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文学革命在创作实践上是以新诗的创作为突破口,而新诗运动则从诗形式上的解放入手。——这正是总结了晚清文学改良运动与诗界革命的历史经验,而做出的战略选择。
在发展初期,新诗主要发表在《新青年》、《新潮》、《少年中国》、《星期评论》、《学灯》、《觉悟》等“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上;第一批白话诗人如胡适、刘半农、周作人、沈尹默、俞平伯、康白情都是新文化运动的骨干,连李大钊、陈独秀、鲁迅也都写过新诗,这都说明了新诗与“五四”思想革命的密切联系。1922年,叶绍钧、刘延陵、朱自清等以“中国新诗社”名义创办第一个新诗刊物《诗》月刊。
1923年,同时出版了冰心的《繁星》与《春水》,以及宗白华的《流云小诗》,引起了人们对“小诗体”的关注与兴趣。小诗体是从外国输入的,是在周作人翻译的日本短歌、俳句和郑振铎翻译的泰戈尔《飞鸟集》影响下产生的。它的主要作者除冰心、宗白华外,还有徐玉诺、何植三等人。小诗是一种即兴式的短诗,一般以三五行为一首,表现作者刹那间的感兴,寄寓一种人生哲理或美的情思。小诗的出现,一方面表现了诗人对于诗歌形式的多方面的探索的努力,另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捕捉自己内心世界微妙感情与感受的努力。如宗白华的《夜》:“一时间,/觉得我的微躯,/是一颗小星,/莹然万星里,/随着星流。//一会儿,/又觉得我的心,/是一张明镜,/宇宙的万里,/在里面灿着。”夏夜仰望星空时,人的自我感觉刹那间的微妙变化被诗人敏锐地抓住,并赋予如此灿烂的诗意的表现,引起人们对于人在宇宙中地位的悠长的哲学思索。这样短小的篇幅中包容了如此广阔的空间,这典型地表现了小诗对丰富新诗艺术表现力的贡献;而从外部客观世界的描绘转向内心感受、感觉的表现,自由诗体的句法与章法的趋于简约化,这些在新诗的发展史上都具有过渡的意义。
郭沫若的《女神》以“绝端的自由,绝端的自主”的彻底破坏精神,冲决了传统诗词的形式,这是一个还没有确定形式的、无可仿效的天才创造,就连郭沫若本人此后也再没有写出《女神》这样的诗作。很显然,在郭沫若的《女神》为新诗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以后,就迫切需要出现形式与内容的严格结合和统一,可供学习、足资范例的新诗作品,确立新的艺术形式与美学原则,使新诗走向“规范化”的道路。以闻一多、徐志摩为代表的前期新月派在新诗发展史上所担负的正是这样的历史使命。
新月派诗人尽管有着大体相同的追求,但更为重视的却是个人的独特的艺术个性,并涌现出了闻一多、徐志摩、朱湘等具有鲜明个人风格,自觉进行新诗试验的诗人,这本身即是新月派对新诗发展的一大贡献。
注释
1918年
1月 胡适《鸽子》、刘半农《相隔一层纸》、沈尹默《月夜》等第一批现代白话新诗发表于《新青年》第4卷第1号。
1919年
2月 周作人《小河》发表于《新青年》第6卷第2号。
10月 胡适作《谈新诗》。
1920年
1月 郭沫若《凤凰涅槃》发表于30、31日上海《时事新报·学灯》副刊。
3月 胡适《尝试集》由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1922年10月刊行经作者增删的增订四版。
5月 郭沫若、宗白华、田寿昌《三叶集》由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
本年 《分类白话诗》(许德邻编)由崇文出版社出版。
1921年
8月 郭沫若《女神》由上海泰东图书局出版,为创造社丛书之一。
1922年
1月 叶圣陶、朱自清、俞平伯、刘延陵等主持《诗》月刊创刊。
同月 郑振铎《论散文诗》发表于《文学旬刊》第24期。
同月 冰心《繁星》(小诗)连载于18日至20日、22日、23日上海《时事新报·学灯》。
3月 俞平伯《冬夜》集由亚东图书馆出版。
同月 康白情《草儿》集由亚东图书馆出版。
4月 汪静之、潘漠华、应修人、冯雪峰《湖畔》集由湖畔诗社出版。
6月 文学研究会诗人朱自清、周作人、徐玉诺、郭绍虞、叶绍钧、刘延陵、郑振铎合集《雪朝》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同月 周作人《论小诗》发表于21日、22日《晨报副镌》。
8月 汪静之《蕙的风》集由亚东图书馆出版。
10月 徐玉诺《将来之花园》集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同月 北社编《新诗年选》(1919年)由亚东图书馆出版。
1923年
1月 冰心《繁星》集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3月 朱自清《毁灭》发表于《小说月报》第14卷第3号。
5月 成仿吾《诗之防御战》发表于《创造周报》第1号。
同月 冰心《春水》集由新潮社出版。
6月 闻一多《〈女神〉之时代精神》与《〈女神〉之地方色彩》分别发表于《创造周报》第4号、第5号。
7月 陆志苇《渡河》由亚东图书馆出版,内附自序《我的诗的躯壳》。
9月 闻一多《红烛》集由泰东图书局出版。
10月 郭沫若《星空》由上海泰东图书局出版,为创造社丛书之一。
12月 应修人、潘漠华、冯雪峰的合集《春的歌集》由湖畔诗社出版。
同月 宗白华《流云》集由亚东图书馆出版。
同月 邓中夏《贡献于新诗人之前》发表于《中国青年》第10期。
1924年
3月 刘大白《旧梦》集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11月 蒋光慈《哀中国》发表于《民国日报·觉悟》副刊。
12月 朱自清《踪迹》(诗歌、散文集)由亚东图书馆出版。
1925年
1月 蒋光慈《新梦》集由上海书店出版。
2月 王统照《童心》集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3月 梁宗岱《晚祷》集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8月 徐志摩《志摩的诗》由中华书局代印,北新书局发行。
11月 李金发《微雨》集由北新书局出版。
1926年
1月 穆木天作《谭诗——寄沫若的一封信》,发表于《创造月刊》第1卷第1号。
3月 梁实秋《现代中国文学之浪漫趋势》发表于25日《晨报副刊》。
4月1日 徐志摩主编《晨报副镌·诗刊》创刊,发表徐志摩《诗刊·弁言》。
同月 邓以蛰《诗与历史》发表于《晨报副镌·诗刊》第2号。
同月 刘半农《瓦釜集》由北新书局出版。
5月 闻一多《诗的格律》发表于13日《晨报副镌·诗刊》第7号。
6月 周作人《〈扬鞭集〉序》发表于《语丝》第82期。
同月 刘半农《扬鞭集》上卷由北新书局出版。
7月 焦菊隐《夜哭》由北新书局出版。
10月 刘半农《扬鞭集》中卷由北新书局出版。
同月 于赓虞《晨曦之前》由北新书局出版。
11月 李金发《为幸福而歌》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12月 刘大白《邮吻》集由开明书店出版。
1927年
1月 蒋光慈《哀中国》集由长江书局出版。
3月 韦丛芜《君山》由未名社出版,为未名新集之一。
4月 冯至《昨日之歌》集由北新书局出版,为沉钟社丛刊之二。
同月 李金发《食客与凶年》集由北新书局出版。
8月 朱湘《草莽集》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
9月 徐志摩《翡冷翠的一夜》集由上海新月书店出版。
12月 王独清《圣母像前》由创造社出版部出版,为创造社丛书之一。
同月 汪静之《寂寞的国》集由开明书店出版。s+sykQJ+72wfENsf+8W1v4oKi8Q7F3qdWDbc39yTfoSv6/f+opTzAZkPrjcwzu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