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诃夫是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人物,他跟美国的欧·亨利、法国的莫泊桑一起号称“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代表作有《装在套子里的人》《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
他的作品以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为视角,讲述他们的故事揭露出沙皇专制社会的黑暗、残暴和野蛮。
《第六病室》
契诃夫的《第六病室》发表于1892年。和契诃夫的许多作品一样,这部作品没有众多的人物,没有复杂紧张的情节,以一间病室为主要场景,以一对知识分子小人物为主人公,以他们的争论作为主要情节,展现了一个什么都无意义的荒诞社会,控诉了那个病态社会对人灵魂的污染和性格的扭曲,从而发出了对罪恶社会的强烈抗议和对沙皇专制的有力批判。
故事的开始,契诃夫先是勾勒出了病室的面貌:长满铁锈的屋顶、半歪半斜的烟囱、门前破旧的杂草丛生的台阶、斑斑点点的灰泥墙壁。往里看,穿堂的墙边堆满了小山似的垃圾,散发着令人窒息的恶臭。
“天花板被熏黑了”“地板灰暗,粗劣”“蟑螂、臭虫和老鼠搅得大家不得安生”。满屋子浑浊的味道让来访者“仿佛进入了一个圈养动物的畜栏”。明明是治病救人的医院,却带着阴郁、罪孽深重的特殊模样,比监狱还不如。
这其实是对当时社会的隐喻,契诃夫正是通过“第六病室”来隐喻整个沙皇专制下的腐朽黑暗的病态社会。“第六病室”中关押着所谓的“疯子”,他们被鞭打、压制、囚禁着,隐喻了沙皇统治下的社会囚禁、压迫着深受苦难的底层人民。
接着故事进入主线,主线就是以“病人”伊万·德米特里奇·格罗莫夫和“医生”安德烈·叶菲梅奇·拉京的经历为线索展开,来呈现整个医院荒诞、混乱的状态。
伊万·德米特里奇·格罗莫夫是一个敏感、殷勤、正派、纯洁的人,由于生活在那愚昧、昏沉、黯淡的专制社会里,内心长期受到压抑,精神忧郁苦闷,疑心重重,“觉得全世界的暴力合成一团在追他”,便患上了被虐狂, 被关在了第六病室, 受着非人待遇和压迫。
而定论伊万·德米特里奇·格罗莫夫“人已经疯了”的,也正是该故事中的另一位主人公——安德烈·叶菲梅奇·拉京。
他原本是第六病室的医生,向往着正义和善良,却并无勇气去做出改变。尽管意识到第六病室是个“不成体统,对病人的健康极为有害”的地方,但他仍选择漠视和逃避,安慰自己“久而久之他们会转化为有用之物”。直至与伊万·德米特里奇·格罗莫夫进行了多次的争辩,他才终于愿意直面现实的冷漠与残酷。
当然,故事最荒谬的地方在于,觉醒后的安德烈·叶菲梅奇·拉京医生,不仅被剥夺了职务,还被扣上了“精神失常”的“帽子”,也被关进了“第六病室”。医生居然成了“病人”,这似乎说明,正是意识到那个社会的荒谬,并试图为良知、为正义、为理想做出反抗的人,才会被关进第六病室,且无法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