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户中心类,主要为客户提供账户个人信息的查询、资产查询、账户负责明细查询、股票持仓查询、持股盈亏、当日委托与成交查询、当日资金流水以及新股申购信息等。这类功能的设置,可以方便客户在微信环境下即可快速完成与自身利益息息相关的账户信息查询。
至于交易类功能,目前并不是所有微信服务号都布局了交易功能,而且一般情况下客户还是更习惯于在手机APP或PC端炒股软件上进行交易相关的操作,毕竟都是“真金白银”的东西。
关于品牌宣传,这个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大部分券商将品牌宣传的功能融入到了服务号和订阅号的内容当中,但是也有一些券商选择将品牌宣传的微信公众号剥离出来,而且一般做品牌宣传的都是以服务号为主。
据艾瑞咨询数据,日均微信用户总设备量达到了7.4亿,月度使用总时长达到了惊人的190亿万小时,每天单台设备使用微信的时长达到了0.86小时。微信用户数量以及使用时长在所手机APP中都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微信上庞大的流量,也吸引了券商在此处进行营销展业。
既然用户都在微信上,那么来微信上开展业务也是顺势而为的事情。那么开户和手机APP下载就成了券商在微信上营销展业最直接的两个目标。当然,还有一些理财产品的广告宣传也算是展业的一种,不过本文的重点不在此,这个点也就不做展开。
例如,利用微信的流量来吸引更多的客户开户,同时向自家APP引流,这个逻辑比较好理解,那么券商究竟应该不应该把自家的服务搬到微信上来?这会不会与各家券商都在努力追求的APP“日活”、“月活”目标相违背?
其中,路径1和路径3是最常见的两种转化路径。
路径1是从微信粉丝到APP用户再到交易客户的引流转化路径,也是券商基于微信环境内最理想的转化模式,当然如果跳过“APP用户”,直接成为交易客户那是最好不过了,这也就是路径2的方式。与这路径1向对应的即券商微信公众号的“营销展业”。
路径3是从交易客户到APP用户再到微信粉丝的客户服务路径,一般情况下一旦成为了券商的客户,可能会考虑使用该券商的APP来炒股或理财,进而会去关注该券商的微信公众号以寻求更多的服务内容。
路径4和6是相对比较小众的转化路径。当然,不排除很多券商客户不使用该券商的自建APP,而是使用一些第三方炒股软件,这种情况下客户可能会按照路径4的方式进行转化,即从交易客户到微信粉丝再到APP用户。
至于路径5,这是各家券商积极努力的路径。这条路径见证了券商是如何通过运营手段将APP用户转化成交易客户的过程,并且为了更好的服务客户,又将其向微信服务号导流,以便提供更实时、丰富、便捷的服务内容。
但实际上很多公众号正是因为在这三类目的中没有完全理清楚,或者说太过于“贪心”,什么都想做,导致什么都没有完全做好。
如果定位成客户服务类公众号,那么就应该回归初心,把自家的服务号那一亩三分地布局的妥妥当当的,该有的功能都为客户布局齐全了,客户需要的内容及时给客户推送了…
如果定位成品牌宣传类公众号,不妨就把这一件事情做好了,做纯粹的品宣就行了。
当然,也可以交叉定位。例如服务+品宣,或者服务+营销,或者品宣+营销。
如果是服务+品宣,这类交叉比较常见,也是比较好操作的。
品宣+营销,这类定位不太建议,毕竟品宣是一件不能太“急功近利”的事情,而“营销”的性质又决定了其“急功近利”的倾向比较明显。
据最近的一些风声走露,某腾讯亲儿子的小程序已经支持跳转外链(下载腾讯游戏类APP),如果哪天真的完全开放了,那对于券商引流下载APP还是有很大的诱惑力的。
王敏达
除了kevin说的粉丝不匹配以外,我觉得还有一个原因,券商号不是一个人在维护,发什么内容经常是根据各条业务线需要,今天需要推app就写app,明天需要搞活动就吹活动,具体内容不能体现写手的个人意志,而且未必都是出自同一人之手,估文风也不统一
陆仁贾
用户属性不匹配。 用户最想看到的就是明确告诉他:赶紧买,前边有66)个涨停,一波趋势买房买车买房车! 用户不想看到原因,谁没事投个基金还研究a股美股港股欧股国债美债黄金沪深300等等一堆指标. 然而,能说前面12个涨停的不是骗子就是老鼠仓,辛苦了各位韭菜. 这波韭菜,很行.
大大大大柑橘。
举个我们公司的例子,很多前端的同事根本不知道公众号里还有这些非常专业的资讯,他们很多人可能压根就看不懂这些资讯,他们都不看何况是客户?仔细去看了我们公众号里的相关文章,内容很长,字号很小,大概这也是客户不愿意看的原因吧。
疯snail
或许让服务号回归服务才是王道,把有效的服务串联起来形成“弱”粘性,然后在活动运营中进行用户“教育”和用户“分类”,招行基本就是这个逻辑。在需要的时候想起你其实就够了…君子之交淡如水
林涛 Adam
Aaron
我认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这些资讯无法为用户带来收益,同时对于大多数用户而言无法辨别真假。
王二
一直不是很懂,券商APP追求打开数,在线时长是为了啥。不交易只看内容,只有铁粉才会做吧;经常交易,难道不是交易的越频繁,亏损的风险越大吗? 如果能够打通微信与券商APP的快速调用(不管是小程序还是其他方式),这种平时联系在微信,交易一步进APP的生态才能完全实现吧。
范俊
个人觉得还是从券商微信号的定位上决定的。且不说很多号的定位本身不清,想做服务,想做营销,还想做资讯,面对的目标客群会有很大偏差;就算是定位清晰,开通了专门的订阅号,在新媒体团队的配置和激励体制机制上是否到位也会有很大的矛盾点,毕竟我想多数券商还是把微信号当作一个辅助手段在用,并且普遍还缺乏直接变现能力,形成正向循环。
飞痕
我感觉有两点:
本文由 @Sharp 原创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于PEXELS,基于CC0协议
请注明:公司名和职位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谢谢
请注明:公司名和职位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谢谢
请注明:公司名和职位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谢谢
运营派是一个以运营、市场、营销、文案为核心的学习平台。在这里你可以每天阅读到来自腾讯、网易、阿里、拼多多、滴滴、百度、美团等头部公司的实战经验分享。我们坚信,运营派一定能在你成长的道路让你少跳坑、少走弯路,引领你走在正确的轨道上,让美好的事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