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到年,丢失十三万字,好事多磨的《四世同堂》

1985年,电视剧《四世同堂》在国内热映,掀起了一场全国范围的老舍热。细心的读者发现,这部老舍先生自认为“写得最好的一本书”,最初的成稿时间竟然是1948年。

老舍

1951年,美国D哈科特和布雷斯公司率先出版了《四世同堂》的英文版,取名《黄色风云》(《The Yellow Storm 》);同年,《四世同堂》在日本发行,引起强烈反响,全球畅销,轰动海外。

当学者们查阅老舍先生的写作笔记时发现,《四世同堂》脱稿时是整整100章的,1950年上海《文学》杂志主编周而复先生引进并开始连载,但连载到第三部《饥荒》的第87章时杂志突然宣布“大结局”。时隔不久,《饥荒》手稿散佚,《四世同堂》从此难见原貌。

换句话说,我们现在能看到的《四世同堂》原著无一不是残本,而自1948年脱稿到1985年《四世同堂》热映,中间间隔的37年里,为什么这部书一直默默无闻,100章的作品又为何最后只有87章流传于世?而老舍先生直至去世,对其余那13章的内容都绝口不提。

迟到了37年的引人关注,丢失十三万字,好事多磨的百万字的巨著《四世同堂》背后,有着怎样的传奇?

1942年初夏,暂居重庆的老舍先生收拾了几件简单的行李,搬到了北碚的一间民房里。此时的重庆已经风雨飘摇,轰炸声、枪炮声、离人游民的呼号声不绝于耳彻夜不息,扰得老舍夜不成寐,搬去北碚那天的随记中,他描写自己当时的心情是“又一次惶惶然的背景离乡。”

坐落在嘉陵江上小镇北碚离重庆只有五十多公里,嘉陵江的黄金水道穿城而过纵贯南北。此地面山背水,气候湿润且雨量充沛,很适合休生养息。为了躲避战乱,以复旦大学为首,重庆师范、教育电影制片厂等学校和机关纷纷迁来。老舍当时正在构思小说《火葬》,但是重庆的现状显然已经无法提供给他正常写作的环境,又兼身体也很糟糕。朋友说,北碚不仅安静,没有战火侵扰,更兼风景气候都有助于他身体的恢复,并且告诉他,如果在北碚没有居住地,“林语堂先生在这里有一幢小洋房”,更重要的是,陈望道、梁实秋、张充和等一批文学大家当时都齐聚北碚,也算是战时世外桃源的文学集散地。

那时候的老舍先生“忙,病,与生活不安定”,这句话摘自老舍的《贫血集》,也是1942年老舍生活状态的真实写照。从1938年抗战开始到1944年的这几年里,老舍几乎完全找不到写作灵感,无论是国内形势还是他本人的身体,都处在一个纷乱无序的状态里。这几年里,他构思了几部大部头的小说,但却没有一部能真正落笔,只是不疼不痒地写了十几个连他自己都不甚满意的短篇,收在《火车集》与《贫血集》中。

“从一九四O年冬到现在(一九四四年春),我始终患着贫血病。每年冬天只要稍一劳累,我便头昏;若不马上停止工作,就必由昏而晕,一抬头便天旋地转……身体越来越坏,作品也越写越不像话!《火车》《贫血》两集中,惭愧,简直找不出一篇像样子的东西!”

雪上加霜的是,夫人胡絮青在老舍搬来北碚不久也赶过来,并带来了一个坏消息:老舍的母亲不久前在北平去世。1937年离开济南时老舍与夫人分别,胡絮青遵从老舍先生的意愿,带着三个孩子留在北平照顾老舍的母亲。但北平也不太平,似乎全中国都在动荡飘摇。老人病故后,胡絮青再无牵挂,立即辗转半年之久赶来北碚投夫。

老舍与胡絮青

城春草木深,国破山河在。病身残国,老舍躲在相对平安的北碚,从胡絮青口中一点点得知沦陷多年的北平的生活和母亲最后的那段光景。妻儿老小在日占区做亡国奴,孩子上学还要受日本孩子欺负;因为老舍是上了日本人黑名单的,妻子孩子都不敢以本名示人,两个孩子都改成母姓,舒济化名胡小济,舒乙化名胡小乙,在刺刀下过没有国籍和尊严的日子。

老舍每天闲下来就坐在临窗的藤椅上,点上一支烟,让妻子从头至尾详细地讲述这几年的苦日子,邻居谁谁家的儿子参了军,没几天就只有一张阵亡通知书回来,谁谁家的父亲在日本人的厂里摔断了腿,就被丢在厂门口任他高一声低一声的惨叫。最早,老舍只是想从妻子的描述中回顾母亲临终的生活,体会孩子妻子那些生不如死的亡国生活,渐渐听得久了,妻子说到她几年来照顾母亲的每一个细节,老舍一边听一边哭,一边向着北平的方向三拜九叩。

日子久了,老舍就开始从妻子的回忆中挑拣出一些比较典型的人物和事件,整合,串连,然后以独角戏的样子手舞足蹈地表演给家人看。沦陷区的北平生活在他的艺术加工下似乎如临其境感同身受,就如同他本人曾在沦陷区生活过一样。胡絮青很佩服他对北平风土人情的体会和了解,有那么一天,她就对老舍说,你应该以这个为题材写点什么,把这些东西展现给中国人看,让中国人不能忘了这一段值得大书特书的历史。

老舍并没有立即回答,而是陷入了更深的沉思之中。几天之后的一天晚上,他突然对妻子说,“谢谢你,你这回九死一生地从北平来,给我带来了一部长篇小说,我从来未写过的大部头。”

在整部《四世同堂》的创作过程中,老舍一直很怀疑以自己的身体状态和生活条件是否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最终完成它,甚至他已经想好了如果自己死前还没有完成它,该找个什么样的人,像高鹗续写《红楼》那样给自己的这部作品划上一个完美的句号(让他没有料到的是,他本人虽然亲手写完了这部作品,但却没能留下完整的文字,是比《红楼梦》更让人扼腕痛惜的另一种遗憾)。

为此,老舍在作品还未动工之前就充分考虑了出场人物、小说背景、人物结局等,并一一标注出来,甚至想到了如果自己不能如期完成,为了方便后续作者写作,他还按着自己的构思画出一张草图。胡絮青后来在座谈会上介绍说,老舍先生“在动笔写这部小说之前,曾经描绘过每个人物的命运和结局……甚至画了张各家各户的房屋居住图,某个人物住的是东房还是西房,什么门,什么窗,哪里有树,哪里有花,什么花,他都标注得一清二楚。”她当时便断定这个小说的发生地应该不会是老舍虚构出来的,很可能是老舍非常熟悉或者曾经多次去过的一处所在。

上世纪80年代早期,老舍的后人们终于按图索骥找到了这里,北京西城区小杨家胡同,虽然已经改建扩建,但仍然依稀可见老舍笔下的那些风土人情,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在作品中活灵活现。《四世同堂》中祁家所居的院子,就是这个原来叫做小羊圈胡同的地方,而这里,正是老舍的出生地。

小羊圈胡同老舍纪念馆

在北碚与妻子相聚的这几年里,老舍一家的生活并非诗情画意的天伦之乐,相反却是举步维艰朝不保夕。国事动荡,物价飞涨,老舍又手无缚鸡之力,一家人吃了上顿没下顿,而老舍又文人的清高在怀,从不肯低三下气的委曲求全。时值乱世,国将不国,哪个平民百姓还有闲情逸致去买报纸刊物的闲钱?老舍本就不多的稿子也很少有刊物问津。

胡絮青在北碚编译馆找了个小差事,月薪一石米,便是全家人的口粮。穷困潦倒时老舍甚至想放弃写作,随便找点什么事做也好贴补家用勉强度日。“但是,一个闲散惯了的文人会做什么呢?我不能为了金钱而牺牲了写作的志愿。那么,去作公务人员吧?也不行!公务人员虽无发国难财之嫌,可是我坐不惯公事房。去教书呢,我也不甘心。叫我放下毛笔,去拿粉笔,我不情愿。我宁可受苦,也不愿改行。往好里说,这是坚守自己的岗位;往坏里说,是文人本即废物。”

字里行间看得出老舍的低落甚至是绝望,但是幸好他还是开始动笔了,对作者来说,这是个堪称伟大的决定,对读者来说,则是一种莫大的幸运,否则若干年后,人世间会少了一部史诗般的巨著。

在《四世同堂》的第一部《惶惑》的序言中,老舍不仅记录了自己当时的境况,也确定了作品的主要架构和写作计划,“一百段,每段约有万字,所以共百万字;三部,本来无须分部,因为故事是紧紧相连的一串,而不是可以分成三个独立单位的'三部曲’。不过,为了发表与出书的便利,就不能不在适当的地方画上条红线儿,以清眉目。因此,也就勉强地加上三个副标题,曰《惶惑》,《偷生》,《饥荒》。”“可以看出老舍在设计写此书的结构时颇有雄心,可是执行起来。精神上,物质上,身体上,都有苦痛,“我不敢保险能把它写完。即使幸而能写完,好不好还是另一问题。在这年月而要安心写百万字的长篇,简直有点不知好歹。”

后来有评论者说作者的这段文字“简直有些声泪俱下”,事实也正如此:北碚虽然算得上是重庆的后花园,但是谁也说不准哪天醒来,日本人的坦克就会突突突地已经在街上跑了。世事不定,连温饱都成问题的老舍身体也频频告急,旧疾愈发重了,严重的贫血让他疾走几步都会眩晕,痢疾和肠胃失调等症状让他寝食不安,根本无法凝聚心神写作。

《四世同堂》从1944年初开始动笔,原计划用两年时间完成,可是到了当年年底,他也只完成了三分之一,写作进度一拖再拖,距划上最后一个句号仍旧遥遥无期。到了1945年,元旦刚过就染了疟疾,一连半个月起不了床;随后原来只在冬天才犯的头晕症,从春末夏初就开始没日没夜地折磨着他;妻子又给他生了个女娃,这让他很是兴奋了一段时间,但孩子的哭闹又让本就睡眠很浅的老舍痛不欲生,“这简直不是写东西,而是玩命!”

似乎每一部伟大的作品都伴随着这样的苦痛,太舒服的生活无法激发出作者的斗志和作品格调上高亢的热情,以至于连作品本身都显得平庸。人间地狱才能炼出文字里的天堂。胡絮青坦言,是《四世同堂》的取材和主题,让老舍咬牙坚持着完成它。自抗战爆发,老舍一直身在南国,但他的心从未忘记故园晓月,北平城中的父老乡亲亲戚朋友也从没有从他的心里释怀和淡化,“像一束强光,重新照亮了他心中那块最熟知、最动情的题材领地。”

四世同堂手稿

抗战胜利之后,重庆也迎来了一次文艺的复兴,无论政治和人文,都需要在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复苏和刺激。一些旧时文艺界的朋友也纷纷来函求老舍赐字。老舍碍于情面,在《四世同堂》的写作之余还要疲于应付方方面面的关系和旧情,起初还开心这样能随时有些收入缓解生活的窘境,但不久之后他就发现,这种应付的写作不仅质量不高,而且常常打断他的正常思路,每每摊开《四世同堂》的稿子,他都很难填满“昨晚最后一笔与今天第一笔之间的缝隙。”这让刚刚进入状态的老舍不厌其烦。

第三部《饥荒》已经开始了,为了不受外界打扰,1945年冬,老舍公开发表了题为《磕头了》的文章,声称自己正赶写一部长篇小说,“朋友们,帮帮我的忙吧,别再向我索要小文!”但是没料到自己刚向国内的同行磕了头,国外的邀请又来了。

接到邀请的最直接原因是他的《骆驼祥子》不久前以《洋车夫》为名译成英文在欧美出版,让地球的另一边那些欧美国家见识了东方故都的风采,一时畅销全球洛阳纸贵,随着《洋车夫》一纸风行,美国国务院致函中国外交部和文学联合会,邀请老舍和曹禺赴美讲学,为期一年。

身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主要负责人,在抗战胜利之际接到这样的邀请,其中关乎到一个国家与另一个国家的文化交流,同时也有很大一部分政治因素,当然无法拒绝。万般无奈之下,老舍只好忍痛停笔,于1946年3月赴美讲学。

但是坏事有时候也会成为好事。这次讲学老舍不仅领略了美国风情,结交了众多的国际文化名人,更是接到加拿大政府的邀请,在加拿大讲学一个月。在加拿大,老舍结识了著名女作家赛珍珠,也正是这位赛珍珠女士,不仅为老舍提供了长达两年的平静得毫无打扰的写作环境,还成就了日后《四世同堂》英文版的顺利出版。

1946年底,曹禺如期结束访问讲学回国,老舍则在赛珍珠的帮助下,在纽约租了一间偏僻的公寓,以便心无旁骛地完成他的《四世同堂》。

赛珍珠则精心地打理《洋车夫》在美国所得的版税和后续再版等事项,用以支撑他的日常开销。就这样,1948年6月底,老舍终于创作完成了这部长达百万字的鸿篇巨制,在一个落日如血的黄昏,把手中的笔顺着敞开的窗子丢到异国他乡的街道上。

《洋车夫》一书热销使得老舍在欧洲的名望如日中天,得知《四世同堂》已经脱稿,美国出版商立即约谈老舍,希望近水楼台先得月,将《四世同堂》先于中文版在美国出版,而老舍的意愿则是英文版与中文版同时发行。但是国内一时之间尚无出版社肯投资,于是老舍将手稿寄回国内连载的同时,决定继续留在美国完成中译英的工作。

抗战时期在重庆重庆北碚区天生新村的旧居

赛珍珠向老舍推荐了翻译家艾达·普鲁伊特,普鲁伊特的中文听写能力很好,但汉字认识的有限。为了保证翻译的质量,老舍每天傍晚亲自给普鲁伊特念自己的小说,并时不时地在手稿上继续做修改,而后者则在打字机上边听边译。

翻译工作很顺利,老舍也得以对手稿继续完善和微调修改,可谓一举两得。不久之后,前十章翻译结束,老舍将英文稿寄给了赛珍珠,赛珍珠则爱不释手,认为”这是人世间第一等的好文字。”并敦促老舍和普鲁伊特加快速度继续完成全书的翻译。1949年底,出版社拿到了前两部的英文稿,通读之下决定出版,但是得知尚有三分之一的长度之后,出版社认为作品太长了,无论是出版成本和读者的阅读成本都太高,希望老舍能做些删减。

老舍于是将英文版中一些略显拖沓的风景描写、人文地理描写精简掉,并删减了一些无关紧要的对话和中国地方特色中让西方人不太好理解的内容,同时把常二爷等一些次要人物也一并删除,整体结构上更符合西方人的阅读习惯和理解能力。

1951年,一部名为《The Yellow Storm 》(黄色风云)的中国人的作品在美国公开出版。必须说明的一点是,这部作品虽然精简了很多东西,但在结构上,是完整的一百章。

英文版四世同堂封面

但是这部旷世名著的中文版却遗憾地、莫名其妙地消失了最后十三章,若按老舍在第一部《惶惑》的序言中据说的每章一万字计算,整整缺失了十三万字。

在中国境内,最先是由周而复在其主编的上海《文学》杂志上连载了这部作品,但是不知何故,1950年,第三部《饥荒》在《文学》杂志连载到第87章时,杂志在这一章的结尾处醒目地标注“全文完”。而这次连载,规模不大,影响微乎其微,就如同在湖心投入一颗石子,没有引起国内任何媒体和评论界的关注。随着“全文完”这三个字,从中国文学界的背景里彻底消失了。

后世研究者们翻遍了老舍和周而复的笔记、作品,都无法找到最后这十三章消失的真正原因,而二位艺术家直至去世,对这最后十三章都只字未提。“小羊圈里,槐树叶儿拂拂地在摇曳。起风了。”直到几十年后,我们读到的《四世同堂》小说里,这都是最后一句,而实际上,这只是第三部《饥荒》第87章的最后一句。

更让国人遗憾的是,由老舍亲笔完成的这最后十三章文字的中文原稿,也在不久之后被毁,就这样,一部百万字的巨著的中文版的原文,就像当年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临摹版有数十个版本,但真迹却凭空消失一样,人间再无人有幸得见《四世同堂》中文原版的真貌。

直到1985年,由小说改编的《四世同堂》同名电视剧在国内开播,立即引起举国轰动。随着剧集的热映, “短短几个月里,专题研讨会已开过四次,发表了数以百计的评论文章,当然,绝大多数是谈电视剧的,但谈小说的也大大超过了以前四十年的总和”(胡絮青——《《四世同堂》电视剧讨论会文集》序)。

若泉下有知,让老舍最遗憾的应该就是这最后十三章的中文版的缺失,但是若有什么能稍稍安慰老舍的,也许就是下面的这件事:

老舍的后人在家中的老屋中找到了一本《The Yellow Storm 》,应该是当年美国出版社寄给作者的样书。参照这本样书,老舍好友马宗融之女,资深翻译家马小弥女士熟读多遍《四世同堂》及老舍先生的其他作品之后,仿照老舍当时的心境和文风,以及遣词造句的特点,精心准备,多方求证之后,重新将这最后十三章内容从英文版译成了中文,与其他章节合而为一,最终恢复了全本中文版的《四世同堂》。

一部耗费了作者半生精力写就的惊世之作,历经半个世纪的辗转,终于以一个全新的、完整的面目出现在世人面前,并依旧带着扑面而来的清新气息,让读者领略半个世纪之前那段传奇而令国人心神俱动的一幕,《四世同堂》这部称得上让整个民族都可以酣然入梦的伟大作品的分分合合离离散散,成就了与作品中的情节一样跌宕而恢宏的大反转:一部中国人用汉字写成的作品,最终要从英文版翻译过来,这不能不说是全世界都未曾预料得到的一段传奇。

THE END
0.长篇抗日纪实文学——《姊妹花》连载一天,姬兴周在县城伯父家看到一本当时比较流行的期刊《新青年》,上面发表了一篇鲁迅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这篇小说对旧礼教旧道德进行了无情的鞭挞,指出隐藏在封建仁义道德后面全是“吃人”二字,那些吃人的人“话中全是毒,笑中全是刀”,中国五千多年封建统治的历史就是吃人的历史,宣告“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jvzquC41yy}/onnrkct/ew45;8ob7p>
1.赓续中国报纸小说连载传统赓续中国报纸小说连载传统 编者按 《芝镇说》原创连载,是本报在文学副刊编辑工作的创新尝试:看惯了一篇篇的“小电影”,来一部“连续剧”如何?但能写“连续剧”的人不多,能以这种方式展现的故事更少。所以,小说连载,虽是赓续传统,但很难“续”得上。巧的是,2020年底,作家逄春阶先生与本报相遇,加上一群有理想、jvzquC41rcvft7i|yy}/exr1pej{1ltpvgtu1;547282;8Ftvkifn98223SU0qyo
2.灾后完整版全文免费在线阅读txt百度云报纸糊墙 368人读过 69万字 连载小说标签:原创近代现代纯爱爱情异能末世强强 小说简介:一种新型的强悍病毒在地球上肆虐,人类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花了整整五年时间才终于战胜了它,在这五年时间中,为了方便管理,尽可能地杜绝该病毒的传染,许多城市都实行了军事化管制。现在,五年过去了,人类终于拥有了疫苗,新南市临时基jvzquC41yy}/jnn{cp4mc8xjw171:A;;1
3.遥远的地平线(长篇小说连载)范华阳从小身子骨弱,身子骨弱也就罢了,偏偏还长一副讨人嫌的样子,脸上的五官紧紧拧巴在一起,活像蜂猴的脸。一般大的孩子见到他,谁都忍不住想揍他一顿,大概是想帮他把脸上的五官打松散,还原成人的样子。范华阳身子骨弱,又长得讨人嫌也就罢了,偏偏性子倔。身上挨了揍,范华阳都要从嘴巴上找 jvzquC41yy}/h8830ipo8ucig532;61256:1@;992=10|mvon
4.梁羽生诞辰百年:梁羽生和金庸到底是怎么写起武侠小说来的?|金庸诞辰|于是,梁羽生化名“佟硕之”,取“同说之”之意,洋洋洒洒写下了长达两万字的《新派武侠小说两大名家:金庸梁羽生合论》。 文中,就对金庸的小说提出了一些批评,比如他说:“有一定中国文化水平的读者,读梁羽生小说,可能觉得格调较高,更为欣赏。一般读者,若是抱着追求刺激的心理,读金庸的小说,可能得到更大的满足。 jvzquC41yy}/3?80eqs0f‚4ctvodnn4KVULPVTN2776B2X\0jvsm
5.午夜凶铃(小说全集)上大学是智子最大的愿望,只要能冠上"大学"两个字,不管读哪一所学校都无所谓。 但是屋里黏糊糊的湿气让她的心情烦闷极了,根本提不起劲儿念书。 (唉!这是高中最后一个暑假,应该过得轻松一点儿才对。 过了这个暑假就要跟'高中女生'的身份道别了……) jvzquC41dnuh0lxfp0tfv8nvg{k`3:;:91gsvrhng1jfvjnnu1>28B::87
6.尤利西斯(Ulysses)第七章英语小说In the Heart of the Hibernian Metropolis BEFORE NELSON'S PILLAR TRAILS SLOWED, SHUNTED, CHANGEDTROLLEY1, started for Blackrock, Kingstown and Dalkey, Clonskea, Rathgar and Terenure, Palmerston park and upper Rathmines, Sandymount Green, Rathmines, Ringsend and Sandymount Tower, Harold's Cross.jvzquC41yy}/gwwgcf4dqv4pqxkm1=68:54ivvq
7.杨俊平:红帆(长篇小说连载)—顶端新闻他从衣兜里掏出钢笔,勾画后,写上几个字,把稿子还给红帆。红帆念了念,顺口了,挺满意。刘山这才走开。 红帆读完她的几篇稿子没用多少时间,挺顺溜的,这让她信心大增,念稿子的心态平静了许多。 锁好门,走在回家的路上。打麦场边,看到了来广播室时,引起她注意的那个男孩,他在路旁阳光下翻晒烧饭用的柴禾。 jvzquC41yy}/frsizktxgw3ep1jfvjnn13J62M7G36>CD=J96D;75BG5GEL:998
8.全文免费阅读拒嫁豪门:少奶奶99次出逃无弹窗无广告作者:西门龙霆分类:言情小说状态:连载字数:0更新时间:2020-06-10 21:33:58最新章节:第9377章 番外篇549简介: 作者:西门龙霆所写的《拒嫁豪门:少奶奶99次出逃》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无弹窗推荐地址:https://www.3zmvx.cc/files/article/html/16/16292/jvzquC41yy}/5ƒr0nc5gkuju1cxuklqg1jznn86813<3;;4;24699;3jvor
9.重生1982,岳父一家上门逼婚全文免费阅读书阅屋提供(萧婉)大神最新作品《重生1982,岳父一家上门逼婚》最新章节全文免费阅读,重生1982,岳父一家上门逼婚全集阅读,重生1982,岳父一家上门逼婚小说全文字更新,重生1982,岳父一家上门逼婚小说无弹窗!请关注重生1982,岳父一家上门逼婚吧,本站最新最快更新重生19jvzquC41yy}/uqz{wg}v0lt1;2<:6h>28;:53=4
10.最新章节,全职业体验系统林逸纪倾颜全文阅读,无右,言情小说作者:无右分类:豪门小说状态:连载字数:0更新时间:2025-11-02 20:56:25最新章节:第4810章:骑马简介: 体验滴滴司机,奖励帕加尼风之子一辆。体验大学老师,奖励十栋楼。体验包租公,奖励十个亿。体验……本书又名:《喜欢我的人为什么那么好》《都市美女图鉴》《我不想再有钱了》VIP群号:1012255493(500粉丝值可加jvzquC41yy}/{z}uig4de8mvon552>8716665>;::1oofn}0jvsm
11.报刊连载小说学术百科清末,伴随报业的兴起,报载小说风起云涌。受报刊这种新媒介的制约与影响,小说叙事发生了一系列的新变。这种新变主要表现为,报载小说在不同程度上带有报纸的新闻特性,诸如小说叙事的时效性与 详情>> 求是学刊2015年01期清末报刊连载小说叙事新闻性 jvzquC41ykqj0lsmk0ipo7hp1JuuYxwf16=89>=0jvs
12.长篇小说《武汉之恋》连载——之二十新浪财经长篇小说《武汉之恋》连载——之二十 卓尔创始人阎志所著的长篇小说《武汉之恋》(五卷本),时间跨越近四十年,起笔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的武汉,落笔于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前夕。讲述了改革开放以来傲立于时代潮头的那些弄潮儿的成长经历及其情感故事。 第四部:北方晴 南方雪(之五) 21 与雷华在交易广场的扶梯上擦jvzq<84hkpgoen3ukpg/exr0ep5{n8hjkpg04973/2=.2A4|n/olslkpec;7;@;:30yivvq
13.大明:让你修路,你全国通了高速最新章节全文阅读V第676章 十六字玉玺! V第677章 伪造密旨! V第678章 皇帝不会被燕王抓了吧?! V第679章 皇帝憋了半天大招,就憋了个这? V第680章 建文朝廷,名存实亡! V第681章 朱高炽,弃子? V第682章 父王,你真的不管我了?! V第683章 关门,打狗! V第684章 七叔何在?来,与我一战!! V第685章 活抓齐王,要jvzquC41ycv/hjqqq0ipo8gqqmrju}4339<:9>3jvor
14.崔向东楼晓雅(雪路听花)最新章节,小说崔向东楼晓雅在线阅读分类:都市小说状态:连载中字数:8529808更新时间:2025-11-05 18:00:18最新章节:第2935章 白帝终于看到了慕容白香 简介: 前世被当副镇长的老婆离婚后,崔向东愤怒下铸成了大错,悔恨终生! 几十年后,他却莫名重回到了这个最重要的时刻!他再次面对要和他离婚的副镇长老婆,这次,他会怎么做?雪路听花所写的《崔向东楼晓雅》无弹窗免费全文jvzq<84yyy4dzrsd|0ipo8|q{q{zkƒzqhcjjcwhjcpm0
15.钢铁苏联全文免费阅读钢铁苏联小说全集完整版历史小说连载中 烟锁孤城 被中原称为西域的大漠诸国,在丝绸之路上曾 历史小说连载中 嫡嫁王女 世人皆知西齐小公主除了外貌上乘外便一事无 历史小说连载中 这个三国有点邪 现代人杨启被召唤到一个炼金术盛行的世界, ① 钢铁苏联小说最新章节由柯基丶更新,请添加到书架,关注本书实时状态。 ② 本站提供钢铁苏联jvzquC41yy}/mjsmcp9777he1tkbf88:75>/j}rn
16.小说连载·第二章《那儿》作者曹征路最新小说:民主课相对而言,参加造反比较早的那批学生,一般被认为较有思想。事实上文化大革命对于中学生,不过就是唱歌跳舞造造舆论,并没有多少实质意义。他们对权力普遍不感兴趣,而办报纸搞宣传正是他们的强项。T城没有大专院校,中学生也就人五人六的成了一股力量。 上述情况并不难了解,问题在于我感兴趣。她那个“东方红公社”有jvzquC41yy}/uƒmij0ipo8Ftvkimg8|ufu5sgji178?60qyon
17.飞狐外传小说在线阅读[旧版]金庸小说《飞狐外传》写于1960—1961年,此时,正是《明报》在时艰中蹒跚成长的时期。这时,金庸又创办了《明报》麾下的第一个刊物——《武侠与历史》周刊,旨在刊登武侠小说。应该刊需要,金庸开始了《飞狐外传》的创作工作。《飞狐外传》每期刊载八千字,通常报纸连载小说每段约为一千字至一千四百字,因而《飞狐外传》写作的方式jvzquC41yy}/lrs{qpmxwnc0eun1xkgk1
18.就有记者金庸小说金庸先生金庸笔下奥林匹克运动会“我为什么没把金庸武侠小说改编成电影?” 澎湃新闻:想问吴思远导演,您什么时候开始读金庸小说的,对您的剧本创作有什么影响吗? 吴思远:我在香港的时候,金庸小说很流行,每天在报纸上连载,有很多人在追,每天的故事都有一个很小的高潮,吸引读者明天继续看。我记得那时候每过一个礼拜或者十天,就会出一个单行本,大家jvzquC41yy}/3?80eqs0f‚4ctvodnn4KUVXEV_G273:S;Y90jv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