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高血压,想必大家都并不感到陌生。
高血压的发病极为普遍,据数据显示:我国每10个中国人就有3个人患上高血压。
其中中老年人高血压患者更是超过一半,而且大多数人都并不知情。
作为长期危害人体健康的慢性疾病,血压一旦无法控制就会诱发出很多并发症。据数据显示,若以正常115/75 mmHg为起点,长期血压每上升20mmHg,死亡风险就会翻一番。
也正因如此,高血压患者以及家属就得需要及时检测血压,并且养成习惯,能够大大增加对治疗的依从性,改善远期的生存率。
为何电子血压计,在连续测量时的血压会有所不同?
很多高血压患者可能认为电子血压计一点也不准确,打算买一个水银血压计,认为传统的水银血压计会更准确。
在正常情况下没有必要选择水银血压计,因为水银血压计体积大,使用不方便,而且需要专业人员校准。
从方便和清晰的角度来看,在家里使用的电子血压计更适合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自我监测。用电子血压计监测血压前后的数据有一定差异。
忽略了4点,会导致测量没有效果
第一,不同类型和品牌的电子血压计
电子血压计刚开始流行时,质量良莠不齐,很多产品根本没有通过国际项目的认证,但由于不合格产品的价格比较便宜,很多人会选择购买这样的血压计。
此外,市场上常见的电子血压计有很多种类,如无袖带式、腕式、指式等。不同的品种会导致数据的某些误差。
购买血压计时,建议购买通过标准认证(AAMI/ESH/ISO)的血压计,选择上臂式自动电子血压计,这样的血压计得到的结果更准确。
在这里还要提醒大家,由于电子血压计的灵敏度很高,而人体的血压是不断变化的,所以测得的数据很可能会有波动,两次测得相同的数值是非常罕见的。
第二,电子血压计并不适合每个人
电子血压计的压力测量方法是示波法。
由于这种仪器比较敏感,不适合心律失常、肥胖、脉搏很弱、帕金森病患者、心率低于40次/分和严重呼吸困难、体温过低、严重出血、低血容量、休克等血压变化迅速的患者。
对于这些人,电子血压计测量的结果可能与实际血压有一定的差距。
第三,人体的血压是不断变化的
右上肢血压与左上肢血压差异一般为2- 4mmhg,下肢血压比上肢高20- 40mmhg。
第四,测量方法存在误差
此外,在测量血压时,身体运动和身体活动也会影响血压的读数和准确性。
若要获得准确的数据,建议在家测量2 ~ 3次,两次测量间隔3分钟以上取平均值,保持身体位置和位置一致。
早上测还是晚上测?
实际上,无论是普通人,还是高血压患者,一天人体的血压也存在昼夜起伏的。
尤其是白天血压处于高位,到了晚上8点左右就会逐渐下降,在凌晨2-3点就达到低谷,起床后又迅速上升,到了上午8点-9点便达到一天内的最高峰,称为“晨峰”。
不过每个人由于自身的身体因素,因此血压也存在不定时的波动。
因此,在这里就建议,高血压异常者在确诊前,至少连续测量5-7天,每天晨起、睡前各测量一次。
而对于刚诊断高血压患者,又或者刚调整药物剂量者,也需要起床后(饭前)、睡觉前各测一次,直到连续一周血压能够维持达标后,再减少频率。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