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数字化和人工智能几乎进入到所有领域,时代的考题每天都在更新,拥抱变化等于无限可能。今起,春城晚报-开屏新闻推出“新”城市观察系列,从微观视角一窥城市变迁,记录无限风光。
2018年的夏天,网红书店言几又昆明的首家店在昆明公园1903开业,有书、有咖啡、有文创产品、有生活中难得的慢时光……吸引了无数文艺青年前来打卡,并赋予它“昆明最美湖畔书店”的称谓。
昆明两家分店都已闭店
言几又书店在昆明共有两家分店。第一家位于昆明公园1903法式风情小镇的云湖左岸,2018年8月正式开业,营业至今年8月31日正式闭店。另一家位于昆明大悦城5楼C区,2019年开业,如今也已经关停,百度地图对该店挂出了停业公告。并且早在去年11月,该店被西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列入了经营异常名录,据天眼查显示,目前该店仍有涉诉未履行执行标的金额61万余元。
8月31日,开屏新闻记者来到言几又昆明1903店。远看,公园1903云湖湖滨的小楼上仍挂着“言几又”的logo,然而走近发现,原本书店观景的四面落地玻璃窗已经被一家粤菜的广告布围挡了起来,原本放置于书店门前的用以读者休息、阅读的椅子也随意摆放着。一位工人告诉记者,书店已经关了,他正在里面做打包的工作。
通知上写着:“此次闭店属公司正常运营策略调整,但这并不会影响会员权益,言几又全国其他城市门店将继续为大家提供文化服务,除此之外依然可以随时登录言几又线上小程序选购书籍和文创产品。”
记者进入到书店中,看到地上满是装修的木屑、包装纸和电线,书籍与文创产品东倒西歪的堆放在摆台和书架上,有一些甚至被拆开了包装。不时有携孩子前来购买书籍的读者走进店中,一位读者说:“趁着最后打折,再来淘几本喜欢的书。”
“我们也是8月中旬突然收到的闭店通知。”一位店员表示,门店关闭是因经营不善,目前书籍仍可以出售,并且打八折处理中,多买折扣更低,处理不完就只能打包带走了,如果之前有充值过会员,可以赶快在这段时间过来用掉。
网站与线上商城都已关停
据言几又官方微信公众号显示,昆明言几又·公园1903概念店是言几又在云南的第一家门店,也是继上海宝龙城独栋概念店之后,全国第二家言几又独栋概念店,经营面积超3000㎡,由日本著名建筑设计师青山周平设计打造。虽是书店,但这里更像是一个文化的结合地,集书店文化、咖啡休闲、文创产品,主题餐厅、文化互动、儿童阅读区、儿童乐园等众多形态。
然而如今,这些精心的设计已不复存在。
言几又的官网上,一共列有58家门店,分散在成都、重庆、昆明、北京、上海、西安和广州等14个城市,这是巅峰时期的数量,如今,所剩无几。
探索
书店要生存,靠的是什么?
书店常以一种“精神脊梁”的身份存在于城市,而书店又常常不赚钱,也因此,在电商兴起、实体零售逐步衰败的今天,每每有书店倒下,总要引来人们一声悲悯的叹息。
言几又所代表的,是国内在同时间段内兴起的一阵复合型书店潮流,相似的还有西西弗书店、大象书店等全国连锁或本土原创,一众集书籍、餐饮、文创为一体的装修精美、“人设”文艺的书店。
这些靠颜值与服务出圈的书店曾一度立于热潮之上,如今在昆明的现状又如何?
以书为根开枝散叶
被许多昆明资深“文青”所喜欢的大象书店,是云南成立最早的独立书店之一。据悉,自2014年成立以来,大象旗下包含大象书店,及由书店衍生而成的商业综合空间“大象好在”,已发展超过8年,在云南拥有超过7个实体门店。
位于五华区文化巷的大象书店是其中最早的一家店。记者在书店中看到,其中除了书籍,有文创产品与咖啡的售卖,还有“大象放映室”提供免费的电影。一位负责图书管理的店员告诉记者,目前书店里销量比较好的不是书,而是咖啡。客流量最多一天能有一百人左右。
除了咖啡之外,大象书店也探索出其他的发展之路,比如开展了多场读书会、画展、论坛、讲座以及各式各样的活动,使大象逐渐从书店具备了城市会客厅的气质。
老店换新优化服务
在书籍中融入多种服务元素是现今书店经营的一种趋向。作为云南本土书店的春晓书店也在大势之中。
“10年前,南亚商城刚开业的时候,春晓(书店)就一起开了。但是以前我来的时候,书店几乎像个大仓库,一层楼拉通了,没什么分区和隔断,更不论装修,像图书批发市场,买书也有很多折扣。现在这样改,还不错。”近日,记者来到春晓南亚国际店,一位春晓书店的老顾客告诉记者。
记者看到,改装升级后的春晓书店将书店划分为生活馆、文创馆、科技馆、晓言堂以及春晓咖啡等多个功能区,其中晓言堂可以开展活动沙龙,诸如读者见面会、新书签售会等大型活动可以在这里举行。
一位工作人员表示,书店与昆明多个区的图书馆联合提供书籍外借的服务,在书店买书也有充值打折的活动。现在正值开学前,前来买书的顾客比平时更多,主要买的是一些教辅类的书籍。
差异化实现小而美
位于昆明文林街的橡皮书店,同样是一家深受昆明本土市民喜爱的书店。橡皮书店面积很小,但店面装潢十分温馨,它的特点是提供“宿读”。
记者走进这家精巧的小书店,即使是在一个雨天,里面依然站满了客人,需要侧身才能让出通道。
橡皮书店还有二楼,顺着楼梯上去,发现几间关着的门上贴有“入住即拥有一家书店”的字样,书店工作人员海宝(笔名)告诉记者,这是书店转型的探索之一:“这几间是给客人住的,宿读也是我们最近推出的方式,书店和住宿结合起来,现在影响力还不大,但是已经有一些客人入住,客人反馈也都不错。”橡皮书店总共有两间客房,一个4人间,一个双人间,为顾客提供了不同的住宿要求。
“橡皮书店不同于一些官方书店,不光卖书卖饮品,我们有独特的文创周边,每天外面的空地还会放露天电影,并设有‘漂流书柜’,我们打造的是一家有感情、有温度的书店。”
成本与差价无法忽视
与言几又类似,西西弗书店也是一家连锁书店,诞生于1993年,起源于重庆,目前拥有覆盖80多城的300家连锁店,位于昆明爱情海购物中心的西西弗书店便是其中之一。
在西西弗书店,有一面畅销书展示墙,排名第一是余华写的《活着》。
活着,成为当下众多实体书店的难题,随着疫情时代的到来,让其在电子书带来的冲击下再一次受到了打击。一位正在看书的读者告诉记者:“我会在店里看书,但还是去网上买书,因为我觉得网购会很便宜,而且还经常搞活动,很划算。”
声音
书店应是迭代而不是替代
在这个碎片化阅读的时代,一些实体书店面临经营亏损甚至倒闭,但橡皮书店主理人友勇对此仍很乐观。他认为从某种层面来说,实体书店在人们精神越来越空虚、越来越不富足的时代,反而会是人们越来越需要的。人们来书店,并不仅仅是买书,也是在买一种体验、一种情怀,实体书店构建出来的文化氛围、线下空间带来的交互体验和温暖感,是电子书无法给予的。
让流量与初衷并行
橡皮书店随处可以感受到童趣和温馨的布置和装潢。友勇却说,这个装修从投资角度来说是不理性的,装修的初衷都是按自己的审美来,是为了取悦自己,也提供给爱读书的人一个温馨的阅读空间,但他们也注意到,在这个网红3.0时代,这样一个独特的小角落也成为了年轻人拍照打卡的聚集地,书店也面临着一个流量和初衷的两难选择。
但这也为书店转型探索又提供了一种思路:“今天有了这样的契机,我们也不能阻止它,只能顺着这个潮流梳理下去,我们不回避我们营造的空间美学被打卡,但是我们也不迎合,现在我们也在做一些外围的布置,引导前来拍照的人在外围拍照,不影响里面读书的人,我们也拒绝商业拍照、网红直播,同时开了二楼给喜欢阅读的人。”
拓展功能拥抱变化
大象书店的“好在”吸引了许多前来复习、学习的学生。正在准备研究生考试的徐同学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实体书店应该积极探索自己的出路:“随着电子阅读的普及,越来越少的人会愿意去读实体书,我也是这样。我觉得可以通过书店衍生出一种品牌文化,通过各种读书沙龙把这个品牌再推广出去,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责编:王维娜
校对:朱咏梅
编审:王云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