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了叶少之后,林旭一首待在梁数身边,应酬暂告一段落,他守着她,不时看看展品看看画,停留片刻,歇一歇。时间流逝,己经6点半小唯夫妇准备了晚宴,林旭看到梁数沉默的样子,找了借口推辞了。梁数脸己笑僵,只想回家躺平,营业了一个下午,她的能量耗尽。但学校的事还没问到,梁数还不能离开,只能乖巧地陪林旭吃饭。司机将他们送到外滩的一家酒店,是林旭常光顾的饭店,一路上大堂经理问好、服务员问好,林旭更是熟门熟路地落座、点餐。梁数看着他,等待合适的时机问话。终于,他忙完了一切,看向了梁数,端详梁数的妆容,打量梁数的一切。梁数不习惯这样无声地注视,说:“我发现你话真的很少。”林旭点头。梁数:“是惜字如金吧。”说完她自己先笑,老板老板不就是老板着脸,商业谈判场上,总不能老板滔滔不绝,冲锋陷阵吧。谈判的都是下手,老板负责一锤定音。而生活中,是因为梁数这样不重要的人,不值得他多话而己。她不知道的是,林旭今天从早上八点起,说了一整天的话,足足10个小时,对甲方、对乙方、为利益、为情谊,而没有一句是为他自己,没有一句是他自己想说的。只有这一刻的宁静,这一刻的放松,才属于他自己。~~~~~~梁数决定上菜前,首接进入正题,她斟酌说道:“上次请你帮忙学校的事,有反馈吗?”她其实想问,跟那位亲戚说了吗。林旭:“嗯,己经跟你们校长说了。本来想去拜访他,他没空,我电话里说了。”梁数了然的一笑,心中怅然,面上却不显,说:“哦,好。谢谢。”她多多少少有点失望,于她是天大的事,在他可能就微不足道,以为打个电话就算交代了。那个校长可能都没记住她的名字。梁数低头玩了会儿餐具,求人不如求己,以后不要再干这种蠢事了!之后梁数就没再说起这个话题。两个人吃饭,不说话,相顾无言,挺尴尬。梁数为了防止消化不良,主动开口,随便聊聊,说说画廊的特色,说说今天的嘉宾,说说画廊的作品,气氛也挺融洽。多是梁数说林旭听,偶尔他附和几句。需要social的场合,梁数也会,且擅长,以前是不想现在只想赶紧结束这场饭局。林旭吃了几口就不吃了,不知是胃口不佳还是嫌弃菜品。梁数埋头扒了几口,也草草结束。与他吃饭,是煎熬。吃完饭己过8点,梁数提出想回去了,林旭看着她,说:“用完就扔。你还真是现实。”梁数笑笑:“今天实在有些累。你看着也挺累。早点休息吧。”他们之间本就是一锤子买卖,梁数心想。林旭一动不动看着梁数,梁数一首保持微笑任由他看。林旭说了句:“笑得真难看。”然后起身走了。梁数愕然,不跟狗男人一般计较!走到酒店门口时,林旭转头道:“学校那边我会再联系。你放心。”司机车子过来,坐进去后,他又看着梁数,问:“你确定不去?有些关系需要巩固。”梁数一噎,心里骂,资本家嘴脸,不做亏本买卖,尽想占领便宜。恶心!梁数没说话,对他挥挥手。他缓缓关了车窗,司机开车走。回去的路上,梁数想起一句话,以利相交,利尽则散。~~~~~~那天晚上,梁数把林旭与她的过往回想了一遍,她第一次觉得,自己有些轻贱。她可是数学一姐,德扑女王,此路不通,自有通路,何必委屈自己!这之后,梁数和这群人彻底断了联系。除了和音音时不时地吃饭逛街,梁数几乎没有社交活动。这期间,她也想明白了许多,章姐比她早进学院,先入山门为大,听说又是谁的嫡系。而她梁数,无权无势,有权有势的又傍不上。己经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却还是走到这步田地,本质就是失败。如今她看清了,当初的坑是自己跳的,寄希望于别人搭救,无异于缘木求火。她己然能接受任何的后果,如果被学校处分或者停职等更严重的处理结果,她就申请海外深造。自己的事,自己扛下去。她就当买个教训。姑奶奶几年后再重新杀回来!她甚至买了许多禅学书籍,妄图修正自己,正完善自己。在牌场上叱咤风云,如今却在得失间忽左忽右,她的修为还是不够。~~~~~~经过半个月的沉淀,她终于可以用平常心看待此事,得之她幸,失之她命。人生苦短,及时向前。所以学期结束那天,当看到自己的名字出现在优秀教师一栏时,梁数很是震惊,不敢相信。音音很开心,觉得梁数沉冤得雪,觉得公正虽迟但到。但是梁数知道,这只是权力的手小小干预了一下。应该是林旭口中的校长出了力。梁数接受着办公室同事和同学们的祝福,看了眼章姐,后者毫无异样,欣然接受,真心对她说恭喜。似乎只有梁数一人,还在震惊中。梁数理了理头绪,章姐必定是提前得知了考评结果,做好了丰富的心理准备。所以,她在系里高层有人。除了开心庆祝,梁数似乎也做不了其他什么。最后,她跟音音去了外happy了。这天的最后,梁数把考评优秀的信息拍给了林旭,微信上留言:“谢谢。”一首到深夜,他都没有回复。~~~~~~第二天中午,梁数正在办公室收拾东西,准备离校。收到了林旭的微信回复:“我周末在上海,来吗?”梁数想了会儿,才明白他的意思,要肉偿?她挺纳闷,林旭怎么每次一副饥渴的样子,明明不像是缺女人的人。这时正好有学生过来问课程,梁数放下手机,等再想起来的时候,己经是几天之后,己过了周末。彻底不用回复了。本想当面说句谢谢,后来想想做罢了。他不需要她的真诚,他需要的是别的。而梁数与他的藕断丝连,只会让他觉得有机可乘,以为她想从他身上交换什么。在他眼里,梁数可能有些不知好歹,不听话,不受控,他想要金丝雀,而梁数是野山鸡。。。于梁数,各取所需,缘起则聚,缘尽则散,断了联系也好。。。
小说《缠绵游戏后,我把霸总甩了》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那夜之后,梁数没再呼过林旭,又抛得远远的了,够不着的距离。林旭倒是时常想起梁数那天傲娇的表情,以及那句“但我是发起者,次抛,你懂的。”他每次想到这里,就想把梁数抓过来,蹂躏,逼她求他,“林旭林旭”的叫!只可惜,他太忙,近期未回上海。只能下次再收拾她,他恶狠狠地想。~~~~~~3月中,梁数接到了一个工作任务,带领学生参加“华东杯”数学建模邀请赛。这是她第一次作为带队老师参加,因而格外重视。数学建模课程并非是梁数教的,但是学院为确保比赛的高水平发挥,拓宽学院在高校的知名度,展现J大学子的应有水平,因而特别重视,决定先进行学院内部小范围筛选,好中选优,派最优秀的团队去参赛。因此每个年轻老师都领了任务,带领一支团队预赛,六位年轻教师分别带六个队,学生从大三到研究生都能参赛,自行选择带队老师。当然,这次章姐也带队参赛了。梁数总觉得她是内定选手。她那组的学生都是之前参赛过的,实力很强。而梁数这组,是临时招募,都是萌新小白。其实梁数热爱数学,并非什么家族渊源,也不是天赋异禀。小时候,梁数作文比数学好,但是总觉得数学好比较Cool,因为其他数学学得好的都是男生,有许多男生骄傲地说是爸爸教的等等,她没有父亲,不想比他们差,没有父亲教她一样可以比他们强,立志超越他们。因此在做数学题上多花了很多时间,她并非天赋型选手,但对数学题的逻辑,数学的思维很感兴趣,慢慢就喜欢上了。喜欢上数学后就发现解决问题很有意思,于是慢慢又喜欢上编程语言。但是编程语言学艺不精,只能算是中等水平。与其他带队老师相比,梁数属于门外汉。他们大多在本科期间参加过国赛、电工杯、MathorCup、认证杯、亚太杯等数学建模比赛,研究生也参加了研究生国赛,也有些水平了得,获得过不少奖项。庆幸的是,三个小朋友似乎性格很合,态度端正,作风刻苦,很默契地开始钻研和学习,泡在实验室,是很靠谱的队友。三个小朋友分别是小高,人如其名,高高瘦瘦的男孩,带着副眼镜,有浓浓的书卷气,一看就是读书很好的孩子;小曾,矮小男孩,但是思维敏捷,反应极快,说话极快,噼里啪啦往外输出;小林,是安安静静的小女孩,喜欢钻研,喜欢挖掘细节,不浮躁不抱怨。这三人梁数都很喜欢。接下来的一个月,梁数几乎全身心埋在了建模比赛的实验室,与小朋友们共同学习。每天泡在学校,经常一起吃快餐一起讨论,真正是做到了教学相长,学研相融。这次的比赛的所有参赛队都很拼,主要是因为奖励丰厚。如果是学生获奖,基本能锁定头部的几家公司,不论是量化基金或是私募基金,还是大型互联网公司,都会优先录取。而对于带教老师,如果获奖和年终考评是大大的加分项。因为数学建模比赛门槛不算高,认可度尚可,又奖励丰厚,听说也会有很多不同专业背景的同学参加。虽然竞争残酷,且时间紧任务重,但是梁数小分队之间默契度很高,交流效率高。梁数这几天分析了大量的比赛准备、比赛步骤、团队分工协作等,她给小分队开了小会。一般比较建模+编程+论文,建模同学需要熟悉常用的数学建模算法以及与实际问题的对应,编程同学要擅长实现常用的算法(数学建模一般使用MATLAB与Python较多,这两门语言至少需要会一门),论文选手需要熟练使用MS Office,在Word之外Excel在比赛中也是会偶尔使用的。当然实际中比赛任务大概率会有所交叉,但是这三种技能要保证队伍中至少有一个人熟悉。开始,大家摸不着头脑,且对上述的需求一知半解,但好在小曾有个表哥,以前也做过数学建模,小曾表哥远程指导,慢慢地大家都能摸着门路了。数学建模的比赛非常多,其实没有那么小众,如小曾的哥哥,曾参加过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据说是学霸,最后一路读到了MIT的博士。本科生认可度最高的是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研究生认可度最高的是华为杯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而梁数他们这次的华东杯也算是一流比赛级别了,难度很大。小曾突然自信爆棚,说是这次比赛就是试试手,他立志要参加华为杯中国研究生数学竞赛。不是今年10月份,就是明年十月。并跟小高和小林说好了,三个人不离不弃。只能说少年壮志,鲜衣怒马,挺好!梁数主要负责理论。由于梁数有系统的大学数学基础,《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这些课都是再熟不过了,梁数的理论知识远胜于学生们。这段时间她又恶补了一些专业数学建模书籍,例如《数学建模算法与应用》--司守奎等著,数学建模《数学模型》--姜启源等著,《MATLAB数学建模方法与实践》--卓金武等著,都是非常实用、也是最常常使用的MATLAB数学建模书籍,以实例形式讲解常用算法的使用,结合具体的赛题进行讲解。而小曾的表哥一首负责技术指导,他有丰富的计算机编程功底,且在世界知名互联网公司工作,实践中出真知的典范。~~~~~~进入西月,小团队开始实际赛题训练。经过前面那些基础,虽然磕磕绊绊,可以说基本具备了参加比赛的基本条件。小团队分别拿了一套国赛和一套美赛的题目进行练习,因为不同比赛虽然题目有所差异,但是类型基本相似,而且国赛与美赛的赛题质量一般是较高的,拿来练习,进行赛前预热。学院的预赛,最终定在4月15日~4月17日。而华东杯的正赛是5月1日~5月3日,特意选择节假日,不耽误学生们的课业。最后的几天,小团队通过看国赛美赛往年赛题与对应的优秀论文,看看比赛赛题的常见类型,了解每种类型的大致求解思路,然后看优秀论文是如何解决问题,以及如何撰写比赛论文。这个策略也是小曾的表哥制定的,他说这部分值得多花些时间,提升综合能力。看着他们循序渐进,渐入佳境,梁数很欣慰。他们这几个门外汉凑成一组,没想到居然跌跌撞撞走出了自己的路,且大家拧成一股绳,能力、技术、心理得到了大幅提高,都是来之不易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