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当中有许多出其不意,或未曾料到,或不期而遇。也许遇见一个良师益友,也许遇见一个心爱的人,也许遇见一群志趣相投的跋涉者……
生活中有许多遇见让我们心生愉悦和欢喜,尤其是遇见对的人,遇见对的事。因为遇见,成就了我们的美满婚姻,成就了我们的幸福人生,成就了我们对未来生活所有的期盼。
俗话说得好,遇见即是缘。是啊!缘分虽然看不见也摸不着,但它会像影子一样如影随形地伴随着我们。当然,有些缘分也是会稍纵即逝的,需要我们好好把握和珍惜。这种珍惜也许会改变我们的人生轨迹,重塑我们的形象外貌,提升我们的气质内涵,甚至可以从遇见的那一刻起重新规划我们的人生愿景,让遇见成为我们人生路口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我期待这种遇见久矣!期待我的摆渡人或某一种心仪的景象早日出现在我的眼前,承载起我还没有完全泯灭的追求和理想。恰好岁月不负我的期盼,去年的夏末秋初,我和《青海读书》就像一对久未谋面的老朋友一样,突然间就在恰当的时候惊喜地不期而遇了。恰当是因为我刚退休四个月,惊喜是因为这份结缘让我走向一种读书写作的全新生活。虽然我已经是快奔六的人了,但感觉退出工作圈再创文学圈依然来得及,一切还不晚。我知道,《半夜鸡叫》的作者高玉宝,是由文盲战士成为作家的。我知道,我的文学水平很低,文学底子很薄,写作也仅仅才是开始。我知道,我创文学圈没有多大奢求,也没有名利之负累,只不过是想让退休后的生活过的充实一些,让自己的精神世界高贵一些,不要平庸地走完人生的最后一段流程,更不想让平庸的生活白白浪费宝贵的生命。我更明白,每个人都会老去,但重要的是如何淡定而充实地老去。就我的价值观而言,我觉得没有对与错之分,没有高尚与低贱之别。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生活方式,而不同的生活方式完全是由个人的价值取向和个人的喜好而决定的。正如杨绛先生所说:“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人的一生,选择很重要。《青海读书》的出现,让我有了新的梦想和选择。它出现在我期盼已久的眼神中,也许就是冥冥之中一种天定的缘分。它带给我一种惊喜,也带给我一种力量,给我贫乏的灵魂打了一支强心剂,我相信,从此以后,我会更加精神饱满地走在世人面前,更加从容淡定地生活。
《青海读书》是一个文学平台,它以微刊形式在网上发布作者的优秀作品。去年,青海读书会开了年终总结会,我记得总结文章中说,全年共发布1460篇优秀文章。青海读书会成立于2015年7月,目前有会员900多人,《青海读书》的关注度很高,读者群也很广泛。我虽然不是完全了解,但仅就我个人不久前发表的一篇文章来看,阅读量达到4000多。我不是一个优秀的写作者,但阅读量尚且如此,那么优秀写作者作品的阅读量更加可想而知。据说省内有的报刊还在向《青海读书》征集优秀作品,这从某种程度上也说明,《青海读书》的优秀作者之众和作品质量之高可见一斑。
喜欢上《青海读书》,喜欢上青海读书会,还缘于参加5月22日在线上召开的青海读书会座谈会。有幸认识和聆听刘志强、春华秋实、张诚、李娜、段成芮、赵海燕、雷占艳、扈凤武等老师们分享的写作历程及感言,对我这个新上路的习作者帮助是很大的。遇见《青海读书》,看似是偶然中一件不经意的事情,但我觉得这种遇见是偶然中的必然。其实,我很早就“认识”青海读书会的会长刘志强老师。这种“认识”缘于十多年前非常火的青海博客,当时的我就像现在的网红打卡一样天天在那里打卡,自然就“认识”了刘志强老师。我被刘志强老师写的文章深深吸引着,也对刘志强老师充满了敬佩之情。刘志强老师现在已经是一位资深媒体人,更是一名优秀的乡土作家,还是青海在线网副总编辑。我在青海在线网看到有一篇文章这样介绍刘志强老师,说刘志强老师是摔跤运动员出身,退役后完全靠自己努力学习,虚心求教才熟练自如地掌握了新闻媒体人应该具备的专业知识,完成了从运动员到记者角色的转变,实现了从记者到资深媒体人和作家的华丽转身。刘志强老师的人生选择,不是体育就是文化,完全是世界上最难的两个行业。文章还引用一位评论家对刘志强老师的评论:摔跤运动员中最好的记者,记者中最好的摔跤运动员。不甘平庸、顽强拼搏、吃苦耐劳,是刘志强老师身上鲜明的标签和最为可贵的优秀品质。他当运动员时在1998年青海省第十二届运动会古典式摔跤57公斤级比赛中获得第一名,2004年在青海省首届跤王争霸赛68公斤级比赛中获得第三名。他当作家,出版了散文集《以心灵的方式记录》,诗歌集《五月流觞》,小说《男人的村庄》。目前,小说《男人的村庄》正被改编成同名电影。另外,多篇文学作品在全国、省级比赛中获奖。写出了《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房子的故事》、《美丽的格桑花你还会绽放吗》等有影响力的新闻作品,荣获过一二三等青海新闻奖。
我想,如果我是刘志强老师,我能做到吃他吃的苦吗?我能做到他做到的一切吗?我能达到他人生的高度吗?刘志强老师谜一样的人生传奇带给我太多的思考。尽管上述疑问无解也不可能有答案,但我觉得有刘志强老师作为我人生的标杆和榜样,我的精神依靠和人生追求也会丰富多彩一些,如此也就足够了。
参加青海读书会座谈会,我是带着耳朵去的。我是新手,写作上才刚刚踏进来一只脚,我想听听老师们的写作经验交流与分享。段成芮老师是科班出身,文学课是她的专业,文章写得特别好。对于写作和如何提高文稿质量,她说:“坚持读书,坚持写作,把文学当作一种神圣的图腾来崇拜,除此没有其他的捷径可走可绕”。分享她的写作经验时她说:“遇到一个好的素材或者话题,我一定要认真构思写作,哪怕到半夜三更也一定要写完,绝不偷懒、绝不松懈、绝不破坏自己给自己立下的规矩”。小段老师的发言让我振聋发聩、感触至深。怪不得她的文章那么打动人心又那么吸引人,原来她是如此努力和刻苦。相比之下我是那么懒惰,想写就写,不想写就搁笔,怪不得写出来的文章质量很一般。座谈会上听了老师们的发言,我对写作有了新的体会和认识。沉思良久,我暗暗发誓,以后一定要和小段老师一样,把遇到的好素材写出来。参加完这次座谈会,感觉有了素材又有了体会,即使文笔稚嫩也要坚持锻炼和写作。
座谈会结束后,我和春华秋实老师加了微信。我们也是初次认识,聊着聊着话也就多了起来,就像老朋友相遇一样。她说:“从你的文章里认识你,真该感谢《青海读书》,感谢文字让我们结缘。最该感谢的,是你让我跟着你的文字走进了同德,感知了那里的风景与人文历史,对认知以外的巴塘草原充满了好奇与向往”。我感慨道:“是的,如你所说,真该感谢《青海读书》,感谢文字让我们结缘”。是啊!大千世界,茫茫人海,我们曾经和多少人擦肩而过。《青海读书》和今天的座谈会,让我们有了缘分交集和共同的话题,更加坚定了我的理想追求,也明确了自己努力的目标和方向。我十分兴奋也十分高兴有幸参加今天的座谈会,与读书会的老师们一起论文学、谈写作。此刻,我想真诚地对大家说:谢谢刘志强老师!谢谢青海读书会的各位老师!相信有共同情趣和爱好的你们相扶相携,写作路上我绝不会寂寞孤单,我一定要用发奋向上的精神追赶并享受由此带来的人生快乐。
遇见即是缘,愿《青海读书》越办越好,愿所有的美好都与我们不期而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