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韩警察车一赫:参加过抗日战,曾誓死保卫彭德怀,58年神秘死亡
在韩国军警部队的历史上,有一位军官的身份十分离奇,他曾是由日军朝籍战俘和朝鲜抗日志士组成的朝鲜义勇军中的一员,也是抗日战胜中要誓死保护彭德怀总司令的八路军战士。
抗战胜利后,当其他朝鲜义勇军都开赴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北部时,他选择只身一人回到韩国,又在1950年加入了韩国军队,成为韩军中的“另类军官”。
他的名字叫做车一赫。
打伤日本侦探,流亡上海
1920年,车一赫出生于韩国一个普通家庭里。
由于当时的日本早已吞并了朝鲜半岛,并疯狂抢夺农民的土地,导致当地的人民生活很艰难。
另外日本还试图想要奴化韩国国内的教育,不仅禁止在学校使用韩语,还在1910年到1920年间,将私立学校的数量从2000多所急剧下降到600多所,剥夺了很多学龄儿童的学习机会。
车一赫就是成长在这个阶段,因此16岁的他初中毕业后,只能进入当地的一所技术职高学习。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他会成为日本侵略者统治下的一名普通技术工人。
但车一赫从小就脾气暴躁,一言不合就容易和同学发生争执。
另外车一赫本人还正义感爆棚,在他上职高二年级时,由于看不惯一位日本侦探总是借职务之便欺辱朝鲜籍老师,车一赫热血上头,便毫不顾及后果的将这位找茬的日本侦探狠狠地收拾了一顿。
虽然车一赫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在当时朝鲜半岛都归于日本管制的背景下,韩国学生殴打日本人,那可是会遭到很残忍的对待的,为此车一赫只能选择逃亡。
为了逃避追捕,车一赫躲到了一处山上,却意外邂逅了伪警察中尉高英俊的养女,两位年轻人一见钟情后便私定了终生,在发誓完未来会去找她以后,车一赫选择逃亡至中国上海。
当时的上海聚集着许多南韩独立运动人士,其中包括毕业于黄埔军校、独立组织“义烈团”的成员金成沫。
金成沫在20岁时因为组织带领一帮学生、农民在韩国进行反日斗争而被迫流亡上海,所以他对和自己有类似经验的车一赫极为欣赏,甚至把他当成儿子一样对待。
为了掩人耳目、保护车一赫的安全,金成沫还让车一赫暂时跟随他姓,对外化名为“金哲”。
在得知车一赫有参加独立运动的想法后,金成沫利用自己的关系,将其推荐到了南京陆军军官学校韩人班进行学习。
誓死保卫彭德怀
车一赫从陆军军官学校毕业以后,被分配到了国民党中央军,成为了一个炮兵连长,随后参加了淞沪会战等抗日初期的几大战役。
在战斗过程中,车一赫对日本人毫不手软,也因此他的军事能力越来越强。
车一赫一直希望自己能够通过努力来帮助韩国实现独立。
为了达成他的目标,在1938年10月,武汉会战末期,韩国独立志士金元凤在国民政府的支持下组建了韩国义勇队,车一赫也欣然前往加入。
不过因为与金元凤的理念不合,1939年车一赫选择追随独立运动左翼领袖朴孝三。
由于当时蒋介石对抗战日益消极的态度,以及朝鲜抗日人士内部的矛盾,再加上八路军朝鲜籍名将武亭的号召力,朴孝三等人决定北上,成立朝鲜义勇军华北支队,设立总部在太行山,并与八路军共同抗日。
在进入朝鲜义勇军华北支队后,车一赫选择隐瞒身份,他使用车哲和车庸哲等多个假名活跃在义勇军内部。
后来,这支义勇军还归属于八路军建制,车一赫也成为了一名八路军。
党中央和八路军对朝鲜义勇军华北支队给予了极大的关怀,1941年8月在桐峪八路军总部所在地建立了干部培训班,中央军委直属多位委员,专门为朝鲜义勇军培训从事武装反日斗争的军事干部。
在这个期间,车一赫也在武亭的指导下,练就了一手精湛的枪法和炮兵技术。
八路军总部紧急转移,在十字岭被围困。总指挥员彭德怀果断决定,总部各机关分散突围,跳出日军的合击圈。
危急时刻,为了保护八路军首长的安全,包括车一赫在内的义勇队100多名官兵高喊“保卫总部,保卫彭副司令”的口号,主动请缨留下来断后。
义勇队伍兵分两路占领山头抵抗日军。
在战斗中,车一赫不幸负伤。伤势痊愈后,车一赫一直跟随武亭参与了太行山抗日根据地的历次反扫荡作战。
加入韩军部队,屡立战功
来到东北后的朝方义勇军被分为4个支队,武亭等将领率领3个支队返回朝鲜,这些人在未来大部分会成为朝鲜人民军的重要骨干。
但是就在武亭等人进军东北,返回朝北的关键时刻,车一赫却一声招呼不打,独自脱离了队伍返回了韩国。
原因众说纷纭,但大部分观点都认为,他去韩国是为了履行诺言,他要回去找当初那个让他一见钟情的女人。
回到韩国后的车一赫找到了和自己死定终生的漂亮女人,也见到了刚被刑满释放的恩师金成沫。
在金成沫的引荐下,车一赫加入了当地一帮无政府主义者组织的自由社会建设者联合会。
虽然这帮人也有很强烈的抗日情节,但是思想却以左翼人士大为相反。多年抗战生活并没有磨灭车一赫的血性,而是给了他更多的勇气。
在进入了联合会后,车一赫手持左轮手枪,当街枪杀了当年害他被通缉的日本侦探。
联合会的武力并不能和日本总督府相抗衡,更何况这个时期的日本人背后撑腰的还是美国人,所以时过接近10年,刚踏上故土的车一赫又一次被通缉了。
为了活命,他被迫逃到了三星集团在全罗北道全州市的一处工厂内,以小部门的负责人的身份养家糊口。
随后由于帮三星集团肃清工厂内闹事的左翼劳工组织有功,车一赫被吸收入了原韩国光复军总司令组织的大同青年团。
1950年6月末,朝鲜半岛的军事冲突一触即发,韩国的左翼游击运动再次活跃起来,为了镇压游击,军事能力突出,又具有丰富的战斗经验和对游击战颇为了解的车一赫被授予陆军上尉军衔,奉命指挥第18战斗警察大军。
由于战斗警察的指挥官大多系旧日军军官或者是北方流亡分子,因此军纪都很差,经常不分青红皂白的就对无辜百姓和俘虏大开杀戒,名声很不好。
相比之下,车一赫就完全显得是一个另类,因为曾长期在八路军指挥下参加抗日游击战争的缘故,他十分了解八路军“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在争取民心上的重要性。
因此,当他成为第18战斗警察大队的指挥员时,他总是强调军纪和人道主义,也把“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作为自己部队的准则,在执行任务的时候,无论发生什么状况,车一赫都禁止手下人对无辜的百姓实施暴行。
车一赫不仅将八路军部队治军原则带回了韩国,同时还利用在八路军部队中学到的游击战术,对待左翼游击队和人民军残部,经常能将敌方打得措手不及。
接下来一个月内,车一赫指挥三个连的战斗警察顶住了2000名游击队员的围攻,并以伤亡35人的代价,打死了对方72人,俘虏23人。
虽然第18战斗警察大队队员之间的磨合期很短,但是因为有车一赫的指导,每一次都能以少胜多,因此被美国顾问评估为战斗力最强的战斗警察大队。
在这之后,作为全罗道的反游击最强军,车一赫带领第18大队转战韩国各地,连续击败了多个游击兵团,严重摧毁了敌方的大部分兵力。
不过相对于粗暴的开火,车一赫往往更加倾向于勇说服的方式劝游击队队员缴械投降。
这也给车一赫立下了很多正面的形象。
1951年冬,在对智异山游击队的大讨伐中,车一赫第18大队又立下了击毙1317人、俘虏375人的战绩。
但因为受到过去身份的限制,车一赫一直都得不到提升。
神秘死亡
但是随着游击队的消失,车一赫对于韩国政府就没有利用价值了,再加上他多次对游击队的战俘网开一面,还有在中国参加过八路军的经历,使得他遭到了上级的怀疑打压,被认定为左翼残留份子。
这么多年的漂泊生活,车一赫早已经厌倦,他希望能够得到政府的庇佑,给他和他的家庭一个安稳的生活,这个情况下,车一赫必须得证明自己的价值,才能够洗清身上的嫌疑。
事后车一赫带领的第2联队被授予三枚太极武功勋章,而车一赫也因为这次战绩保全住了性命,只是可惜被降职为了有名无权的某派出所所长。
据有关部门事后调查称,车一赫是死于心脏麻痹,但是当时有很多人不能接受这个结果,因为车一赫的水性是相当好的。
于是关于车一赫的死因就衍生出了很多版本,有人说车一赫因为自己的仕途不顺利,遭到了右翼人士的打压,导致压力过大想不开自杀的;也有人认为车一赫更有可能是遭到了暗杀。
但这些也都是猜测,并没有任何的根据。
车一赫逝世后,关于他的事迹也在历史滚滚的车轮中被人们逐渐淡忘,直到几十年后,他的名字才再次被人提起。
1998年,因车一赫的极力争取才得以保存下来的华严寺在寺内为其立了一块纪念碑,到2013年,他的遗体又被转移到韩国国家公墓保存。
车一赫这一生跌宕起伏,在日本殖民的打压下成长到16岁,却因为压制不住自己的脾气开始了他的逃亡之路。
而他明明是一个曾参与抗日斗争的朝鲜战斗士兵,却在立马了汗马功劳后,被认为是左翼分子,并遭到了政治迫害。
他在朝鲜战争中为镇压游击队而战,但他给予了百姓和战俘很好的尊重,他的努力让他的部队与民众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只是最终这一切都是无用之功。
好在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2013年,车一赫终于成为了南韩警界的象征。
2011年,忠清南道牙山警察训练馆礼堂被以他的名字命名;2019年,全罗北道警察厅更是为车一赫树立起一座半身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