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1938年2月,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名著《红星照耀中国》的中译本《西行漫记》在抗战时的上海“孤岛”出版发行,随即轰动海内外。鲜为人知的是,几乎在同一时间,一本署名“林轶青”编著的图书《中国的红星》也在上海出版发行。如果说《红星照耀中国》是外国人写的第一本向世界讲述中国共产党和红军故事的书,那么毫无疑问,《中国的红星》则是中国人自己编著的第一本类似书籍。
令人遗憾的是,历经岁月流逝,该书几乎在各大图书馆都已难觅其踪。近日,人民出版社再版重印了由姜小平收藏、李良明教授评注的《中国的红星》,对于我们从书中领略革命先辈的风采,重温这段革命历程,从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的红星》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一部纪传体中共党史,客观反映了中国共产党艰苦卓绝的早期奋斗历程,是进行党史国史教育的珍贵教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根据笔者的检索和研究,《中国的红星》是目前发现的第一部公开出版发行的中共早期领导人和革命家的传记合辑。编著者对各位传主的历史定位充分体现在各篇传记的标题中,生动贴切,例如“中国列宁——毛泽东”“红军统帅——朱德”“赤黄埔系领袖——周恩来”“书生领袖——瞿秋白”“广州暴动主角——张太雷”“青年运动领袖——恽代英”“新文化运动健将——萧楚女”“海陆丰的农民王——澎湃”等。全书内容涉及五四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国共产党的创建、第一次国共合作、北伐战争、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秋收起义、苏区反“围剿”、长征、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因此,该书实际上以纪传体形式,生动记录了中国共产党人早期革命实践和理论探索的伟大历程,集中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勇往直前、顽强奋斗的苦难辉煌,是新时代进行党史国史教育的好教材。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回顾书中“红星”为革命胜利而出生入死的感人事迹,无疑能激发我们继续前行的昂扬斗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中国的红星》蕴含丰富的老一辈革命家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等相关内容,是对党员干部进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锤炼党性修养、补足精神之钙“最好的营养剂”。该书通过许多感人肺腑的细节描写,彰显出中共早期领导人和革命家们的初心,将他们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坚定信仰及其高尚的无产阶级道德情操表现得淋漓尽致。例如,该书记述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青年运动领袖恽代英在主持武汉中央军校工作时,“月入甚丰,除兼职不取薪外,月入亦有六百金以上,但恽每月只用三十元,其余尽缴共党,以作党费,其尽忠党务,有足多者”。寥寥数笔,恽代英立党为公、无私奉献的高贵品格跃然纸上。又如,该书叙述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和红军的重要创始人之一方志敏长期患有肺病,“识者均谓其将不久于人世”,但他却仍然忘我地投入到革命工作中,与其他同志一样“翻山越岭,如履平地,每‘夜行’七八十里为常”,还豪迈地宣称谓,“肺病惟跑山过岭,曝陋(露)太阳,多喝凉水,始能根本治疗”。其崇高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令人动容。当前全党正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这些“红星”为代表的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在特定历史时期所培育的革命精神和高尚品质,至今依然是一份取之不尽的宝贵精神财富。
《中国的红星》热情讴歌中国共产党的领袖和英雄群体,弘扬了那个时代的主旋律,为我们做好新时代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供了启示。该书编著者“林轶青”,其确切身份尚待考证。从该书的书名和《序言》看,他将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的早期领导人统称为“红星”,并在《序言》中说明了编著该书的理由:“此辈红星身世,各各不同,或则出身富豪之家,或则贫无立锥之地,然既经献身革命,则为主义而奋斗牺牲之精神,殆皆一致”,因此,“不侫追念过去,既珍国士,弥怀先烈,实不忍听令此辈毕生奋斗之红星,及身而没,英名不彰于世”。他“摭拾旧闻,参考国内外秘密刊物”编著此书,其目的“一以振抗战之民气,一以餍读者之渴望”。应该说,这完全契合了当时的历史脉动,也充分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李天华)
更多精彩请点击
本期责编:郭佳鑫
长安街读书会是在中央老同志的鼓励支持下发起成立,旨在继承总理遗志,践行全民阅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学习、养才、报国。现有千余位成员主要来自长安街附近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中青年干部、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员、全国党代表、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等喜文好书之士以及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国家高端智库负责人,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主讲专家和中央各主要出版机构的资深出版人学者等。新时代坚持用读书讲政治,积极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第22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前,经民政部、文化部等相关主管主办单位报备批复,长安街读书会牵头发起成立“全民阅读促进委员会”,作为全国性的人民团体,该机构将通过开发利用全国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大中院校的全民阅读文化资源,促进全民阅读活动深入开展。并以党建为先导,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支撑,努力继承周恩来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遗志,深入“研读经典”,让“全民阅读”形成人人参与的氛围,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