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卖空调的到写小说的田耳:“我读的大学是社会”

从卖空调的到写小说的 田耳:“我读的大学是社会”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2007年,田耳获得了第四届鲁迅文学奖。从电器店、斗鸡场里走出来的他,到现在仍在等着邂逅一个好故事,在这个人与人对面坐着只沉默玩手机的年代,他找故事的路子是自驾出门,“跟人喝酒听人瞎扯”。

田耳与新作《被猜死的人》

20岁时,田耳就在社会上干活了。他做过很多奇怪的活计,养过斗鸡、修过空调,在小报上写过儿童文学,还在派出所编过内刊。2000年前后,他常去酒店要空调拖欠款,那时他还不善言说,跟对方吵不起来,就自己买包烟、买盒饭,安安静静一坐一整天。用他的话说,就是“用无聊来打压对方”。可是,光坐着实在太无聊了,他就在脑袋里构思小说。当时电器店主营的是科隆空调,要不是科隆空调后来出事断货了(指2005年科隆空调顾雏军案),田耳说,他说不定还在做空调生意。

《被猜死的人》是田耳今年出版的一本中短篇小说集,其中收录的一篇同名小说,就写于他在上海读书期间。那时他们住在青浦的一个养老院里,养老院里没有老人,倒住上了作家,这让他觉得奇怪。晚上睡不着,他就琢磨在自己此刻躺着的床上,是不是也曾死过老人。《被猜死的人》写出来,讲述的就是养老院里的老人一个接一个死去,剩下的老人们聚在一起,用猜谁死作为游戏来打发时间。其中一位极不起眼的老人每次都能“猜”对,剩下的老人渐渐对他畏惧不已,甚至要给他送礼,以延迟自己的“死期”。依仗这一点,这个养老院成了归顺于他的一方领土。

2007年,田耳获得了第四届鲁迅文学奖,他将这次获奖称为“改变命运的时刻”。那一年,他一共有两篇小说入围,一篇是短篇小说《衣钵》,另一个是中篇《一个人的张灯结彩》,后者最终获奖。有朋友跟他说,“一个人的张灯结彩”虽然名字好,但是寓意不好,可能会一语成谶。但田耳似乎不忌讳题材不吉利。新书拿到手那天,他左看右看觉得有点问题,在书封上,题目“被猜死的人”和作者名“田耳”的字体字号完全一致,仿佛是连起来的一句话。他对出版社的营销编辑说,“你看你们排的这个书名,排成了‘被猜死的人 田耳’,就差一个逗号了。”接着又寻思,“没事,该猜死就猜死。不是说封建迷信,我这人很信命的。”

田耳出生于湘西凤凰,小时候家里就有一套《沈从文选集》,父亲告诉他,这是本地的作家,他翻了翻,觉得没什么意思。他很早就想当作家,但读书时没上过学校的油印校刊,给文学期刊的投稿也大多石沉大海了。“自由投稿别人不看的;我先投地市级的,像是《厦门文学》《青岛文学》;后来再投省级。”田耳说,他在湖南吉首大学跟文学社的学生混过一阵子,那时常借了同学的图书卡去阅览室找期刊一页页地抄投稿地址,结果却屡屡失望,“人家根本不搭理你,连退稿信都是一种美好的传说,发表这件事对我们小县城的人来说,太困难了。”

他还记得,之前白天做生意,晚上就在店里一个人写小说。1999年写完《衣钵》,自己觉得好,可再没有别人觉得好,他就找了熟人发在内刊上,算是给自己写作生涯留有一线希望。另一方面, 他对写作的“愈挫愈勇”已经引发了父亲的愤怒。在一篇题为《被溺爱打开的世界》的自述文章中,田耳写道,“2002年春节,在大姨家,喝了些酒,我就放狂话,说我写的小说在整个地区都是顶好。父亲就泼凉水,说他一个教语文的同事,看了我小说,还是学生作文。我说那个同事看不出好坏。父亲斥我狂妄。我说五年后我会成为全国出名的作家。”其实,他那时候心里依然很怕父亲,看到父亲的背影都哆嗦,借了酒劲才敢顶撞,后面酒醒了,吓得不敢回家。“我们70后这代人都是恨爸爸。”田耳在采访中说。

多年受挫之后,他决定越过市级、省级期刊,直接向《人民文学》和《收获》投稿。投出去的那篇叫做《你痒吗》,写的是1983年严打被抓到监狱里的强奸犯怎么解决青春期的苦闷,“写得挺狠”。出乎田耳意料的是,这两家杂志几乎同时给他回信,以差不多的口气告知田耳,他的作品不适合本刊,但希望他可以把其他小说寄过来看看。

其中一封是《收获》编辑王继军写给他的。田耳收到信的时候,正好要到上海采购,就直接带了稿子去找王继军,俩人一块儿吃几十块一份的快餐。王继军问他现在在做什么,田耳就“一根筋”地把做生意的事儿原原本本讲给他听。“我估计,老王心说,原来他是个小商小贩,所以饭都没吃提前走了。”田耳后来才知道,王继军当天晚上就看完了《衣钵》,觉得自己还是应该把那顿饭吃完。 在内刊发表了6年之后,《衣钵》终于登上了《收获》。

县城的氛围让人天生胆小,田耳说,他是在2007年到上海念作家研究生班才把胆子练大的。胆子练大后,他还负责在同学中间调节气氛,谁喝酒要邀请人都叫他出头。他当时的同学里,就有徐则臣、姚鄂梅等人。

2007年田耳获得了鲁迅文学奖之后,县里帮助他解决了工作,在此之前,他一直在“跑社会”。 讲起这一段他显得有些兴奋,“我干得活多了。”他学过维修空调,在养殖场养过斗鸡,曾去广西凭祥友谊关买越南西贡鸡。“那种斗鸡脑袋长着大冠子,这容易成为它的弱点,后面就淘汰了。”他喜欢干这个活,想了很多办法让斗鸡变得更强壮。他说自己曾买了一个大篾罩,把一只母鸡罩在中间,同时给公鸡喂激素类药和壮阳药,公鸡这就一圈圈绕着笼子跑。“它脑子不开窍,老觉得前面有个窟窿能钻进去,鸡一跑一两个小时,肌肉就锻炼出来了。还要注射斗鸡人血蛋白,那时候50毫升四百多块,在打架前一周,每天注射1毫升,所以斗鸡到最后比的是药力。”田耳笑道,“那些鸡吃的比一般单位员工都要好,我还不能偷吃。” 养到最后,同样大小的斗鸡,体重是三黄鸡的两倍,老板买几只本地鸡跟斗鸡斗,有时几下子就被干掉了。因为斗鸡战斗成绩卓绝,他的老板当年被称为“湘西鸡王”。

田耳还去过两家报社。一家是市里教育局主办的报社,专门卖给乡镇学校的,最后垮掉了。那时候他换各种笔名,一版一版地写稿子,其中不少是儿童文学。还有一个是小派出所的内刊,每一期印几百份,是那种“给领导表功的”报刊。

“我跟同代作家最大的不同是,我进入社会很早,他们一直在读大学。读大学也许干别的行当有用,写作的话派不上什么用场。”田耳说,“跟高尔基一样,我读的大学就是社会,做生意知人面世、揣摩人心,这都是写小说最起码的训练。”他的故事都是从现实中碰到的,“我这人不会瞎编。”

除了前面提到的小说《被猜死的人》,他的其他许多故事也都是“邂逅”来的。例如《衣钵》讲的是来自山村的年轻人在城里读了大专、又子承父业做起道士的故事。早在1999年读大专租房子的时候,田耳就写成了这篇小说,题材取自合租时遇到的道士之子。另有一篇题为《牛人》的故事是这样的:2000年左右,一位乡村婚庆歌手“牛人”的固定演出是下跪唱歌,邀请他前来演出的人们因为他的下跪而倍感光彩。“牛人”的原型是当年田耳开电器店时遇到的酒吧歌手,他与此人熟识已久,也常揣度他的心态——为什么好好的人,非要下跪唱歌。“你要写窝囊,你能写透窝囊吗?我们原来是喜欢这种表演的,现在觉得很恶俗。”他说,“就像长途大巴过去会放二人转,原来我们是喜欢的,现在受不了了。”

只不过,在他成为专业作家之后,邂逅故事就不那么容易了——人们会因为他是作家,而改变对他说话的方式,并过滤掉一些信息。“我特别怕有的老同志找到我家,要跟我讲他的故事,开口就是‘我的一生那真是本很厚的书’。只要他说这话,后面就一个字也不要听了。”现如今他更喜欢自驾,跟人喝酒听人瞎扯,还找了一些固定的地方“蹲点”。有朋友给他介绍了一个火车站,那里还有很久以前生活的况味——“活到现在,真的跟我们童年时代没什么关系了,像是穿越一样,人们越来越沉默,同学聚会还要拿个盒子把手机先收起来。”

虽然人们越来越沉默,田耳仍然相信,讲故事的传统并未消失,而是在以更丰富的形式渗透进入生活,“比如广告,比如宣传,比如评比,比如电视选秀(歌手嗓音都不错,就比谁能将自己的经历讲得催人泪下),比如传销,比如骗子行骗,都在讲故事,而且对故事质量要求很高。”田耳现在大学里教写作,发现有一个情况普遍存在——即便是中文系毕业的学生,写了十多年作文,仍然不会讲故事,无法让材料形成故事,他认为这是无法应对将来的工作的,“以后即使是写宣传材料,也得用故事宣传‘本行当的先进事迹和人物’。”

当年我做生意,中午在楼下食堂吃饭,隔壁有个发艺学校,中午这些学美发的学生也过来吃食堂,大家就一块儿聊天。有个女孩讲,她从没上过幼儿园,童年唯一的游戏就是躺在家门口的马路中间。那个马路是一个上坡,窄到只能过一部车,这个小女孩就喜欢让司机一次次把车停下来,把她抱起来放到草地里。当时我一听,觉得这个画面太好了,表面不露声色,实则内心狂喜。邂逅一个好的小说故事或题材,就像是偷偷拿了别人的好东西。只要这一句话、这一个场景,一篇好小说该有的全都有了,就等着我构思了。

在《夏天糖》里,我就写一个十六岁的少年司机,辍学开车,生活非常枯燥。一天经过一个上山的山坡,看到有一个小女孩穿一件绿衣服睡在坡顶,他就下车把女孩抱起来,放到路边。这样偶遇数次,司机将女孩抱开数次,他就期待继续遇上睡在马路中间的女孩,这甚至成为了他的生活里唯一的一抹亮色。后来呢,女孩就成了路边店的小姐,司机要拯救她,因为她当年睡在马路中间的形象,几乎是他一种理想的寄托,是他脑袋里最深的图景,容不得玷污。可是女孩觉得这个工作适合她,别的还嫌累,嫌赚钱不够。

为什么当初一听到发艺学校的小女孩讲到这个场景,我就觉得该有的全有了?你想,她小时候为什么喜欢司机一次次把她抱起来?我想,其实潜意识里她对于男性是不拒绝的,这都是从那一句话里得出来的。所以,他俩最后又回到这个点上,找了一段路,想要体验当年的感觉,司机要当了发廊女的妹子躺到前面马路中间,让自己再将她抱开。最后的结尾你肯定能想到:车轧过去了,因为他们回不去了。

《被猜死的人》是我在2007-2008年间写的,当时在读一个作家研究生班,学习的地方选在一个敬老院里。几十亩地,两人一间房,文学环境特别好。我就想,这么好条件的养老院,为什么老人家不来,让给作家?后来知道这地方虽然环境好,风水不行,进去老死人,老人家就跑光了,换我们去住,所以说当作家也不容易。两人一间房,我老打呼噜,室友晚上总失眠。有天晚上我突然睡不着,就开始想,我睡这个床死没死过老人家?没听见室友打呼噜,我还去探了一下他的鼻息……这就构思出了《被猜死的人》,想老人院里一群老人坐在一块儿没什么事儿,就猜谁先死吧,拿死开玩笑。

《衣钵》是我读大专时跟同学租房子,发现这么个题材。和我一起租房的是一个道士的儿子,这个人对爸爸充满敬意,老说行道士行的种种特异的本事。我们70后一代都是怕爸爸恨爸爸,很少提到父亲,就他一个人老提,还引以为荣。他的道士父亲其实特别穷,有时进城,还和我们住到一块。我当然就奇怪,为什么他这么爱自己父亲?我觉得,当道士确乎和一般人不太一样。能写成《衣钵》是因为我接触到了一个道士和他的儿子,这么好的题材和人物关系,瞎想也想不出来。

写《牛人》时,我还在做空调的店里,那时候店二楼是个酒吧,晚上有客户,我就请他们上去。酒吧里有很垃圾的表演,比如给小费,让歌手跪在你面前唱。很多人就冲着这个请朋友来,因为当时还认为这很有面子,你去敬酒,他就跪着跟着你走,人们很享受这个。那个歌手跟我也熟,也时常到我店里坐一坐。我觉得他也算当地名人呢,就揣摩他的心理,想来想去就想出了这个故事。这个歌手人物早就有了,最后就等一个极端的故事环境,一个能让他的下跪行为有极为充分的发挥的环境。很多人都是为写而写,现在人多难沟通难交流、难被人打动,你自己都不兴奋,别人怎么会看呢?现在,遇到好的故事、与小说题材邂逅的几率越来越低,因为大家在一块不聊天了,都在看手机。

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

下载界面新闻

2007年,田耳获得了第四届鲁迅文学奖。从电器店、斗鸡场里走出来的他,到现在仍在等着邂逅一个好故事,在这个人与人对面坐着只沉默玩手机的年代,他找故事的路子是自驾出门,“跟人喝酒听人瞎扯”。

田耳与新作《被猜死的人》

20岁时,田耳就在社会上干活了。他做过很多奇怪的活计,养过斗鸡、修过空调,在小报上写过儿童文学,还在派出所编过内刊。2000年前后,他常去酒店要空调拖欠款,那时他还不善言说,跟对方吵不起来,就自己买包烟、买盒饭,安安静静一坐一整天。用他的话说,就是“用无聊来打压对方”。可是,光坐着实在太无聊了,他就在脑袋里构思小说。当时电器店主营的是科隆空调,要不是科隆空调后来出事断货了(指2005年科隆空调顾雏军案),田耳说,他说不定还在做空调生意。

《被猜死的人》是田耳今年出版的一本中短篇小说集,其中收录的一篇同名小说,就写于他在上海读书期间。那时他们住在青浦的一个养老院里,养老院里没有老人,倒住上了作家,这让他觉得奇怪。晚上睡不着,他就琢磨在自己此刻躺着的床上,是不是也曾死过老人。《被猜死的人》写出来,讲述的就是养老院里的老人一个接一个死去,剩下的老人们聚在一起,用猜谁死作为游戏来打发时间。其中一位极不起眼的老人每次都能“猜”对,剩下的老人渐渐对他畏惧不已,甚至要给他送礼,以延迟自己的“死期”。依仗这一点,这个养老院成了归顺于他的一方领土。

2007年,田耳获得了第四届鲁迅文学奖,他将这次获奖称为“改变命运的时刻”。那一年,他一共有两篇小说入围,一篇是短篇小说《衣钵》,另一个是中篇《一个人的张灯结彩》,后者最终获奖。有朋友跟他说,“一个人的张灯结彩”虽然名字好,但是寓意不好,可能会一语成谶。但田耳似乎不忌讳题材不吉利。新书拿到手那天,他左看右看觉得有点问题,在书封上,题目“被猜死的人”和作者名“田耳”的字体字号完全一致,仿佛是连起来的一句话。他对出版社的营销编辑说,“你看你们排的这个书名,排成了‘被猜死的人 田耳’,就差一个逗号了。”接着又寻思,“没事,该猜死就猜死。不是说封建迷信,我这人很信命的。”

田耳出生于湘西凤凰,小时候家里就有一套《沈从文选集》,父亲告诉他,这是本地的作家,他翻了翻,觉得没什么意思。他很早就想当作家,但读书时没上过学校的油印校刊,给文学期刊的投稿也大多石沉大海了。“自由投稿别人不看的;我先投地市级的,像是《厦门文学》《青岛文学》;后来再投省级。”田耳说,他在湖南吉首大学跟文学社的学生混过一阵子,那时常借了同学的图书卡去阅览室找期刊一页页地抄投稿地址,结果却屡屡失望,“人家根本不搭理你,连退稿信都是一种美好的传说,发表这件事对我们小县城的人来说,太困难了。”

他还记得,之前白天做生意,晚上就在店里一个人写小说。1999年写完《衣钵》,自己觉得好,可再没有别人觉得好,他就找了熟人发在内刊上,算是给自己写作生涯留有一线希望。另一方面, 他对写作的“愈挫愈勇”已经引发了父亲的愤怒。在一篇题为《被溺爱打开的世界》的自述文章中,田耳写道,“2002年春节,在大姨家,喝了些酒,我就放狂话,说我写的小说在整个地区都是顶好。父亲就泼凉水,说他一个教语文的同事,看了我小说,还是学生作文。我说那个同事看不出好坏。父亲斥我狂妄。我说五年后我会成为全国出名的作家。”其实,他那时候心里依然很怕父亲,看到父亲的背影都哆嗦,借了酒劲才敢顶撞,后面酒醒了,吓得不敢回家。“我们70后这代人都是恨爸爸。”田耳在采访中说。

多年受挫之后,他决定越过市级、省级期刊,直接向《人民文学》和《收获》投稿。投出去的那篇叫做《你痒吗》,写的是1983年严打被抓到监狱里的强奸犯怎么解决青春期的苦闷,“写得挺狠”。出乎田耳意料的是,这两家杂志几乎同时给他回信,以差不多的口气告知田耳,他的作品不适合本刊,但希望他可以把其他小说寄过来看看。

其中一封是《收获》编辑王继军写给他的。田耳收到信的时候,正好要到上海采购,就直接带了稿子去找王继军,俩人一块儿吃几十块一份的快餐。王继军问他现在在做什么,田耳就“一根筋”地把做生意的事儿原原本本讲给他听。“我估计,老王心说,原来他是个小商小贩,所以饭都没吃提前走了。”田耳后来才知道,王继军当天晚上就看完了《衣钵》,觉得自己还是应该把那顿饭吃完。 在内刊发表了6年之后,《衣钵》终于登上了《收获》。

县城的氛围让人天生胆小,田耳说,他是在2007年到上海念作家研究生班才把胆子练大的。胆子练大后,他还负责在同学中间调节气氛,谁喝酒要邀请人都叫他出头。他当时的同学里,就有徐则臣、姚鄂梅等人。

2007年田耳获得了鲁迅文学奖之后,县里帮助他解决了工作,在此之前,他一直在“跑社会”。 讲起这一段他显得有些兴奋,“我干得活多了。”他学过维修空调,在养殖场养过斗鸡,曾去广西凭祥友谊关买越南西贡鸡。“那种斗鸡脑袋长着大冠子,这容易成为它的弱点,后面就淘汰了。”他喜欢干这个活,想了很多办法让斗鸡变得更强壮。他说自己曾买了一个大篾罩,把一只母鸡罩在中间,同时给公鸡喂激素类药和壮阳药,公鸡这就一圈圈绕着笼子跑。“它脑子不开窍,老觉得前面有个窟窿能钻进去,鸡一跑一两个小时,肌肉就锻炼出来了。还要注射斗鸡人血蛋白,那时候50毫升四百多块,在打架前一周,每天注射1毫升,所以斗鸡到最后比的是药力。”田耳笑道,“那些鸡吃的比一般单位员工都要好,我还不能偷吃。” 养到最后,同样大小的斗鸡,体重是三黄鸡的两倍,老板买几只本地鸡跟斗鸡斗,有时几下子就被干掉了。因为斗鸡战斗成绩卓绝,他的老板当年被称为“湘西鸡王”。

田耳还去过两家报社。一家是市里教育局主办的报社,专门卖给乡镇学校的,最后垮掉了。那时候他换各种笔名,一版一版地写稿子,其中不少是儿童文学。还有一个是小派出所的内刊,每一期印几百份,是那种“给领导表功的”报刊。

“我跟同代作家最大的不同是,我进入社会很早,他们一直在读大学。读大学也许干别的行当有用,写作的话派不上什么用场。”田耳说,“跟高尔基一样,我读的大学就是社会,做生意知人面世、揣摩人心,这都是写小说最起码的训练。”他的故事都是从现实中碰到的,“我这人不会瞎编。”

除了前面提到的小说《被猜死的人》,他的其他许多故事也都是“邂逅”来的。例如《衣钵》讲的是来自山村的年轻人在城里读了大专、又子承父业做起道士的故事。早在1999年读大专租房子的时候,田耳就写成了这篇小说,题材取自合租时遇到的道士之子。另有一篇题为《牛人》的故事是这样的:2000年左右,一位乡村婚庆歌手“牛人”的固定演出是下跪唱歌,邀请他前来演出的人们因为他的下跪而倍感光彩。“牛人”的原型是当年田耳开电器店时遇到的酒吧歌手,他与此人熟识已久,也常揣度他的心态——为什么好好的人,非要下跪唱歌。“你要写窝囊,你能写透窝囊吗?我们原来是喜欢这种表演的,现在觉得很恶俗。”他说,“就像长途大巴过去会放二人转,原来我们是喜欢的,现在受不了了。”

只不过,在他成为专业作家之后,邂逅故事就不那么容易了——人们会因为他是作家,而改变对他说话的方式,并过滤掉一些信息。“我特别怕有的老同志找到我家,要跟我讲他的故事,开口就是‘我的一生那真是本很厚的书’。只要他说这话,后面就一个字也不要听了。”现如今他更喜欢自驾,跟人喝酒听人瞎扯,还找了一些固定的地方“蹲点”。有朋友给他介绍了一个火车站,那里还有很久以前生活的况味——“活到现在,真的跟我们童年时代没什么关系了,像是穿越一样,人们越来越沉默,同学聚会还要拿个盒子把手机先收起来。”

虽然人们越来越沉默,田耳仍然相信,讲故事的传统并未消失,而是在以更丰富的形式渗透进入生活,“比如广告,比如宣传,比如评比,比如电视选秀(歌手嗓音都不错,就比谁能将自己的经历讲得催人泪下),比如传销,比如骗子行骗,都在讲故事,而且对故事质量要求很高。”田耳现在大学里教写作,发现有一个情况普遍存在——即便是中文系毕业的学生,写了十多年作文,仍然不会讲故事,无法让材料形成故事,他认为这是无法应对将来的工作的,“以后即使是写宣传材料,也得用故事宣传‘本行当的先进事迹和人物’。”

当年我做生意,中午在楼下食堂吃饭,隔壁有个发艺学校,中午这些学美发的学生也过来吃食堂,大家就一块儿聊天。有个女孩讲,她从没上过幼儿园,童年唯一的游戏就是躺在家门口的马路中间。那个马路是一个上坡,窄到只能过一部车,这个小女孩就喜欢让司机一次次把车停下来,把她抱起来放到草地里。当时我一听,觉得这个画面太好了,表面不露声色,实则内心狂喜。邂逅一个好的小说故事或题材,就像是偷偷拿了别人的好东西。只要这一句话、这一个场景,一篇好小说该有的全都有了,就等着我构思了。

在《夏天糖》里,我就写一个十六岁的少年司机,辍学开车,生活非常枯燥。一天经过一个上山的山坡,看到有一个小女孩穿一件绿衣服睡在坡顶,他就下车把女孩抱起来,放到路边。这样偶遇数次,司机将女孩抱开数次,他就期待继续遇上睡在马路中间的女孩,这甚至成为了他的生活里唯一的一抹亮色。后来呢,女孩就成了路边店的小姐,司机要拯救她,因为她当年睡在马路中间的形象,几乎是他一种理想的寄托,是他脑袋里最深的图景,容不得玷污。可是女孩觉得这个工作适合她,别的还嫌累,嫌赚钱不够。

为什么当初一听到发艺学校的小女孩讲到这个场景,我就觉得该有的全有了?你想,她小时候为什么喜欢司机一次次把她抱起来?我想,其实潜意识里她对于男性是不拒绝的,这都是从那一句话里得出来的。所以,他俩最后又回到这个点上,找了一段路,想要体验当年的感觉,司机要当了发廊女的妹子躺到前面马路中间,让自己再将她抱开。最后的结尾你肯定能想到:车轧过去了,因为他们回不去了。

《被猜死的人》是我在2007-2008年间写的,当时在读一个作家研究生班,学习的地方选在一个敬老院里。几十亩地,两人一间房,文学环境特别好。我就想,这么好条件的养老院,为什么老人家不来,让给作家?后来知道这地方虽然环境好,风水不行,进去老死人,老人家就跑光了,换我们去住,所以说当作家也不容易。两人一间房,我老打呼噜,室友晚上总失眠。有天晚上我突然睡不着,就开始想,我睡这个床死没死过老人家?没听见室友打呼噜,我还去探了一下他的鼻息……这就构思出了《被猜死的人》,想老人院里一群老人坐在一块儿没什么事儿,就猜谁先死吧,拿死开玩笑。

《衣钵》是我读大专时跟同学租房子,发现这么个题材。和我一起租房的是一个道士的儿子,这个人对爸爸充满敬意,老说行道士行的种种特异的本事。我们70后一代都是怕爸爸恨爸爸,很少提到父亲,就他一个人老提,还引以为荣。他的道士父亲其实特别穷,有时进城,还和我们住到一块。我当然就奇怪,为什么他这么爱自己父亲?我觉得,当道士确乎和一般人不太一样。能写成《衣钵》是因为我接触到了一个道士和他的儿子,这么好的题材和人物关系,瞎想也想不出来。

写《牛人》时,我还在做空调的店里,那时候店二楼是个酒吧,晚上有客户,我就请他们上去。酒吧里有很垃圾的表演,比如给小费,让歌手跪在你面前唱。很多人就冲着这个请朋友来,因为当时还认为这很有面子,你去敬酒,他就跪着跟着你走,人们很享受这个。那个歌手跟我也熟,也时常到我店里坐一坐。我觉得他也算当地名人呢,就揣摩他的心理,想来想去就想出了这个故事。这个歌手人物早就有了,最后就等一个极端的故事环境,一个能让他的下跪行为有极为充分的发挥的环境。很多人都是为写而写,现在人多难沟通难交流、难被人打动,你自己都不兴奋,别人怎么会看呢?现在,遇到好的故事、与小说题材邂逅的几率越来越低,因为大家在一块不聊天了,都在看手机。

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

THE END
0.101个文艺的公众号名字导读:人们每天都需要摄入信息,会看视频、看书、看微信公众号,以保证自己与外界的信息流通,想为自己公众号取一个文艺的名字,下面为大家准备了101个。 公众号名字的命名要根据公众号的内容和风格来定位,如果公众号产出诗歌、音乐这种艺术类的内容,为其取一个文艺的名字是非常不错的,与内容相符,能够让浏览者结合内容jvzquC41o0rjgvnpiygoi7hqo1s{|}4343720qyon
1.狗奴日常by荔南枝(已完结)全章节目录免费阅读观看指南:公众号【一号漫喵】回复狗奴日常即可~ ——— 【海棠榜单】政圈妲己 作者:补血口服液 【海棠榜单】如何引诱清冷剑修?作者:叁水 【海棠榜单】在言情文里撩直男男主by辞玖 【海棠榜单】恶毒炮灰他不想活了 作者:棺木 【海棠榜单】炮灰逆袭手册(共///妻手册jvzquC41yy}/eqz3324dqv4ctvodnn442;>
2.海量公众号小程序和分类网址目录大全全站搜索网站目录微信公众号微信小程序文章资讯微信文章 站内搜索 点入排行 来访一次自动排第一,有利于提升您自己网站的流量。 最新网游排行榜2024手游 游戏排名第一的是什么游戏 2021网游小说新书 页游排行榜前十名游戏 小七手游app下载iOS 1折扣手游平台 jvzquC41yy}/::8;80ipo8
3.文艺好听的公众号名字文艺好听的公众号名字 杏花沾 季夏第八月 敬你春风野马 清风秀雅 调怅人间几场梦 淡似春风 诗呓 清宁时光 或许你喜欢猫吗 行雁书 强烈苦味 穿着碎花裙的少女 齐肩碎发 纯如小白花 徒醉了清风 一江春梦 南顾生烟 梨花未盛开 签收你的心 不争炎凉 明媚如花 山川志 七月天空 回风舞雪 落花随流水 花香般的忧伤 醉酒鞭名马 绾起梨花月 划一舟意 jvzquC41o0sjppk0lh637sgv1wjvj4574=60qyon
4.毫不夸张,这是2017年最好的电影,没有之一。(请以你的名字呼唤微信公众号:人间不值火葬场[coughsyrupi] 我从来未曾想过。我会被一部电影,弄的久久不能释怀。宛如澄澈清水,被搅动起了底部沉淀的钙化物,翻腾其中,如同波澜壮阔的深海漩涡,亦或者称其为核弹爆炸也不为过。多少次我想着,该怎么把这深刻又炙热,浓烈又平淡的雷雨前兆尽可能准确又深刻的描述出来。可我总是不得其要jvzquC41o0jpwkfp0eun1vtxkg5sgngy1?78A:691
5.全世界目标观影群的避难之所(唱唱反调)(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影评“Call Me by Your Name”↓如果你觉得此文有用,请帮我点个“有用”~如果你觉得此文有用,请帮我点个“有用”~如果你觉得此文有用,请帮我点个“有用”~点击下面链接 看更多夏日那个R级的,却单纯无比的青春不能飞的鸟、没有水的井、没有出口的胡同当爱已成往事原创:黄老师公众号:黄老师电影院(jvzquC41oq|jg7iqwdgo0lto1tkwkn|1;2<6;A:1
6.细读《石枕上》(第一人稱單數)书评如C.S.路易斯所说,阅读时“我们必须倒空心灵,敞开心扉。诚心挑刺,作品将无一幸免;离开读者一方之初始善意,没有作品能获得成功。”当你向一部作品敞开心扉时,才有可能听到那最动听的声音,哪怕是一部糟糕的作品,也要怀着初始善意,才能看到它糟在哪里。这就是我在《石枕上》听到的声音。微信公众号:万物票友jvzquC41dqul0mtwdct/exr1tg|jg€4366:8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