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江山水闻来久,马坝油粘代代香。”说的就是马坝油粘米——韶关市曲江区具有上千年历史的优质水稻品种。金秋九月,在曲江区樟市镇北约村的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晚造马坝油粘米正处于生长黄金期,再有2个月又将迎来丰收。
近年来,韶关市围绕质量、产量、市场等方面做文章,突出产业延伸,拓展现代农业支撑,努力带动马坝油粘米走出广东,走向全国乃至海内外。自2006年以来,马坝油粘米的种植面积、产量和产值连年增长,截至目前,马坝油粘米种植面积已达20万亩,年产稻谷8.5万吨,带动了2.65万户参与,农户的直接经济收益达2.55亿元,生产加工企业年产大米5.1万吨,直接经济收益达3.57亿元。
朝廷“贡米”成为“形象大使”
马坝油粘米在清代就曾作为朝廷“贡米”,它米粒细长、晶莹洁白、香滑软熟,饭后齿颊留香,一直以来是中国出口大米中的主要品种之一。2004年,马坝油粘米获得“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也是广东名牌产品(农业类)、广东名特优新产品。
“一人掺假,招牌尽毁;良性竞争,行业共赢”。在韶关市曲江区,当地质监部门推动广东联益马坝米业(曲江)有限公司等6家马坝油粘米龙头企业成立马坝油粘米行业协会,通过建章立制规范运行,引导马坝油粘米行业形成品质营销理念。与此同时,曲江区先后出台实施《马坝油粘米》和《马坝油粘栽培技术规程》,实现马坝油粘米栽培技术、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标准统一,奠定了技术基础。
“想不到不喷一滴药的稻子也可以长这么好,简直太神奇了!”在广东盛大公司的马坝油粘米种植基地,每个来到这里的人都会不禁感叹。盛大公司组织专家团队定期科普推广水稻三控施肥和土壤调理等技术,带动农户一起种植绿色生态马坝油粘米。
为保障米源安全,马坝油粘米产业参与企业购进检验设备,在收购、入库、加工前进行相应检验。在此基础上,行业协会每两个月进行内部抽查,连续3次检验不合格将取消企业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使用资格,质量安全治理手段的创新,大幅度提升马坝油粘米质量监管的有效性。
随着一批企业精心布局打造,“粤金马”“粤马”“捷豹”“曲马”“龙塘”“众口福”等品牌的马坝油粘米通过商超、电商等物流销售渠道畅销千家万户。凭借高品质、独特口感,马坝油粘米在售价高出同类大米50%以上的前提下,仍然占领珠三角及港澳市场巨大份额。
目前,马坝油粘米已被列为韶关市十大著名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之首,通过高标准生产,打造马坝油粘米“金字招牌”,马坝油粘米成为了韶关市农产品“形象大使”。
“田保姆”上岗,种粮不再犯愁
在刚刚过去的广东早稻收割季,在曲江区大塘镇左村村委高质高效水稻全程机械化种植基地,一架收割机用两三天就将100多亩水稻田全部收割完毕,令人惊叹不已。
“我们合作社水稻生产从播种、施肥、收割全部都是用机械化操作,农民省时又省力,一亩比人工收割节约200元以上。大塘镇成为韶关市首个全程机械化水稻种植基地。”承包种粮专业合作社社长何水养介绍。
同在大塘镇,种粮大户陈尾声承包了200亩地种植马坝油粘米,2020年与火山为民农机专业合作社签订农业生产托管服务,节省了不少生产成本。他表示,今年的百亩马坝油粘米还要继续托管。
如果说应用现代农业技术生产模式,是曲江区马坝油粘米“藏粮于技”的生动实践;那么,整治弃耕土地则是“藏粮于地”的最大“本钱”。
大塘镇左村村委撑仕岭村原有耕地弃耕面积200多亩,梁屋村60多亩,泉田水村100多亩,共414亩。由于近年来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加上种粮效益较低,导致部分耕地弃耕。为了抓好耕地复耕,扩大粮食种植面积,保障粮食安全,大塘镇积极引进专业团队——曲江区狮峰种植专业合社到镇承包经营,推广企业化管理经营模式,采用先进的技术,无人机播种、施肥、喷药。过去400多亩地需要500多人工去收割,现只有两台收割机就可完成全部收割作业,大大减少劳力输出,减轻了劳动强度,从此告别了农民耕田单靠人力完成的落后局面。
近年来,曲江区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创新构建“十字型”高效农业生产托管模式,在不改变土地承包权、经营权的基础上,打造集农机作业、生产托管、农技服务、农资供应、粮食收储烘干等为一体托管联盟,有力促进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提升农户种植水稻的积极性。构建完善马坝油粘米“12221”市场体系,开展马坝油粘品种的提纯复壮和繁育、引种工作,推广水稻绿色标准化种植技术,建立光伏农业示范基地,使用无人机水稻飞防技术,加强基地化生产管理等措施,为马坝油粘米稳产高产、绿色生产打下坚实基础。
联结机制鼓起了农户“钱袋子”
目前,曲江区通过“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企业+合作社+农户”等多种利益联结形式,统一生产计划、统一生产技术指导、统一收购销售,受益农户超过7500户,在曲江区丝苗米(马坝油粘)产业园内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059元,高于全区水平15%。
广东盛大公司在樟市镇拥有近1000亩马坝油粘米原种示范基地,产供销一体化全过程支持马坝油粘米产业聚集发展,带动约2600户农户种植马坝油粘米近5200亩,平均每户增收约2500元,有效推动油粘米专业化、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
在基地工作的原贫困户邓招良说:“家里的5亩水田流转给盛大公司,每年租金就有4500元,加上我平时在公司务工每天120元,一个月下来三千多元,看着这些稻子干劲十足,干一整天都不觉得累。”
何水养是曲江区狮坪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2013年返乡创业至今,由最初的5亩水稻发展到现有自营种植水稻约200亩,并带动60余户农户种植水稻300多亩,通过自营加合作的方式,产、供、销各链条相互融合,通过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韶关市农业科技推广中心等权威单位合作,创建出一套合理规范的马坝油粘米种植加工生产的规范生产流程。近年来,合作社直接为近300户原贫困家庭提供农业机械服务,通过现代先进机械装备吸引了32名返乡创业人才从事农业生产。
近年来,曲江区通过立足产业园区实际,依托“折股量化”“股份合作”“订单农业”“市场价格风险体系”等联农带农模式,引导农民利用自身闲置的土地、剩余的劳动力、资金等入股、托管或成立合作社,把土地经营权、劳动力、资金变成股权,促进新型农业合作模式落地生根,引进并培育广东昌祥粮食有限公司、广东亚北农副产品有限公司、韶关市曲江区胜意农机专业合作社等一批国家级和省市级龙头农企、专业合作社,以及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农业经济组织,探索发展专业制和股份制合作社,建立农民分享二三产业增值收益的联结机制。
当地农业农村部门负责人介绍,接下来,产业园将按照马坝油粘米生产、加工、物流、销售、研发、产业融合等全产业链条布局思路,重点打造成集聚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开发、生产示范、精深加工、商贸流通、科研创新、休闲旅游等综合功能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