内在联系。一人两事,或两人一事;可以是两条明线,也可一明一暗,互为陪衬。如《小星的暑假日记》, 父亲编造假材料,儿子编写假日记。父亲打骂儿子后, 再要写材料时只好苦笑。③反复回环,同中见异。如《奇妙的循环不等式》,车上只有一个空位,售票员不让老太太坐,却让'首长'坐。 司机上车后赶开'首长'请经理坐,经理的丈母娘正是老太太。 又如《他们都是瞎子》,写一对青年热恋、结婚、离婚时都看见一对瞎子相搀相扶。④前后对比,双峰对峙。如《变化》写一个业余作者先后发表两篇稿件后,单位领导不同的态度。⑤ 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前者,'扬'是主体, 却先在'抑'上着笔,突然一转归于'扬'。后者相反。这样,产生了情节发展的意外性,加强了相反相成的艺术效果。▲重旨复意式微型小说应以小暗示大,达到意义的升华;要讲象外之旨,言外之意,引起读者想象。主要采用:① 象征。 用具体物象寓示概念或另一形象,但只起结构作用, 不是象在诗歌中着力描写的中心形象那样。如《枪口》, 写一官复原职的领导用别人送的枪打下猎物时,得知走后门的'枪口'也对准了他。 ② 双关。如《向不通》, 写大学生向不通十年勤恳工作反不如工作差的升得上去,因而'想不通'。③ 比喻。如《'炮'炸宴席》, 写小孙子在酒宴上放炮仗捣乱, 又在爷爷不满新经理四十来岁年纪轻时放'炮':'你不是十八岁就当县长!爸爸三十出头就当厂长了! '④ 省略。这是一种具象化的空白。如《落果》, 老门卫退休后门口枣树上果子不熟就被打光,他写信给厂长:'连几十张馋嘴都管不住,还管厂。'接着省略了厂长感奋、整顿厂风的情节, 而写第二年老师傅收到一包红枣。/0 3/【结尾】结尾宜巧,要'回眸一笑'。主要有三种:▲画龙点睛,首尾呼应如《那团云雾》,开头败了游兴,峰顶似乎有团云雾,结尾那团云雾也不见了。▲戛然而止,含蓄隽永如二百来字的《书法家》,局长在书法展览会上应邀不过写了两个拿手的好字是'同意', 面对惊叹和要求只好无奈地说?quot;能写好的数这两个字……'这样结尾, 韵味无穷,艺术容量很大。以上两种结尾方法只能撩起读者短暂的激动,最佳结尾是:▲出人意外,扣人心弦即'欧·享利式结尾',其特点是'巧'。整个布局为结尾服务,读者以为情节东向演进, 结果却西向而行,抖包袱,亮底牌。这种结尾, 打破了情节发展惯用的结构手法,给人以新奇感,深化了主题,增加了容量。大家熟知的《麦琪的礼物》就是这样,一对穷困夫妻为在节日时互送礼物而煞费苦心,最后礼物拿出来却没用。一个卖掉金表为妻子买了梳子, 一个剪掉长发为丈夫买了根表链。又如澳大利亚的《窗》,靠窗的病人每天为角落病人描述窗外美景,为苍白的生活增光添彩。 但是角落病人却见死不救,图谋到了靠窗的好位置,抬头望见窗外只是一堵高墙。
高尔基在《和青年作家谈话》中指出:'一开始就写大部头的长篇小说,是一个非常笨拙的办法……学习写作应该从短篇小说入手,西欧和我国所有最杰出的作家几乎都是这样的,因为短篇小说用字精炼,材料容易合理安排,情节清楚,主题明确。'
/0 1/
▲造成悬念,引起兴趣。如《那团云雾》,开头就写不知怎的没了游兴,连山顶上也罩上一团云雾。
▲开门见山,进入情节。往往开头就是人物对话。
▲含蓄蕴藉,曲径通幽。往往描写景物, 烘托铺垫并有照应和伏笔。
/0 2/
【中间】结构主要有两种基本类型:
▲曲折生致式
① 单线曲折,一波三折。如王任叔的《河豚子》,写一农民在二三十年代的社会背景中,因穷困而自杀的过程。
弄回毒鱼, 却看到孩子们兴高采烈;怕见惨象而出外, 回来后却见妻儿欢笑等待;吃后等死,却因鱼失去毒性,死不成仍要受苦。
②双线交叉,内在联系。一人两事,或两人一事;可以是两条明线,也可一明一暗,互为陪衬。
如《小星的暑假日记》, 父亲编造假材料,儿子编写假日记。父亲打骂儿子后, 再要写材料时只好苦笑。
③反复回环,同中见异。如《奇妙的循环不等式》,车上只有一个空位,售票员不让老太太坐,却让'首长'坐。
司机上车后赶开'首长'请经理坐,经理的丈母娘正是老太太。 又如《他们都是瞎子》,写一对青年热恋、结婚、离婚时都看见一对瞎子相搀相扶。
④前后对比,双峰对峙。如《变化》写一个业余作者先后发表两篇稿件后,单位领导不同的态度。
⑤ 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前者,'扬'是主体, 却先在'抑'上着笔,突然一转归于'扬'。后者相反。这样,产生了情节发展的意外性,加强了相反相成的艺术效果。
▲重旨复意式
微型小说应以小暗示大,达到意义的升华;要讲象外之旨,言外之意,引起读者想象。
主要采用:① 象征。 用具体物象寓示概念或另一形象,但只起结构作用, 不是象在诗歌中着力描写的中心形象那样。
如《枪口》, 写一官复原职的领导用别人送的枪打下猎物时,得知走后门的'枪口'也对准了他。
② 双关。如《向不通》, 写大学生向不通十年勤恳工作反不如工作差的升得上去,因而'想不通'。
③ 比喻。如《'炮'炸宴席》, 写小孙子在酒宴上放炮仗捣乱, 又在爷爷不满新经理四十来岁年纪轻时放'炮':'你不是十八岁就当县长!爸爸三十出头就当厂长了! '
④ 省略。这是一种具象化的空白。如《落果》, 老门卫退休后门口枣树上果子不熟就被打光,他写信给厂长:'连几十张馋嘴都管不住,还管厂。
'接着省略了厂长感奋、整顿厂风的情节, 而写第二年老师傅收到一包红枣。
/0 3/
【结尾】结尾宜巧,要'回眸一笑'。主要有三种:
▲画龙点睛,首尾呼应
如《那团云雾》,开头败了游兴,峰顶似乎有团云雾,结尾那团云雾也不见了。
▲戛然而止,含蓄隽永
如二百来字的《书法家》,局长在书法展览会上应邀不过写了两个拿手的好字是'同意', 面对惊叹和要求只好无奈地说?quot;能写好的数这两个字……'这样结尾, 韵味无穷,艺术容量很大。
以上两种结尾方法只能撩起读者短暂的激动,最佳结尾是:
▲出人意外,扣人心弦
即'欧·享利式结尾',其特点是'巧'。
整个布局为结尾服务,读者以为情节东向演进, 结果却西向而行,抖包袱,亮底牌。
这种结尾, 打破了情节发展惯用的结构手法,给人以新奇感,深化了主题,增加了容量。
大家熟知的《麦琪的礼物》就是这样,一对穷困夫妻为在节日时互送礼物而煞费苦心,最后礼物拿出来却没用。
一个卖掉金表为妻子买了梳子, 一个剪掉长发为丈夫买了根表链。
又如澳大利亚的《窗》,靠窗的病人每天为角落病人描述窗外美景,为苍白的生活增光添彩。
但是角落病人却见死不救,图谋到了靠窗的好位置,抬头望见窗外只是一堵高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