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第条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伤寒论条文各家讲解

第43条:

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

成无己《注解伤寒论》

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

下后大喘,则为里气太虚,邪气传里,正气将脱也;下后微喘,则为里气上逆,邪不能传里,犹在表也。与桂枝汤以解外,加厚朴、杏仁以下逆气。

方有执《伤寒论条辨》

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仁汤主之。

桂枝加厚朴杏仁汤方

于桂枝汤方内,加厚朴二两,杏仁五十个,余依桂枝汤法。

此详上条而重出。喘者,气夺于下而上行不利,故呼吸不顺而声息不续也。盖表既未罢,下则里虚,表邪入里而上冲,里气适虚而下夺,上争下夺,所以喘也。然微者,言气但亏乏耳,不似大喘之气脱也。以表尚在,不解其表,则邪转内攻而喘不可定,故用桂枝,解表也;加厚朴,利气也;杏仁有下气之能,所以为定喘当加之要药。

喻嘉言《尚论篇》

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仁汤主之。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

凡下后利不止,而加上气喘急者,乃是上争下夺之象,危候也。但骤病之人,中气足供上下之用,邪尽而喘与利自止。若中气素馁,加以上下交征,立尽之数矣。此证不云下利,但云微喘、表未解,则是表邪因误下上逆,与虚证不同,故仍用桂枝以解表,加厚朴、杏仁以利下其气,亦微里之意也。    此诀风邪误下作喘治法之大要。其寒邪误下作喘,当用麻黄、石膏,即此可推,故中篇不复赘也。

张志聪《伤寒论集注》

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仁汤主之。

桂枝加厚朴杏仁汤方

桂枝三两甘草二两生姜三两芍药三两大枣十二枚杏仁五十枚厚朴二两,炙,去皮,后仿此

上七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

此言肺气通于皮毛,虽下之,而不因下殒。微喘,表未解者,宜桂枝汤加厚朴杏仁从肌而达表。燕氏曰:“此与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同一义也。”

张锡驹《伤寒论直解》

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

桂枝加厚朴杏仁汤方

桂枝三两甘草二两芍药三两大枣十二枚杏仁五十枚厚朴二两,炙,去皮生姜三两,切

上七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

【注】此言表未解者,不可下也。太阳病下之微喘者,气不因下而内陷,仍在于表,故曰表未解也。夫肌表之气相通,邪从表而入肌,亦从肌而出表,故仍宜桂枝加厚朴杏仁,从肌以达表。

尤在泾《伤寒贯珠集》

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仁汤主之。

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仁佳。

太阳误下,无结胸下利诸变,而但微喘,知其里未受病。而其表犹未解,胸中之气,为之不利也。故与桂枝汤,解表散邪,加厚朴、杏仁,下气定喘。然喘之为病,所关非细,而误下之后,其变实多。仲景此条,盖可以互证,而难以独引。亦如太阳病,脉浮者,可发汗,宜麻黄汤之文也。学者辨诸。

柯琴《伤寒来苏集》

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仁汤主之。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仁佳。

喘为麻黄症,治喘者功在杏仁。此妄下后,表虽不解,腠理已疏,故不宜麻黄而宜桂枝。桂枝汤中有芍药,若但加杏仁,喘虽微,恐不胜任,复加厚朴以佐之,喘随汗解矣。

吴谦《医宗金鉴》

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

【注】太阳病,当汗而反下之,下利脉促,喘而汗出不恶寒者,乃邪陷于里,热在阳明,葛根黄苓黄连汤证也。今太阳病当汗而反下之,不下利而微喘,是邪陷于胸,未入于胃,表仍未解也。故仍用桂枝汤以解肌表加厚朴、杏子以降逆定喘也。喘家,谓素有喘病之人。遇中风而喘者,桂枝汤皆宜用之,加厚朴、杏子为佳也。

【集注】方有执日:喘者,气逆于上,故呼吸不顺而声息不利也。微者,声息缓,不似大喘之气急也。以表尚在,不解其表,则喘不可定,故用桂枝解表,加厚朴利气,杏仁下气,所以为定喘之要药。

喻昌曰:此风邪误下作喘,治法之大要。其寒邪误下作喘,当用麻黄、杏仁、石膏、甘草,即此可推。又曰:微喘表未解,则是表邪因误下上逆,与虚证不同。

程应旄曰:喘之一证,有表有里,不可不辨。下后汗出而喘,其喘必盛,属里热雍逆火炎故也。下后微喘,汗必不大出,属表邪闭遏气逆故也;仍用桂枝汤解表,内加朴、杏以下逆气。

魏荔彤曰:凡病人素有喘证,每感外邪,势必作喘,故谓之喘家。

陈修园《伤寒论浅注》

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

【注】在表之邪未解,尚见太阳头项强痛等病,医者误下之,犹幸里气未夺,反上逆与表邪交错于胸中,而为微喘者,表未解故也。

盖肌也表也。气原相通,邪从表而入肌,亦从肌而出表,故仍用桂枝加厚朴杏仁汤主之。

盖杏仁降气,厚朴宽胸,方中加此二味,令表邪交错者,从肌腠出于皮毛而解矣。按时人往往于肌表二字认不清,所以终身愦愦。

此一节,言表邪未解者,不可下,若误下之,仍宜用桂枝加味,令其从肌以出表。

陈伯坛《读过伤寒论》

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

本条又撇开麻黄,以桂枝承其乏矣。上文解表主葛根合芩连,麻黄已不见用。本证解表主桂枝加朴杏,麻黄又不见用。胡偏舍麻之长,曲就桂之短耶?如为其喘也,特微喘耳,非喘家也。小青龙证非有或喘有微喘哉?悉本麻黄汤以立方也。况主麻黄明曰无汗而喘,又曰喘而胸满乎?求其故而不得,质问下之者可矣。书太阳病,为外未解惜也。书下之,熟视桂枝证若无睹,动以下药为尝试,彼以为外已解也。又未有如利遂不止,喘而汗出之剧,即稍有外邪,亦以为从里解矣。且不云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不过微喘则略有所遗耳。在病者方且信为里未尽解,度亦下未如量,一听其再下者有之。亟语之曰,表未解故也。故字有几层解释,先将病者医者一齐唤醒,指出微喘之所由然。对于下药无宽假,而后授以解表之方也。不曰外未解者何?外证本无喘,桂枝条下亦本无喘字也。微喘便失其本相,与上节桂枝证之外未解同而异。以其外证变为表,不明言解表宜桂枝者,解表则遗其外故也。不以麻易桂者何?麻黄证之喘,一无汗,一胸满。肺喉固喘,肺叶亦喘。其喘显,肺叶不通于皮毛。就令不言表,无所谓之外也。本条之喘无余证,肺叶不喘,而肺喉独喘。其喘微,皮毛尚通于肺叶。就令不言外,未得尽为表也。与上文喘家作桂枝汤异而同,以其表证仍是外,不明言解外宜桂枝者,解外又遗其表故也。然有主桂之名,而无主桂之实,又何故耶?去麻加杏,小青龙为喘者易法也。若加杏且加朴,岂非解里多于解表耶?吾谓长沙固非解里,亦非解表,乃不解外之解外,无异不解表之解表。盖加朴用以引地气之上,加杏用以引天气之下,才是立方真诠。苟未了然于主桂枝之故,遑了然于加朴杏之故乎?方旨注于后。

因解外说及解表,因桂枝解外说及桂枝解表,亦行文补缀法也。本方凡两见,上文喘家作此汤,本证微喘主此汤。喘家得桂枝证,则不可无桂枝。虽加朴杏以预防其喘,舍桂枝不能直接解外也。太阳得误下证,则不可无朴杏。虽有杏仁以顺降其喘,舍厚朴不能间接解表也。不取其表取其里,太阴主里也,互根太阳者也。降手太阴有杏在,升足太阴有朴在,则无论解表解外自有桂枝在。其纠正误下之理由,仲圣犹引而不发也。特于表未解三字下加一故字,为昧昧者开多几条思路。冀得一不厌求详者,相与讨论桂枝汤何以有泛应曲当之长,其标准总在病形之层节上得之,如其觉悟解表解外之头头是道也,庶于两解之中无两歧矣。且也同是加味,厚朴尤要于杏仁,以彼下之不利而但喘。纵非牵邪入里,必药物留中未去,压抑地气之上,间隔天气之下者,下药为之也。气微而后喘亦微也,迫得将错就错,以厚朴复下其下药。解下即所以解上,桂枝杏仁才有解表之余地也。可知喘家亦有饮气为中梗,得厚朴而汤益佳,加杏特其显然耳。佳固无所遗,不言佳尤精密。长沙盖示人以微,曰微火煮,又曰覆取微似汗。吾知将息桂枝时,苟一一领略其旨趣,草木之灵自出也。

曹颖甫《伤寒发微》

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仁汤主之。

桂枝加厚朴杏仁汤方

桂枝三两甘草二两生姜三两芍药三两大枣十二枚杏仁五十枚厚朴二两,炙,去皮,后仿此

上七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

前文“喘家用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为酒客病言之也。酒客则伤脾与肺,固当加厚朴以燥脾脏之湿,杏仁以疏肺脏之气。然究非正治,特酒客病未曾化热者宜之耳。若已化热,其势将成肺痈,上节云“不可与桂枝汤,得之则呕”,后节又云“凡服桂枝汤呕者,其后必吐脓血”,可见虽加厚朴、杏子,犹非所宜也,若本节太阳病下之微喘,此方乃为正治。盖病在太阳,原有因误下而成痞、成结胸者,若下后不见坏病,而但见微喘,则病气犹在肺与皮毛。盖伤寒表不解,原有水停心下而喘,宜小青龙汤者;但微喘而不兼咳,心下水气甚微,可决为非小青龙证,此证与下后气上冲可与桂枝汤同例。究其所以喘者,则以心下微有水气,肺气不宣之故,故于桂枝汤方中加厚朴、杏仁以蠲微饮,而宣肺郁,则汗一出而微喘定矣。此桂枝加厚朴杏子所以为下后微喘之主方也。

恽铁樵《伤寒论辑义按》

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仁汤主之。《千金翼》作“桂枝汤”。注:一云麻黄汤。

成无己云:下后大喘,则为里气大虚,邪气传里,正气将脱也。下后微喘,则为里气上逆,邪不能传里,犹在表也,与桂枝汤以解外。加厚朴、杏仁,以下逆气。

程应旄云:喘之一症,有里有表,不可不辨。下后汗出而喘者,其喘必盛,属里热壅逆,火炎故也。下后微喘者,汗必不大出,属表邪遏闭,气逆故也。表未解,仍宜从表治,于桂枝解表,内加厚朴、杏子,以下逆气。不可误用葛根芩连汤,使表邪淆入里分,寒从热治,变证更深也。

张志聪云:此与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同一义也。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芍药三两大枣十二枚,擘厚朴二两,炙,去皮杏仁五十枚,去皮、尖

上七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成本不载此 方,第十卷曰:于桂枝汤方内,加厚朴二两,杏仁五十个,去皮、尖,余依前法。

《伤寒类方》曰:《别录》:厚朴主消痰下气。《本经》:杏仁主咳逆上气。

《本事方》曰:戊申正月,有一武臣为寇所执,置舟中艎板下,数日得脱。乘饥恣食良久,解衣扪虱,次日遂作伤寒,自汗而膈不利。一医作伤食而下之,一医作解衣中邪而汗之。杂治数日,渐觉昏困,上喘急高,医者仓皇失措。予诊之曰:太阳病下之,表未解,微喘者,桂枝加厚朴杏仁汤,此仲景之法也。指令医者急治药,一啜喘定,再啜漐漐微汗,至晚身凉,而脉已和矣。医曰:某平生未曾用仲景方,不知其神捷如是。予曰:仲景之法,岂诳后人也哉!人自寡学,无以发明耳。

冉雪峰《冉注伤寒论》

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

冉雪峰曰:此条重心在微喘二字,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也。表的未解,就由证的微喘看出,太阳本不当下,下之,气陷表罢,则成坏证。今气不下陷而上逆,迫而为喘,是这个喘,乃是工尚健,正气犹存,能与邪争。此可与前十五条,下之后,其气上冲;二十一条,下之后,胸满脉促,同一意义。曰冲曰促曰喘,均是正气伸张,能与邪气抵抗的好现象。但是麻黄有喘证;桂枝无喘证。麻黄主喘,桂枝不主喘。试观前第十二条至二十条,是辨桂枝功用,并未言喘;二十一条至三十条,是详桂枝加减合并,亦未言喘。其间惟有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一条,似与此条方治从同。然是病的素质为喘家,不是证的转变为喘证,此属例外。上述气冲脉促证喘,虽同一原理,同是叙列在桂枝证范围内,可是均下后才有,是药的转变,不是病的转变,凡此愈可证明桂枝无喘证的确实。所以然者,太阳外层闭塞,表实无汗,里气欲出不出,正邪交错,喘因以作。若外闭不紧,气得宣泄,虽不和谐,未至激激,喘可不作。此麻黄证有喘,桂枝证无喘的实际。开表则气郁者可散,气迫者可舒,气郁迫则喘,气不郁迫不喘,此麻黄主喘,桂枝不主喘的实际。麻黄汤有喘证,未闻加厚朴。小青龙汤有喘证,亦未闻加厚朴,本条微喘,微之云者,喘并不剧,何以反厚朴杏仁并加?盖喘缘于表,宜专开表;喘缘于里,宜兼疏里。此因下致喘,其间有协陷夹杂的邪气,若只捍御兴奋的正气,扶持不遑,何堪抑制,此中分际,辨析极微。至下后阴竭于下,阳浮于上,下竭上厥,危险殊大。但彼为杂病,内过伤,此为伤寒,表未解,一属表证,一属里证,一属上实,一属下虚,显而易见,此则不必相提并论。

胡希恕《胡希恕伤寒论讲座》

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

太阳病不应该吃泻药,这个大夫误用下法,(导致)这个病人是“微喘者”。我们前面有这么一段,“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如前法”。“微喘者”这个喘也是气上冲的一种反应,气往上冲,表未解,邪热也伴着气往上冲,所以他也喘。

微喘,不是咱们说的哮喘的那个喘,微喘也是上冲的一种表现,所以还用桂枝汤。还是表不解,依法应该用桂枝汤,但是由于微喘,与桂枝汤证多少有出入,所以加厚朴、杏仁消胀定喘。这就是说,治病就用桂枝汤行不行,这个也对,也不能(治)坏,但是喘未必一定能好,而且效验也绝不如桂枝汤再加厚朴、杏仁。所以我们在临床上,如果这个病不恰好是这个方子,与这个方证有些出入,你就得想法子(加减化裁),这个(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也是这样的。

前面有一段我记得,“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也是一样。这个人平常就有喘,再得外感,喘非厉害不可。可是它是桂枝汤证,那么桂枝汤也要加厚朴、杏仁才好,同这条一样。所以厚朴、杏仁有消胀定喘的作用,在这儿看得很清楚。桂枝汤加上厚朴、杏仁,我们现在应该这么来看,就是可以治桂枝汤证微喘者这种病,但是无汗而喘不行的,那还是麻黄汤证,是不是?

任应秋《伤寒论语译》

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芍药三两大枣十二枚,擘厚朴二两,炙,去皮杏子五十枚,去皮尖

上七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

【校勘】《玉函经》、《千金要方》、成无己本:“杏子”作“杏仁”。《千金翼方》:作“桂枝汤”,并有“一云麻黄汤”五字小注。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方。成无己本:不载本方,仅于第十卷云“于桂枝汤方内加厚朴二两,杏仁五十个,去皮尖,余依前法。”

【串解】成无己云:“下后大喘,则为里气太虚,邪气传里,正气将脱也;下后微喘,则为里气上逆,邪不能传里,犹在表也,与桂枝汤以解外,加厚朴杏仁以下逆气。”

太阳病,本为机体正气抵抗疾病上冲外向的机势,发表,是助其机势,增其抗力,所以一表而病愈,用下剂是逆其机势,削弱它的抗力。本条是体力较好的,虽然吃了下药,正气没有因之动摇,仍然上冲外向,继续和疾病斗争,这种机势表现在症状上为“微喘”,上篇第15条“下之后,其气上冲”就是这种机转,所以同样用桂枝汤,不过那里喘症不显著,这里喘症显著,因而便加入厚朴、杏子仁镇喘息。

【语译】太阳表证,不应该用下剂,假如误下了而些微现喘,这是正气继续抗病,表证仍然存在的征象,可以在桂枝汤方中加入厚朴、杏仁两味镇喘药。

【释方】《名医别录》云:“厚朴主消痰下气……胸中呕不止。”《神农本草经》云:“杏仁主咳逆上气,雷鸣,喉痹,下气。”

上篇第18条云:“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可见仲景用厚朴、杏子平喘,是有很多经验的。

刘渡舟《伤寒论诠解》

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

【解析】

本条论述太阳表证不解,兼有邪陷致喘的证治。

太阳病,只要外证尚在,虽有大便不利之证,也不可先下,而应先解表,表解才可泻下攻里。此即所谓“汗宜早,下宜迟”。若表证犹在而误下,则易伤里气,使表邪乘虚内陷。本条误下之后,只见微喘,说明在表之邪稍稍入里,影响肺气不利而逆于上。但由于矛盾的主要方面还在于表,即所谓“表未解”,故其治仍以解肌发表为主,用桂枝汤,加厚朴、杏仁降气平喘。因下后正气受伤,故不可用麻黄汤峻汗。在临床上,风寒外感兼以轻喘,脉浮有汗者,用桂枝加厚朴杏仁汤亦每获良效。前述“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一条,讲的是新感诱发宿喘,用本方主要不在于治喘而是治中风兼以照顾宿疾,为急则治标之法,故曰“佳”。本条为新感表不解,邪陷致喘,是桂枝汤证的兼证,用本方意在发散表邪,宣降肺气,表里兼顾则诸证尽愈,故不曰“佳”,而曰“主之”。

临床治喘,寒饮射肺者用小青龙汤,肺热作喘者用麻杏石甘汤,均大有人在。唯使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治喘者却比较少见,而且本方也很少被人重视。其实对风寒外感,汗出而喘者,麻杏石甘汤、小青龙汤均非所宜,只有本方较为好用。蒲辅周先生医案中用本方治喘的记载,是深得此方要领的。本方治喘,以证见脉浮缓、有汗者为准,故在桂枝汤中加厚朴、杏子。叶天士只加杏子而不加厚朴,然其效亦佳。

倪海厦《伤寒论》

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仁汤主之。

平常太阳证的时候,一定是解表发汗,如果医生开错药攻下,攻下的药一吃了以后,全身的感觉很明显,血整个往下走,如果是体力比较好的人,下去以后又会回来一下,结果病人感觉微喘,病人没有结胸,如有微喘,代表病还在表还没有解,攻下攻错了,就是桂枝加厚朴杏仁,前面的酒客也是用厚朴来燥脾的湿,杏仁润肺润气。

如果伤寒感冒里寒表寒,又咳很久,检查没有小青龙汤证,也没有大青龙汤证,问怕不怕冷?不怕冷,也不怕热,风吹得很难过,有一点流汗,有咳嗽,桂枝汤没有讲咳嗽?有!就是桂枝加厚朴杏仁汤。所以常常小青龙、大青龙还没有好的时候,就是桂枝加厚朴杏仁汤,所以久咳不愈,小孩百日咳,桂枝加厚朴杏仁汤就好了,因此桂枝汤证,本身又带有咳嗽的加厚朴、杏仁就好了。

桂枝加厚朴杏仁汤方

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甘草三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劈厚朴二两炙,去皮  杏仁五十枚去皮尖

THE END
0.《时病论》(全本)中医书籍薄荷(一钱五分) 蝉蜕(一钱,去足翅) 前胡(一钱五分) 淡豆豉(四钱)栝蒌壳(二钱) 牛蒡子(一钱鲜芦根(五钱) 石膏(六钱,煨) 连翘(三钱,去心) 竹叶(一钱五分)淡豆豉(三钱) 绿豆衣(三钱) jvzquC41yy}/|‚xl0eun0ls1nkrvp|mwlk5tjrgkpirvp8vwcphfp7mvon
1.嘉峪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灵验偏方300个把生姜捣烂,负在伤口处,止血效果特佳。 4、味精止牙痛: 把味精放在牙疼处能止疼。 5、豆皮治烫伤: 把土豆煮熟八皮剥下敷在烫伤处,用消毒沙布固定。3-4天即可痊愈。 6、神经性皮炎: 鸡蛋3只置于瓶内,加醋500克浸没,浸泡7~10天后取出,去壳,将鸡蛋与醋搅匀,装入有盖容器内。每天用此液涂擦患处2~3次,坚持7~jvzq<84l{iiee7hqo1nuou4eqn7868hqpvkov:<6a47927mvon
2.《金匮要略》方歌括·全文⊙栝蒌薤白白酒汤 胸为阳位似天空,阴气弥沦痺不通,薤白半升蒌一个,七升白酒奏奇功。 ⊙栝蒌薤白半夏汤 胸背牵痛不卧时,半升半夏一蒌使,薤因性吐方未久渴频加,苓八生姜四两夸,二两桂甘三两术,泽须四两后煮佳。 ⊙文蛤散 吐而贪饮证宜详,文蛤石膏五两量,十二枚枣杏五十,麻甘二两等生姜。jvzquC41o0}bpp65364dqv4fqe5xgkfrr1zprrh144883:=30jznn
3.中医必背四两麻黄八两膏,二甘五十杏同熬,须知禁桂为阳盛,喘汗全凭热势操。 25桂枝甘草汤 桂枝炙草取甘温,四桂二甘药不烦,叉手冒心虚已极,汗多亡液究根源。 26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八两茯苓四桂枝,炙甘四两悸堪治,枣推十五扶中土,煮取甘澜两度施。 jvzquC41yy}/5?5fqe4dp8ftvkimg87:8;;:299;:940nuou
4.卷五正文医宗金鉴未删节减足本完整版白话全本全文翻译发热升麻葛根汤,表邪痘疹两得力,升麻葛根赤芍草,证随宜加法最良,无汗表实加麻薄,便柲腹痛裹大黄,形怯气弱参耆入,热盛犀连荆蒡防,尿涩通滑车前子,惊搐荆防钩连羊,烦渴石膏麦冬粉,欬嗽前桔杏苏桑,伤食腹热查芽枳,下利芩连呕半姜,咽痛蒡梗身羌独,头痛荆穗芎芷羌.[注]痘出发热当以升麻葛根汤为主,以jvzq<84cd0tfymz0eqs0dxtm1oy38==550nuou
5.卷上食疗本草全文在线阅读取生根叶,捣取自然汁,服一盏,立佳。〔证〕 (二)又,取菜煮食之,除风热。〔证〕 (三)根主崩中。又,女子月候伤过,捣汁半升服之。〔证〕 (四)叶只堪煮羹食,甚除热风气。〔心〕 (五)又,金创血不止, 叶封之即止。〔心·证〕 (六)夏月热,烦闷不止∶捣叶取汁半升,服之立瘥。〔证〕jvzquC41d0mvkmf{g0ipo8~ufs524;7813;26B930jznn
6.《校注医醇剩义》(全本)中医书籍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三次服。一服小汗,二服大汗。心热加大黄二分,腹满加枳实一枚,气逆加人参三分,悸加牡蛎三分,渴加栝蒌根三分,先有寒加附子一枚。 近效白术附子汤治风虚,头重眩苦,食不知味,暖肌,补中益精气。 白术(二两) 附子(一枚) 甘草(一两炙) 上三味,锉为末,每用五钱,姜五片,jvzquC41yy}/|‚xl0eun0ls1nkrvp|mwlk5kkjt|jwjeqzpujkoi‚n1swgodns0jvsm
7.《医学妙谛》(全本)中医书籍第卷帙繁多,学人限于知识,如何口诵心维,此医书之所以难得佳本也。青浦何书田先生,本儒者,精于轩歧,手着《医学妙谛》一书,分门别款,计七十六章,每章弓《内经》、《灵枢》、《素问》及诸名家各种方书,论证根柢、精审不磨之言为宗旨焉。病因治法编为七言歌括,词意秩然有序。后列各症条款,应用方药,加之jvzquC41yy}/|‚xl0eun0ls1nkrvp|mwlk5zkzgokgpfr4swctcgw3jvor
8.咳嗽医学纲目中药方大全偏方秘方麻黄(一钱) 苍术(二钱) 栝蒌 陈皮 半夏(各三钱) 枳壳(炒,三钱) 黄芩(一钱)桔梗(二钱)木通(一钱) 甘草(炙些) 上分二帖,加姜三片,煎服。 一妇人患嗽,头痛,身膈痛。 陈皮(二钱) 人参 川芎 麻黄 枳壳(各一钱) 分二帖,水煎服。 妇人患身疼,嗽而食少。 jvzquC41o0€iqwl{h0ipo8gqqmy0i~ok1{~ho89:66;/j}rn
9.咳嗽论治(当前章节内容组合)《类证治裁》〔疏肺〕桔梗汤杏蒌枳桔归草贝 苡仁 桑皮 防己 百合 姜 〔止咳〕安肺化痰汤杏葛枳桔 半夏 橘红 桑皮 炙草 茯苓 紫苏 前胡 麻黄 〔营卫〕归 建中汤桂芍草 枣饴糖 名小建中汤,此加归、 。 〔补中〕补中益气汤见一卷中风。 〔扶脾〕归 异功散即异功散加归、 。 jvzquC41yy}/|‚xl0eun0ls1nkrvp|mwlk5mgrjgpm{jrhck1;:4666/5ehtxzr0jznn
10.清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三次服。一服小汗,二服大汗。心热加大黄二分,腹满加枳实一枚,气逆加人参三分,悸加牡蛎三分,渴加栝蒌根三分,先有寒加附子一枚。 近效白术附子汤治风虚,头重眩苦,食不知味,暖肌,补中益精气。 白术(二两) 附子(一枚) 甘草(一两炙) 上三味,锉为末,每用五钱,姜五片,jvzquC41yy}/5?5fqe4dp8ftvkimg8=6:2<969d334?35;=290nuou
11.咳嗽张聿青医案不去节麻黄 不去节甘草 不去皮尖杏仁 炒蒌皮 炒枳壳 炒苏子 广郁金 茯苓 蜜炙橘红 桔梗 □ 杨(左)咳嗽气逆痰多,遍身作痛。脉象弦滑。痰饮阻肺,肺失降令,络隧因而不宣。姑辛温寒以开饮邪。 川桂枝(五分) 白茯苓(三钱) 光杏仁(三钱) 炒苏子(三钱) 煨石膏(三钱) 广橘红(一钱)甜葶苈(五分) 制半jvzquC41yy}/hjsg:0ipo8gqqm563>4665>90qyon
12.药膳食疗至于食疗药谱,治疗各门类疾病的方剂也很多,如桃仁粥,桃仁三两去皮尖和入煮粥,治疗咳嗽胸满喘急;黑牛髓煎,用黑牛髓半斤,生地黄汁半斤,白沙蜜半斤共熬为膏,治疗肾弱、骨败,瘦弱等,都是典型的药膳。其它如香圆煎,枸杞茶,荔枝膏等都是简便易行的食疗方剂。末卷还把203种食品按米谷、兽、禽、鱼、果、菜和jvzq<84o0puev3pgv5i/wi/336/j}rn
13.嘉峪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灵验偏方300个把生姜捣烂,负在伤口处,止血效果特佳。 4、味精止牙痛: 把味精放在牙疼处能止疼。 5、豆皮治烫伤: 把土豆煮熟八皮剥下敷在烫伤处,用消毒沙布固定。3-4天即可痊愈。 6、神经性皮炎: 鸡蛋3只置于瓶内,加醋500克浸没,浸泡7~10天后取出,去壳,将鸡蛋与醋搅匀,装入有盖容器内。每天用此液涂擦患处2~3次,坚jvzq<84l{iiee7hqo1nuou4eqn7868hqpvkov:<6a57797mvon
14.温病方歌【合】解析.doc免费全文阅读温病方歌【合】解析.doc,常用方剂歌诀 解表方 麻黄汤: 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伤寒服此汗淋漓。 大青龙汤: 大青龙用桂麻黄,杏草石膏姜枣藏,太阳无汗兼烦躁,热清表解此为良。 加味羌活汤: 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姜jvzquC41oc~/dxtm33>/exr1jvsm1;5381673;4676957@>0ujzn
15.聖濟總錄纂要:卷七蛤蚧一对酥炙 半夏 杏仁去皮尖一两炒 括楼大者二枚去子取肉蒸研 阿胶蛤粉炒 人参五钱 青皮去白炒一分乾姜煮二两 27 共末蜜丸如小豆空心饮二十丸阿胶散 治久咳𠻳 28 阿胶 人参 黄茋 炙甘草 杏仁去皮尖炒桑白皮炙 紫苑 桔梗一两 29 共末用猪胰一枚去油膜切拌末二钱葱白三寸盐少许湿纸包煨●细嚼酒下 30 欵冬花散治肺寒 jvzquC41evkyv7tti1}jmr3rnAog?ns(ejgqvnw?5:6:8:+tgogq?pg
16.《清宫记事》日光亲橙^第14章^最新更新:202301说罢嗔笑着点了点佳晴的鼻尖。 站在佳晴身后的芜香低头抿嘴,映钰也是会心一笑。实在是上次给佳晴庆生之后,才发现她是个酒罐子,有次赏雪,在浮碧亭温酒煮茶,两三杯下肚脸就粉嘟嘟的,喝到最后嚷嚷着没酒了,还号称自己千杯不醉。就这样大家都抢不过她的酒杯,自己倒是捧着杯子睡着了。 佳晴面上一红故作jvzquC41o0pkyh0eqs0dxtm41=42B;98175
17.幼科类萃幼科类萃脆而窄若稠粘干硬酸咸辛辣一切鱼肉水果湿面烧炙煨炒但是发热难化之物皆亦禁绝妇人无知畏其啼哭无之际或有不及者故有黄连法朱寮法甘草法用之殊佳但今之人比古者之人起居摄养大有不同窃恐禀受jvzquC41yy}/f~xjw0ipo8lwqz{f1:584:>03:9;;4>/j}rn
18.2丹溪治主收敛,用诃子为主,佐以海石、香附(童便浸三日)、栝蒌仁、青黛、半夏曲、杏仁、姜汁、蜜调噙之。肺胀而嗽,或左或右,不得眠,此痰夹瘀血碍气而病,宜养血以流动乎气,降火疏肝以清痰,四物汤加桃仁、诃子、青皮、竹沥、韭汁之属,壅遏不得眠者,难治。jvzquC41yy}/i~tzwgsj0lto1c5:5;>q1::38=m0jvsm
19.医学从众录医学从众录条其目着于编,其遗书存于家者,哲嗣灵石先后梓而传之,令孙徽庵世其学,精其业,复取所遗《医学从众录》八卷雠校付剞劂。重以林戟门先生属序于余,余既叹知医之难,而何敢言医之易乎?虽然先生自序言之矣,先为医士治膏肓之疾。又云此录简便易知,颇切时用,所谓医医者,正治不若从治之为得也。盖必治医者jvzquC41yy}/f~xjw0ipo8lwqz{f1:5864903::2986/j}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