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剧照
对于普通人,读小说是这世上最美好的几件事之一。而研究易懂又经典的小说可以让你提高文学素养。
如果你想走近文学,那么你可以从读小说开始。
毕竟在小说、散杂文、诗歌、戏剧这几大文学样式里,小说是最平易近人的。
如果你对文学无感,只是想打发时光,那么你可以读小说。
如果你想丰富人生,那么你也可以读小说。
毕竟一个人、一辈子,能经历多少? 小说里却又无数人的无数辈子。
那么从什么小说开始呢? 有书友问 : 有没有什么 好的中国现代小说推荐, 除 “鲁郭茅巴老曹 ”这种 人尽皆知的 经典外 ?
正好结合这两个问题,慢师傅列了一个书单, 选了中文世界里沉淀了多年的经典之作。
话不多说,直接看书单吧。
01
活着,简单而艰难
作者丨余华,1960年4月出生,曾经从事过5年的牙医工作,1983年开始写作,主要作品有《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在细雨中呼喊》《兄弟》《第七天》等。作品已被翻译成35种语言,在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俄罗斯、日本等37个国家和地区出版。曾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1998年),法国文学和艺术骑士勋章(2004年),法国国际信使外国小说奖(2008年),意大利朱塞佩·阿切尔比国际文学奖(2014年)等。
以前一度把《活着》当作批判现实主义作品,最近重读,才领略了作品中穿透历史和文化的力量:生活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不属于任何别人的看法!
朴素的语言描述了福贵的一生,经历了中国苦难的六十几年——内战、人民公社、文化大革命……,福贵还活着,陪他经历这一切的人却纷纷逝世,老的、少的,都顷刻湮没在历史中。
作者说,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这种“活着”,不是生活,更不是苟活,就是活着。
余华的文字总有一种坚韧的力量,简洁,一点一点推动着你。
关于千钧一发的承重之轻,关于泪水的宽广,关于理解世界之后仍保有同情。真的有夕阳下的那个老人和那头牛的故事。
其实真实并非无法忍受,反而让人坚强。
02
中国文坛最美的收货
上天拿走了他的腿,却给了他一个异于常人的心。
史铁生命途多舛,二十几岁染上疾病,从此就开始轮椅生活,一度迷失、彷徨。
国家不幸诗人幸。
疾病影响了他的生活,也一定程度成全了他对人对生活那种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反思。
他的文字,朴素、真诚、流畅,给读者一种与他对话的感觉;他的散文,充满了对童年、儿时玩伴、父母等亲人、友人等的怀念,让你感觉上帝关上了门,又为他开了一扇窗。
看少年时期,青春蓬勃跃然纸上,那群幼童、年轻人不知忧愁为何物,闹呀,跳呀,跑起来像一朵云。
看中年时期,心有戚戚,却又冷静克制,史铁生将经历所得的感悟一字一句写下来,关乎生命,关乎历史的记忆,关乎亲情、爱情、友情。
最后,他不在纠结于命运和生死,不在慨叹公平和际遇,只是回忆、感恩、珍惜、活在当下。
塞翁失马焉知祸福,无论何时何地,保持初心,坚持和努力才最重要。
03
渭河平原的雄奇史诗
作者丨 陈忠实,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白鹿原》是其成名著作,其他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乡村》、《到老白杨树背后去》,以及文论集《创作感受谈》。中篇小说集《初夏》、《四妹子》,《陈忠实小说自选集》,《陈忠实文集》,散文集《接通地脉》等。1997年获茅盾文学奖,其中《白鹿原》被教育部列入“大学生必读”系列,已发行逾160万册,被改编成秦腔、话剧、舞剧、电影等多种艺术形式。2016年4月因病在西安西京医院去世。
有人说是中国的百年孤独,某种意义上确实有点像。
作者很厉害,通过讲述白、鹿两支庞大家族的故事,描绘出一部近代中国农民的史诗。
故事叙述得详细而精彩,人物塑造得复杂而生动。
没有绝对的好人,也没有绝对的坏人,除了一个圣人朱先生。
白嘉轩的族长秉公办事,却逃不脱封建思想的桎梏;
鹿兆鹏为共产事业奋斗半生,却硬生生让弟媳变成了老婆;
和地主家小妾田小娥偷情也结婚的黑娃,当过土匪改邪归正后依然逃不脱悲惨的命运;
作为族长接班人的白孝文,受尽爱戴也和田小娥坠入过深渊,后来做县长风光一时,却毫不犹豫让黑娃成为枪下亡魂;
白灵为共产事业奔走最后却死于党内肃反,和鹿兆海青梅竹马却成了鹿兆鹏的妻子……
所有人都试图在于命运抗争,却又被一条线牵着走。
到头来,反而只有田小娥一直如故,却没有陈清扬(王小波《黄金时代》的人物)的洒脱,或许在作者笔下,荡妇死后只配做一只白蛾吧。
故事太过残忍和现实,有时候有些不忍心读下去,但这本书的震撼力确实是太强了,特别推荐看。
04
最后的话本小说
作者丨 阿城,本名钟阿城,一九四九年生于北京。杂家,文字手艺人。
读阿城的文字真可用“享受”来形容,没有生僻字也没有冷门词,句子短促有韵律,读来仿若“轻舟已过万重山”之感。
这得益于阿城的文字功力,字字句句间没有雕琢修饰,段落间的衔接也浑然天成,或是完全不划分段落,刹不住车直写完满满两页纸,简单得像是兴之所起随手勾勒的白描,但是总在某一个节点爆发出蓄势已久的力量,直逼人心,特别具有非常鲜明的中国古典文学的文本痕迹。
他在《小说选日文版自序》也提到《史记》、志怪、传奇、话本、明清小说等对自己的影响,尤其是他擅长的人物刻画,携有烟火气、草根气与侠气。就像他说的”有一种很古的东西“在慢慢晕染开来,是东方人自古就珍视的那些品质:淳朴、踏实、默然劳作、贴近脚下的土地、敬畏生、敬畏死。
《棋王》收录三篇:《棋王》《树王》《孩子王》,三篇都是给小人物立“传”,时代洪流中很快被湮灭的身影,说真话总是很艰难。
这些所谓的“王”,其实就是社会上顶平凡的人:无非只是在棋盘上才敢杀伐决断、在现实生活中却被打磨得灰头土脸的年轻人;是寡言而笨拙的中年男人,对家人对际遇都只有无奈无从开口;是一腔热血无所作为,最终只能叹息离开的知识青年。
偏偏阿城寥寥几笔,就让他们有了“王”的端正、侠气和博爱。
三篇里最爱《棋王》的故事和笔法;最爱《树王》的气氛,行为动作的描摹隐有武侠风,“我这才明白,我从未真正见过火,也未见过毁灭,更不知新生。”这段读到几乎能哭出来。
05
无法落叶归根的异乡人
作者丨 白先勇,小说家、散文家、评论家、剧作家。1937年生,广西桂林人,名将白崇禧之子。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美国爱荷华大学“作家工作室”(Writer’s Workshop)文学创作硕士。著有短篇小说集《寂寞的十七岁》、《台北人》、《纽约客》,长篇小说《孽子》,散文集《树犹如此》、《蓦然回首》、《明星咖啡馆》、《第六只手指》,舞台剧剧本《游园惊梦》,电影剧本《金大班的最后一夜》、《玉卿嫂》、《孤恋花》、《最后的贵族》等,重新整理明代汤显祖戏曲《牡丹亭》、高濂《玉簪记》,并撰有父亲白崇禧传记《白崇禧将军身影集》。2004年之后大力投入昆曲经典《牡丹亭》的制作演出,青春版《牡丹亭》目前已演出超200场,在华人世界造成极大轰动,启动了台海两岸昆曲复兴的契机。
对白先勇先生的认识,是从“昆曲”开始的,他用实际行动让濒临绝迹的“昆曲”艺术,再次红火起来,使得古典的根得以保存。
除了“昆曲”保护提倡者这一身份外,白先勇更是一位功力深厚的小说家。
他的代表作《台北人》用十四个故事串成一部群像戏,各阶层各行业下,殊途同归的人们,以各自的方式哀悼昨日的荣光。
这里所谓的“台北人”,其实是上世纪60年代初的台北外省人。白先勇用强大的文字能力,将我们拉回了那些旧时光,那些人、那些故事,残破,悲伤,怀念。
台北人,从祖国来,守着潮湿腐败的小岛,望着“沦陷”的故乡。人人心里都带着伤痕,都怀揣一个心酸的故事。
其实近百年中国的兵戈,千年繁华烟消雨散,那些雨丝风片的精致优雅,我等都不曾见过。
此书中旗袍的色、质、扣与印花,还有女人的发饰,各类美酒佳肴,那风尘中的艳丽,战火中的沧桑……白先勇娓娓道来,寥寥几笔,那万千气象的神韵便出来了。
06
当代知识分子的群像
作者丨 贾平凹,陕西省丹凤人,生于1952年;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西安市文联主席,西安市建筑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院长,《美文》杂志主编。
那种中国特有的人情关系网,还有弥漫在整本书中的荒诞颓废,是描写得很到位的。
对知识分子的定位,对古典与现代的对照,对城与乡孰优孰劣的对比,对那个商品化大潮刚刚来临时代的刻画,也是相当成功。
就是对于女性角色太无聊太没有魅力了。
而写法上,这本书感觉比较杂糅,有些博采众长的妙处——
首先,肯定是贾平凹标志式的乡土语言;其次,庄之蝶的猎艳史以及市井生活很难不让人想到《金瓶梅》;接着文中那些博学知识更像是脱胎于《红楼梦》;而牛月清母亲以及老牛的部分则颇见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响,这点作家在文本里也承认过。
07
乡村魔幻现实主义
作者丨 莫言,1955年出生于山东高密,1976年参军离开故乡,1980年代初开始文学创作;2012年因作品“将迷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以及当代社会现实相融合”而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首位获得这项大奖的中国作家。
莫言不吝笔墨,入木三分的刻画,令人事物鲜活饱满,跃然纸上;文字真实露骨,简直就是二十四帧的电影——血腥又粗暴。
从《檀香刑》里残酷到令人发指的死刑,再到《红高粱》里罗汉大爷的剥皮的细节描写,莫言的笔触都是超乎寻常的冷静和细腻,他就像是一个解剖师,循着人体骨架慢慢把里面血腥的内核展现在读者面前。
相信他一定是崇尚暴力美学之人,不然怎能将杀戮呈现得这么烟花烂漫,色彩斑斓?
他将一代人的死所流的血与生养的土地融合,让流不尽的血藏匿于高密广袤的黑土中。
高粱红成一片,画面的色彩是热烈的,是奔放的,让人联想到燃烧不尽的生命,像是有人拔足狂奔于七月田野,动态的,极致的美感。
但是高粱土地里浸润着滋养它们生长的鲜血,断掉的手足和头颅里汩汩流出刺眼的血,土地贪婪地品尝着血宴饕餮,无数种子因此慢慢破芽,生出茎叶,带有人的精魂。
不过读到后面感到疲乏,事无巨细地放大细节,容易让人游离主线,就像电影里长时间的特写镜头,不免让人审美疲劳,头晕目眩,而且是以慢镜头缓缓推进,一帧帧画面徐徐展开,偶尔显得冗长拖沓,但耐着性子看下去,还是蛮刺激的。
另外,莫言也善于化用魔幻现实文字,亦真亦幻的场景,地域文化的差异,主线支线交叠,倒叙回忆的穿插闪现,小说阅读起来竟有南美小说的快感。
魔幻现实主义大佬加西亚·马尔克斯影响了多少中国作家啊,尤其跟革命题材结合,简直天造地设,英雄光辉形象如有神助啊!
08
台湾的鲁迅
作者丨 陈映真(1937—2016),台湾文学家、思想家、社会运动家。本名陈永善,生于台湾苗栗县,祖籍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淡江文理学院外文系毕业。1959年以小说《面摊》进入文坛,曾获吴浊流文学奖、《中国时报》小说推荐奖、花踪世界华文文学奖等。1985年创办《人间》杂志,开创中文纪实摄影报道先河,关怀边缘族群,为弱小者发声。他的小说以独树一帜的文学风格、对社会嬗变的深刻体察及深切的人道主义精神,影响了一代文学青年和知识分子。陈映真是台湾文坛赓续五四传统的作家和思想家,被称为“台湾的鲁迅”。
一个小说家一辈子能写出一篇《将军族》就够了。
隔着书页都能感受到作家创作时的适意与振奋,那种文字从脑海源源不断地冒出来的感觉,让人羡慕。
陈映真的文字是从泥土里生长出来的,它质朴而深情,紧连着的是对乡土家国的天然情感、对于笔下人物的真实悲悯,还有超越政治立场、国家界线的大爱。
《将军族》收录二十四个中短篇小说,描绘了一幅20世纪平凡人的命运群像:台北夜市摊贩和病孩子,细瘦苍白的“安那其”少年康雄,从远方战场归来的乡村教师吴锦翔,苹果树下富于浪漫幻想的青年林武治,沦落他乡的三角脸和小瘦丫的爱情悲剧,知识界的“弄潮儿”唐倩,虚无厌世的“航海人”胡心保……
小知识分子理想破灭后的自戕、底层贫穷人士的投生苟且,几乎每个人物都透着股沉郁的困顿和忧郁。
初读或许会觉得生涩,因为我们并不了解的五六十年代的台湾,但是全篇下来讶异于这股奇妙的巨大的难以言说的共鸣感。
一个陌生的左派作家,为半世纪后的我们留足了回响。
09
香港城市文学的起源
作者丨 西西,原名张彦,广东中山人。1938年生于上海,1950年定居香港,毕业于葛量洪教育学院,曾任教职,又专事文学创作与研究,为香港《素叶文学》同人。著作极丰,出版有诗集、散文、长短篇小说等近三十种。1983年,短篇小说《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获联合报第八届小说奖之联副短篇小说推荐奖。1992年,她的长篇小说《哀悼乳房》名列台湾《中国时报》开卷十大好书。1999年,长篇小说《我城》被《亚洲周刊》评入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2005年,继王安忆、陈映真之后获世界华文文学奖,获奖作品是长篇小说《飞毡》。2009年,《我的乔治亚》、《看房子》入围台北国际书展大奖。
《我城》,西西传诵三十余年的出名巨著,风格独特,被认为是开创了香港本土城市文本的先河,一直深受两岸三地的作家和读者的好评,也因此在《我城》发表三十周年时,香港报纸还曾专门出头版纪念。
中学毕业生阿果眼中的70年代香港,阿髪、悠悠、阿傻、麦快乐等草根百姓逛街、郊游、搬家、求职、讨生活的香港,西西以其“顽童体”的观察带人游走各地,刻画一代香港人的真实状态,记录当时诸多重要的历史瞬间,其中寄托着青年的开放、进取和各种成长之潜力充满可能性。
虽然写于70年代末,但现在读来仍然不过时。比如很多代港人都觉得自己没有留给后代一个更好的香港,比如牢固的城籍和虚无的文化归属……
《我城》是在卡尔维诺的《看不见的城市》出版两三年后开始写的,可能西西有在致敬卡尔维诺也说不定,但她并没有追求设计精致的结构,也没有那么强的文学结构能力。
不过,香港自带的那种自然而富有地域色彩的幻想和隐藏在幻想背后的理性,已经让这本书的城市叙事足够犀利了。
10
文学化的家族史
这是部现实主义小说,路遥用朴实无华的笔调描绘了一幅完整的社会图景——从农业学大寨到生产责任制,从文革期间的谈“资”色变到改革开放后放开手脚,社会变迁,人心思变。
一对农家子弟,凭借吃苦耐劳、拼搏向上的精神,在困难的环境里挣扎求生——
孙少安敢想敢干,百折不挠,富有社会责任感。孙少平劳动之余不忘阅读,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他和田晓霞因对知识的渴求而结缘,这场跨越阶层的爱情刊心刻骨。
作者从哲学、社会学和历史的高度审视那段岁月中的政策、人的行为和人性。笔触理性而温情,对现象和问题的思考是犀利的,对个体的命运是关切的。
本书是一代人的启明星,其社会价值大于文学价值。每个人的生活同样也是一个世界,即使最平凡的人,也得要为他那个世界的存在而战斗。
即可进店买到这些书
满99元赠18元的慢书房文创
满199元的赠58元的特色背包
—FIN—
整理丨慢师傅
排版丨慢师傅
编辑丨WEY LEAN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