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为推动新时代高校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升继续教育的公信力、影响力,展示优秀成果,传播成功经验,推动行业“十四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在总结往年经验的基础上,《中国远程教育》杂志社再次推出“中国高校继续教育优秀成果及特色案例”征集活动,遴选出67项成果。为更好地发挥这些优秀成果及特色案例的优秀示范和借鉴引领作用,特以《中国远程教育》杂志增刊形式出版。
增刊汇集了中国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普通高等院校、开放大学(广播电视大学)、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在继续教育领域改革创新的优秀成果、特色案例、理论成果,凝聚了继续教育同仁的智慧和心血,是继续教育领域珍贵的年度成果报告。期待以此为继续教育、在线教育行业树立标杆、提供参照,助力继续教育和在线教育高质量发展。
乡村振兴视域下广州培养农村基层干部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李霖 李少芹
【摘要】“羊城村官上大学”工程是广州培养农村基层干部的一个重要举措,广州开放大学乡村振兴学院承担了该项目的教学组织与实施工作。项目充分发挥国家开放大学系统办学优势,通过“互联网+教育”手段,探索形成了双螺旋上升的人才培养模式和“1+1+3”的工作机制,至今招收来自广州市11个区1124个行政村及多个社区的14268名农村基层干部,毕业人数达7133名,工程办学成效得到了中央党的建设领导小组《党建要报》以及人民网、新华网等媒体的高度肯定。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基层干部;素质提升;人才培养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2012年,广州市委针对村“两委”班子存在学历层次低、提升慢、履职能力不强的薄弱环节,与广州农村改革发展和形势任务变化极不适应的现状,开展“羊城村官上大学”工程,委托广州开放大学实施教育教学工作。目前,已累计招收村(社区)“两委”干部、党员、后备干部14268名,毕业人数达7133名,村“两委”干部大专以上学历占比由项目实施前的不足12%提高到2021年的88.6%。
广州开放大学乡村振兴学院接到项目任务后,坚持边研究边实践,探索形成双螺旋上升的人才培养模式。双螺旋的主线一是学历与非学历的融合提升,二是教学相长、普通学员及优秀学员能力互相促进。这一模式坚持一个标准、一个机制、三个提升,即: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培养标准;市组织部门—区组织部门—电大—街镇—村多维协同运行机制,构建“1+10”教学点网络,充分利用校内外不同教育场域资源,实施线上线下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着力学员学历提升、政治素质提升、能力提升,形成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融通,普适性+差异性的模块化课程群。该成果获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课题立项,2015年进入深化实践阶段并向全国推广。
一、
办学特色与创新点
(一)依托“互联网+”开展混合式教学,拓展理论内涵,线上线下教学模式融合,建立开放性、立体化、互为联系的教与学的空间,构建双螺旋递进能力成长结构,解决广州农村基层干部培养规模与培养效率间的矛盾
一是强化资源整合。利用国家开放大学教育资源开展线上教育,通过课堂教学与实践研讨组织线下学习,建构“e-教育+”学历与非学历培训的开放性、立体化及互为联系空间。针对学员个性,形成普适性培养和优秀学员分层培养。教师引导、启发、督学和考核,学员自主能动、创造性地完成知识构建,由此形成两类学生与教师教学相长的螺旋式教学模式。
二是强化学分制管理。实行学分制,把到课率和参与学习小组活动情况作为成绩考核的前置条件,到课率不足40%的不能参加终结性考核。
三是强化自我管理。为增强质量和学习效果,坚持在学历班成立临时党支部,强化纪律意识,实现学员“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提高”的目标,有力保证教学工作顺利开展。
四是强化日常管理。市委组织部每年对教学情况开展一次评估;各区委组织部、镇(街)与教学点密切沟通联系,每年表彰综合表现优秀的学员。
(二)推动方法创新,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课程群牵引,多元教师参与,线上线下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根据农村基层岗位需求,从政治素质、岗位能力、广州特色、个人修养划分课程模块,形成“专业—课程群模块—课程—素质”的目标链,反向整合,开发“政治素质+专业素养+岗位效能”的模块化课程群。组建混合式师资,线上讲理论,教室论方法,田间地头实践,构建混合式教学方法。
制作61门适用性强针对性高的网课资源,技能及岗前培训课程30余个,建立实践教学基地17个,编写《农村政策法规》《财政与金融(农)》《社区治理》等教材6套,解决广州农村基层干部培训内容、培训资源、教材的地缘性与针对性问题,增强学员执行国家政策、引领社区发展、服务基层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实现机制创新,形成政府主导、学校搭台、基层“两委”学习、人民群众评价的“教—学共同体”
依托“1+10”教学点网络,形成“市区组织部门—电大—街镇—村”多维协同运行机制。结合学员工学特点、能力要求及治村难点、痛点,通过自主学习、线上线下讨论、个别辅导、讲座论坛、游学调研等体验式学习、实务模拟仿真教学等方式形成对知识的多元认知和内化,提高教学针对性和教学效率。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启发、监控和考核,学员自主、协作学习,主导作用明显;学员不受时空限制自主能动、创造性完成知识构建,凸显主体作用;线上课堂、线下辅导与实地调研结合,提供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保障。
(四)优化师资,构建学习生态共同体,解决基层村官多元诉求下的师资不足问题
首创农村基层干部学历培养生态学习共同体(见图1),聘请政府、企业、社区专家、行业企业负责人、工作出色的基层干部组建混合式师资队伍300人, 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学校为平台、学习者为中心、校外专家为辅助、导学老师为纽带、人民满意为目标”的学习共同体。
聘请各高校农村问题研究专家和学者,讲授农村问题面临的最新情况及研究方法,分析经典案例,邀请政府专项工作人员、环境保护工程师、企业及行业管理人才,研讨及解决农村、社区治理的实际问题,形成探究性学习方式,解决了基层村官不同学习诉求下的师资力量不足问题。不同类型教师开展产学研共建模式,形成了《广州农村基层干部继续教育机制创新研究》《“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培养农村基层干部的创新研究》等4个科研课题,不断探索优化农村基层干部人才培养。
二、
推广与应用情况
(一)云直播实现村官学员抗疫学习两不误
2020年疫情期间,学院利用国家开放大学云教室直播平台,面向广州市11个区身处防疫一线的6000多名村官学生开展云直播,涉及专、本科36门课程,满足了村官学员抗疫学习两不误的需求。学生实时收看率和回看率平均达90%,效果反响良好,获2020中国互联网教育“停课不停学” 突出贡献院校奖。
(二)培养质量全面提升
项目为广州培养了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农村基层后备干部队伍。报读学员分布在全广州市1144个行政村、1540个社区,他们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有效的管理方法,在贯彻落实党的农村基本政策、带领村民致富发展、服务农村群众文化需要和化解农村民事纠纷等方面起到更加积极的作用,从而受到上级部门的认可,先后有8029名学员受到提拔,其中832名学员为新任村书记,成为实现广州乡村振兴主力军中的骨干。城市微改造、垃圾分类、物业管理、居家养老等城市基层“老大难”问题得到有效破解,有力助推了“老城市实现新活力”。
(三)教师科研能力大幅提升
骨干教师队伍素质明显提升。主要成绩:申报相关课题4项;公开发表10篇相关教学论文;建成教学实践基地17个;发布全网络课程61门,其中1门课程被中组部评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国好课程”,自编教材6本,彰显广州培养村官模式的乡村振兴实力。
(四)示范辐射作用明显
团队为清远市阳山县开展乡干部、村两委干部综合素质提升培训班。培训效果显著,受到阳山县委好评,2019年国家开放大学批准行政管理(基层管理)为全国共享专业,向全国推广。2020年5月,青海省委组织部、青海电大借鉴广州电大模式,青海省“村(社区)干部学历素质提升工程”落地。2020年,《羊城村官上大学》纪录片获第十一届广州市党员教育电视片观摩交流活动一等奖;村官学员发挥“头雁”作用,推动大源村等三个村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2021年5月组织贵州省黔南州乡村振兴干部培训班,获黔南州委好评。
(五)社会影响广泛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等31所高校前来学习交流,借鉴广州培训村官模式的成果经验。学习强国、人民网、南方日报、广州日报等20家主流媒体高度评价成果价值。2020年6月,村官项目有关经验在中央党的建设领导小组《党建要报》刊登,广东省委书记李希、广州市委书记张硕辅对优化提升村官工程做重要批示。广州市委将工程列入《广州市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广东省委党校党史党建部主任梁道刚、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党国英认为“羊城村官上大学”工程政治站位高,符合基层党建的内在规律,加强了对基层优秀干部的能力素质培养,切实可行且效果突出,具有较强的可复制性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孔祥智. 2018. 乡村振兴的九个维度[M].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李岩峰,潘晓鸥,王尔馥. 2020. OBE教育理念下链式混合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 黑龙江教育(11):73-75.
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 2020. 全国乡村振兴优秀案例[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朱余斌. 2017. 建国以来乡村治理体制的演变与发展研究[D].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
作者简介
李霖,副研究员,硕士,院长;李少芹,本科,“羊城村官上大学”工程项目秘书。广州开放大学乡村振兴学院(510091)。
精品悦读
学术精华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