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摆渡》:隐藏在历史深处的文学巨匠,中国现代小说的海外推手

《文学的摆渡》:隐藏在历史深处的文学巨匠,中国现代小说的海外推手

提到夏济安这个名字,你也许会觉得很陌生,但如果提到小说作家白先勇、欧阳子、王文兴、陈若曦、叶维廉等人,你也许会略有所闻。夏济安曾任教于台湾大学外文系,是这些台湾小说家的早期的启蒙老师,也被称为“台湾现代文学的祖师”。

夏济安(1916年8月12 ---1965年2月23),原名夏元,江苏吴县人,中国现代著名文学评论家,国际公认的研究中国新文学的专家。代表作品有《夏济安选集》、《夏济安日记》和《黑暗的闸门》(《Gate of Darkness》)。

少年时代,夏济安曾先后在金陵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就读,但时间都不长,1935年他因肺病休学。1937年,夏济安一家从南京迁居上海,他随后转入上海私立光华大学(今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1940年,他自英语系毕业,曾先后在西南联大和北京大学和香港新亚书院任教。

40年代初,夏济安与夏志清兄弟二人,双双受聘于北大英文系,夏济安是讲师,夏志清是助教,胡适之从美国回国,接任北大校长。不久便有消息传出来,纽约华侨企业巨子李国钦,答应给北大三个留美奖学金,文、法、理科各一名。

1950年起夏济安入职台湾大学外文系,为了补贴家用,他翻译了不少西洋著作,如:《现代英文选评注》等,其中最著名的当属《美国散文选》。这本译制作品,代表了夏济安作为翻译名家的最高水准。

著名翻译家林以亮先生,曾评论夏济安先生的译作:“这再也不是普普通通的翻译,而是原作美感经验的再度创作。我们如果拿原文和译文再多读几遍,就会觉得译者和原作者达到了一种心灵上的契合,这种契合超越了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打破了种族上和文化上的藩篱。”

1955年夏济安赴美国,1956年返回台湾,与吴鲁芹、刘守宜等创办《文学杂志》并兼任主编,培养了很多日后著名的作家。台湾著名作家白先勇评价:“他创办的这本杂志,有力推动了台湾文学素质的提高,以及纯文学地位的提升。”

1965年2月,夏济安骤然辞世,他一生多情,因受到西方开化的爱情观影响,身边不乏许多美丽谦和的女子。但种种机缘之下,却未能与任何一人喜结连理,终生未婚。而那些他爱慕的女子,其中一位就是后来成为了著名记者的维特克女士。

1975年,其弟夏志清出版其遗著《夏济安日记》。夏济安的学术研究跨越中西,沟通古今,兼顾雅俗,开疆拓土,形成了鲜明的学术个性,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记。

1921年,夏志清生于上海浦东,原籍江苏吴县,毕业于上海沪江大学英文系。1948年,他考取了北大文科系,在北京大学英文系当过助教,后来得到留美奖学金,到耶鲁大学念研究院,用三年半的时间,取得了博士学位。

他十分喜欢读英文诗,深受《荒原》作者艾略特影响,但早在沪江当学生时,他就迷上了诗人布莱克(William Blake)。这位被华兹华斯视为“疯子”的神秘诗人,间接成为了夏志清留学美国的初衷。

之后,夏志清分别执教过美国密歇根大学、纽约州立大学、匹兹堡大学等学校。1961年,他任教于哥伦比亚大学,东方语言文化系。1969年为该校中文教授,1991年,退休后为该校中文名誉教授。

1961年,夏志清在耶鲁出版了英文专著《中国现代小说史》(A 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Fiction),在当时那个年代,可谓震聋发聩的惊世之作。他以其深厚的西学理论和文学功底,纵横开阖,中西比较,写出了这部独特的著作,为世界打开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大门。

如今备受推崇的张爱玲、钱钟书和沈从文,均是通过这部专著,确立了他们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可是之前,他们不仅没有受到重视,反而被攻击和诟病。

张爱玲一直被归类为“新蝴蝶鸳鸯派”的通俗作家,1943年开始,她发表作品时,只是一个二十几岁的年轻人,虽然成名早、作品畅销,但是汉奸胡兰成的前妻身份,让她一直备受困扰。

但学贯中西的夏志清,却有着自己的文学标准,他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中,张爱玲定位:

“张爱玲该是今日中国最优秀最重要的作家。仅以短篇小说而论,她的成就堪与英美现代女文豪:如曼斯菲尔德(Katherine Mansfield)、波特(Katherine Anne Portor)、韦尔蒂(Endora Welty)、麦卡勒斯(Carson McCullers)之流相比,有些地方,她恐怕还要高明一筹。

连他的哥哥夏济安,在把书中张爱玲那一章幕后中译出来,题名为《张爱玲的短篇小说》,以夏志清的名字,发表在《文学杂志》(二卷四期)时。都无不感慨地说:“张爱玲终于遇到我老弟这个伯乐了!”

其实,夏志清的《小说史》并没有特别偏爱张爱玲,他对当年被文评界冷落,却是创作最丰沈从文,也非常认可。钱钟书是学贯中西的知名才子,1946年,他出版了自己的著作《围城》,却被普遍批评为:“只不过是,供有闲阶级消遣的玩意罢了。”但夏志清却慧眼独具地“发掘”了他们,并以雄辩的论证,一手铸就了这三位在海内外被推崇的,炙手可热的作家。

夏志清摒弃了地缘政治的偏见,跳脱出两岸流行意识形态的束缚,以其深厚的西学理论,以及厚重的文学功底,纵横开阖、中西比较,写出了这部旷世杰作。《中国现代小说史》的中译本出版于1979 年,他特为此写了一个长序。

在这篇序言之中,他特别指出自己作为一个文学批评家,与文学史家的工作信念,那就是:对“优美作品之发现和评审(the discovery and appraisal of excellence)这个宗旨,我至今还抱定不放”。

1968 年,夏志清第二本专著《中国古典小说》(The Classic Chinese Novel: A Critical Introduction)在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共分为六章,分别讨论了《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儒林外史》和《红楼梦》。这六本小说中,评价最高的当属《红楼梦》。

同时,夏志清也认为,《儒林外史》是从儒家思想出发,而创作的讽刺小说。虽然他承认结构上的缺陷,但他也看出其中优点,作品的白话语文的精纯度,超过其他几本古典小说,包括《红楼梦》。吴敬梓的白话散文风格,对晚清及民初的小说家影响深远。

夏志清读中国诗赋词曲古文,认为:“其最吸引人的地方,还是辞藻之优美,对人生问题倒并没有作多深入的探索。即以盛唐三大诗人而言,李白真想喫了药草成仙,谈不上有什么关怀人类的宗教感。王维那几首禅诗,主要也是自得其乐式的个人享受,看不出什么伟大的胸襟和抱负来。只有杜甫一人深得吾心,他诗篇里所表扬的不仅是忠君爱国的思想,也是真正儒家人道主义的精神”。

刘在复评价夏志清曾说:“与国内的研究相比,夏志清先生所代表的汉学,有一个突出的特点,也是巨大的优点,这就是研究的率性,完全没有‘主义障’、‘知识障’。……他敢于面对文学事实、文学真理,该说就说,不情愿说的就不说,但又是很负责任地说。”

就如夏品评中国古典小说,虽然常以西方小说作为标尺,却也并非盲目地扬西抑中,而是以整个世界文学的宏大视野,探寻作为中国古典小说,思想意识结构基础的信仰和态度,检视其中所蕴含的中国文化精神。

2013 年12 月29 日,夏志清先生于在美国纽约市辞世,享年九十二岁。

《文学的摆渡》这本书由作者季进编著,作者是苏州大学文学院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海外中国文学研究、现代中外文学关系、中国现当代文学。

作为中国现代小说的海外推手,夏氏兄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部作品详细介绍了夏济安和夏志清,两位文学家的生平轶事。并节选了兄弟二人的部分书信,以及好友、弟子的书信往来等,是一部不可错过的佳作。

THE END
0.文学巨匠70(中国作家)高晓声(1928—1999年)《七九小说集》选辑了高晓声一九七九年在《雨花》《人民文学》《上海文学》《钟山》等几个刊物上陆续发表的十一个短篇,共计约十五万字。书一出版,在文坛颇为轰动,已经很有一些扎实的评论。论者多谓,这是写中国农村在十年动乱之后的情况的不可多得的力作。 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61272786413884;=84a723:649:980|mvon
1.文学巨匠5丁玲(1896文学系,中共党员,著名作家、社会活动家。1936年11月,丁玲到达陕北保 安,是第一个到延安的文人。丁玲的到来,给陕甘宁抗日根据地原本力量薄弱的 文艺运动增添了新鲜的血液。她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作出过无法取代的贡献。 代表著作有处女作《梦珂》,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短篇小说《莎菲 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61271786313884;=84a72395468760|mvon
2.文学巨匠托尔斯泰的简介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十九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搜集整理的文学巨匠托尔斯泰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文学巨匠托尔斯泰的简介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俄国作家、思想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伟大的文学家,19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jvzquC41yy}/z~jzkng/exr1nkyik8wgpy{0ynszwgpjc8=:284ivvq
3.文学巨匠彼特拉克:以古典文学的光辉照亮当下文学巨匠彼特拉克:以古典文学的光辉照亮当下 十四行诗是西方文学史上最著名的抒情诗体裁之一,而其奠基者便是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的意大利学者、诗人弗朗切斯科·彼特拉克。7月20日是他诞辰710周年,7月19日则是他去世640周年的日子。我们今天去纪念其人、了解其事,似乎无须再局限于历史课本上文艺复兴“文坛三杰”jvzq<84yyy4djrscytoug{3eqo4dp87236532:9/293338733;>:0qyon
4.追光见字如面!来看这些文学巨匠写给体育的“情书”足球新浪财经来看这些文学巨匠写给体育的“情书” 转自:新华社 4月23日 世界读书日与大家重逢 过去一年里 你读了多少本书呢? 遥想去年此时 追光栏目梳理了多位体坛巨星名人 在传记中对体育的描写和感悟 提炼出了不少“金句” (点击以上蓝色标题,可跳转阅读) 那么今年我们来个角色互换 看看古今中外的文坛名家们 都是如何写体育、谈体育的 jvzq<84hkpgoen3ukpg/exr0ep5kl|14284/99/455eql2ko{xlhzu7397:7=3ujvsm
5.新书从普希金到契诃夫,说说俄罗斯文学的黄金世纪新浪财经俄罗斯文学群星璀璨的时代来临了:果戈理、屠格涅夫、冈察洛夫、涅克拉索夫、车尔尼雪夫斯基、萨尔蒂科夫·谢德林、列斯科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契诃夫相继登上文坛。 其中,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契诃夫这三个俄罗斯文学巨匠对20世纪的世界文学产生了最为深远的影响:比如,托尔斯泰对法国的罗曼·罗兰,陀思妥jvzq<84hkpgoen3ukpg/exr0ep5kl|14284/97/385eql2ko{lxel|:;498;?3ujvsm
6.俄国文学,为什么一定要读他文/宗城俄国文学不乏“文豪”,比如陀思曾有人对比苏联短篇巨匠巴别尔和契诃夫的创作,认为他们共同的特质是“尖锐”,不过和巴别尔相比,契诃夫并不总是追求干脆利落,在许多短篇和戏剧创作中,他不惜笔墨来描写人物的心理,而非刻意追求漂亮和简洁。 如果说巴别尔的文字是闪烁的匕首,那契诃夫有时挥舞着长剑,有时却好像置身于混沌的泥淖,幽暗中有许多发光的鳞片。jvzquC41zwkrk~3eqo54;B8;24>13879;4696:5
7.芥川龙之介:文坛巨匠短篇大师1925年发表自传性质小说《大岛寺信辅的半生》。1927年发表短篇《河童》,尖锐地嘲讽社会的黑暗和不公。他在创作中注重技巧,取材新颖、故事神奇、情节生动、风格纤细华丽,形式结构完美,与森鸥外、夏目漱石被称为20世纪前半叶日本文坛上的三巨匠。 日本文学评论家中村真一郎认为:芥川龙之介的文学创作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jvzquC41yy}/5?5fqe4dp8rkr1723<69:;;80qyon
8.文学巨匠74(中国现代作家)叶圣陶(1894—1988)圣陶。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 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 1916年,进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公学校执教,推出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 人》。 1918年,发表第一篇个人白话小说《春宴琐谭》。 jvzquC41yy}/5?5fqe4dp8ftvkimg86494898;d333726?:750nu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