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选理由:中国现代派小说的开山之作鲁迅文学中的经典篇章以一个“疯子”的笔触展露中国传统礼教的罪恶。
作品简介:《孔乙己》是鲁迅创作的第二篇白话小说,最初发表于1919年4月的《新青年》第六卷第四号上。
在小说中,作者成功塑造了孔乙己这样一位穷困潦倒、迂腐麻木、懒惰却又不失善良品性的清末下层知识分子形象。小说全文不足3000字,但却以极其凝练的笔墨,表现了相当深广的思想内容。一方面,作品通过塑造孔乙己的悲剧性格,表现出了封建科举制度是怎样将一个下层知识分子摧残成了一个完全丧失了人的尊严,丧失了起码的生存能力的社会的“多余人”;另一方面,作品也通过展现孔乙己的悲惨命运,表现出在封建科举制度的侵蚀下,社会各阶层的人是怎样共同构成一种巨大的、可怕的社会合力,吞噬着人的魂灵。作品在展现孔乙己悲惨命运的同时,还通过展现环绕在孔乙己周围的环境,从另一个角度抨击了封建科举制度对整个社会的毒害。小说构思精巧,语言、动作描写十分细腻生动,讽刺中含着同情,庄谐俱备,读后发人深思。
02
《在酒楼上》(鲁迅)
入选理由:鲁迅文学中的经典篇章一篇关于人生去处的痛心疾首的思考笔意苍凉,情感深沉,读来让人郁郁。
作品简介:《在酒楼上》的基调相对低沉,作者从远方回到从前居住的地方,还是同样的洛思旅馆,可是一切对于作者已经是那么生疏,甚者很是无奈。这是一个早就被界定的落寞的开端,就像文章中作者所说的:觉得北方固不是我的旧乡,但南来又只能算一个客子。如果再加上相遇的吕纬甫,以及在他身上所流泻的时代的哀伤,就像文章中所说的:就像蜂子或蝇子停在一个地方,给什么来一吓,即刻飞去了,但是飞了一个小圈子,便又回来停在原地点。无不为我们展现了人世命运的凄凉,一切在时代的沉沦中紧接着生锈死亡。因为生活的理想和价值的存在已经完全淡漠了,谁也无法预测在下一个时间里自己的生命孤舟究竟会漂向何处。
03
《海角的孤星》(许地山)
入选理由:许地山的小说代表作之一塑造了一对情深义重、生死相依的青年贫困夫妻形象具有催人泪下的艺术感染力。
作品简介:这篇小说是许地山的短篇小说代表作之一。小说以倒叙的手法、凄美的笔触,通过第三者“我”的见闻,叙述了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故事中,一对新婚夫妇乘船去马来西亚的一个小岛上度蜜月。途中新娘说了些不吉利的话,引得新郎热泪横流。不幸3年后戏言成了现实,新娘病死在小岛上,新郎也在返家的途中死于船上,只丢下一个不懂人世的小女儿。小说生动塑造了一对相亲相爱的贫贱青年夫妇形象,赞美了他们之间纯洁无瑕的感情,表达了作者对生活于苦难之中的贫困家庭夫妇的无限同情。小说构思精巧,情节生动,人物形象塑造鲜明,语言质朴优美,富于散文化的抒情色调,读来感人至深。大量口语的运用,也是小说的一个特色,使小说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04
《醍醐天女》(许地山)
入选理由:作家许地山的小说精粹一篇饱含人道主义关怀的精彩篇章语言平实,却蕴含着深沉的动人魄力。
作品简介:《醍醐天女》最初发表于1923年的《小说月报》上,作者此时还没有去过印度,但已经熟悉了印度的神话故事。所以小说一开头就写道:“相传乐斯迷是从醍醐海升起来的。她是爱神的母亲,是保护世间的大神卫世奴的妻子。”至今,每当印度最盛大的民族节日迪瓦里的时候,信徒都要进行膜拜,以祈求来年的平安吉祥,商人们更是要祈求她保佑财运亨通。
《醍醐天女》在许地山的行文风格中具有相当典型的意义,文章以印度生活为创作背景,展现了一个美丽的传说,和传说背后温暖人心的感人故事。虽然文章在叙述的追忆中包含着主人公的回想,并且在回想中又穿插了现实故事中的真实对话,让文章在虚与实之间显得有点繁复,但也正是这样的构述,将我们带向了另类文化的表述之美。故事很简单,只是讲述了准陀罗在我迷恋乐斯迷和醍醐海的幻想时向我叙说的一个关于他的父亲和母亲在一次丛林探险中惊险的故事,但值得注意的是,此时文章借用了对比手法,将陌生人(大人)的不信任和小男孩的坦诚相互比较,为我们演示了人生信念的真纯度。就像文章中所说的:这种生命的感念胜于天上的醍醐。
05
《春风沉醉的晚上》(郁达夫)
入选理由:郁达夫的小说代表作之一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表现工人生活的杰作之一被认为是“五四”优秀短篇小说园地中的一朵奇葩。
作品简介:《春风沉醉的晚上》写于1923年7月,是郁达夫的小说代表作之一。
小说叙述了“五四”以后一对贫苦沦落的男女青年,同住在上海的一幢贫民窟里,由素不相识到相互关怀、同情的故事,刻画了一位正直、善良、真诚、乐于助人、身处厄境不失坚韧意志和反抗精神的烟厂女工陈二妹的形象。小说以黑暗污浊的大都市为背景,通过一对穷苦青年男女的平凡生活经历,揭示出深刻的社会矛盾,反映了下层人民的苦难,揭露出他们苦难的根源是阶级压迫和剥削,同时展现了他们善良美好的品质,歌颂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