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抗日名将郑洞国,人们首先会想到一个词:精忠报国。这位以勇猛稳健、善打硬仗而著称的国民党抗日将领.从长城抗战到八年抗战结束,身经大小百十战,屡建战功,尤其出任中国驻印军副总指挥后,更是战功赫赫、声名远播。
郑洞国,这位一生东征西战南征北伐,经历枪林弹雨,走过大小无数次著名战役,最后艰难跨越孤城死亡之线获得新生,去世后海峡两岸同为他举行追悼仪式的一代名将,在战场之外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我与启功先生相交三十多年,先是因为工作关系.后来成为忘年交。我去他那儿是随到随见.他对我也是有求必应。他曾赠我两幅书法,为拙著《名人纪实》和《撷英集》题签,还为我母亲——工笔画家马志华遗作题字。如今。先生已逝去八年,追忆往事,音容笑貌犹在眼前。
为纪念诞辰一百二十周年.武汉东湖宾馆于2013年11月下旬对外展出在武汉留下的四百余幅珍贵照片,再现了在武汉的岁月。
陆俨少1909年生于上海嘉定.与松江的程十发和崇明的朱明.并称为“上海书画三杰”。粉碎“”后.陆俨少的创作热情在古稀之年被重新点燃.并陆续接受了一批创作任务。
在东京创建同盟会后。孙中山匕力在国内外发展组织、宣传革命。1905—1906年间,孙中山亲赴东南亚各地,向当地华侨宣传革命、募集经费.并在一些地方创立同盟会支部。在此期间,孙定居于新加坡南洋支部所在地“晚晴园”。
有一个孤独的老人时而狂笑,时而号叫——他就是当年上海滩上不可一世的市委书记马天水 一个寒冷的冬天,华北平原上最后一批庄稼已收割完毕,西风残照,衰草凄迷。一个孤独的老人毫无目的地踽踽独行,时而狂笑,时而号叫——他就是当年上海滩上不可一世的市委书记马天水。
林语堂探望修道士陆徵祥 1938年春,林语堂一家离开纽约前往巴黎,酝酿写一部宣传抗战的长篇小说——就是一年后出版的轰动海内外的《京华烟云》。在8月8日动笔前,他携家人游历了西欧多国的名胜古迹。他们听说有一位民国初年的总理陆徵祥,十二年前看破红尘,皈依了天主教,如今正在比利时的布鲁日城圣安德诺修道院潜心修行,苦度余生。
在1949年国共易鼎之际.由大陆赴台湾的名流大腕,沉浮不定,荣辱不同,而叶公超的命运显得格外扑朔迷离,大有玄妙,人生中那些不经意的选择和作为成了他命运走向的关键因素。
随着小说《林海雪原》的出版和同名电影的放映以及据此改编的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的上演,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起,解放战争时期东北民主联军牡丹江军区第二团侦察英雄杨子荣的形象可谓家喻户晓。其中讲述了这样一则故事:1946年冬。
侯钰鑫,笔名杨岩,苗族。河南省文学院专业作家.国家一级作家,河南省作家书画院执行院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其文学作品曾获两届河南省人民政府优秀成果奖,三届“五个一工程”奖。长篇小说《好爹好娘》入选建党八十周年十部优秀作品之一。
随着《王云五全集》简体版近期在大陆出版,王云五这位商务印书馆前总经理再次引发业界关注。作为一位像富兰克林、绥青一样自学成才的文化大家,王云五向来被视为与张元济比肩的近代杰出出版人,其奋斗的一生,如同一出励志长剧,影响至今。
1959年的12月,洛杉矶街头飘着雪.美国人正在筹划着如何度过几天后的圣诞节。而城里的一座民宅中.一位中国老妇人正走向她生命的终点。没有来来往往的医师护士,也没有登门探望的不速之客。也许是一生太过轰轰烈烈,落幕的时候反而是这般冷寂。周围静得有些凄凉.空旷的房间里,只有同样苍老的伴侣陪在床头。默默垂泪。
编辑同志: 读《名人传记》多年,有许多话要说,今赋诗一首,以表我对贵刊的喜爱: 手里一本名人传,知道人生怎么办; 古今中外都阅到,丰富知识心胸宽。
编辑同志: 多年来,我与《名人传记》结下了深厚的缘分。每月从邮递员手上接过《名人传记》的时候,我总是迫不及待地进入阅读状态。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郑州市郑东新区祥盛街27号出版产业园C座C3-502,邮编:45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