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发布项重要考古成果

中国网北京12月25日讯 (记者 秦金月)12月22日,“考古北京(2023)——北京市最新考古研究成果发布会”举办。

活动中,来自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和北京大学、故宫博物院的六位研究人员分别就新宫遗址、琉璃河遗址、金中都遗址、北京长城考古、故宫造办处考古、“样式雷”家族墓地等取得的研究成果做了发布。

今年,北京市积极围绕“一轴一城、两园三带、一区一中心”重点任务,在新宫、琉璃河、金中都、北京长城、故宫、“样式雷”家族墓地等大遗址考古方面开展了系列考古工作,在考古成果出版及多学科综合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果,是深入阐释“城之源”“都之源”和丰台历史文化、长城文化带的重要内容。

新宫遗址

新宫遗址位于丰台区南苑街道,遗址现存范围约45000平方米,已发掘面积约16000平方米,发现不同时期遗迹单位800余处。该遗址主体年代相当于夏商时期,除了以双环壕、古河道、墓地为核心的聚落外,还发现有晚商、西周时期的墓葬、灰坑,战国秦汉时期的墓葬、灰沟,辽金、明清时期的道路等遗迹。

该遗址是京津冀地区首次发现的该时期功能、布局结构较为完整的遗址,其性质可能与祭祀有关。特别是发现同时期的墓地,出土陶器、石器、金器、铜器、玉器、骨器等大量的珍贵文物,填补了北京城区夏商阶段历史文化面貌的空白,是一处体现多元一体文化融合现象的典范。既包含土著文化雪山三期、塔照类型、张营类型等多种文化因素,又受到北方夏家店下层文化和中原二里头、二里岗等文化元素的影响。

该遗址发现的晚商、西周文化为厘清学界论证的围坊三期、张家园上层文化及燕文化在北京地区的存续与发展演变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靴形足彩绘陶尊(北京市文物局供图)

金耳饰、绿松石串珠、红玛瑙珠(北京市文物局供图)

琉璃河遗址DNA研究

来自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的宁超研究员分享了他关于琉璃河墓葬出土人骨DNA分析的研究成果,通过高分辨率古DNA亲缘关系鉴定技术,重建了琉璃河遗址出土人骨的家族树,与考古学证据深度融合,为理解西周燕国古代人群的埋葬方式、婚配策略以及潜在的社会组织结构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金中都城墙遗址考古研究

北京870年的建都史始于金中都。金中都不仅开启了北京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首都的辉煌历程,同时也是金朝历史上最为重要、历时最长的都城。2019-2020年对丰台区万泉寺、高楼村两处城墙遗址的考古发掘,完整揭露了金中都外城墙、马面、护城河等防御体系。

由北京市考古研究院编著、科学出版社2023年出版发行的《金中都(2019~2020)城墙遗址考古发掘报告》是对本次考古工作成果的呈现。这是有关金中都城址的第一本正式的考古发掘报告,是《金中都考古》系列报告的第一本,着重回答了有关金中都城的几个问题,即金中都城是如何营建的?金中都外城是如何防御的?金中都城有着怎样的前世今生?又有着怎样的城市特色和历史地位?等。

考古研究表明,金中都外城墙是在唐、辽时期地层上直接平地起建的,底部没有明显的基槽。但是在夯土墙体最下部有平整地层的夯土垫层,并且发现了用纯净黄沙土铺垫的痕迹。这一特征不同于同时期的辽上京与金上京,可能与当地土质较为致密黏重、金中都城修建的时间紧迫等因素有关。结合文献,金中都外城的营建时间主要集中在天德三年,也即公元1151年,史料中见有“诏广燕城”“广燕京城”“天德三年作新大邑,燕城之南广斥三里”等记载。综合史料与考古迹象的分析,初步认为外城的营建大约持续了五年左右的时间,直到贞元三年(公元1155)才完成。本次发现的金中都城墙基部宽24米,根据中国古代都城城墙的结构比例,测算当时金中都外城墙高约16米,宏大巍峨。金中都城墙是土城墙,为了使其更加坚固,古人用夯头等工具对土墙进行逐层夯打,从而形成夯层和夯窝,本次考古发现的城墙夯层厚5-15厘米,夯窝直径2-13厘米,排列平整有序。

此次考古发掘的马面遗迹是金中都考古的首次发现。马面又称墩台,是凸出于城墙墙体外的一种防御设施,可供三面攻敌,有效消除城墙防卫死角。本次发现的马面遗迹平面呈圆角梯形,外围有包砖沟。这一特征不同于北方地区辽金时期一般城址常见的半圆形结构,而是面宽较大,更利于城墙的作战与防守。

护城河遗迹位于西城墙外17米,宽66米,与城墙、马面等共同构成了金中都城尤为强大的军事城防体系。在护城河岸边发现的石礌等遗物为当年的作战场景提供了想象空间,为研究金中都的对外御敌方式、军事发展状况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城高池阔”的防御特点,体现了随着火炮等作战技术的应用,城市防御半径的需求提高,中国古代城市防御理念正在由“城高池深”悄然发生改变。而金中都正是处于这样一个防御理念转变的过渡阶段。

整体看,金中都城是以北宋东京城为蓝本,在辽南京的基础上向东、西、南三面扩展而成的一座都城,大致呈外城、皇城和宫城相套的模式,以大安殿为核心,形成一条南北贯通的中轴线,两侧建筑对称分布,这是北京作为都城最早的一条中轴线。金中都城正处于从封闭式里坊向开放式街巷过渡的重要阶段,在中国古代都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金中都(2019~2020)城墙遗址考古发掘报告》出版发行(北京市文物局供图)

南城墙遗迹平面(北京市文物局供图)

南城墙遗迹剖面(北京市文物局供图)

北京长城考古研究

长城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和文化标识。北京市市域内的长城始建于北齐,大规模修建于明代,从东到西横跨平谷、密云、怀柔、延庆、昌平、门头沟区六个区,全长520.77公里。

由北京市考古研究院编著、科学出版社2023年出版的《北京长城考古(一)》收录了2018-2022年期间北京市考古研究院为配合长城保护修缮工程而实施的长城考古工作成果,具体包括延庆区岔道城城墙及墩台遗址、南寨坡城址、柳沟城遗址、柳沟西山长城及墩台遗址、大庄科长城遗址;昌平区南口城、上关城墩台遗址共计6处长城点段。

通过研究,首先明确了长城建筑规制、工程作法与病害等基础信息,为全面、系统、科学的制定长城保护方案提供了基础材料和理论支撑。其次深入发掘、丰富了长城文化内涵,再现了边疆社会的历史场景,弥补了文献记载的缺失。最后,作为考古学界首部明长城考古发掘专题报告,展示了长城保护修缮前考古工作的重要作用与意义,具有一定的宣传和示范效应。

《北京长城考古(一)》(北京市文物局供图)

延庆岔道城翼城及护城墩发掘后(北京市文物局供图)

南寨坡城址发掘后(北京市文物局供图)

“样式雷”家族墓地

样式雷是对清代皇家建筑总设计师雷氏家族的尊称。圆明园、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皇陵等在内的很多皇家建筑都是由样式雷家族设计的。其中的很多建筑现今都已被列世界文化遗产,留下的建筑图纸(地盘样、立面图、平面图、内验装修图等)、烫样(建筑模型)等也于2007年被列为世界记忆遗产项目。

2023年10-11月,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对一处清代墓地进行了详细的现场勘测工作,发现古代墓葬29座,可分为两处家族墓地。根据地望和墓葬分布情况,结合历史图档及早年调查资料,初步判断可能是清代雷氏家族墓地。

本次考古发现是研究清代雷氏家族墓地地望、布局及历史的实证,为后续的保护规划和展示等提供了科学依据。

故宫造办处遗址考古研究

清宫造办处是清代紫禁城内制造皇家御用器物的专门机构。清初先设于养心殿,后挪于故宫外朝西路内务府以北、右翼门外西北,慈宁宫东南区域,称为内务府造办处,一直沿用至清末。造办处为宫中专司内廷交办承造各种器皿之处,下设馆、处、作、厂等诸多作坊,被称为“百工坊”。清宫造办处汇集了清代国家最优秀的能工巧匠,代表了当时中国工艺技术的最高水平。但其位置在明代的记载阙如,性质不详。

2020年底至今,为了配合故宫造办处旧址环境整治工程,故宫考古研究所、故宫博物院考古部持续对造办处旧址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收获。其中最重要的是确认造办处旧址为故宫内又一处元、明、清三代宫殿建筑层层叠压打破的“三叠层”遗迹。发掘清理出了元、明、清各时期性质规模、工艺技术不同的建筑基址以及院落墙基、地面道路、排水系统、灶、灰坑等丰富遗迹现象,出土了元、明、清不同时期砖、瓦、石建筑构件,以及陶、瓷、玉、铜、铁、玻璃、骨等质地丰富的各类遗物。

造办处遗址发掘后(北京市文物局供图)

明初建筑基址砖砌磉墩一角及四周的碎砖夯土层(北京市文物局供图)

清代造办处遗址出土的玉器(北京市文物局供图)

元代遗迹中出土的金元时期风格的瓦件(北京市文物局供图)

故宫造办处遗址是迄今为止紫禁城内发现面积最大、遗迹类型最多样、时代序列最完整的遗址区,是近年来紫禁城考古的重大收获,也是紫禁城古今重叠型建筑考古的最重要实证。其考古发掘成果对认识元大内、明代紫禁城的营建改造以及清宫造办处的历史兴衰和生产生活提供了重要线索和科学依据。

THE END
0.发现北京人遗址的考古学家,还拍下了这些人间惨祸时至今日,安特生的名字更多地出现在考古学著作中,人们更为津津乐道的是他发现北京猿人遗址的经过,而“安特生的远东相册”中那些控诉日军暴行的照片,却少有人知。 其实,《安特生的远东相册》中最震撼的是1937年“八一三”日军轰炸上海的惨烈照片,小编选取了一些图片,虽然这些只是淹没在大历史中的一粒瞬,但足以震撼每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41383886;1:616A>94a718::369840|mvon
1.北京地铁北京地铁(Beijing Subway)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规划于1953年,始建于1965年,运营于1969年。是中国第一个地铁系统。截止至2023年底,公司在职员工33523人,运营17条线路,运营里程548.7公里,运营车站335座,换乘车站79座。jvzquC41yy}/dsxwdygz0lto1
2.24米宽的金中都城墙是如何挖出来的?北京考古重大发现更多细节披露24米宽的金中都城墙是如何挖出来的?北京考古重大发现更多细节披露2025年11月11日 08:02 新浪网 作者京报网_北京日报官方网站 举报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收藏 微博 微信 分享作为北京城建都之始,金中都的具体位置在哪里?寻找金中都城墙为何遭遇困难重重?为何专家说挖掘工作就像开盲盒?金中都城墙考古揭秘—— 策划/撰稿/资源提供jvzq<84m0uooc7hqo0io1jwvkerfa:;394<5::9ao8677A5cg2812;kz3{4ivvq
3.24米宽的金中都城墙是如何挖出来的?北京考古重大发现更多细节披露北京考古重大发现更多细节披露 作为北京城建都之始,金中都的具体位置在哪里?寻找金中都城墙为何遭遇困难重重?为何专家说挖掘工作就像开盲盒?金中都城墙考古揭秘—— 策划/撰稿/资源提供:杨萌、张鹏 摄制:杨萌、赵司尧 编辑:赵司尧、孙昊 更多热点速报、权威资讯、深度分析尽在北京日报AppjvzquC41pg}t0kof0eun0ls142861:6133523<>;:4:/uqyon
4.24米宽的金中都城墙是如何挖出来的?北京考古重大发现更多细节披露24米宽的金中都城墙是如何挖出来的?北京考古重大发现更多细节披露 来源标题:24米宽的金中都城墙是如何挖出来的?北京考古重大发现更多细节披露 作为北京城建都之始,金中都的具体位置在哪里?寻找金中都城墙为何遭遇困难重重?为何专家说挖掘工作就像开盲盒?金中都城墙考古揭秘——jvzquC41dgokkwl0skgonxsi0eun1;5471723:4:79?98?3ujvsm
5.考古的新发现新进展新研究2021年是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100年来,几代考古人筚路蓝缕、不懈努力,取得一系列重大考古发现。”这一年,不少重要遗址的新发现、公布的新成果也一次次吸引着公众的视线。我们来到这些考古现场,请考古工作者讲述遗址发掘的最新进展、对出土文物的最新研究,分享他们的经历经验和心得感悟。 jvzq<84{p0vfqyqg0eun0ls1p4532;7123661l8946;4/<:2:3>147mvon
6.陕西印发考古新办法||北京将新增一大馆|州桥遗址新发现■偃师商城遗址取得多项重要考古新发现 陕西印发基本建设工程考古工作管理办法 日前,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陕西省基本建设工程考古工作管理办法》(简称《办法》),进一步加强陕西基本建设工程中考古调查评估、勘探和发掘工作(简称“基建考古工作”),确保地下埋藏文物安全,保障建设工程顺利进行。 jvzquC41yy}/f6ftvu4dp8ftvkimg8ftvkimghnphq5lg‚4OVK}N|V:QFe€NFnI|7;rtJj|ey0nuou
7.重大教学查看公告公告 1. 新开户人员首次登录需进行【账号激活】获得统一身份认证号并设置密码。 2. 忘记统一身份认证号,先【查找统一身份认证号】。 3. 进入【个人中心】可以获取统一身份认证号、绑定(解绑)手机、修改密码等。 4. 本平台为非涉密平台,严禁处理、传输国家秘密。jvzquC41o{4ds~3gfw4dp8
8.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文化遗产在后来的发掘中,我们陆续发现了已知中国最早的城市主干道路网络,最早的宫城城墙、宫殿建筑群,最早的双轮车辙,最早的绿松石器作坊,最早的官营作坊区等,有幸参与这些改写中国历史的重大发现的发掘过程,我感到很骄傲。 最近10年,二里头考古从单纯的田野发掘走向了多学科合作发掘和研究,植物考古、动物考古、环境考古等都加jvzquC41yy}/ejhvc0io1MXL1JZNN8724467396237;40qyon
9.北大考古与“百年百大考古发现”——石家河新石器时代遗址群《田野考古实习》课程先后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授课教师入选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教学团队将解决考古学术问题的重要遗址作为实习基地,培养学生将动手动脑与学科最前沿的工作紧密结合,将学习内容与重大科研相结合。 自1990年开始评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以来,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参加或jvzquC41ctiicntnqi/rtz0gf{/ew4kphu0398215:927mvo
10.2022北京公众考古季启动六项考古成果发布考古发现中,具有代表性的有中轴线考古、琉璃河遗址、新宫遗址、路县故城、金中都、长城等。在琉璃河遗址考古中,位于房山区的西周燕都城内新发现7处大型夯土水井和数处夯土建筑基础,城外新发现大面积西周居址。jvzq<84yyy4djrscpg}t0lto1e{m1;544171/;>1;:>37;<0ujznn
11.[特别关注[特别关注-北京]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发布 选集 更多 《特别关注-北京》 20240526 《特别关注-北京》 20240525 《特别关注-北京》 20240524 《特别关注-北京》 20240523 《特别关注-北京》 20240522 《特别关注-北京》 20240521 《特别关注-北京》 20240520 《特别关 jvzq<84o0cvq0lhvx0ipo8{ugv|0fnyckn5D395:71639Bkc4d=6fk9dc3?f;>j8g89b4?823c5jpmjz0unuou
12.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北大两个项目入选2022年3月31日,经过多轮激烈角逐,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与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合作发掘的四川稻城皮洛遗址、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祭祀区,从全国1700余项考古发掘项目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至此,自1990年国家文物局开始评选年度十大考古发现以来,北大考古师生参与的重要考古发现已达34项jvzquC41yy}/rtzgh0usi8nphq522;51678:0qyo
13.2021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项目终评会将于3月30日在北京[新闻直播间]一点发现 2021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项目 终评会将于3月30日在北2022-03-29 14:30:26 [新闻直播间]关注个人信息安全·工信部 多视频简介 栏目介绍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2022年03月29日 14:30 视频简介:2021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项目:终评会将于3月30日在北京举行。jvzquC41vx4de}{0eqs0497412904B4XKFK7hUQ5mG}Dk_}ZgrtH7_Z44293;7xjvor
14.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3月31日,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四川稻城皮洛遗址、河南南阳黄山遗址、湖南澧县鸡叫城遗址、山东滕州岗上遗址、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祭祀区、湖北云梦郑家湖墓地、陕西西安江村大墓、甘肃武威唐代吐谷浑王族墓葬群、新疆尉犁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安徽凤阳明中都遗址入选。 jvzq<84yyy4clyrj{zn/exr1xkkx0jxrAkj>3B<:
15.首都师范大学田野考古发掘团队深度参与丰台新宫遗址现场考古实践“‘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行动计划“行走田野间 探秘北京城”项目启动以来,按照相关工作部署,市考古研究院与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紧密配合,在新发现的丰台新宫遗址开启了长达半年的考古实践工作。丰台新宫遗址是北京地区首次发现夏商时期带双环壕的聚落,再现了青铜时代燕山南北与周边地区交流交融的历史,是北京“城之源jvzquC41pg}t0lsw0gjv0ls1ovyk1k>ff9?bcmhhc69ceAje;2g3:@j;6e7187mvo
16.北京地铁of Economics & Business11号线Line 11模式口Moshikou金安桥Jin'anqiao北辛安Beixin'an新首钢Xinshougang (Shougang Park)13号线Line 13西直门Xizhimen大钟寺Dazhong Si(站内换乘暂缓开通)知春路Zhichun Lu五道口Wudao Kou上地Shangdi清河站Qinghe Zhan(Qinghe Railway Station)西二旗Xi'erqi龙泽Longze回龙观Huilong Guan霍营jvzquC41ocv/dsxwdygz0lto1
17.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结果公布  国家文物局相关负责人宣布四川资阳濛溪河遗址群、浙江仙居下汤遗址、甘肃临洮寺洼遗址、西藏康马玛不错遗址、湖北黄陂盘龙城遗址、陕西宝鸡周原遗址、北京房山琉璃河遗址、安徽淮南武王墩一号墓、云南晋宁河泊所遗址、新疆喀什莫尔寺遗址等十个项目入选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习近平总书记高 jvzq<84yyy4xgwrkpi4dp8i1463799461=e3:5d4cjcfA9hec>24l=h7cg97>idhc5d0qyon
18.“2023年中国考古新发现”揭晓屈家岭遗址、辽上京遗址等六个项目入选人民网北京1月30日电 (记者韦衍行)1月30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23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在京举行。四川资阳市濛溪河旧石器时代遗址、福建平潭县壳丘头新石器时代遗址群、湖北荆门市屈家岭新石器时代遗址、陕西清涧县寨沟商代遗址、新疆吐鲁番市西旁唐宋时期景教寺院遗址、内蒙古巴林左旗jvzq<84gpv4qgxung0ipo7hp1p704976127428h3238.6968;8?80qyon
19.北京这些古迹是怎样被发现的?古人原来这样考古直到乾隆皇帝修建清漪园(今颐和园),在瓮山之阳地挖地基时,二次考古发现了埋在此处的耶律楚材的棺木等物,才决定原址保护,新修祠堂,恢复墓地。 明万历六年(1578年)宛平知县李荫得知良乡县修学舍时在瓦砾中发现唐代著名书法家、北海太守李邕所书“云麾将军”残石六础,就将其运至京师,并把它砌在墙上,以便观赏。jvzquC41yy}/eww0ep5fp}4|z1814:53235u49732362a>775:715A3ujvsm
20.从北京考古发现看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文学以北京地区考古发现为例,在魏晋北朝时期,出现了诸多北方草原民族文化因素。在葬制上,两汉时期本地汉人墓葬基本全部为长方形,魏晋时期偶有梯形墓葬。经过十六国到了北朝时期,中小型墓葬全部采用梯形形制。梯形墓葬形制是塞外鲜卑族群的墓葬习俗。结合历史背景,我们可以很容易判断北京地区魏晋北朝时期出现的梯形墓,是受到鲜jvzquC41yy}/p~okcpm/ew4424:02B5413<92>>0jvsm
21.北京新闻早报2023年10月18日考古新浪财经这是北京长城考古首次发现此类性质的建筑。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副研究馆员尚珩介绍,长城沿线或许还有很多这种“武器仓库”,将颠覆以往的认知。自2000年起,截至2022年底,北京共开展长城保护工程110余项,逐步从一般性抢险加固向研究性修缮转变。 ▶ 六必居不只有酱菜,近600年京城老字号升级为食品品牌jvzq<84hkpgoen3ukpg/exr0ep5kl|14284/:5/3:5eql2ko|xop|y:388:8<3ujv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