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杂志呈现出全新的党刊气质和面貌,在读者和业界中具有很高的品牌度和美誉度。”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中国期刊协会会长吴尚之说。
“《南方》杂志为全国地方党刊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中国期刊协会副会长、党刊分会主任委员杨树弘在中国期刊协会党刊分会贺信中说。
“《南方》杂志作为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融入集团‘两端一云’(南方+客户端、GDToday、‘南方智媒云’)建设,为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主流思想舆论提供有力支撑。”中国记协副主席,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党委书记、社长黄常开说。
…… ……
《南方》杂志为何频频被点赞?
2023年是改革开放45周年,也是广东省委机关刊《南方》杂志创刊20周年。2023年12月,南方日报出版社隆重推出由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副社长、副总编辑,南方杂志社党委书记、社长陈广腾主编的著作《深度凝聚力量—〈南方〉杂志创刊20周年行思录》。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找到问题的答案。
该书的出版,回望记录《南方》杂志从“传统媒体”到“融合媒体”再到“智慧媒体”的两次飞跃,梳理研究南方杂志社在历次重大转型关头的理性思考、率先探索、转型道路,这是一场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思想碰撞,将为党刊高质量发展再出发提供参考。
这是一本凝结了南方杂志社人和众多倾力关怀《南方》杂志的领导、专家笔墨华彩的著作。
—这里有党刊的生命基因与历史逻辑。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要有新气象新作为。《南方》杂志要赓续百年党刊文脉,在继承中发展,在守正中创新,在创新中不断超越自己。
—这里有新党刊人的奋斗身姿和思考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作出重要论断,“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党报党刊面对着当前的时代发展之变、舆论生态之变、媒体格局之变、传播方式之变。南方杂志社人上下求索,要走出高质量发展道路,实现从“传统主流媒体”向“新型主流媒体”的转型。
—这里有《南方》杂志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的出圈密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南方》杂志长期坚持有思想、有温度、有功用、有综合传播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四有”智慧型党刊探索,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新闻舆论工作重要论述的生动实践。
书名:《深度凝聚力量—〈南方〉杂志创刊20周年行思录》
主编:陈广腾
精彩书摘
序一
提起《南方》杂志的业绩,在党刊乃至整个期刊业界有口皆碑。历年来《南方》杂志荣获“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期刊主题宣传好文章”“中国新闻奖”等各类奖项,在读者和业界中具有很高的品牌度和美誉度。通过探索“四有”实践,即打造“有思想”的理论高地,夯实“有温度”的媒体担当,强化“有功用”的服务功能,构建“有综合传播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党刊传播渠道,形成综合立体的传播格局,打造新型的党刊形态,走出了具有《南方》杂志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在这本厚厚的《深度凝聚力量—〈南方〉杂志创刊20周年行思录》中,我们可以看到走在全国前列的南方杂志社人如何以思想者的深邃、先行者的胆识、实干者的质朴,讲述着一个又一个广东经验、广东探索和广东故事。顺着《南方》杂志一路风雨走来的蓝天热土,我们可以了解到南方杂志社守正创新、深度融合和创新发展的脉络、过程和成功经验,感受到南方杂志社独特的红色文脉和初心如磐。
—吴尚之(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中国期刊协会会长)
序二
2023年是习近平总书记作出“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重要指示十周年。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我们是谁?”“我们要坚守什么?”“我们要创新什么?”面对前所未有的媒体变革,《南方》杂志清晰地回答好了三个时代之问。坚持守正,创新才有方向;不断创新,守正才有活力。如何在变与不变中把握好使命和责任,不断提升党刊的价值和传播力,这是《南方》杂志一直思考、一直探索的问题。
不变的是什么?时代在变,初心不变。媒体介质在变,内容为王不变。打造有生命力的“政经纸”“深度纸”“思想纸”,是《南方》杂志在媒体差异化竞争中的比较优势,是《南方》杂志保持勃勃生机的发展动力。变的是什么?《南方》杂志始终坚持“四有”智慧型党刊探索,实现从“传统媒体”到“融合媒体”再到“智慧媒体”的两次飞跃,率先走出了一条时政党建大刊的道路,在重大主题宣传、思想理论建设、媒体融合探索、智慧化转型、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等诸多领域走在全国党刊前列。
—黄常开(中国记协副主席,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党委书记、社长)
百年党刊的历史价值和时代使命
—以《南方》杂志的源流和实践为例
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征程中,党报党刊始终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阵地,高扬党的旗帜,宣传党的主张,为人民发声,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发挥了重要而独特的作用。面对当前的时代之变、发展之变、传播方式之变、受众群体之变,党刊面临着宣传工作新任务、舆论生态新变化、媒体格局新调整等时代命题,需要走出高质量发展道路、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体现了鲜明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长期坚持有思想、有温度、有功用、有综合传播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四有”智慧型党刊探索,聚焦思想高度、报道深度、民生温度、服务力度、传播效度“五度”浓墨重彩做好主题报道,加快探索转型新路径,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新闻舆论工作重要论述的生动实践,也是《南方》杂志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的出圈密码。
—陈广腾(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副社长、副总编辑,南方杂志社党委书记、社长)、姚燕永(南方杂志社党委副书记、总编辑)、郭芳(南方杂志社财经部主任)
百年广东党刊的发展历程及历史意义
从《广东群报》《人民周刊》《新华南》到《共产党员》《广东支部生活》《南方》,百年广东党刊经历了孕育探索、逐步发展和稳定兴盛的演变,为顺利完成不同历史时期广东区委和党委的中心任务和历史使命发挥了党刊的重要作用。
百年广东党刊内容十分丰富,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号角”、广东工农运动的“指南”、统一战线的“桥梁”、传播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利器”。因此,百年广东党刊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书写了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史的广东篇章,为学习中共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提供了生动素材,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活文本。《南方》杂志建设“四有”新型党刊的探索实践,生动诠释了“党刊姓党”的历史使命和价值。广东党刊只要大胆作为,一定大有可为。
—林绪武(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心研究员)
在创新中创刊 在时代中迭代
《南方》杂志其命维新,她的出世,是时代创新的需要,也是改革创新的产物。《南方》杂志因创新而生,因创新而盛,这20年来与时代同行、推动融合发展,不断开创党刊事业发展新局面,关键在于创新始终不忘守正,坚守党刊的初心。
《南方》杂志一直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围绕中央和省委的重大决策部署,生动鲜明地记录了广东最近20年的发展历程,赢得了党委政府部门的重视,受到了干部群众的欢迎,确立了主流媒体的地位,成为省委的重要舆论宣传阵地。新的征程上,《南方》杂志仍须努力,明确定位,办出特色,这是刊物的取胜法宝。作为广东省委机关刊,《南方》的特色,是办出深度,体现深度,用深度扩大影响,用深度确立权威,用深度凝聚力量!
—胡国华(广东省委宣传部原常务副部长、《南方》杂志筹办领导小组副组长)
打好三张牌 铸就一把剑
《南方》杂志不是一般的纸媒,它是广东省委机关刊物。《南方》杂志的经历虽然与别的媒体有相似之处,但其地位、所处的大环境和小环境都有独特之处。《南方》杂志正是明确了自身的优势,打好了“党媒牌、广东牌、南方牌”这三张牌,才能从容应对顺境和逆境,不断实现新的突破,在新的历史时期铸就融合之剑,往新型主流媒体行列大步迈进。
如果说“三张牌”为《南方》杂志的改革发展夯实了基础的话,那么媒体融合之剑的出手,就使《南方》杂志插上了穿越时空的腾飞的翅膀。《南方》杂志经过20年的努力,已积淀了深厚的资源,如今在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的大战略格局下资源共享,共同打造新型主流媒体。作为老报人,我相信《南方》杂志做大做强的目标一定能实现。
—范以锦(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原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
顶天立地 为天地立心
《南方日报》的报头下面,写着“高度决定影响力”;《南方》杂志的封面上,写着“深度凝聚力量”。这两种办报办刊理念,一个秉承着“高度”,一个秉承着“深度”,在我看来这是同一纬度上的两种不同表达方式。
《南方》杂志一路走过成功的20年,接下来如何继续走好党刊科学发展的路子?关键在于要有“顶天立地,为天地立心”的使命和担当。顶天,就是要连上天线,以党刊的高度去观察事物;立地,就是要接地气,生产具有广东特色、受众需要的新闻内容。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党报党刊都必须巩固和扩大党的舆论阵地,秉承既要“高度”也要“深度”的理念,经营好新闻精品和品牌栏目,影响主流、高端读者。
—杨兴锋(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原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
“合群”72 天
—《南方》杂志创刊记
20年,恍如昨天。记忆犹新的是我们在合群大厦72天,创办了广东省委机关刊《南方》杂志。这本“在创新中脱颖而出”的杂志,20年来一直是全国发行量最大、质量最好的省委机关刊。
筹备办下发1000份问卷,收集500多条办刊建议。 参与创刊的同志说,《南方》杂志创刊号,不是一字一句写出来的,而是一针一线绣出来的。21个栏目、48篇文章、约12万字,全部用绣花功夫完成。“作为省委机关刊物,《南方》杂志肩负着总结历史以开拓未来、联系实际以指导实践的重要历史任务”“第一,坚持党性原则”“第二,突出理论建设”“第三,注重实践”“第四,着眼群众”“第五,努力创新”……时隔20年,发刊词字字句句,依然令我们澎湃。
—蔡玉明(南方杂志社原党委书记、社长)
我与《南方》二十年
《南方》杂志创刊是从合群大厦一间只能容纳八张办公桌的小房间起步的。时任广东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胡国华从整顿中撤销的《党风》《广东支部生活》《文明导报》《粤海同心》调来了十来名精兵强将,一个房间增加到两个、三个……第二年,很快就有二十几个人了。
《南方》杂志应是个什么样子?重要的是要拿出全面、深刻、生动地反映广东实际的不同类型的稿子。作为省委机关刊物,首要的是充分且不走样地反映省委的战略部署、政策意图、工作步骤;省委机关刊物采编人员最重要的素质,就是要像省委书记、省长那样,站在广东全局的高度去思考、解读、阐述所面对的选题。
—徐民和(《南方》杂志创刊顾问、新华社《瞭望》杂志原副总编辑)
一刊倾情十年灯
在一次采编学习交流会上,我做了个PPT讲新闻的真实性,说到做期刊也可以有一些“钝感”。期刊一般不抢新闻,更讲求报道的深度和厚重,我们的敏感应该用在敏锐地捕捉新闻的内在价值上。而新闻真实有表象真实和本质真实的区别,“让子弹再飞一会儿”,或许更有利于梳理底层逻辑,看清本质真实,发掘核心价值,其中关键在于把握好敏感与钝感之间的平衡。
党委的机关报与机关刊,宗旨相似,读者相近,要思考我们存在的意义,寻找差异化发展路径。我们当在调研、分析、思考上多下功夫,在选题角度、素材挖掘、文本处理上实现差异化。所谓“慢工出细活”,我们致敬“工匠精神”!
—吴爱平(南方杂志社原党委副书记、总编辑)
两次难忘的调研
来南方杂志社之前,我对这份省委机关刊是做过一些功课的,知道它是中国发行量最大的省级党刊,了解它致力于打造“广东《瞭望》”的自我定位。在这里工作后,我真切看到,在历代《南方》人的心血浇灌下,它已长成我国党刊园地中的一棵参天大树。
但同时也感受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建设已全面推进到一个新阶段,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也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些都对南方杂志社的党刊事业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回望在南方杂志社的那些日子,有两次调研及伴生而来的两轮创新实践,令我难以忘怀。调研后,为了打造“广东最专业的党建传播平台”,我们开足了马力。沿着传播、研究、服务这三条主线,多管齐下,我们投入到火热的党建智库建设之中。
—王巍(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党委委员、副社长、副总编辑,南方周末报社党委书记、总裁、主编,南方人物周刊主编,南方杂志社原党委副书记、总编辑)
从“南方圆”到“党刊圆”
在上海举行的全国期刊高质量发展论坛上,南方杂志社党委书记、社长陈广腾演讲时用了这样一句话:“赓续百年党刊文脉,新组建20周年的《南方》杂志……”。南方杂志社的同仁尊重历史,年轻就是年轻,但他们又是自信的:论渊源、论文脉,《南方》杂志的底蕴并不轻浅,认真说起来,《南方》杂志是颇值得骄傲的一份党刊。
广腾给我看了他们正在撰写的一组论文与一本书的题目,其中有一个题目叫《百年党刊的历史价值和时代使命—以〈南方〉杂志的源流和实践为例》,对我极具吸引力,“有想法”。在不断书写党刊新辉煌的20年办刊历程中,作为全国“期刊典范、党刊标杆”的《南方》杂志,在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阵地和建设现代新型主流媒体上不断迈出新步伐、呈现新面貌,形成了具有广东特色、《南方》风格的行与思。
—杨树弘(中国期刊协会副会长、党刊分会主任委员)
整合 选材 开掘
—对办好综合性党刊的认识
作为党校工作者,我很喜欢阅读对时政新闻进行深层解读与权威分析的综合性党刊。综合性党刊信息容量大,能够迅速宣传诠释中央的精神,及时回应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矛盾。这样的综合性党刊,很受广大基层党政干部的欢迎。
办好一份高质量的综合性政论性的党刊相当不容易。经过不懈努力,《南方》杂志已经成为广东最权威的时政党建大刊、南方思想理论高地、党建全媒体传播平台和党建智库,不论舆论引导力还是综合服务能力都稳居全国党刊前列。《南方》杂志20年来的成长历程充分表明,只有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才能有效地整合各个方面的办刊资源,凝聚办好高质量党刊的合力。
—陈鸿宇(广东省委党校原副校长、教授)
努力打造广东独具价值的思想理论阵地和干部学习园地
我是《南方》杂志的读者,也是《南方》杂志的作者,见证了《南方》杂志发展壮大的全过程。《南方》杂志作为广东省委机关刊,自创刊以来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色和个性,做到了政治性和学术性、新闻性和思想性、通俗性和理论性的有机统一,成为广东独具价值的思想理论阵地和干部学习园地。
《南方》杂志经过编者、作者、读者的共同努力,已形成了自己的理论品位、理论风格、理论定位,成为全国同类期刊的“领跑者”。《南方》杂志要保持特色,须在理论阐释、理论传播方面持续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