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冲击波:达峰时间及后续影响病毒毒株传染病传染性身体状况

海外疫情管控放开后,每轮感染波峰持续多久?其经济影响有何不同?

要点

各地疫情防控逐渐放松,国内疫情正在走向“达峰”。疫情达峰需要的时长以及经济修复路径如何演绎?海外国家的疫情防控经验或许可以为我们提供参考。

放开之后,大部分国家将经历不止一轮的疫情冲击。

多国经验显示,高温与疫苗接种并不能降低新冠的传播速度。

智利、意大利等高疫苗接种率国家新冠传播速度依旧非常快。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临床经验表明加强针接种之后仍会感染。

一般认为病毒传播与气温有关,因此秋冬季节是传染病的高发季节。然而,海外国家的疫情传播经验表明,奥密克戎病毒极强传染性并不受季节限制。

各国和地区在放开后的3个月内都遭受了第一轮疫情冲击。

放开之后,几乎所有地区在短期内受到疫情冲击。例如日本、韩国、新加坡、越南。德国、新加坡等国甚至在夏季暴发疫情高峰。

大部分国家在疫情放开之后,都曾出现数个“感染波峰”。

日、韩、新加坡、德国等在放开疫情管控后,新增确诊人数多次反复。

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在防疫放开后逐渐叫停核酸检测,新增确诊人数回落。但谷歌“发热”搜索指数在今年秋冬大幅上升,反映欧美疫情也在重新反弹。

疫情放开之后,虽然经历多个感染风波,但经济受冲击程度逐次减弱。

在多次疫情冲击中,第一轮疫情对经济的冲击最大,后续经济受损程度逐渐收敛。

各国生产与零售均在第一轮冲击中的受损幅度最大。在第二轮疫情冲击中,大多数国家的生产和销售受冲击程度弱于第一轮疫情冲击。第三轮疫情冲击之后,经济受影响程度进一步收敛。

我们认为,之所以首轮冲击较大,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居民预期调整。

首次解封后,确诊人数迅速反弹加剧民众的恐慌心理。无论是否感染,居民都倾向于收缩出行活动范围。

经历首轮冲击之后,居民心理对病毒开始“免疫”,疫情影响逐渐走弱。

或许因为已经遭受过Delta疫情冲击的缘故,越南消费者受Omicron冲击时心理影响更小,出行人数并未明显下降,越南经济受损程度明显更小。

大部分国家在第一波疫情冲击中快速达峰,经历7周左右。典型代表是美国、丹麦、越南。

海外经验显示,放开之后新冠疫情仍有季节性反弹,但冲击逐步衰减。

疫情放开之后,多国仍在今年秋冬迎来新增确诊人数再度反弹。

部分流行病学研究认为,新冠短期内或不太可能根除,后续或将发展成为季节性流行病。只不过后续季节性反弹的疫情,对经济影响将逐渐收敛。

然而不可忽视的是,季节性疫情扰动之下,经济动能较疫情发生之前(2019年)仍有走弱。换言之,疫情放开之后,经济修复也并非一番坦途。

目录

正文

前言

我们在《海外疫情研究系列(一):防疫放开的三个阶段》和《海外疫情研究系列(二):防疫放开后的政策路线》中分别阐述了海外防疫放开的阶段性变化与关键变量,以及放开后的政策应对。

接下来,本文将梳理海外主要经济体在防疫放开之后的疫情发展与经济节奏,试图理清解封后疫情发展的规律与牵引经济复苏节奏的核心因素。

本文发现的几个“反常识”的现象与规律或许有助于我们理解后续国内疫情发展与经济复苏。

一、海外解封后仍经历多轮疫情冲击

(一)日、韩、新加坡等国出现多轮疫情反复

日、韩、新加坡、德国等在放开疫情管控后,出现数个“感染波峰”。

日本在2022年3月全面放开疫情管控,2022年6月开始经历第二轮疫情感染上升期,直到2022年8月第二轮感染高峰结束。但在2022年9月开始,新一轮感染高峰再次出现。

韩国政府于2021年10月发布《与新冠共存》。2021年11月即出现第一波冲击,这一阶段韩国疫情反弹较为严重,2022年3月后疫情形势放缓。2022年6月起,韩国出现第二波疫情,但相较第一波,新增感染人数减少。

德国《感染保护法》修正案从今年3月20日起正式生效,取消大部分全国性防疫措施。放开之后,6-7月份与9-10月份均有一波快速的新增感染人数爬坡,但其峰值远低于22年年初的感染高峰峰值,并随后快速回落。

与日韩新加坡等东亚国家出现多轮感染高峰不同,英、美、丹麦等国似乎只出现了一轮感染高峰。

美国在疫情管控放开之后,新冠确诊人数迅速增加。美国单日新增确诊人数在2022年1月达到最高峰之后,确诊人数迅速降低,呈现单边下降趋势。

英国在今年2月宣布“与新冠共存”后,5月份英国新冠新增感染病例上升,峰值约为历史高点的一半。在达到峰值之后,新增确诊人数快速单边下降。

丹麦自今年2月1日起全面解除疫情限制措施,随后在2月13日迎来了新增确诊达峰,在达到峰值之后,新增确诊人数快速单边下降,目前维持低位震荡。

然而,这些国家的公共卫生部门在放开后陆续停止了大范围的核酸检测,确诊人数单边下降或与此相关。新冠相关症状并未消退,谷歌“发热”搜索指数重新反弹。

以英国为例,英国政府从4月1日起,将不再为普通民众提供免费的新冠病毒检测。美国也在9月2日宣布暂停免费核酸自测计划。因此,美国、英国等国家后续新冠确诊病例人数可能并不准确。

发热是新冠的主要症状之一,在新冠尚未完全消退的当下,谷歌“发烧”搜索指数或反映多国疫情重新反弹。

今年入冬以来,全球各地的谷歌发烧指数都有一波快速上涨,发烧指数侧面说明了新一轮新冠感染正在快速扩散。

(三)高温与疫苗接种并不能降低新冠的传播速度

海外经验表明,疫苗接种并不能有效阻止疫情反弹。

高疫苗接种率国家新冠传播速度依旧非常快。根据Our World in Data统计,截至今年上半年,全球新冠疫苗接种率最高的国家为智利,其完全接种率达到90%,但依旧在6-7月快速出现了一波疫情。意大利的完全接种率达到了81%,但在2022年出现了3波疫情,由此可见,疫苗并不能降低新冠的传播速度。

加强针接种之后仍会感染。2022 年 9 月中旬,美国总统拜登宣布新冠大流行已经结束。此时,奥密克戎 BA.5 正在美国流行,但当地人大多已经感染过新冠病毒、打了疫苗,感染没有让住院人数急剧增加。三个月不到,新的奥密克戎变种 BQ.1 在美国引发新的感染潮。因新冠感染住院的人增长近 30%。设想中的群体免疫没有生效。有的美国人感染了奥密克戎 BA.5、打了奥密克戎疫苗加强针,在 3个月后依然会感染奥密克戎 BQ.1、BQ.1.1 等新毒株。

类似的情况也在新加坡、日本、加拿大等国家出现,新的变种引发新的感染潮。

各国在放开之后就快速反弹,无论是否进入秋冬传染病高发季节。

一般认为病毒传播与气温有关,因此秋冬季节是传染病的高发季节。然而,海外国家的疫情传播经验表明,奥密克戎病毒极强传染性并不受季节限制。

多国和地区在放开后的3个月内都遭受了第一轮疫情冲击。韩国和越南均从2021年10月开始逐步放开,也都在2022年1月前后遭遇疫情冲击。

部分国家甚至在夏季暴发疫情高峰。德国和新加坡均在今年3-4月份开放,而后6-7月份均出现了一场规模不大的疫情。新加坡身处热带,全年平均气温30°C。但新加坡疫情扩散速度并未明显慢于其他国家。

病毒的变异导致“免疫逃逸”与“免疫印迹”,即接种原始毒株产生的抗体无法完全免疫变异新毒株感染。

奥密克戎 BA.5 加速了疫情传播速度。新冠病毒(SARS-Cov-2)进化到奥密克戎之后,变异速度是早期新冠毒株的两倍 。疫后全球流行的新冠病毒毒株经历了“原始毒株-德尔塔-奥密克戎BA.1-BA.2-BA.5”的变异。

奥密克戎 BA.5 之后再次发生了变异,不再像原来那样全球只有一个或两个具有进化优势的突变株,而是同时出现了上百个新毒株。大量新毒株比 BA.5 更容易传播。

二、海外疫情对经济的冲击逐渐减弱

(一)第一轮疫情冲击对经济影响最大

多数国家和地区均在2022年遭遇“第一轮疫情冲击”。

我们对于“第一轮冲击”的定义是:Omicron病毒成为主导毒株后,各国的第一次感染高峰。在我们统计的8个国家与地区中,除英美等国出现较早外,大部分国家或地区的“第一轮冲击”都发生在2022年。

解封后,海外各个国家和地区生产与零售在第一轮冲击中的受损幅度明显高于后续疫情冲击。

零售端,我们观察疫情高峰月份与感染上升前月份零售数据的差异。比如说,日本Omicron第一轮冲击从2022年1月开始,当日新增人数在2月份见顶,那么日本第一轮感染高峰的“零售冲击”就是2022年2月零售数据和2021年12月零售数据的差异。零售数据可采用零售额(越南、美国)或零售销售指数(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和新加坡等)。

在生产端,我们用“超额制造业PMI”衡量各地的工业生产强度,比较疫情高峰月份与感染上升前月份的生产强度差异。由于各地区的PMI会受到全球经济周期的影响,因此我们用各地区自身的制造业PMI减去全球制造业PMI得到“超额制造业PMI”,以衡量各地区的真实工业生产情况变动。

主要经济体的生产和零售均在第一轮疫情冲击中明显受损。除日本和美国的零售情况小幅上行外,其他地区第一轮疫情冲击期间均受到负向的“零售冲击”,中国台湾“零售冲击”最为严重,为-6.25%。除新加坡外,大部分国家或地区在第一轮Omicron冲击中“超额制造业PMI”均显著下滑。

在第二轮疫情冲击中,大多数国家的生产和销售受冲击程度弱于第一轮疫情冲击。在面对Omicron病毒第二轮冲击时,多数地区(越南未出现第二轮疫情高峰)零售数据没有受到太多负面影响,部分地区的零售情况甚至有所上升(如中国台湾)。在生产端,各地区“超额制造业PMI”在第二轮冲击中受损的幅度也远低于第一轮。

(二)第二轮及往后冲击影响不断收敛

海外经验表明,第二轮及以后的疫情冲击对经济的影响远不如第一轮,并且对经济的冲击不断收敛。

即使像日本这样第二波Omicron疫情感染规模高于第一波的国家,第二波疫情冲击造成的经济损失也没有明显大于第一波(生产端第二波影响更小,零售端第二波影响稍大)。

出行数据表明,疫情造成的心理冲击同样在收敛。

如前文所述,疫情冲击民众心理预期,居民收缩出行活动范围收缩。出行人数可以反应民众对疫情的心理预期。

根据谷歌发布的公共交通出行数据,各个国家和地区出行活动的波动均在不断收敛,且日本这类第二波Omicron疫情规模更大的国家也不例外。这意味着,在经历Omicron病毒的第一轮冲击后,往后的感染高峰所造成的心理影响确实在不断下降。

(三)放开疫情首轮冲击伴有社会预期调整

在未解封前,疫情封控压制经济活动,经济活动随着感染规模(新增确诊人数)反向变化。但在放开之后的疫情冲击中,经济受损程度却与感染规模无关。

中国台湾与越南疫情发展情况相似,但中国台湾地区受到的经济损失却明显高于越南。

越南和中国台湾是一对很好的对照组。在《疫情专题二》中我们提到,越南和中国台湾都采用了“加大政府投资”的经济政策刺激解封后经济复苏。同时,这两个地区在Omicron第一轮冲击中,单日新增确诊高峰占总人口规模的比重大致相当(越南0.46%,中国台湾0.41%)。

在第一轮冲击中,两者经济遭受的损失理应比较接近。然而,中国台湾地区在第一轮冲击中,无论是零售端还是生产端,经济损失均高于越南。

横向比较其他国家,经济冲击也与感染规模关系不大。

我们将各地区在疫情感染高峰中所遭受“零售冲击”和“生产冲击”的程度进行排名(负面冲击越大,排名越靠后),并把两者相加得到其“经济冲击评分”。若某地区经济活动受疫情负面冲击越严重,其“经济冲击评分”越高。

如果经济冲击规模与感染规模挂钩,那么在散点图中,各地区的“经济冲击评分”和感染高峰人数占人口比重应该构成一条显著向上倾斜的趋势线。

然而我们发现,无论是Omicron病毒的第一轮冲击还是第二轮冲击,各地“经济冲击”和感染高峰人数占人口比重都没有明显的关系,两者趋势线近乎水平。因此我们判断,病毒感染高峰对经济的冲击程度与感染规模无关。

我们预计,防疫放开后,疫情反弹更多影响人们心理预期,进而影响出行行为和消费。

在防疫首次放开之后,居民对感染后果的恐惧和医疗资源的担忧进一步增长。确诊人数快速增长会加剧民众的恐慌心理。无论是否感染,居民都会更倾向于收缩出行活动范围。

在经历一轮冲击之后,居民恐慌落空,社会应对更为成熟。心理层面,民众对于病毒也开始“免疫”。疫情反复对于经济活动的影响也逐渐降低。

越南和中国台湾地区遭受类似程度疫情扰动,但前者在Delta病毒时期已经经历过感染高峰,而后者在Omicron冲击前基本未形成感染高峰。或许因为已经遭受过疫情冲击的缘故,越南消费者受Omicron冲击的心理影响更小,出行人数并未明显下降,越南经济受损程度明显更小。

三、海外疫情冲击波的两个经验规律

(一)第一轮疫情冲击经历约18周

单就疫情发展本身而言,其影响因素众多,包括并不限于气候、人口密度、放开后民众的防范意识等等。我们难以给出准确判断。

但就已统计的国家和地区来看,放开后各国和地区第一轮疫情冲击均经历18周左右。疫情反弹上升期经历7-10周。

大部分国家在第一波疫情冲击中快速达峰,经历7周左右。典型代表是美国、丹麦、越南。

(二)放开后新冠仍会季节性反弹

尽管已经经历过多轮疫情冲击,但多国疫情在今年秋冬再度反弹。

日本、韩国等国新增确诊病例人数在Q3再度反弹。日本进入10月之后、韩国从9月开始,新增确诊病例持续增加。截至目前仍未有回落的趋势,单日确诊病例数甚至有可能突破新的高峰。

美国、英国等欧美国家不再进行核酸检测,但搜索指数等侧面数据反应欧美国家的疫情可能再度反弹。9月开始,谷歌“发烧指数”持续上行,甚至已经超过了第一轮疫情冲击的高峰时期。

根据既有流行病学观点,未来我们还将面临奥密克戎的季节性扰动。

今年1月,美国国家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的科学家《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文称,“新冠病毒不太可能被消灭,更不用说根除; 它很可能在周期性的暴发和流行中无限期地继续传播”。

这意味着关于病毒疫苗和特效药的研究会继续。研究人员认为,将来可能也会出现数量不明、传播性和致死性不明的冠状病毒,就像过去出现过的“非典”、中东呼吸症等那样,人们“迫切需要”借助对抗新冠病毒的经验加快研发通用冠状病毒疫苗,帮人们建立更有力的保护屏障。

在第一波冲击过后,多国已经对新冠病毒“降级”处理,将新冠视作地方性、季节性流行疾病。韩国、越南、丹麦等国下调新冠病理等级。韩国将新冠从“一类传染病”下调至“二类传染病”、越南将新冠肺炎从A类传染病名单中移除,划归B类传染病。美国宣布已经走出了新冠疫情的“大流行”,墨西哥宣布新冠疫情已经从“大流行”阶段进入“地方病”(endemic)阶段等。

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将逐渐收敛,但这也意味着经济修复的过程可能偏长。

尽管病毒短期内不太可能根除,但其对经济的影响在逐渐收敛。

一方面,经历过感染高峰、实现与奥密克戎共存的国家,都没有在今年冬季新疫情里出现严重的医疗挤兑和超额死亡。疫苗能够有效降低死亡率,各国推进疫苗接种后,超额死亡率逐渐稳定。

另一方面,在疫情冲击应对过程中,民众的心理逐渐对病毒“免疫”,日常出行逐渐正常化。

根据海外经验,新冠疫情的“常态化”也意味着后续经济仍会受到疫情冲击。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等地区在经历第二轮冲击时,仍会遭受经济损失。

风险提示

疫情发展超预期;经济趋势超预期。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国家宣布新冠疫情结束(国家宣布新冠疫情结束了吗)环球视野疫情管控结束和开始的时间 中国新冠疫情管控的开始时间大致为2020年1月,结束时间是在2022年12月。以下是具体的分析:开始时间:中国新冠疫情管控的开始时间可以追溯至2019年12月,当时湖北省武汉市陆续发现多例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中国的疫情防控开始时间可以追溯至201 jvzquC41us4erxp0ep5bumkh14637:6/3:;/j}rn
1.2023年10月爆发新冠/2020年新冠肺炎爆发时间作者专栏中国新冠疫情开始和结束时间 年12月31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开始在中国武汉市爆发。2020年1月20日,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1号通告,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乙类传染病管理,并采取甲类管理措施,同时将其纳入检疫传染病管理。 中国新冠疫情管控的开始时间大致为2020年1月,结束时间是在2022年12月jvzquC41yy}/urrdct4dp8||n532;:33/92:?3jvor
2.新冠肺炎爆发时间线支原体感染新冠肺炎爆发时间线因疫情初期的传播速度和控制措施的有效性而有所不同。 新冠肺炎,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新冠肺炎爆发时间线从2019年12月开始,至2023年结束。在疫情初期,由于病毒的传播速度较快,但控制措施及时有效,因此该时间段内疫情得到了较好的控制,没有出现大规模的jvzquC41ycvkdt35;0tfv8{vix04=55445u:wxuv34ivvq
3.新冠肺炎疫情具体开始时间是什么时候其他呼吸疾病指导意见:新冠肺炎疫情是在2019年12月开始的。由于新冠肺炎是新发现的疾病,与流感有类似的症状,会出现发热、咳嗽、乏力、流涕等症状,确诊需要核酸的检测。一般轻微的新冠肺炎患者在1-2周左右有可能痊愈,还有可能会自愈,而严重的新冠肺炎患者在一周后病情会加重,还有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或者低氧血症的情况。 新冠肺炎jvzquC41o0hpjn3ep1obut4okr5fhtfhw{hl5z9qww4ivvq
4.新冠疫情是什么时候开始的什么时候结束的(新冠疫情什么时间出现的)中国新冠疫情开始和结束时间 中国没有宣布疫情结束日期,中国在2022年12月发布了新冠疫情“新十条”防控优化措施,并于2022年12月7日疫情全面放开。很多网友把2022年12月7日这一天,当做中国正式宣布新冠肺炎疫情结束的日期,这其实是错误的。 2019年12月31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在中国武汉市首次爆发。 2020年jvzquC41yy}/z2ueo4dqv4eujo04977253899;0jvsm
5.疫情会持续到什么时候结束?疫情高峰时间?张文宏回应疫情高峰时间?张文宏回应 近期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在德国呈现多点暴发和扩散态势。为帮助领区同胞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控新冠肺炎病毒的传播,更好地同当地民众同舟共济、共克时艰,中国驻杜塞尔多夫总领馆在上海市外办协助下,特别邀请到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上海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jvzq<84o0otx0ls1pg}t1lmkpc534?89;;4ivvq
6.疫情什么时候结束?张文宏最新发声:这将是“最后一个寒冷的冬季该机构表示,德国亟待升级社交限制措施、提高接种速度,以使得在“预计将要来袭的、由奥密克戎毒株引发的一波疫情”开始前尽可能地为德国医疗系统减负。 据韩国中央防疫对策本部16日通报,韩国现存新冠危重症病例989例,创疫情暴发以来最高纪录。过去一天新增新冠确诊病例7622例。截至当地时间15日下午5时,首尔、仁川和京畿jvzquC41yy}/ew2jgcrujlftg0ipo8ftvkimg€r142823;741euovnsv/38::;>90jznn
7.新冠疫情什么时候结束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毒,可能会持续一年的时间,防控任重而道远,防控要常态化,只要做好自身防护工作jvzquC41okv/{rqkcpsfk}n0eqs0s~juvkuo1<>47:;70qyon
8.新冠疫情是否结束了?接下来如何防控?最新回应!专家研判认为,由于人群接种疫苗和新冠病毒感染后产生的免疫力存在随时间衰减的客观规律,全国疫情在今年4月上旬达到了2022年11月以来的最低水平,近期开始出现缓慢上升的情况,这种变化趋势符合预期,也与全球奥密克戎病毒株波动流行的规律相似。 他表示,“五一”假期后,局部地区疫情可能会出现小幅的反弹,发生聚集性疫情的jvzquC41o0mny7hp1463565712>0exsvgpz`3<5558=52<3jv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