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新书架>>
外国文学
《 美好事物的忧伤》
[英]西蒙·范·布伊 著
郭浩辰 译
◆ 短经典精选系列开年新作,弗兰克·奥康纳国际短篇小说奖桂冠作家西蒙·范·布伊继《爱,始于冬季》后颇具雄心的短篇创作,2018年英国边山短篇小说奖决选作品;
◆ 诗意、唯美的短篇典范,简单、浓缩、深具思想性的语言转瞬之间便消失在故事自身的叙述中,如同雨落入大海;
◆ 当代英语短篇写作不容错过的声音,科伦·麦凯恩、罗伯特·奥伦·巴特勒联袂推荐。
《美好事物的忧伤》是英国作家西蒙·范·布伊的第四部短篇小说集,共收录八篇短篇作品。小说集延续了范·布伊诗意、唯美的短篇写作风格,透过作者在旅途中听闻的八个故事,展现我们生命中那些爱与哀愁交织的瞬间。美好之物在时间面前的脆弱,人类面对美好之物时悲欣交集的感受,以及我们如何以爱抵御生命的寒冬,都将是这部小说集所要探讨的主题。本书曾入围2018年英国边山短篇小说奖决选名单。
《 纵情生活》
[法]西尔万·泰松 著
范晓菁 译
◆ 龚古尔文学奖、法兰西学院短篇小说奖得主,《在西伯利亚森林中》作者西尔万·泰松短篇小说杰作。
《纵情生活》是法国当代旅行作家和小说家的代表性短篇小说集,由伽利玛出版社首次出版于二〇一四年。这本短篇集收录了《情人》《百无聊赖》《尊重》《狙击手》《隐士》《火车》等十七篇精彩的小说。这些作品展现出人类普遍面临的际遇和生存境况,小说的主人公有各种身份,他们是水手、恋人、战士、艺术家或旅行者,他们生活在巴黎、阿尔卑斯山小镇,或里加、阿富汗、雅库特、撒哈拉沙漠……面对命运的打击,他们没有太多选择,与其奋力挣扎,不如纵情生活,这就是这些小人物的选择。
《命若飘蓬》
[法]西尔万·泰松 著
周佩琼 译
◆ 2009年龚古尔文学奖短篇小说奖获奖作品,《在西伯利亚森林中》作者西尔万·泰松短篇小说杰作。
《命若飘蓬》是法国当代旅行作家和小说家的代表性短篇小说集,由伽利玛出版社首次出版于二〇〇九年,荣获当年的龚古尔文学奖短篇小说奖。这本短篇集收录了《沥青》《小雕像》《湖泊》《峡谷》《海湾》等十五篇精彩的小说。这十五个故事发生在世界的多个地方,在西伯利亚的平原、苏格兰的峡谷、爱琴海的海湾、格鲁吉亚的群山……这十五个主人公都怀揣着欲望或希望,然而命运的法则和自然的力量更强大,主人公往往在经历一番曲折的变故后,最后归于对命运的无奈和嗟叹,或重新回到最初的平静。
《满:一部异乡小说》
[加]金翠 著
张鑫 译
◆ 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替身”——新学院文学奖决选者作品;
◆ 用沁人心脾的文字讲述一个女孩从越南漂泊到加拿大的生活故事,记录历史的湍流和个人的奇遇。
加拿大籍亚裔女作家。1968年生于越南西贡,10岁时随家人逃离,在马来西亚难民营度过一年后被加拿大政府接收。20世纪90年代初,她在蒙特利尔大学先后学习翻译专业和法学专业,当过译员、律师、裁缝、厨师和饭店老板。2009年,她因出版第一部小说《漂》而受到瞩目,在2010年获得加拿大总督文学奖,之后陆续出版作品《致你的信》《满:异乡食色》等。2018年,她成为新学院文学奖的四位决选人之一,另外三位分别是玛丽斯·孔戴、尼尔·盖曼和村上春树。
这本小说由越南女孩“满”在流亡前后的生活片段连缀而成。“满”有三个妈妈:第一个妈妈未婚先孕,丢弃了满,“她的脑袋有一个洞”;第二个妈妈在菜地里捡到了满,“她的信仰有一个洞”;第三个妈妈阴差阳错地成了间谍,“她的小腿上有一个洞”。跟随第三个妈妈流亡到加拿大蒙特利尔后,满嫁给一个开餐馆的越南人。通过精心制作传统的越南食物,满不仅赚取了金钱,而且遇见了从未有过的温情与悸动。从此,她人生的悲喜、情爱的边界都与烹饪这件事息息相关。
《 从未见过大海的人》
[法]勒克莱齐奥 著
金龙格 译
杨拂柳 绘
◆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勒克莱齐奥作品,少年和成年人共读的法国寓言式短篇小说集;
◆ 傅雷翻译奖得主优美译本;
◆ 新锐插画师精心绘制全彩插图。
勒克莱齐奥的这本短篇小说集就像一个个平静、缓慢的梦境——
男孩梦多不知道从哪里来,也不知道要到哪里去,城市的喧嚣似乎让他有些不知所措,他经常问一些大人“你愿意收养我吗?”,却往往没等到回答就跑开了……
丹尼尔梦想着像辛巴达一样到大海去旅行,终于有一天逃离了令人窒息的学校和不在身边的父母,日夜兼程去了海边……
小科罗娃聆听着阳光、云朵、蜜蜂和风,想要找到关于天空颜色的答案:“蓝是什么?”……
这些游离在文明世界边缘的少年,用自己的方式探索着世界、找寻着自我,他们是自由的,他们也引领我们去往那个充满美好和神奇的地方。
经典写作课
《小说面面观》
[英]E.M.福斯特 著
杨淑华 译
◆ 22次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已经证明了福斯特是20世纪伟大作家之一;
◆ 在这部作品中,他以自己切身创作体验,系统、深入地讲解和论述了长篇小说这个文学门类的特点,慧眼独具、洞见迭出,同时又轻松幽默、如话家常。
《小说面面观》是从事小说写作、文学批评与赏析者了解小说艺术奥秘的必读经典。
《印度之行》后,福斯特将重心转向了讲学与文学评论。1927年,他应邀到剑桥大学开设讲座,一系列演讲成为《小说面面观》的基础。全书共分九章,涉及小说的七个层面,故事、人物、情节、幻想、预言、模式、节奏。福斯特认为,小说家的任务即是熟练地驾驭这些面向,做到“面面俱到”。
纪实
《沙皇的酒窖》
[澳]约翰·贝克 尼克·普拉斯 著
王瑜 译
◆ 一批真实的宝藏——俄国末代沙皇收藏20000+瓶葡萄酒珍品;
◆ 一段真实的历史——二战期间,收藏品被转移至格鲁吉亚;
◆ 一位真实的专家——约翰·贝克,澳大利亚知名葡萄酒鉴赏家;
◆ 一场真实的探险——深入高加索腹地,揭开酒窖神秘面纱;
◆ 这段旅程充满意外和困难。酒窖管理者是否真心好客?中间商到底有何居心?葡萄酒是不是正品?哪些人会成为朋友,哪些人又终将背叛?……这必定成为一场能吹一辈子的伟大冒险!
约翰·贝克是澳大利亚知名的葡萄酒鉴赏家。1998年,一份神秘的文件出现在他的面前。他凭借自己丰富的专业知识——还有一些运气——破译了内容,结果令人大吃一惊:这是俄国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的收藏清单,包含了上千瓶百年历史的古董葡萄酒!
为了这批稀世罕见的珍宝,约翰与同事决定前往酒窖所在地,开启了一场大胆的、多彩的、危险的格鲁吉亚之旅。他们必须确认,这批葡萄酒是否存在,是否都是正品,是否真的属于尼古拉二世等著名历史人物。更重要的是,作为葡萄酒商,他们必须弄清,这些葡萄酒究竟会带来多么可观的商业利益。
《沙皇的酒窖》记录了一场神秘又狂野的探险。从悉尼的双湾,到格鲁吉亚的第比利斯,再到伦敦和巴黎,乃至于波尔多的酒庄——尤其是标志性的伊甘酒庄……这座价值连城的沙皇的酒窖,足以令所有葡萄酒爱好者和专业人士为之倾倒。
悬疑惊悚
《 金米和沙米》
[法] 德尔菲娜·德·维冈 著
倩兰 余宁 译
◆ 斯蒂芬·金的名言:“我们曾有机会改变这个世界,可我们宁愿在家电视购物。”而今,网络直播和购物成为普通人的日常,我们是否想过对儿童的心理和生活造成什么影响?
小说层层推进,围绕着金米失踪之谜展开调查,将网络直播对儿童的心理伤害展现在读者面前,在这个“活着只是为了被看到”的时代,我们如何才能找到真正的生活。
我从这本《金米与沙米》发现了德尔菲娜·德·维冈,比较震惊的是,在犯罪和惊悚阅读小组里没有经常听到这本有力的书。这实际上是一部黑色小说,包括警方调查的部分,但它也是一部心理惊悚小说,就网络对儿童未来的影响向我们发出了警告。
网络直播对儿童进行商业剥削,这一强劲的主题非常接地气,作者的处理方式是呈现现状并向我们警示,媒体过度曝光极其危险,可能对儿童的心理和整个生活造成破坏,比如抑郁症和饮食失调。这书太有说服力了,情况严重!
我强烈建议你弄到这本精彩的书……
——索菲·吕奥(Sophie Ruaud),法国亚马逊用户
《头号书迷》(2023版)
[美]斯蒂芬·金 著
柯清心 译
◆ 这部小说让我们深刻见识了书迷“私生饭”究竟有多疯狂,将自己喜爱的畅销书作家囚禁起来,通过施虐达到精神控制的目的,手段极其残忍;
◆ 斯蒂芬·金有能力通过层层铺陈将惊悚效果发挥到极致,不看到最后,你绝对猜不到故事的结局。
爱有多深,占有的欲望就有多强。
作家保罗·谢尔登遭遇车祸后,被一个离群索居的女人所救。起初保罗还在为保住一条命而庆幸,但他很快就发觉自己的救命恩人不太对劲:她喜怒无常,脾气暴躁,似乎还有不可告人的过往。这个名为安妮的女人号称是保罗的头号书迷,当她发现保罗将自己最喜欢的小说人物“苦儿”写死之后,大发雷霆,对他百般折磨,逼他为“苦儿”续命。保罗深知,小说写完之日,就是自己命绝之时……
《头号书名》是斯蒂芬·金的心理惊悚小说,名作。首次出版于一九八七年,进入一九八八年世界奇幻奖最佳小说决选名单。曾于一九九○年以《危情十日》之名被搬上大银幕,主演凯西·贝茨因其中的护士一角荣获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
散文
《爱吃的我们没烦恼》
陈佳勇 著
◆ 文字老辣-“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得主”的老底子藏不住了!
◆ 幽默风趣-必有一个句子戳中你的笑点,让你猝不及防,回味悠长!
◆ 吃货福音-可以按图索骥的私人美食地图,一人食,众乐乐,皆可!
◆ 文图并茂-知名插画家施晓颉倾情绘制24幅插画,点亮你的眼睛!
《爱吃的我们没烦恼》,是一次真诚而创新的图文实验,更是一次不拘泥于简单描述,却执着于好吃与不好吃的心灵拷问。本书集中探讨身边美食故事,食物的生发之地,以及世间食客的众生相。贯穿始终的,依旧是那一抹浓浓的人生况味。平和而真挚的文字,辅以相同审美观的插图,仿佛那道我们最熟悉的家常菜——糖醋排骨,酸酸的,甜甜的,还很亲民。
好的小笼包,也许就是要有那些肉皮冻,要有那种草篦子打底的视觉感受,吃的时候,座位狭窄,要有小笼包掉在醋碟里害怕溅在身上的那种担心。
——《小笼包》
所谓故乡的味道、家的味道,隔的时间越长、越不接触,味觉是会疏离的。突然一道菜吃出家的味道,主要还是因为你好久没回家了。但要真的那么久没回家,再回到家吃那一口“妈妈烧的菜”,其实未必有那么好的效果,多半是自我美化。
——《下沙烧卖》
大家习惯说美食排行榜,其实,恶食排行榜远比美食排行榜更有意义。顾老师和我一致觉得,北大食堂最难吃的菜,位列恶食排行榜前三名的分别是:第一名,猪肉大葱包;第二名,猪肉大葱包;第三名,免费汤。
——《北大食堂》
图像小说
《艾玛的味觉》
[法]艾玛纽埃尔·迈松纳夫
[法]茱莉娅·帕夫洛维奇 著
[日]高滨宽 绘
唐蜜 译
◆ 讲述米其林女评审员的故事。
图像小说《艾玛的味觉》取材于米其林女评审员的真实故事,讲述美食行业中不为人知的细节,展现认真对待美食和生活的人。
艾玛拥有味觉方面的天赋,在耐心等待之后,获得了进入《米其林指南》评审团的机会。实习阶段,她从评审员前辈们身上学习了评审规则,很快她就独当一面,被派往法国小镇的各个酒店和餐厅。烦恼随之而来:前辈坦言米其林评审员的工作或许不适合女性;艾玛和男友因工作产生隔阂;美食以什么为标准?……于是,艾玛前往日本散心,在那里寻找答案。
艾玛纽埃尔·迈松纳夫(Emmanuelle Maisonneuve)
1976年出生于法国图卢兹。她热衷旅行,在美国和加拿大完成大学学业。她曾与大厨米歇尔·布拉、阿兰·杜卡斯共事,一起探索美食,这段经历锻炼了她的味觉。
还有其他决定性的经历,比如,与阿兰·帕萨德的相遇使她成了一名文字爱好者,并在布歇-夏泰尔出版社、弗拉马里翁出版社签下多部作品。在成为米其林评审员后,她的摘星之梦更加具体了。她游历亚洲,尤其去了日本,在那里探索更高的美食之峰。
茱莉娅·帕夫洛维奇(Julia Pavlowitch)
痴迷于不同寻常的命运。
茱莉娅·帕夫洛维奇为角斗士出版社撰写了多部女性肖像作品。《艾玛的味觉》融合了她的两大爱好:非典型人生轨迹和烹饪。她化身美食记者,采访多位大厨,深入了解国内外知名餐厅的厨师班底,这些经验,连同对味道、餐桌的热爱,陪伴她完成了这本书的写作。
高滨宽(Kan Takahama)
1977年出生于日本南部的熊本县,毕业于筑波大学美术专业。2000年初,她的漫画作品在讲谈社出版,之后在传奇杂志《Garo》上发表。很快,她开始在国外出版漫画作品,包括《苦涩的水》《两杯浓缩咖啡》《难过的女孩》《蝴蝶的最后一次起飞》《爱与自由的东京》等。
经典剧目
《希腊三部曲:安菲特律翁三十八世;特洛亚战争不会爆发;厄勒克特拉》
[法]让·季洛杜 著
吴雅凌 译
◆ 法国剧作家季洛杜重写三部古希腊经典悲剧,寻找现代阐释的可能性,重塑现代境遇中的人性抉择。
让·季洛杜以古希腊经典戏剧为蓝本,重新创作了多部现代剧,包括这三部剧作《安菲特律翁三十八世》《特洛亚战争不会爆发》和《厄勒克特拉》。自索福克勒斯始,经由普劳图斯、莫里哀、德莱顿、克莱斯特等人,许多作者讲述过安菲特律翁的故事,故季洛杜戏称“顶多贡献了同一故事的第三十八个版本”;重写特洛亚战争的故事,宣称此战“不会爆发”,季洛杜究竟是背叛还是传承荷马的精神,可谓众说纷纭;三大悲剧诗人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都写过厄勒克特拉神话,她身为公主做了奴隶,常年受辱,衰老憔悴,久别重逢的弟弟不敢相认……季洛杜重写这个苦难的悲剧人物,“替厄勒克特拉的雕像掸去了尘灰”。
《 恩培多克勒之死》
[德]荷尔德林 著
陈巍 译
◆ 德国大诗人荷尔德林未完成剧作,依照德国出版社经典注疏本首次全部译出三部残稿,研究荷尔德林文学创作重要文献。
荷尔德林未完成诗剧《恩培多克勒之死》包含三部残稿,围绕公元前五世纪哲学家恩培多克勒投身埃特纳火山口的传说展开。恩培多克勒被驱逐出境,他的弟子揭露了祭司们的罪恶。市民召他回来,要把王冠献给他。他拒不接受,要投身火山口,以说明只有毁弃旧事物,才能使新事物诞生;只有通过变革,才能使民族和人类重生。第二稿和第三稿残存无几,或虽有提纲,未曾写出。第三稿的构思变动很大,作者放弃了恩培多克勒个人的悲剧罪责,指出他的自我牺牲是历史矛盾在他身上的体现,并预示着矛盾的解决,使悲剧带上神话色彩。本书依照德国古典出版社的《恩培多克勒》注疏本,首次将《恩培多克勒》三种残稿全部译出,并根据相关的权威德文和英文注释本校订并注释,系研究荷尔德林文学创作和诗学观点的重要文献。
《 原浮士德》
[德]歌德 著
陈巍 译
◆ 德国大诗人歌德《浮士德》的原始初稿首次全文译出,呈现这部巨著当初的原生状态,是歌德研究的重要文献。
《原浮士德》形成于一七六八年至一七七五年间,系歌德诗剧《浮士德》第一部第一稿,彼时歌德年仅二十余岁。歌德去世后半个多世纪,在魏玛宫廷女官路易丝·封·戈希豪森(Luise von Göchhausen)的遗物中,埃利希·施密特(Erich Schmidt)发现了一本九十四页没有标题的四开本笔记本,里面有一部《浮士德》的誊写稿,经确认是歌德《浮士德》的早期版本。这部流传下来的《浮士德》早期作品后来被冠名为《原浮士德》或称《浮士德初稿》。该剧以诗歌和散文形式写成,自成一体,是青年歌德的代表作之一,对于研究《浮士德》版本与创作历程的变迁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浮士德》在国内有五十多种译本,但《原浮士德》一直未译成汉语,是《浮士德》汉译和歌德研究的一大遗憾。本书根据德国雷克拉姆出版社权威版本首次译出,译者参照手头丰富的研究资料,撰写了前言,添加了必要的注释。
生活休闲
《 森林浴:在森林里漫步的日本生活艺术》
[西]埃克托尔·加西亚 著
[西]弗兰塞斯克·米拉莱斯 著
欧阳石晓 译
◆ 森林浴,在森林里沐浴,是一种在森林里漫步的日本生活艺术;
◆ 我们这些大自然母亲的孤儿, 几天、 几周、 几个月地蚁居在水泥森林中,远离属于人类的自然栖所;
◆ 在森林里度过一个周末,能洁净你的灵魂,安静地看着大自然,没什么能伤害你;
◆ 随书附赠森系明信片。
“森林浴” ,Shinrin Yoku,就是沉浸在森林里的氛围中。
尽管当今日本文化非常城市化, 却有越来越多的团体、 伴侣甚至独行的徒步者来到森林里。人们轻松地漫步在其中, 没有某个特定的目的地。他们走进森林的目的是为了享受“森林浴” 的治愈效果, 让青春永驻。
“森林浴” (Shinrin Yoku)这个词最早出现于一九八二年,日本森林社社长指出, 经常在绿色中“沐浴” 对健康非常有益。
这本书提供了在任何空间寻找平静和能量补给的指导方针——从关闭你的手机到寻找自然界的不规则之处,这反过来可以让我们对自己不那么挑剔。它不仅提供了在森林中保持专注的建议,还提供了如何在家中利用这种正念的建议——即使家在最繁忙、最拥挤的城市。
《 一期一会:让每一刻都独一无二》
[西]埃克托尔·加西亚 著
[西]弗兰塞斯克·米拉莱斯 著
欧阳石晓 译
“一期一会”可以翻译为“一次,一会”,或者也可以翻译为“在这一刻,一个机会”。
我们生活的每一刻、每一场体验都是独一无二的瑰宝,它无法以相同的方式重现。人只活一次,每一个无法复制的时刻都是一道可以打开的香巴拉之门,你不会拥有第二次推门进入的机会。
假如我们未能尽情享受它,将会永远失去这个机会。
作者之前的开创性著作《Ikigai:冲绳岛幸福长寿秘诀》(用42种语言出版)和《Ikigai方法》开创了全球潮流。唤醒你真正的激情,实现你的人生目标,埃克托尔·加西亚和弗兰塞斯克·米拉莱斯发现了一个古老的新概念,改变数百万读者的生活。
这本关于正念和生命中的机会概念的新书,是一本鼓舞人心的著作,教我们如何:从过去和未来中解放出来,让每一刻都与众不同。
儿童文学
《 动物园地震》
鲍尔吉·原野 著
◆ 鲁迅文学奖得主制造的一场心灵地震,激发孩子对自由和梦想的追寻!
◆ 鲍尔吉·原野继“中国好书”《乌兰牧骑的孩子》之后的又一力作!
◆ 聚焦动物世界,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
◆ 蒙古族画家助阵,精彩演绎文字世界。
地震之后,动物园的动物正在悄悄地计划着一次前所未有的大出逃。从笼子里逃出来的一只松鼠和两只北美浣熊一拍即合,决定一起去流浪。一路上,流浪小队的规模越来越大……曾在动物园被庇护的动物们,既遭受着自然界的风暴,也接受着心灵的洗礼!
鲍尔吉·原野
辽宁省作协副主席。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已出版九十多部作品。曾获鲁迅文学奖、中国好书奖、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百花文学奖、蒲松龄短篇小说奖、内蒙古文艺突出贡献奖及金质奖章等。作品收入大、中、小学语文教材,现为赤峰学院文学院特聘教授,他与画家朝戈、歌手腾格尔并称中国文艺界“草原三剑客”。
《克瑞丝塔王国:七灯》
Noletta赵小凤 著
和铃 译
◆ 一场又一场探险,一次又一次光与暗的较量;
◆ 心中的信念不变:光的力量终将战胜一切!
克瑞丝塔王国里,有一棵能量树,每年春天,居民们聚集在能量树周围,参加一年一度的能量日大赛,补充光能量。水晶海将克瑞丝塔与外面的世界分别开来,那里宁静、祥和,人们安居乐业。
水晶海之外,却是与克瑞丝塔截然不同的野兽世界,那里充满暗能量,还有很多被野兽女王蒙面的人和动物……
两个世界本来已没有交集,然而,一次意外,尘封已久的门被打开,一场较量无法避免。
克瑞丝塔首领有一对双胞胎儿女:雅克和坎达丝。野兽世界大门被打开后,面对能量树被毁、克瑞丝塔王国处于危险之中,他们肩负起寻找七灯,拯救能量树和克瑞丝塔居民的使命,开启了探险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