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知名广告人、作家李欣频曾说:我原来就喜欢整理与分类,透过整理和分类去透视自我。今天,跟随这位来自中国台湾、出版34本书的女作家一起整理书本、整理你的阅读观。
文 | 李欣频
转自公众号“李欣频”
编辑 | 第1整理术编辑部
七年前我被采访过一篇“ 阅读救过我的命”,收录在《阅读是一辈子的事》合集中。我略修改,来庆祝423世界阅读日。
01
我的某个前世定是图书馆长,
所以善于整理和分类
我相信,人往往具有一种直觉, 当你需要什么的时候,灵魂会发出讯息 ,于是那个需要就恰恰好出现在面前,指引你。
某一个时刻遇到某一本书绝不是意外,是注定。某一个时刻某一本书大卖,也不是偶然。我是一个无可救药的知识狂,住在一间图书分类细密的屋子里。
我的家,基本上是一个 为了书、CD、DVD和存放各式各样资料存在的空间。
一事不知,儒者之耻,我对知识的贪婪狂已经到偏执的地步。 我的某个前世定是图书馆长,所以善于整理和分类。
我把我的几千本书拆成几十个类别,再各自归放在设计成一格一格的书柜里,它们包括:
自我探索、易经、塔罗、赛斯、克里希那穆提、佛教、占星与生命密码、天文学、大脑学、吸引力、时尚、饮食文学、生死学、中医、医学、旅行总论、摄影、古诗词、外星文明、广告学、创意学、梦、网络、知识与哲学、心理学、电影、量子物理、自我预言、建筑总论、励志……
旅行总论自成一类,总论之下再以地区细分为十多个次类,以便于搜寻和写作。
每一本书看完之后,就会被安置到属于它的位置。DVD亦是这样分类。
总之,族繁不及备载,分类继续扩大中。 我甚至想换一间大房子来收纳书。
02
大量买书、看书,而且不丢书
其实我的生活越来越简单。
我 适量地吃,不浪费食物。一年买不到几件新衣,有些衣服缝一缝补一补可以再穿。
在《变局创意学》中,我写过一篇“ 向贫民学习孑然一身的最低生活需求”。
正因为我们处在变动中,所以 包袱愈少愈好。
我们不必等灾难发生才开始学“放下”,只要利用每晚睡觉前五到十分钟,观想自己身外的人事物一一幻灭消失,只剩下自己这只躯体时,还留下什么?
想知道自己有没有安全感?
打开你家的冰箱就知道了,如果囤积过量的食物,就表示 需要重新调整安全感不足的心态。
就如同《攻顶》这本书启发我的,我们登山时,不可能把所有东西都背在身上,背包就这么大,只能放进必需的物品, “生活所需被压缩成一只重量仅五十磅的背包”。
03
对我来说,书就是必需品
读书的最高境界为 丢书、无书,因为放眼望去天地间无一不是无字之书。然而丢书无书,如此境界必须 历经几生几世的努力才能够到达。
我大量大量地买书、看书,而且不丢书,每两星期大约花费 一万多元在网上购书,从不手软也从不比价。
和《十四堂人生创意课》一样,我写《变局创意学》,背后也是 上百本书和上百部电影的吸收、消化与再释出。
为了书写,每一本书我都必须重看,取其精华,相互参照。
绝大部分书要在看第二遍、第三遍时才会发现之前忽略或错过的,甚至是最关键的部分。
我一天至少读1本书,最多的时候,一天可以读到 5本,这还不是纪录,据我所知,有人可以一天读20本。
当阅读累积到一定的量,一本书属不属于你,通常翻读几页就知道,你也很快能够辨认出 每一本书的特点,找到自己之所需 。
阅读就是如此,当你读得够多,便理解得愈快;理解得愈快,又读得更多,并且与原来的知识系统连结。
有些书只要读关键的部分,像量子力学的《优雅的宇宙》,数理的部分我会跳过, 只读观念,再与其他同类型的书对照与串连。
“请赶快买呀”,现在我为读者开书单时都必须再加上一句。
对于 这样的阅读状态,有一次接受媒体采访时,他们直说不可思议!
04
拼命阅读,因为读书救过我的命
我为什么对阅读如此执着、如此拼命?理由很简单,因为 读书曾经救过我的命。
年轻时候的我很不快乐,特别在高中那一段。
我反抗学校,总觉得学校给我的尽是限制,行动的限制、思想的限制、想像力的限制。
我因此也跟着痛恨这个世界,却没有朋友可以讨论、为我解除迷惑。
我还跷家逃学,是老师父母眼中的 问题学生 。
就在想放弃生命的时候,我遇到了甘训宾老师。在高三联考压力下,她给我自由和绝对的支持力量, 因为她,我得以逃离让人窒息的教科书,躲进图书馆,在那里我读了一本又一本的书。
有一天,我读到赫尔曼·黑塞的 《在轮下》 ,这本书救了我。
赫尔曼·黑塞摆出一种 战斗的姿势,站在少年的立场,强烈批判当时的社会以及不人道的教育制度,而我就是 那个饱受摧残,逃离教会学校的孤独少年汉斯。
但是汉斯死了,替代我死了, 我内心的暴风雨慢慢平息,平安的从车轮下逃生,一直到现在。
从此我完全明白,能够救我、陪伴我的就是书。当负面思考的力量太强大,人们就需要一本浅显易懂,用最简单的语言讲出“心想事成”的正面思考法则, 《秘密》、《吸引力》 类型书因此大爆热门。
不要忽略简单的哲理,往往蕴含最惊人的力量。
后来我也自己更新吸引力法则,把心想事成再往上升维两个层次: 事成心想,心诚事享,于是《心诚事享》就这样写出来了。
05
迷失于神秘的宇宙,
书就是指引光明方向的星海
21岁起,我一年至少旅行6趟,回家只为了卸下背包里的杂货,洗好衣服再出发。
旅行是阅读的延伸,也是贯穿我生生世世的线索,是完成自我史诗的一片片拼图。我35岁那年从印度修行回来后,有了变化,我不想再到处找人问命,我想缓慢下来,开始丢旧观念、旧人生。
虽然还是渴望旅行,但想去的地方已经不一样了,比如到一切属于古文明的地方,秘鲁、墨西哥,或者蕴藏特殊能量的南极。
我因此开始了我的修练旅程。我去上各种课程,非常昂贵,从几万元到好几十万元。
相对于课程,书就便宜许多,上一堂课可以买上百本书,为什么不买书呢?
06
我们都在寻找老师
书就是我们的老师
我大量购买心灵类书籍,最后发现,太多不被归类为心灵的书,其实一样在传达同样的讯息,只是没有被辨认出来。
像《暮光之城》,多数人认为是吸血鬼元素的青少女罗曼史,我却把它视为心灵小说。
《失落的符号》也是,《苏西的世界》当然更是了。
每多读一本心灵课题的书,往内心深入一步,就与存在更接近。
以我为例,我从印度教学静坐与呼吸,从佛教里悟到无常和空性,从伊斯兰教学古兰经和苏菲旋转舞,从基督教学祷告和与神对话。
我的图书分类学也因此愈来愈细致。
我原来就喜欢整理与分类,透过整理和分类去透视自我。
自我没有好坏和高下,和年龄也无关。每一级都有其存在的必要,各有各看世界的角度。
我有个朋友就是这样的人,每月只花1500元,从来不担心钱,与他碰触的人自然都会有所改变,我很欣赏这样的人,一个悠闲而自由的自己。
这也是我后来写《人类木马程式》《原生家庭木马快筛》时,也都是以全人类为框架的视角来写。
07
人怎么可以不看书?
如果缺乏读书动力,可以选择参加 读书会 。
我和一群频率相近的朋友组成读书会,成员各有各的专长。
我是所有成员中看最多电影的人,但我看书的数量远不及他/她们。
我们相互支持,交换书讯。
每一个人的使命不同,我的使命就是 写书、推荐电影,读到好书则努力说服出版社翻译、出版。 然后再拼命开书单影单拜托大家看书看好片。我不懂为什么大部分人都不看书, 对生命没有疑惑吗?没有问题要解决吗?他们靠什么求得智慧,以及维持智慧呢?
这道理和每天都要吃饭和运动一样。
或许有某些人天赋异禀,其智慧浑然天成,圆满具足。
但这很容易检验,一个不看书的人,面对困境时会如何反应?是不是甘心为自己的遭遇负责?是不是富有爱心,愿意宽恕?
只需要知道这些,答案就呼之欲出了。
而小孩们都在做些什么?上才艺班、读教科书、拼成绩、打电动、看电视⋯⋯
我曾对学生说,请把一天24小时的活动如实记录下来,几点几分做什么:
看电视、打电动、吃零食、发呆、哈拉、上网……
只要详阅这张纪录表,就知道你是否浪费了生命,并且清楚推断自己的未来,根本不必问算命师。
有一句话说得很好:“ 你怎么过一天,你就怎么过一生。 ”
08
人要觉知,读书是为了觉知
透过读书,慢慢觉知所说的话、所飘过的念头、所行所为,一切从觉知开始,有觉知始能在黑暗中看见光,获得智慧,进而拓展视野,从全球视野到宇宙视野,最终建立内在视野。
我建议学生先读《量子天命》,它指引人要走向自己喜欢的路。
另一方面,也会清楚自己的社会使命是什么,这是一个层次比较高的职涯规划,但毕竟这样还不够,社会使命之外,还要加上一个天赋使命,每个人都要找出自己的天赋使命。
煮出一碗令人感动的面,烤出抚慰人心的蛋糕,这可以是天赋使命。
但我也会提醒,其实我开的书单也不需要全部读完,只要其中有一本书,一本书中的一句话,能影响一辈子的,这就够了。
读书当然也不是唯一的觉知之道,却是一道方便之门,最不假外求的路。
09
待完成的人生功课
我无时无刻不在阅读,观照念头。
但有些作家的书,此时此刻的我不能看,比如张爱玲。
我的客厅供着一套张爱玲典藏全集,这就是张爱玲之于我的意义。
从中学时候看三毛编剧的张爱玲半自传电影《滚滚红尘》开始,我就明白张爱玲与我的生命模组相似。
看过电影《黑客帝国》吗?
人类如同程式般,某一个程式会影响某一些关键的人,一层又一层,张爱玲就是一个特别的模组,她影响着许多敏感纤细的女性读者与创作者。
她的文字,键入某种致命的蛊惑,读着读着很容易陷进去,一陷进去就万劫不复。
因此我不敢读,至少现在还不是时候,我的人生功课尚未完成。
还有许多书等待我看。我有我的功课,手上还有三本书待写。书是我与世界沟通的主要介面,也是我的生命密码破解之旅——人生是一连串解密的过程,解到最后,就看见了自性之神。我以这样的心念面对我的这一世、我的书房、我的书,我对知识智慧的追求与创作、讲课的热爱,源于书救过我的命。
423世界阅读日快乐!谢谢这世界上有书,才能代代相传知识智慧;谢谢这世上有作家、出版社、书店、读者,所以可以一起以爱与善意共创属于我们这世代的文明!
参与活动,赢得签名书!
世界读书日,就是提醒我们不要忘记读书的重要日子。
长久以来,我们一直被过去的生活经验,以及外界信息一直在影响着。
而读书,就是我们主动去接触“外界”信息。
阅读是跟作者借智慧,而且是借我们身边人都无法给到的“智慧”。
423世界阅读日邀请你一起来参与读书写心得的活动。被选中的读者,将会获李欣频最新出版的繁体书《原生家庭木马快筛》亲笔签名一本。
01 参与方式
文字或者视频形式均可参与。
5月8日将会在李欣频微博以及李欣频公众号公布本次活动获奖读者名单。
延展阅读
一妍眼中的欣频老师:
欣频老师一针见血帮我「捉木马」
李欣频公众号采访一妍,并为我的支持宣传新书《日日滋养》
3月30日至4月29日,一妍隔离整整一个月,画了一幅iPad手绘图,祝愿每一位读者朋友健康快乐,享受这个寂静的春天。
阅读《日日滋养》
开启断舍离后时代的美好生活
第1整理术YiOrganizer创始人周一妍以心灵写作方式, 给自己的生命写一封温柔情书。
媒体报道:
老师、 老师暖心推荐❤️
第1整理术YiOrganizer
让每个人感受到环境变化带来的物质愉悦与心灵满足
世界太纷繁 我帮你整理
喜马拉雅FM:第1整理术YiOrganizer
创始人微博:@周一妍Shirley
目前开放的社群:
《日日滋养》书友会(限书友)
成事心法共好社群(限学员)
整理收纳互助成长社群(限学员)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第1整理术学院小鹅通直播间,激发你的无限可能与智慧。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