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平静,像一层薄冰,覆盖在深不见底的焦虑之上。我们都知道,这不过是暴风雨来临前短暂的间隙,资源在一天天消耗,而外部世界依旧是不可知的恐怖深渊。
这天“下午”,我正百无聊赖地摆弄着那台电量已经告急、大部分时间只能当做手电筒和闹钟使用的手机。屏幕上的应用图标灰暗着,象征着与过往世界的彻底割裂。我习惯性地点开了那个早已显示“无网络连接”的社交软件图标,指尖无意识地在屏幕上滑动——这几乎成了一种无望的仪式,一种对恢复正常生活的渺茫期盼。
突然,屏幕顶端的状态栏,那个久违的、代表着移动数据的“4G”或“5G”标识,如同幻觉般闪烁了一下,然后竟然顽强地、断断续续地稳定了下来!
“有网了?!”我几乎是从地铺上弹了起来,心脏狂跳,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变调。
在一旁整理绷带的苏汐瑶闻声立刻凑了过来,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真的?!快看看有什么消息!”
手指因为紧张而微微颤抖,我迅速刷新着页面。延迟很高,图片几乎无法加载,但文字信息开始一条条艰难地挤入屏幕。大部分是早已过时的混乱信息和绝望的求救,但很快,几条带有官方标识、格式统一的推送信息吸引了我们的全部注意力。
信息的标题简洁而有力:【战区通告】及【幸存者指南】。
我们屏住呼吸,逐字逐句地阅读,生怕漏掉任何一个可能带来生机的细节。
第一条信息 的内容让我们的心瞬间沉了下去:「……鉴于XC区检查站于黑月历第37日遭遇大规模、高强度影骸集群冲击,防御力量已严重受损,为保存有生力量,该检查站已于即日起执行战略性撤离……请原计划前往该区域的幸存者切勿再前往,并自行寻找安全地点固守待援……」
“撤离了……”苏汐瑶喃喃自语,声音里充满了失望,“我们最近的那个希望点……没了。”
这意味着我们之前规划的、在万不得已时前往检查站的退路,彻底断了。我们被真正地困在了这片废墟之中。
然而,第二条信息 又带来了一丝截然不同的、甚至显得有些矛盾的光明:「……军方与政府联合指挥部已正式启动‘曙光’复苏计划。第一阶段,将投入主力作战单位,对重点城区进行清理,逐步建立安全走廊与前进基地……第二阶段,将展开拉网式幸存者搜救工作……请各位幸存者保持信心,坚守待援……」
夺回区域?搜索幸存者?这听起来像是天方夜谭,但在绝对的绝望中,哪怕是最微弱的官方声音,也像是一根救命稻草。
真正让我们停下动作,反复阅读并感到脊背发凉的,是紧随其后的 【幸存者行为准则】 中的一条,它被加粗显示,显得格外醒目:
“重要提示:救援部队可能以小队形式敲门入户进行身份核实与物资配给。如听到有规律的、表明身份的敲门声(通常伴随‘军队救援’的口令),请立即开门配合,以便及时获得生存物资与基础防身武器。”
“立即开门配合……”我低声重复着这句话,一股寒意不受控制地从尾椎骨窜了上来,之前那种不好的预感变得越来越清晰。
“條久,”苏汐瑶的眉头紧紧皱起,她显然也感觉到了不对劲,“你觉不觉得……这话有点奇怪?”
“何止是奇怪,”我放下手机,目光与她交汇,我们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同样的警惕和疑虑,“这简直像是在……钓鱼。”
“对啊!”苏汐瑶的声音提高了几度,带着一丝愤慨和恐惧,“他们难道不知道现在外面有什么东西吗?那个能模仿人声的怪物!‘军队救援’?这种口令随便一个会学舌的影骸都能喊出来吧?让我们‘立即开门’,这跟让我们自杀有什么区别?”
我点点头,思绪飞速转动:“正常情况下,官方的指南应该更谨慎才对。比如,要求幸存者通过猫眼或预设的观察孔确认对方身份、装备,甚至要求对方出示特定证件或通过暗号验证。这种不分青红皂白就让开门的指令……太反常了。”
几种可能性在我脑中盘旋:
最坏的可能:这信息本身就是假的,是某种拥有智慧的高等影骸,或者对人类怀有恶意的幸存者团体,利用临时恢复的网络散布的陷阱,目的是诱杀那些渴望救援的幸存者。
次坏的可能:信息是真的,但军方已经不顾普通幸存者的死活,他们的首要任务是“清理”和“夺回”,所谓的“救援”可能伴随着极高的风险,甚至……可能包括对疑似感染者或被深度侵蚀者的“处理”。让我们开门,是为了提高“效率”。
相对乐观的可能:信息是真的,但制定规则的人远离一线,完全低估了影骸的欺骗性和环境的复杂性,指令过于理想化和鲁莽。
无论哪种可能,这条指令都充满了危险的气息。
“我们不能信这个,”苏汐瑶斩钉截铁地说,她的眼神恢复了冷静和决断,“无论如何,不能随便开门。谁知道敲门的是天使还是魔鬼?”
“嗯,”我表示同意,“我们必须更加警惕。而且,网络恢复得太突然了,又偏偏在这种时候传来这种消息……我总觉得有蹊跷。”
我们决定,对这条来自“官方”的指南,采取选择性信任。相信“曙光计划”可能存在的宏观希望,但坚决无视那条鲁莽且危险的“开门指令”。我们的安全屋,必须由我们自己来守护。
就在这时,手机屏幕上的网络信号标志再次闪烁了几下,彻底消失了。世界重新归于沉寂,仿佛刚才的一切只是一场短暂而诡异的梦。
但那条充满矛盾的信息,却像一根刺,深深扎进了我们的心里。它带来了远方可能存在的希望微光,但也让近在咫尺的危机,蒙上了一层更加复杂和诡异的色彩。下一次敲门声响起时,我们该如何应对?这个问题的答案,变得更加沉重和不确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