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自《特区文学》2025年第6期
匕首洋枪 魏市宁
选自《青年文学》2025年第6期
造像之夜 李 黎
选自《红岩》(双月刊)2025年第3期
短篇小说
仰泳 毕飞宇
选自《人民文学》2025年第7期
创作谈人在泳池——写于《仰泳》之后
她和她的麦子 何玉茹
选自《长城》(双月刊)2025年第4期
一个人的兵荒马乱 肖 勤(仡佬族)
选自《十月》(双月刊)2025年第3期
禁止向电线鸣枪 海勒根那(蒙古族)
选自《花城》(双月刊)2025年第3期
新面孔
尾裂 王旭瑞
选自《野草》(双月刊)2025年第3期
我们并不知晓雨的名字 温颖妍
选自《福建文学》2025年第7期
一个人的先贤祠 伍 倩(土家族)
选自《湖南文学》2025年第7期
中篇小说
鱼刺 胡学文
选自《钟山》(双月刊)2025年第3期
创作谈我们的隐痛
小姚护士和她的病号 石一枫
选自《北京文学》2025年第7期
未来故事 宝树
选自《江南》(双月刊)2025年第4期
微小说
百思不得其解 崔 立
守桥人 刘 平
诗人和数学家 刘国星
放鸽 张中杰
黑马 陈立群
篇名书法:张克军
2025年第8期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80年过去,硝烟散尽,战争离我们远去,然而在中国大地上曾经发生的反抗与坚守,奉献与牺牲,无论如何不应该忘记。本期我们选载三部抗战题材作品,从不同角度诠释伟大的抗战精神。罗伟章的《光》所讲述的西迁队伍虽由动物组成,然而朝向光芒的千里远行,亦可见尊严,见大爱,见意志坚定,见众志成城。《匕首洋枪》书写江湖恩怨在家国大义面前的消弭和化解,魏市宁的文字,如同他笔下义士的身手,言辞利落,下笔凌厉,闪转腾挪中描摹出一个时代逝去的背影。李黎的《造像之夜》则把时间坐标放在当下,小说所要寻找的并不仅仅是一张肖像照,而是一段历史,是行将消逝的记忆;是在寻找,也是在重申:有些记忆不能忘却。
本期我们开设《新面孔》栏目,新面孔之“新”,在于打破路径依赖,超越固有圈层,选稿视野兼顾不同年龄、不同职业身份、不同创作经历、不同媒介平台,真正做到不拘一格选拔优秀作品。本期三位新人都有不俗的创作实力。王旭瑞的《尾裂》以冲淡的笔致书写日常生活,面对原生家庭的羁绊和现实境遇的无奈,主人公以疼痛来确认自身,实现个体的精神突围。温颖妍的《我们并不知晓雨的名字》以富有灵气的语言,塑造随风陨落的少女形象,弥漫在悲剧故事中的,是独特的地域文化和湿润的岛屿气息。伍倩的《一个人的先贤祠》情感充沛,元气淋漓,以第一人称视角,呈现青年人内心世界的暴风骤雨,展现青春的伤痛和迷茫。
那些我们熟悉的作家依然出手不凡。毕飞宇的《仰泳》描摹都市水面下个体精神的悬浮与孤寂,其中的准确和松弛,体现的正是作家对于小说技艺的游刃有余。胡学文的《鱼刺》以一个中年人精神世界中的“如鲠在喉”,呈现家庭婚姻中的隐痛与温情。石一枫的《小姚护士和她的病号》所探讨的是,在生命的终点人该以何种方式从容离去,以及其中的两难抉择与伦理困境,无论是执着守护,还是放手成全,所彰显的都是对于生命更深层的理解和尊重。
小说不小,可兴可观,可群可怨,可以记录生命体验,也可承载民族记忆。然而无论写什么,都需要找到自己独特的视角和路径,找到自己与他人、个体与时代的联结点,这也是体现作家个性和创造性之所在。对于小说艺术来说,每一次写作的远行都是从自我出发,每一次真诚的书写也必将会在更远的地方与更多人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