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文坛中始终有一个绕不开的话题,那就是“禁书”。
很多作品因为时代的局限性等因素,也因为作者题材等问题,发表以来或多或少遭受过或长或短的“封禁”时期。
当然,在时代的大浪淘沙中,那些糟粕终将会被淘汰掉,而留下的精华也因为其自身的文学价值及魅力而重新被人们所认识,这些经得起时代考验的作品,如今依然拥有着庞大的受众群体。
今天跟大家聊聊4部曾经被短暂封禁过的作品,都是十分具有深度的作品,曾经以内种种原因被封禁过一段时期。
《白鹿原》
如今享誉国内外的经典文学名著《白鹿原》是陈忠实老先生历时六年创作完成的文学巨著,首次出版于1993年。
作品以陕西关中地区白鹿原上虚构的白鹿村为背景,讲述了村上的两个“大户”白姓和鹿姓家族祖孙三代的生活经历及恩怨纷争。作品文笔细腻内容深刻,很多人看后久久不能忘怀。
陈忠实
有人评价这本书“初看是故事,甚至有点低俗,再看就是生活,是真实的生活。”小说开篇简明扼要,讲述了白鹿村组长白嘉轩一辈子最引以为傲的事情,竟然是娶了7房媳妇。这在现在看来无疑是封建的,迂腐的,但是在那个年代人们的思想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小说巧妙地将一些历史事件代入进故事,让人真假难辨。对于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更是入木三分,仿佛这些人就是我们的邻居一般。
主人公白嘉轩和鹿子霖两个人明争暗斗了一辈子,一个思想保守却光明磊落,一个思想开明却阴险狡诈。就是这样的两个人的不同结局,也揭示了白鹿原的结局。
如今,1993年最初版本也得以开放和大家见面,正版小说推荐给大家,喜欢的朋友欢迎选购:
《丰乳肥臀》
莫言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受争议最大的作品之一。
《丰乳肥臀》目前在市面上一直流传着两种声音,一种认为小说是糟粕,因为内容中有着太多不符合主流价值观的东西;另一种声音认为不仅有着对于母亲的歌颂,也有着对于母亲爱的回忆。
小说完成之时,有人建议莫言换个书名,毕竟在当时社会上这种名字实在有些挑战人们固有的认知范围。但莫言坚持用《丰乳肥臀》这个书名。
小说的主人公“鲁璇儿”父母因为反对德国人修建胶济铁路遭到清政府和德国人的迫害,双双殒命。是她姑姑和姑父将其抚养长大。长大后的鲁璇儿被姑姑家人安排嫁给了上官氏,从此改名上官鲁氏。
上官没有生育能力,因此上官鲁氏在各种机缘巧合下跟不同的男人先后生了八女一儿,除了大女儿来弟和二女儿招弟为同一父亲,双胞胎姐弟外,其他几个孩子的父亲都不尽相同。
之所以生了九个,是因为前八个都是女儿,在当时的封建观念里,生女儿是没有地位的。八个女儿长大成人之后各自嫁给了不同身份的人,她们的丈夫大多都不是一般人,因此她们没有再继续面临那种非要生男孩的噩梦。
女儿命运多舛,儿子软弱无能,上官鲁氏一辈子没有闲过,在目睹了女儿一个个死于非命后,最终和儿子上官金童走完了人生的最后旅途......
小说情节看似荒谬,但对于母亲的描述却是十分深刻的,亦是值得赞扬的,甚至超越了伟大母亲。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有人佩服上官鲁氏这样坚韧的母亲,有人觉得上官鲁氏太荒唐,更多的人则表达了对于那个年代的悲剧唏嘘,但无疑所有的痛苦和变迁,都由上官鲁氏独自承担和面对——这是时代之悲剧,也是女人当母亲后的无所不能。
小说情节曲折但看完后都不由得让人深思,这或许才是莫言想要表达给读者的。
正版小说推荐给大家,喜欢的朋友不可错过:
《废都》
《废都》被禁16年是众所周知的,原因也同样众所周知,这里无需多言。而贾平凹也因为这部作品被人称为“流氓作家”。
小说背景放在80年代我国西北一个大城市里(大家都知道是哪),这个城市里有一群知识分子,而这些知识分子的顶峰就是号称“四大文化名人”的四位知名人士。
小说主人公庄之蝶是西京城四大文化名人之首,号称“西京文坛上数一数二的顶尖人物”。关于这个人物和多位女性之间的不可描述的故事贯穿全书。
很多人读这本书,都认为是部“小H书”,毕竟书中关于那些方面的描写实在是太露骨了,让人觉得匪夷所思难以接受。
1993年他完成小说《废都》之后,本以为将文学的叛逆精神推到了极致,谁知道这将成为他文学生涯的噩梦。因为书中有大量不堪入目的内容,出版不仅遭到了各方质疑,甚至被列入禁书行列。
其实这部四十五万余字的小说中,那些不可描述的文字不过区区几千字,但就是如此却也让很多人为之兴奋,作品虽然文风大胆,但更多的却是讲述了当时社会中一些不为人知的光怪陆离的现象,这些事情不为人们所知,但却是实实在在发生的。
国学大师季羡林认为“《废都》20年后在中国将大放光芒。”
如今《废都》已经过去了27年,虽然在当下依然不被大多数人所接受,但是书中那些曾经让人觉得荒诞的现象却在一件件地发生着,而如今的人却早已见怪不怪了——如果说小说是有生命的,《废都》一定是一位预言家。
《蛙》
最后一部同样来自莫言,小说讲述了一个十分少见的话题——计划SY。《蛙》获得过茅盾文学奖,并且莫言能够获得诺奖也跟这本小说有着莫大的关系。
小说讲述了“我”的姑姑。姑姑是一个乡村医生,因为不畏强权,在WG批斗会上被打趴在台上。
“女红卫兵揪住姑姑的头发,姑姑猛然一甩头,像一匹摆动鬃毛的烈马。血流到姑姑的额头上,耳朵上。她的身体挺立不弯。台下一片肃静,一匹拉车的毛驴,仰着脖子,发出高亢的叫声。”
“姑姑”是那个年代“计划SY”站的负责人,从某一个角度来说,姑姑是一个双手沾满鲜血的人,而年轻时做下的种种让她至死都不能够得到自我救赎。
那是一个疯狂的时代,那也是一个惨痛的时代。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的人口出现了爆炸式的增长,计划SY成为了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但是在人口增长的同时人们并没有意识到这样做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相反人们更愿意一个家庭有七八个小伙子,就是这样的观念,让人们一时不能完全接受。
年轻的姑姑不知道她自己在做什么,只是那些不可违抗的命令,让她充满了干劲,而她曾经也为自己完成任务而感到光荣。后来“姑姑”不再年轻,错误最终得到了改正。
小说因题材问题一度被禁,如今得以出版,故事引人深思同时信息量十分巨大,如果你对那个年代的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感兴趣,这本书不可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