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单位是bit,非字节 1B=8bit
聚合是关联关系的一种特例,他体现的是整体与部分、拥有的关系,即has-a的关系,此时整体与部分之间是可分离的,他们可以具有各自的生命周期,部分可以属于多个整体对象,也可以为多个整体对象共享;比如计算机与CPU、公司与员工的关系等;表现在代码层面,和关联关系是一致的,只能从语义级别来区分;
类中的数据成员和成员函数据具有的访问权限包括:public、private、protect、default(包访问权限)作用域 当前类 同一package 子孙类 其他package public √ √ √ √ protected √ √ √ × default √ √ × × private √ × × ×
按类型来分:字节流和字符流。
(2) 使用next()获得序列中的下一个元素。
(3) 使用hasNext()检查序列中是否还有元素。
(4) 使用remove()将迭代器新返回的元素删除。
public static void count(){
3.开源框架知识1.简单讲讲 tomcat 结构,以及其类加载器流程。Server- --多个serviceContainer级别的:–>engine–》host–>contextListenterConnectorLogging、Naming、Session、JMX等等
a) IOC:Spring是开源框架,使用框架可以使我们减少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并且它是分层结构,即相对应的层处理对应的业务逻辑,减少代码的耦合度。而spring的核心是IOC控制反转和AOP面向切面编程。IOC控制反转主要强调的是程序之间的关系是由容器控制的,容器控制对象,控制了对外部资源的获取。而反转即为,在传统的编程中都是由我们创建对象获取依赖对象,而在IOC中是容器帮我们创建对象并注入依赖对象,正是容器帮我们查找和注入对象,对象是被获取,所以叫反转。
b) AOP:面向切面编程,主要是管理系统层的业务,比如日志,权限,事物等。AOP是将封装好的对象剖开,找出其中对多个对象产生影响的公共行为,并将其封装为一个可重用的模块,这个模块被命名为切面(aspect),切面将那些与业务逻辑无关,却被业务模块共同调用的逻辑提取并封装起来,减少了系统中的重复代码,降低了模块间的耦合度,同时提高了系统的可维护性。
第一次握手(SYN=1, seq=x):客户端发送一个 TCP 的 SYN 标志位置1的包,指明客户端打算连接的服务器的端口,以及初始序号 X,保存在包头的序列号(Sequence Number)字段里。发送完毕后,客户端进入 <code>SYN_SEND</code> 状态。
第二次握手(SYN=1, ACK=1, seq=y, ACKnum=x+1):服务器发回确认包(ACK)应答。即 SYN 标志位和 ACK 标志位均为1。服务器端选择自己 ISN 序列号,放到 Seq 域里,同时将确认序号(Acknowledgement Number)设置为客户的 ISN 加1,即X+1。发送完毕后,服务器端进入 <code>SYN_RCVD</code> 状态。
typedef struct _tcp_hdr { unsigned short src_port; //源端口号 unsigned short dst_port; //目的端口号 unsigned int seq_no; //序列号 unsigned int ack_no; //确认号 #if LITTLE_ENDIAN unsigned char reserved_1:4; //保留6位中的4位首部长度 unsigned char thl:4; //tcp头部长度 unsigned char flag:6; //6位标志 unsigned char reseverd_2:2; //保留6位中的2位 #else unsigned char thl:4; //tcp头部长度 unsigned char reserved_1:4; //保留6位中的4位首部长度 unsigned char reseverd_2:2; //保留6位中的2位 unsigned char flag:6; //6位标志 #endif unsigned short wnd_size; //16位窗口大小 unsigned short chk_sum; //16位TCP检验和 unsigned short urgt_p; //16为紧急指针 }tcp_hdr;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参考链接28.如何避免浏览器缓存。无法被浏览器缓存的请求:HTTP信息头中包含Cache-Control:no-cache,pragma:no-cache,或Cache-Control:max-age=0等告诉浏览器不用缓存的请求需要根据Cookie,认证信息等决定输入内容的动态请求是不能被缓存的经过HTTPS安全加密的请求(有人也经过测试发现,ie其实在头部加入Cache-Control:max-age信息,firefox在头部加入Cache-Control:Public之后,能够对HTTPS的资源进行缓存,参考《HTTPS的七个误解》)POST请求无法被缓存HTTP响应头中不包含Last-Modified/Etag,也不包含Cache-Control/Expires的请求无法被缓存参考链接29.简述 Http 请求 get 和 post 的区别以及数据包格式。
b) 策略模式:就是将几个类中公共的方法提取到一个新的类中,从而使扩展更容易,保证代码的可移植性,可维护性强。比如有个需求是写鸭子对象,鸭子有叫,飞,外形这三种方法,如果每个鸭子类都写这三个方法会出现代码的冗余,这时候我们可以把鸭子中的叫,飞,外形这三个方法提取出来,放到鸭父类中,让每个鸭子都继承这个鸭父类,重写这三个方法,这样封装的代码可移植性强,当用户提出新的需求比如鸭子会游泳,那么对于我们oo程序员来讲就非常简单了我们只需要在鸭父类中加一个游泳的方法,让会游泳的鸭子重写游泳方法就可以了。
//冒泡 public static void mp(int a[]) {
if(key < arr[low] || key > arr[high] || low > high){ return -1; } while(low <= high){ middle = (low + high) / 2; if(arr[middle] > key){ //比关键字大则关键字在左区域 high = middle - 1; }else if(arr[middle] < key){ //比关键字小则关键字在右区域 low = middle + 1; }else{ return middle; } } return -1;//最后仍然没有找到,则返回-1 } /** * 使用递归的二分查找 *title:recursionBinarySearch *@param arr 有序数组 *@param key 待查找关键字 *@return 找到的位置 */ public static int recursionBinarySearch(int[] arr,int key,int low,int high){ if(key < arr[low] || key > arr[high] || low > high){ return -1; } int middle = (low + high) / 2;//初始中间位置 if(arr[middle] > key){ //比关键字大则关键字在左区域 return recursionBinarySearch(arr, key, low, middle - 1); }else if(arr[middle] < key){ //比关键字小则关键字在右区域 return recursionBinarySearch(arr, key, middle + 1, high); }else { return middle; }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68.什么是 B+树,B-树,列出实际的使用场景。69.并行和并发有什么区别?并发当有多个线程在操作时,如果系统只有一个CPU,则它根本不可能真正同时进行一个以上的线程,它只能把CPU运行时间划分成若干个时间段,再将时间 段分配给各个线程执行,在一个时间段的线程代码运行时,其它线程处于挂起状。.这种方式我们称之为并发(Concurrent)。并行:当系统有一个以上CPU时,则线程的操作有可能非并发。当一个CPU执行一个线程时,另一个CPU可以执行另一个线程,两个线程互不抢占CPU资源,可以同时进行,这种方式我们称之为并行(Parallel)。参考链接70.线程和进程的区别?简而言之,进程是程序运行和资源分配的基本单位,一个程序至少有一个进程,一个进程至少有一个线程。进程在执行过程中拥有独立的内存单元,而多个线程共享内存资源,减少切换次数,从而效率更高。线程是进程的一个实体,是cpu调度和分派的基本单位,是比程序更小的能独立运行的基本单位。同一进程中的多个线程之间可以并发执行。71.守护线程是什么?守护线程(即daemon thread),是个服务线程,准确地来说就是服务其他的线程。72. 创建线程有哪几种方式?①. 继承Thread类创建线程类
定义Thread类的子类,并重写该类的run方法,该run方法的方法体就代表了线程要完成的任务。因此把run()方法称为执行体。创建Thread子类的实例,即创建了线程对象。调用线程对象的start()方法来启动该线程。②. 通过Runnable接口创建线程类
定义runnable接口的实现类,并重写该接口的run()方法,该run()方法的方法体同样是该线程的线程执行体。创建 Runnable实现类的实例,并依此实例作为Thread的target来创建Thread对象,该Thread对象才是真正的线程对象。调用线程对象的start()方法来启动该线程。③. 通过Callable和Future创建线程
创建Callable接口的实现类,并实现call()方法,该call()方法将作为线程执行体,并且有返回值。创建Callable实现类的实例,使用FutureTask类来包装Callable对象,该FutureTask对象封装了该Callable对象的call()方法的返回值。使用FutureTask对象作为Thread对象的target创建并启动新线程。调用FutureTask对象的get()方法来获得子线程执行结束后的返回值。73. 说一下 runnable 和 callable 有什么区别?Runnable接口中的run()方法的返回值是void,它做的事情只是纯粹地去执行run()方法中的代码而已;Callable接口中的call()方法是有返回值的,是一个泛型,和Future、FutureTask配合可以用来获取异步执行的结果。74.线程有哪些状态?线程通常都有五种状态,创建、就绪、运行、阻塞和死亡。
start()方法来启动一个线程,真正实现了多线程运行。这时无需等待run方法体代码执行完毕,可以直接继续执行下面的代码; 这时此线程是处于就绪状态, 并没有运行。 然后通过此Thread类调用方法run()来完成其运行状态, 这里方法run()称为线程体,它包含了要执行的这个线程的内容, Run方法运行结束, 此线程终止。然后CPU再调度其它线程。
run()方法是在本线程里的,只是线程里的一个函数,而不是多线程的。 如果直接调用run(),其实就相当于是调用了一个普通函数而已,直接待用run()方法必须等待run()方法执行完毕才能执行下面的代码,所以执行路径还是只有一条,根本就没有线程的特征,所以在多线程执行时要使用start()方法而不是run()方法。78.创建线程池有哪几种方式?①. newFixedThreadPool(int nThreads)
创建一个固定长度的线程池,每当提交一个任务就创建一个线程,直到达到线程池的最大数量,这时线程规模将不再变化,当线程发生未预期的错误而结束时,线程池会补充一个新的线程。
②. newCachedThreadPool()
创建一个可缓存的线程池,如果线程池的规模超过了处理需求,将自动回收空闲线程,而当需求增加时,则可以自动添加新线程,线程池的规模不存在任何限制。
③. newSingleThreadExecutor()
这是一个单线程的Executor,它创建单个工作线程来执行任务,如果这个线程异常结束,会创建一个新的来替代它;它的特点是能确保依照任务在队列中的顺序来串行执行。
④. newScheduledThreadPool(int corePoolSize)
创建了一个固定长度的线程池,而且以延迟或定时的方式来执行任务,类似于Timer。参考链接79.线程池都有哪些状态?线程池有5种状态:Running、ShutDown、Stop、Tidying、Terminated。
线程池各个状态切换框架图:
80.线程池中 submit()和 execute()方法有什么区别?接收的参数不一样submit有返回值,而execute没有submit方便Exception处理81. 在 java 程序中怎么保证多线程的运行安全?
线程安全在三个方面体现:
原子性:提供互斥访问,同一时刻只能有一个线程对数据进行操作,(atomic,synchronized);可见性:一个线程对主内存的修改可以及时地被其他线程看到,(synchronized,volatile);有序性:一个线程观察其他线程中的指令执行顺序,由于指令重排序,该观察结果一般杂乱无序,(happens-before原则)。82.多线程锁的升级原理是什么?
在Java中,锁共有4种状态,级别从低到高依次为:无状态锁,偏向锁,轻量级锁和重量级锁状态,这几个状态会随着竞争情况逐渐升级。锁可以升级但不能降级。
锁升级的图示过程:
6.数据库知识1.数据库隔离级别有哪些,各自的含义是什么,MYSQL 默认的隔离级别是是什么。
1.未提交读(Read Uncommitted):允许脏读,也就是可能读取到其他会话中未提交事务修改的数据2.提交读(Read Committed):只能读取到已经提交的数据。Oracle等多数数据库默认都是该级别 (不重复读)3.可重复读(Repeated Read):可重复读。在同一个事务内的查询都是事务开始时刻一致的,InnoDB默认级别。在SQL标准中,该隔离级别消除了不可重复读,但是还存在幻象读4.串行读(Serializable):完全串行化的读,每次读都需要获得表级共享锁,读写相互都会阻塞
1.对查询进行优化,应尽量避免全表扫描,首先应考虑在 where 及 order by 涉及的列上建立索引。
2.应尽量避免在 where 子句中对字段进行 null 值判断,否则将导致引擎放弃使用索引而进行全表扫描,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