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是会上瘾的冬牧场短篇小说李娟文学作家

本文4357个字,阅读需要10分钟

李娟《冬牧场》的英文版《Winter Pasture: One Woman’s Journey with China’s Kazakh Herders》于2月23日在美国正式上市,由纽约群星出版社(Astra Publishing House)旗下的新锐文学出版品牌Astra House出版和发行。

在《冬牧场》英文版出版之际,BCAF(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邀请了李娟和杨云苏两位女作家交流了她们对于这本书的感受,以及对于文学写作的热爱。

主持人:两位作者是怎么认识对方的呢?

杨云苏:我最早看李娟的文字时还是一个记者,第一本读的书就是《冬牧场》,可惜没有读完。我父亲也读过这本书,特别喜欢居麻这个人物。他是个画家,脑海里自然就会生成居麻这个人物的画面,他还联想到了梵高画的一个邻居也姓居(《唐•居大爷》里的居大爷),我认为居麻就这模样儿这个形象给人印象非常深刻。

《冬牧场》实拍图 豆瓣评分9分

入围豆瓣读书Top100

李娟:你没有读完我的作品对我来说其实是庆幸的事(笑)。如果你读完了,就能大致了解我写作的变化和脉络,会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套路。我最初的写作是真的不好(笑),有很多中二的情感堆积,急于自我表现。如果真的有人看完我所有的作品,在他面前我会怪不好意思的(笑),有点像没有穿衣服一样。还有,你之前说到关于“天才”的话题,我觉得我反而是一开始并不算惊艳,只是越往后写越踏实,越写越心安,越觉得对得起自己和文字。应该算不得天才。至于你爸爸说的“冬牧场”的“地精”,其实,我的文字可能很大程度占着题材的优势,这个题材很少有人去写。我希望以后我是一个没有地域标签的作家(笑)。

杨云苏:关于“地域”,我非常能理解你的意思。有朋友敏锐但又善意地提醒我,说我老写成都的故事,别人就会冠以“成都作家”这种名号,是对我不好的暗示,时间长了容易变成一种局限。但我觉得还没够呢,我还想讲很多成都的故事(笑)。

杨云苏作品 (笔名: 故园风雨前 )

李娟:很多读者让我“重回阿勒泰”,我也很无奈(笑)。我会继续写阿勒泰,它毕竟是我一直想写并且远远尚未完成的。但不想局限于此,成为某个地区的代言人。

主持人:我记得读《冬牧场》时的感受,虽然条件很艰苦,但也有令人感到非常幸福的描写,例如在去冬牧场三天的路上扎帐篷,一望无际的沙漠,寒冷的漫漫长夜里,把整个人都蜷在被窝中,感觉自己是“是宇宙中的宇宙,是苹果中的核”。

李娟:没有网络、社交,白天短夜晚长,所以睡觉这种事无比安宁。夜里,被窝内外的温差太大了,有五十摄氏度。根本就无法离开被窝,所以就有了那样的句子。现在回想起那段时间,我自己都会觉得睡觉是很幸福的事,就算失眠也很幸福(笑)。不像现在,有那么多焦虑,那么多人情往来,那么多欲望,入睡艰难。

暮色下,李娟居住的地窝子

杨云苏:因为这次采访,我跳着又看了一遍《冬牧场》,这个问题放在七八年前我可能不会想问,但现在我终于会想这个问题了:现代人都需要一直吞噬大量信息才能活命,这些信息有的有用,有的毫无用处。你在写《冬牧场》的时候,已经是需要吞噬信息活命的现代人,在这么长的游牧中,有没有感受到那种难以忍受的空旷?

李娟:长时间与外界失去联系,与现代生活“脱轨”,会有那么一点不心安吧。但是我有一个比较好的天性或者说是缺陷,虽然会偶尔看看八卦、微博,这些转瞬即逝没有营养的东西,但我一直都明白过度关注这些是不好的,我也不觉得我会离不开它们(笑)。我抖音账号上会关注一大堆不同行业,形形色色的人,但最终都会一一取关,因为我知道过于关注一种类型的人,或长时间关注一个人,对我的判断是有影响的。我在面对外面的喧嚣的时候会有一种天然的防备,很多事情转瞬就放下了,不会太依赖。也许外界的喧嚣永远都抵不过我内心的黑暗。

杨云苏:我能感觉得到,你内心深处有个东西,看上去是你在保护它,但可能它的力量更大,它更能保护你。

李娟:天哪就是这个感觉(笑)。

李娟与羊群

主持人:想问下李娟,之前你说《冬牧场》写作之前和之后你自己有很大的变化,终于找到写作的方向,区别在哪儿?

李娟:写这本书时30岁,这个年龄之前我不算是一个真正的写作者,之前的我是有大量杂念,我会想通过这个挣钱,想用这个讨好别人。虽然这些是对应那个年龄阶段的,也是真实的东西。太过功利了,我发现那样的写作不自由,写着写着就开始耍心眼。《冬牧场》后我想真正地打开自己,很坦然地去满足我自己,而不是像年轻时那样急着表现给别人看。豁然开朗的感觉。写作从华丽的变成了一个保冷暖的实用性的东西。《冬牧场》之前,我的写作是华丽和张扬的,这是一个转折点。

杨云苏:很多创作者后来会“悔其少作”。(笑)

主持人:二位日常的写作习惯是什么样的?如果说写作不是轻松一蹴而就的,那怎样让作品生长起来?

杨云苏:写作对我来说就是一个过日子的办法。前两年我从北京回到成都,生活真的太愉快,太开心了,只有用写作来抒发我的快乐(笑)。孩子白天去上学,到了周末把他送到我父母家,就有很多时间来好好写作。

李娟:我其实有很久没有写作了,最近的作品《遥远的向日葵地》是三年前用两个月时间完成的。虽然看起来很快,但整个过程很辛苦,基本上是睡两三个小时,然后写两三个小时,接着又睡两三个小时,再写两三个小时。不分白天黑夜。感觉自己的写作时间最多只能坚持两三个小时,超过必须得休息。我算是职业作家吧,生活是生活,写作是写作,是有明显区分的。包括写《冬牧场》时也是。如果让我每天抽一点时间用来写作,聚少成多,是几乎不可能的。只能高强度聚集起来,再反反复复地修改,绝对不是出于灵感乍现而写,或者跟着灵感放飞自我。我看很多作家生活得都很规律,早上起来写作,下午做其它的事,和家人相处等等。我做不到。这么说来其实有点丢人,比起别人我的生活状态已经是很舒适了,但还是觉得写作好辛苦啊(笑)。

《冬牧场》内页插图

主持人:两位的写作都有离生活很近的部分,在创作中是怎么抽离生活进入创作的呢?

李娟:这确实很难,但对于创作者来说,这或许就是一种天赋。有些人天生能做到这些,有些人很难。那些人,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是很有趣的人,但一到写作的时候,腔调就变了。我蛮吃惊,我说:“就像你说话那样写就好了。”对方觉得怎么可能,他觉得说话是说话,写作是写作,两码事。也有可能他们把写作看成太过严肃的事,轻松不起来。

杨云苏:我最近在思考开年轻人的写作课,如果有年轻作者跟我说写作靠天赋的话,我会觉得是一个借口,不完全赞同。我四十岁才开始写作,如果有天赋的话早就发现了(笑)。年轻人在谈天赋的时候,我都会说你的勤奋还没有够,是没有资格谈论天分的。对训练年轻朋友有个方法,大家练习讲笑话,把观众逗笑就行。但发现很多人都做不到这一点,我想这可能很多人对生活的观察和理解不到位,没能把这些看似小却很有趣的思想想办法表现出来,是个价值观的问题。很多年轻人觉得这些小事不重要,而当你认为不重要的时候,你也更没办法写出来了(笑)。

李娟:有一部分是这个原因,对生活的理解有问题。但是可能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对文学的理解出了问题。或许我们这个时代对于文学的定义就是有问题的。这是个很大的话题,涉及到教育等等很多方面。

杨云苏:对,社会观念、教育方法,认知环境给人的信息就是:文学是个泰山,你只能向它爬上去,而不是它向你走过来。

杨云苏:文学俯首皆是,你可以仰望也可以俯视,也可以只有一公里(笑)。

杨云苏作品(笔名:故园风雨前)

李娟:现在文学现状有些畸形,可能从1980年代文学繁华时期开始就不太正常了,那个时候把文学地位提太高,到现在作家们都要苦苦地继续撑。记得有一次有两个不太熟的朋友领我逛街。我们路过一个加工玉石的小店,看到加工剩下的边角料堆在门品,我觉得好看,顺手拿了一块仔细看。朋友误以为我想要,立刻领我进店,他对老板说,介绍一下,这是新疆的著名作家,写过什么什么书,得过什么什么奖,你能不能送她一块石头?老板将信将疑地看了我一眼,没给。就算是像垃圾一样扔在外面的石头,就算我是作家,他依然不给(笑)。除了强烈的尴尬外,我突然意识到,文学和真实的人间相距十万八千里。

杨云苏:(笑)就着你的那个小故事,回答一下怎么抽离生活的问题。我因为之前做纪录片,随时有着一个审视的视角,所以总有办法抽离的。我能感受到李娟在工厂肯定会很尴尬,但她在心里也会在想这件事是多么有趣好玩啊。你想想看老板这个人物是多么有趣:我不给,就不给,碎成渣渣我也不会给(笑)。

李娟:而且他看我那一眼很屈辱(笑)。我觉得,我,老板,和我的朋友可能刚好代表了三种人群。文学创作者,文学爱好者,以及广大的普通人。这三种人群各自处于各自的孤岛上。在外面,谁再介绍我是作者,我都会非常抗拒。我希望自己能走出狭小的圈子,希望更叛逆,希望不同的阅读,不同的观念,督促自己不被束缚。

杨云苏:你不会被束缚, 我有直觉,因为没有和你适配的绳子(笑)。别人过了40,或许找到自己适合自己的绳子,束缚自己安心一点,舒服一点。但我觉得没有什么是可以让你屈服的,你也没有敌人啊。

李娟:(笑)谢谢,之前有一位老师也这样说过我天性强大。

杨云苏:我觉得还有一个非常不健康的情况,现代没有特别棒的文学批评,文学批评容易和社会道德批评混为一谈,让大家误以为道德批评可以批判所有社会学科。

李娟:我能理解,因为文学之美是更加复杂矛盾的,道德只是其中一部分。

杨云苏:文学应该非常包容,包容病态疯狂和一切不健康的东西。去表现不能自恰的现象和人,没得玩了才会玩道德,但我一般会很害怕去谈论这些。就比如前段时间看了一个电影,发了一个帖子说很喜欢这个男主演得太好了。然后就有人说:这个人都出轨好几次了……我能说什么呢,很无力。

……

李娟:作者还是只能代表自己创作说话,作家也有自己的个性和弱点缺陷。文学不是一个只呈现完美的创作或者标榜道德的工具。

主持人:李娟老师有看过您自己的翻译版本的书吗?

李娟:没有。我能理解翻译其实是文学的再创作,和原文关系没那么大了。更多的,已经是是译者自己的作品。所以我不好评价。

主持人:最后请二位讲讲正在创作的作品和计划吧。

李娟:我的新书还是和个人经历有关,可能会在今年出版,情节上会不太轻松,但希望情绪上是轻松的。我自己虽然是个沉重的人,但我很向往轻松的东西。

杨云苏:我在写一个短篇小说集,是一个新的尝试,我一定会努力的!(笑)

—完—

可以购买本书

《冬牧场》

李娟 著

李娟非虚构长篇《冬牧场》首推精装珍藏版,精细校订,全新自序,新增26张冬牧场实景写真,真切展现最后的游牧景观。李娟用这本书,为冬牧场最后的宁静时刻,最后的游牧景观,最深处最沉默的生存,做了见证式的留影。

图片来自网络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浅谈英语中的翻译问题》翻译系列19王佐良在翻译界享有极高的荣誉,《美国短篇小说选》《英国文学论文集》《莎士比亚绪论》等等,都是他蜚声译坛的著作。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王佐良与许国璋、吴景荣曾被誉为新中国的“三大英语权威”。他为新中国英语教育和英语翻译所做出的贡献,已有不少文章做过回忆和论述。 王佐良先生 王佐良手稿 再来说说翻译家许渊冲,这位可爱的老人,可能大家并 jvzquC41yy}/lrfpuj{/exr1r1i5cnj:h3=d:o
1.袁家骅与罗伯特·白英合译《现代中国小说集》考论文史这些短篇小说翻译选集之中,袁、白合译的《现代中国小说集》可谓别具一格,集中体现在工作方式与学术风范两个方面。其一,中西合璧的工作方式。同时期出版的小说选集或由西方学者单独署名,如埃德加·斯诺编辑的《活的中国:现代中国短篇小说选》(Living China:Modern Chinese Short Stories,1936);或出自美籍华裔学者之手,jvzq<84yyy4djrscytoug{3eqo4dp8s3146348623;5d699285344>99869/j}rn
2.关于写作从翻译中学习名家名作最近尝试翻译了两篇英文短篇小说。一篇是英国著名作家罗尔德·达尔 (Roald Dahl)的《去往屠宰场的羔羊》,一篇是美国作家Sherwood Anderson的《鸡蛋》。 大家可能不熟悉罗尔德·达尔这个名字,但应该都知道他的《查理和巧克力工厂》和《了不起的狐狸爸爸》,他既是著名童书作家,短篇小说也非常有名,《去往屠宰场的羔羊》jvzquC41yy}/lrfpuj{/exr1r1634k:ed2j9do
3.短篇小说翻译《破碎故事之心》在这七万女性中,年龄在三十岁以下、十五岁以上的大约两万五千位,而在这些女性中,只有五千位体重在一百零五至一百二十五磅。这五千位女性中一千个不算丑,五百个算得上顺眼,一百个挺漂亮,而只有二十五个有男人愿意向她吹口哨。在这些之中,只有一个人,使霍尔根施拉格一见钟情了。 我们说,一共有两种致命女郎。一种是从任何意义上来说都符合致命女郎定义的致命女郎。另一种呢,是从任何意 jvzquC41yy}/lrfpuj{/exr1r1745=j59674g>
4.VOA美国故事(翻译+字幕+讲解):埃德加·爱伦坡短篇小说《黑猫》《黑猫》。明天我将离世,明天我将离世,今天我想告诉世人发生过的事情,好让灵魂安生。jvzquC41yy}/mnpgpgz/exr1dtubflfuv1813B5:17?2;A90ujznn
5.中国现当代诗歌的英译与传播汪宝荣:西方对中国古诗和当代小说的翻译、研究较活跃,翻译、研究中国当代诗歌则相对不足,您认为原因何在? 安敏轩:中国的文学史编撰者喜欢将文类与历史时期关联起来,如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五四”短篇小说等,但距离现在越近,两者的关联就越不清楚。当今时代,可以说类型小说(如武侠、科幻小说)或电视剧大行其jvzquC41euyo0ls1umm{1k|{e1814=5:1v814=5:2;e69?>;624tj}rn
6.《英语笔译词句翻译点津》(李长栓周明)简介书评外刊精读点津实用语篇翻译套装(全2册)英汉互译技巧示例2023版实用语篇翻译:英汉双向汉英译词点津英汉热词点津汉英译词点津英汉热词点津小故事大道理精选经典散文诵读精华英文英美文化常识英文经典电影对白英文获奖感言经典英剧对白全集英文经典英文歌曲全集英文经典美剧对白全集经典短篇小说全集英文经典散文全集福尔摩斯长篇小说全集jvzq<84rtqjve}3fcpmecwl0eqs04B;536920qyon
7.看了第二部电视剧和字幕翻译各种尬当年五十度灰看了完全没啥兴趣是啥原因…这个系列也是好多本来着,暮光之城我记得我还搞了法文版,最近的法剧改编现代的亚森罗宾我真的接受无能啊,我最爱的探案小说啊!!!!!唯一的,没有之二,福尔摩斯探案集就从来没爱过,不管啥版本的或者是剧集电影,亚森罗宾我是全套读了两遍啊,拜托不要毁形象 1.20啊啊啊365dni原文是波兰语,翻译jvzquC41yy}/fxzdcp4dqv4itq{q1}trke532A6765>31
8.译名之下,其实难副:陈殿兴评汝龙译人文版《契诃夫小说全集》我读过一些欧洲大小说家的作品。不说他们的风格,他们的文章绝不生硬、拙笨、死板、疙里疙瘩的,更不是含糊得有时叫人读不懂的。而且外国人谈话也跟我们中国人一样,他们说的话是活的语言,绝不是像我们在一些翻译小说中念到的对话那样的东西。”(巴金:《一点感想》,载罗新璋编《翻译论集》)jvzquC41dqul0mtwdct/exr1uwhkgly147>539<61fote~xukqt08::3::9268
9.英语经典散文翻译与赏析简介读后感,经典语录书评出版的作品有:《英汉·汉英美文翻译与鉴赏》、《红楼译评——〈红楼梦〉翻译研究论文集》(主编)、《中国古代经典名句英译》、《小城畸人》、《皇帝的孩子》、《修补匠》等。 谷启楠,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多年从事英语和英美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出版的译著有:《达洛维太太》、《幕间》、《福斯特短篇小说集jvzquC41o0pe0lto1rxpf~hvlu55d:=cf9k5dAg8f7l/j}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