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 好诗好在哪里》爆火!上市不到一个月就横扫各大平台榜单!
甚至有读者给作者留言说: “通过你的解读,唤醒了我对读书的热爱。”
为什么一本讲诗词的书会获得如此多人的喜爱?
今天熊猫君想和大家聊聊这本书的作者——爆火全网的读书博主都靓。
从2019年拍下第一条短视频,四年后的当下,账号 “都靓读书”已经拥有了全网4000多万粉丝。
她用诗词解读,引导了许多茫然无助的人。
这背后,是焦虑的灵魂渴望安抚。
漫漫人生,何以解忧?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点击上图即可阅读《好诗好在哪里》
01
一无所有,唯有热爱
都靓的成长,开始于孤寂。
由于父母忙于工作,她的小学,是去姥姥家所在的小镇读的。
往往写完作业后,大人还在外面忙,没人陪伴的她,从姥姥家一大纸箱的书中找到了快乐。
在她的《好诗好在哪里》中,她描述了与李清照的初识:
当她读到那首“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时,窗外大雨倾盆而下,街道无人而空空荡荡。
她沉浸于诗的美好,全然忘记了自己对暴雨的恐惧。
从此,她笃定李清照是她一生的同行者,穿越时空的知音。
少不更事,但她学会了用热爱抵挡风雨,隔离孤寂。
也是因为这种热爱,让她在选择高考志愿的时候,执拗地选择了家人并不看好的传媒学。
她只是想通过更切入时代的方式,把自己所挚爱的文字演绎得更加灵动。
这个念头,支撑着她走过“北漂”生活的最初7年。
在北京东四环的一处破旧的居民楼里,她租下了一间小小的蜗居。
这间门上油漆已经看不清楚的一居,是她与梦想契合的第一步。
她觉得自己挺幸运,因为大多数大学同学毕业后都转了行。
在新媒体爆发的年代,同质化竞争近乎白热化。
同样解读视频,观众为什么要选你的?
这个问题,屡屡出现在团队的选题讨论中。
从选题到文案、再到录制,一分钟的视频背后,要拍“N”次才能过。
更令人崩溃的是,好不容易打磨出来的视频,却反响平平。
初期作品的点赞甚至都超不过两位数。
她为此彻夜难眠,把其他博主的爆款视频反复拆解、打磨、内化。
近乎疯狂的工作状态下,她的体重骤减了20多斤。
那时,她无比渴望能休一天,能让她彻底放松“瘫”在小屋的床上。
02
从0到1001页的执着
她们每天必须的录制的内容做完之后,就不断地复盘问题。
日复一日,终于迭代出了效率更高的流程。
于是,她更狂虐自己,主动在都靓读书的账号的基础上,推出了都靓的1001页、都靓Amber和都靓电台等内容。
她的团队已经能够各展所长、默契配合、高效运营,也能让都靓分出更多的精力去线下进行活动,把读书的美好带到闭塞的山区。
2019年,她代表掌阅科技参加“全民阅读 文化筑梦”的公益活动,为河北、内蒙古、四川等偏远山区的孩子们建立了近百个“爱心阅览室”。
她把阅读的力量传递给孩子们,给他们创造了看到更大世界的机会。
通过这些活动,她引导孩子们反复阅读和思考,提升他们的思辨力。
“天问”是战国时期诗人屈原创作的长诗。此诗描述了天离地分、阴阳四季、日月星辰等自然现象,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
北斗出自战国时期《甘石星经》:“北斗星谓之七政,天之诸侯,亦为帝车。”
中国式的浪漫,再次燃起了国人对国学的向往。
中国文化从来不缺乏自己的浪漫,而是搁置太久,明珠蒙尘。
她主导策划泛文化类人物访谈《远山》,采访了翻译界泰斗人物许渊冲、“鬼才”马伯庸等知名文化人。
她和团队用短视频的视角解读这些大师的理念,不仅国人爱读,也帮助更多的外国人更加深度了解中华文化。
视频生动解读了许渊冲老翻译家的《最美中英双语诗画集》,让孩子们在中英两种语言间切换自如,更将稚嫩的童心染上大美。
2022年4月,她们摘得第六届“大众喜爱的阅读新媒体号”的桂冠。
都靓再次成功“出圈”,稳稳站在了互联网“读书博主”头部。
现场有记者采访她,问道:“您最开始是怎么想到制作这样一系列诗词文化内容呢?”
都靓说:“诗在生命中发挥的作用,是在某一刻成为你的心事。诗词在生活里曾经给过我很多次慰藉、震撼、或者‘胜事空自知’那种小小的喜悦。”
她更想把这几年来的点点滴滴汇聚成书,方便读者放在枕边,在内心无助汹涌袭来时,能够安然自渡。
于是,就有了这本《好诗好在哪里》。
用古文,带来诗意的清凉,慰藉暗夜中焦虑的灵魂。
03
择一事,终一生
都靓觉得大众阅读不是一件极高门槛的事情,不是那么枯燥、阳春白雪,就像吃饭、睡觉、去旅游一样,是生活里面最普通又最重要的一件小事。
可她发现不少人把读书这件事看得过于高高在上,结果反而望而却步了。
她创立账号的初心,就是希望能够通过一支支1分钟的视频,让每一个人和每一本书相遇。
所以,她的第一个读书栏目的slogan就叫: “阅读是一件最重要的小事。”
古人也曾说过:宁可三日无肉,不可一日无书。
如果说吃饭是为了维持身体的运转,那么阅读这件小事,就是支持灵魂的养料。
读懂李白,会有“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豪情;
读懂王维,会了然:“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的意气风发;
读懂杜甫,会懂得“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心胸;
读懂苏东坡,会有“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豁达;
读书,更可以让人在跌入阴沟的时候,依然有能力仰望星空。
正如另一位网络头部主播董宇辉,曾说到过的那段经历:
“大学时候有一次去机场接外宾后,想再打车回学校钱已经不够了。走回学校的时候,已经凌晨2点多了。寒冬腊月,星光灿烂,繁星漫天。
我特别疲惫,回到宿舍楼敲门,因为太晚了,宿管阿姨没有给我开门。
于是,我一路背着诗,又走回了市区。”
在那个寒冷的冬夜,董宇辉用心中的诗意摆脱了沮丧。
董宇辉所经历的,是我们每个人都可能遇见的困境,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够自渡。
真正的英雄主义,是经历了艰难之后,依然保持对生活的热爱。
最近的一次访谈中,都靓被问及诗对她的人生的意义。
她沉默了良久,说到了一段刻骨铭心的经历:
“当时是创业初期,在团队的努力下,好不容易有机会去上个真人秀节目。
我就坐在我们那个破破烂烂的,满地狼藉的办公室里。
我觉得那一刻我前所未有地笃定相信着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
别人说你不行你就不行吗?别听。
别怕人生的修罗场,这是诗词给我的照拂。
读书不是翻阅纸张,而是在于一个人的改变。
它能够让时光倒流,能够集齐一个又一个的过往碎片,让人在走过的挣扎中,看到自己的不知所措。
更能看到自己的成长,和骄傲。
一个人,如果能从读书中发现滚烫的自己、能够自动化解纷飞而至的冰雪、能自己摆渡实苦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