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语文教育界的常青树、不老松,他是老一辈语文教育专家的知音好友,是中青年语文教学名师的良师益友,是语文教坛新秀的引路人——他就是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库首批专家和现任专家,湘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主编,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杨再隋。
语文哲思与教育人生
杨再隋 口述
黄光辉 整理
280千字 285页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
购买本书>>
《语文哲思与教育人生》是由杨再隋先生口述、黄光辉先生整理的一本教育心得实录,是杨先生在小学语文教育领域毕生研究成果的结晶,是先生教育理念的集大成。书籍内容包罗万象,有先生对语文教学观念的深入剖析,有先生对当前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深切忧虑,也有先生与支玉恒、于永正、贾志敏、靳家彦、孙双金、王崧舟、薛法根等诸位名师的交往经历,在切磋交流中碰撞出语文哲思的火花。
书中严谨深邃的理性思维与激越大气的语言表达,对我们既是一种心智启发,又是一次审美体验。让我们跟随杨先生步伐,聆听小语界泰斗级专家的教育人生,探寻诗意与理性交融的语文哲思!
本书通过“教师梦”“名师缘”“课程观”“教材观”“儿童观”“课堂观”“语文美育观”“教师素养观”八个板块,以访谈的形式集中讲述了杨再隋先生自青年时期一路走来,对于小学语文教育毕生的研究与探索。
面对日新月异的新时代,置身不断变革的社会大环境中,课程改革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为适应新时代教育工作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学方式的开拓革新刻不容缓。
我们不禁要问:在语文教学中,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通古今文化的血脉?如何传承革命文化,在儿童的心田里播种红色的种子?如何面对新时代的少年儿童,深入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需要、愿望和梦想,掌握他们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如何面对信息化时代,适应网络环境?
对于上述问题,杨先生结合多年教育经验,层层剖析,在书中提出了有关新时代小学语文教育的真知灼见。了解更多>>
黄光辉
探究新课程的新变化,必须深入地领会课程理念的主要特点和基本精神。这次课标修订,新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杨再隋
理念是课标的指导思想和实施课标的基本原则,是整个课程标准的中枢神经和指挥系统。最能体现课标新变化的正是课程理念。这次新课标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以语育人、以文化人的功能;二、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让语文核心素养学科化、具体化、情境化,使课程目标得以落实;三、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
黄光辉
杨再隋
小学语文教材虽然是启蒙课本,但仍应注重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革命文化的优秀成果,因此要关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连接、中华文化和世界文化的沟通。编者要以开放的心态和宽阔的胸襟,站在新时代的高度上,俯瞰从先秦到现当代中华文化的精粹,从古希腊文化、古印度文化和古巴比伦文化到当今世界文化的精品。教材应体现儿童文化的特点,不应用成人的理性去压抑儿童的感性,用成人的思维方式取代儿童的思维方式。
黄光辉
杨老师,当前语文教学正处在时代进步、社会变革、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我们的语文教学改革如何直面现实,面向未来?
杨再隋
信息化时代,语文教育工作者不能回避,不要退缩,而是要勇敢面对,积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优势,努力探索网络条件下语文教学改革的走向和策略。说到底,技术是手段,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才是目的。手段再优越,也不能代替目的,只能服务于目的。新时代,语文不可少,更不可小觑。因为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简介
杨再隋,重庆秀山人,1937年生。华中师范大学教授,中华文化促进会儿童文化委员会主任,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库首批专家和现任专家,中国语文报刊协会写作教学专业委员会学术顾问。曾任湖北省第七、八、九届人大常委会委员,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小学语文学科审查委员会委员,教育部课程资源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语文教师继续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湘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主编。长期从事基础教育研究,讲授教育学、教育美学、语文教学论等本科和研究生课程。参与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教育类课题研究及教改实验,出版著作多部。
黄光辉,重庆秀山人,1965年生。秀山县教师进修学校小学语文教研员,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重庆市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重庆市教师教育专家资源库成员,重庆市首批“教育评价领军人才”培养对象。曾获全国优秀教师、重庆市优秀教师、重庆市教学教研先进个人等荣誉。长期从事农村地区小学语文教学教研工作,参与多项省市级教育规划课题研究,撰写的《夯实基础 创新发展——针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现状的对策》等多篇文章在语文核心期刊发表。
名家推荐
《语文哲思与教育人生》是一部讲述一位潜心小学语文教育教研的老专家的成长史,一部记录专心小学语文教育教研的老一代和新生代专家的交往史,一部反映中国小学语文教育改革历程的发展史,一部见证小学语文课程(课程方案、课程标准、课程教材)进化的改革史。
李向农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原副校长
杨再隋先生在我的眼中,就是一本厚厚的大书。古人说,会读书者把厚书读薄。孔子把《诗经》读成一句话叫“思无邪”。我读论语,读成一句话是“成为君子的学问”。那么杨再隋老师在我的眼中,如果要把他读成一句话是哪句话?我认为就是“当代君子,大家风范”。
孙双金
首批正高二级教师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语文特级教师
王崧舟
杭州师范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浙江省特级教师
购买本书>>
教研有难度,有苦也有乐。当教学不仅是一种日常工作,而且是一项专业研究之时,当全体教师都具有研究意识之时,语文教研之花必将结出语文教学之硕果。让我们跟随杨先生的步伐,聆听先生的教诲,以深刻独到的思维,知难而上的勇气,滴水穿石的韧性,独辟蹊径的眼光,将丰富的经验提升到思想的高度。愿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能成为一名有思想、有风格的教师,诗意地行走在思想的田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