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影节评委影展丨他犹如文学巨匠般镌刻幽幽生命长河有戏澎湃新闻

第22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主竞赛单元评委会主席已于近日公布,他就是土耳其电影大师努里·比格·锡兰。按照惯例,上海国际电影节将致敬金爵奖及亚洲新人奖评委会,推出专门单元“评委主席及评委作品展”。

经多方协调,该影展单元将囊括锡兰执导的全部共九部影片,是其在中国大陆首个完整个人回顾影展,包括一部短片作品《茧》和八部长片作品。这八部长片分别是《小镇》《五月碧云天》《远方》《适合分手的季节》《三只猴子》《小亚细亚往事》《冬眠》《野梨树》。

大学期间,藏有诸多艺术书籍和古典乐唱片的图书馆,是锡兰最快乐的天地。校园里此起彼伏的电影选修课、电影社团等活动,让他迷醉在丰富多彩的电影世界中。英格玛·伯格曼、小津安二郎、米开朗琪罗·安东尼奥尼、安德烈·塔科夫斯基是他的电影“教父”,这些电影大师对他日后的电影创作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锡兰的成长经历中,有两件小事成为了他在日后取得电影成就的“天注定”。第一件事发生在1981年4月英国伦敦布里克斯顿区暴动时期,锡兰在那里打工。那时每个人都会趁乱偷东西,当锡兰发现自己随着人流置身于一家商场时,他怯懦地顺手“拿”了一些柯达胶卷以及一台摄影机。

第二件事发生在1985年锡兰毕业后服兵役期间,直接推动他踏上了电影之路。在艰苦迷茫的服役期里,罗曼·波兰斯基的自传小说《罗曼》深深触动了他,他认为生活就是一场冒险,拍电影对于他而言似乎来的更容易。于是,他便再一次踏上前往英国伦敦之路,真正开启电影求学旅途。

锡兰属于大器晚成的电影大师,也是戛纳电影节的“宠儿”。他到36岁时才创作完成了短片处女作《茧》(1995),但一经推出便入围了戛纳电影节最佳短片竞赛单元。两年后的长片处女作《小镇》一举拿下柏林电影节卡里加利奖。目前,锡兰执导的八部长片,已五次入围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并在2014年凭借《冬眠》摘得金棕榈大奖。

土耳其是锡兰电影灵感不竭的源泉。他曾说,“生活的本质就是具有戏剧性的,特别是在土耳其。”他的电影作品始终扎根于这片具有悠久历史的土壤上,孜孜不倦地借由壮阔无比的土耳其历史地貌和丰厚的人文积累,与观众探讨生存于大自然中的人们,面对生死、社会、生活本真等问题时的应对方式。

锡兰的电影总是流露出俄罗斯文学式的大气之感。这归因于其酷爱俄罗斯文学,尤其是俄国文学巨匠契诃夫的作品。他的影片糅合极简主义的风格,常以人物局部大特写叙述故事,时而点缀的幽默又能令人意犹未尽。其影像画面每一帧都令人美到心碎,而诗意长镜头串联起的情绪更迭亦是无人复制。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进入锡兰的电影世界。

茧(Cocoon, 1995)

看点:锡兰父母银幕首秀

锡兰的短片处女作,奠定了他的早期电影风格。本片由锡兰自编自导并亲自摄影,以默片的形式讲述一对夫妻因生活隔阂而日渐疏远,当他们面临再次重逢的机会时,将如何面对?本片由锡兰的父母担任男女主角,通过两人真实照片与自然消亡图景构成的碎片式剪辑,将夫妻关系、生存死亡和自然规律有机结合,展现人类衰老与孤寂命运的不可抗力,黑白摄影为影片营造了呼之欲出的神秘特质。锡兰在创作本片时颇不自信,其在剪辑室内试图创造一个概念或故事,可是一度认为成片不是电影。幸运的是,本片受到戛纳电影节的青睐,最终入围该电影节最佳短片竞赛单元。

小镇(The Small Town, 1997)

看点:微观视角的土耳其峥嵘岁月

锡兰的长片处女作,“外省三部曲”首部作品。锡兰将本片献给其父母,剧情根据其姐姐艾敏·锡兰的自传体小说改编而成。该片通过交替的四季,以孩童的视角讲述一家普通土耳其家庭的生活和个人成长。影片中,锡兰用迷幻梦境营造神秘氛围,利用碎片式的生活镜头映现土耳其政治生活全貌,以此表现他对人类社会、命运与信仰等问题提出的哲理性思考,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土耳其的历史缩影。全片成本仅耗费了15000美金,锡兰采用二人拍摄模式,非同期声录制,亲朋好友倾情出演,耗时一年制作完成。由于当时土耳其缺少黑白胶片冲印技术机构,锡兰将胶片带至匈牙利才得以冲印。本片荣获柏林国际电影节卡里加利奖。

五月碧云天(Clouds of May, 1999)

看点:当阿巴斯遇上契诃夫

“外省三部曲”之二。本片是锡兰极为私人的作品,他以此作向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的《橄榄树下的情人》和契诃夫的遗作《樱桃园》致敬。影片以双线结构讲述一位年轻电影人试图拉上父母拍摄电影,而父亲只想保护自己树林不被收复的故事。本片制作团队扩为四人,拍摄于锡兰从小成长的土耳其耶尼杰乡村小镇,锡兰的父母担任影片主角。锡兰将自己童年的残影余梦置入影片,借由主观视角镜头幽默映现孩童机趣。本片介于纪录片与剧情片之间,采用油画般的摄影风格,雕刻土耳其乡村真实影像时光,献上一首土耳其风土人情的赞美诗。本片入围柏林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远方(Distant, 2002)

看点:戛纳影帝“双黄蛋”

“外省三部曲”之三。本片可视为锡兰最接近自传的作品,讲述独住城市的摄影师因失业表兄的突然到来,打破了生活原有的宁静发生的故事。锡兰亲自掌镜,在他的伊斯坦布尔公寓中进行拍摄。影片对白极少,通过有限空间和精妙构图,冷静营造人类内心疏离感,以此反映土耳其社会经济大萧条。片中奇巧嵌入的塔科夫斯基《潜行者》片段,成为了本片的幽默注脚。锡兰的建筑师好友穆扎菲·奥德默和表兄伊敏·托普拉克第三度出演锡兰影片担任双男主,出色的对手戏使两人在戛纳电影节双双荣获影帝称号,可惜托普拉克不幸在获奖前因车祸去世。本片还荣获了戛纳电影节评审团大奖。

适合分手的季节(Climates, 2006)

看点:锡兰夫妇演绎婚姻生活

锡兰最冷酷的婚姻自画像。锡兰割舍了之前影片经常出现的童年回忆,在该片首次聚焦男女婚姻爱情,采用三种不同气候描摹三段情感故事,揭示一对貌合神离的夫妻分分合合的全过程。锡兰夫妻饰演这对不合夫妇,似真非假地展现戏里戏外可能存在的婚姻恐怖假象与现实。本片以让人惊叹的长镜头呈现婚姻带来的沉郁脆弱,通过大量的肖像特写镜头和土耳其现代城市与历史古迹的交错相叠,借由画面和时空拉开夫妻间孤寂的心理距离。突如其来的硬切剪辑技巧混淆梦境与现实,在纪实影像中增添惊悚气氛。本片荣获戛纳电影节国际影评人费比西奖、安塔利亚金橙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三只猴子(Three Monkeys, 2008)

看点:文艺范儿的黑色犯罪片

锡兰一改往日自传体电影风格,携手妻子埃布鲁·锡兰合作编剧,执导这部文艺范儿十足的黑色犯罪片。本片片名来源于孔子的“三不猴”,寓意影片人物逃避现实的精神状态,以小格局叙事技巧,通过四个人物相互交织展开故事,讲述政党要员撞死路人后,让其司机充当替罪羔羊,司机一家因此事而相互关系变得复杂。锡兰大胆借助高清摄像机低色调拍摄,以红、绿、黄作为色彩基调,制造强烈反差,在绝美风景反衬出无声的暴力惊悚,直指人心迷宫和自我毁灭的不归路。锡兰在剪辑本片期间,每晚只睡两小时,辛苦的工作换回了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小亚细亚往事(Once Upon a Time in Anatolia, 2011)

看点:土耳其版《十二宫》

锡兰犯罪悬疑片的升级之作。本片取材自真人真事,以线性叙事的方式讲述土耳其西部一群警察、法医和检察官带着杀人犯,在寻找尸体掩埋点时,不寒而栗的真相逐渐浮出水面。本片的大量夜戏突显浓郁油画效果,结合好莱坞公路片和犯罪片两种类型外壳,在全片无配乐的情况下尽可能还原真实,探讨土耳其本土文化中的生死灵魂归宿问题。影片带有俄罗斯文学的厚重特质,巧妙嵌入契诃夫作品语段,杂糅意想不到的超自然现象,戛然而止的结尾意味深长地为这场电影之旅带来生命的无解谜团。本片荣获戛纳电影节评审团大奖。

冬眠(Winter Sleep, 2014)

看点:土耳其电影百年献礼

锡兰电影风格转型之作。锡兰为改编契诃夫短篇小说《妻子》准备了十五年,创作中融合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马佐夫兄弟》和托尔斯泰小说元素,与妻子在六个月内完成影片剧本。该片讲述一位经营酒店的退休演员与妹妹、妻子之间矛盾不断升级的困兽生活,是一出精心设计的室内剧。锡兰用两个冬季,在美到窒息的卡帕多细亚进行拍摄,蜿蜒错综的室内建筑使影片幽闭迷宫的气质呼之欲出。影片通过不同阶层人物立场,探讨存在主义议题,深刻反映当代土耳其社会局势。为了这部影片,锡兰还一反常态地置入大量对白,耗时半年对两百多小时素材进行剪辑。本片荣获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

野梨树(The Wild Pear Tree, 2018)

看点:当代土耳其版《毕业生》

锡兰最新作品,灵感来源于锡兰联合编剧兼演员阿金·阿克苏父亲的真实故事,讲述一名刚毕业的文学青年为自己的原创小说寻求赞助商,同时还要解决其父赌博所负之债。这是锡兰走出情绪电影风格,尝试以剧情叙事为主体,将幽默与哀伤融合在三个多小时的史诗巨作。本片拍摄于锡兰童年成长之乡恰纳卡莱省,通过多处伪长镜头制造有趣怪诞、诡异惊悚的梦境,展现土耳其青年一代面对工作、亲情和生活时的迷茫无助与困顿焦虑。锡兰故意隐藏情节,大量留白给予观众遐想空间。本片拍摄三个半月,又耗费十二个月进行剪辑,入围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THE END
0.文学巨匠70(中国作家)高晓声(1928—1999年)《七九小说集》选辑了高晓声一九七九年在《雨花》《人民文学》《上海文学》《钟山》等几个刊物上陆续发表的十一个短篇,共计约十五万字。书一出版,在文坛颇为轰动,已经很有一些扎实的评论。论者多谓,这是写中国农村在十年动乱之后的情况的不可多得的力作。 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61272786413884;=84a723:649:980|mvon
1.文学巨匠5丁玲(1896文学系,中共党员,著名作家、社会活动家。1936年11月,丁玲到达陕北保 安,是第一个到延安的文人。丁玲的到来,给陕甘宁抗日根据地原本力量薄弱的 文艺运动增添了新鲜的血液。她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作出过无法取代的贡献。 代表著作有处女作《梦珂》,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短篇小说《莎菲 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61271786313884;=84a72395468760|mvon
2.文学巨匠托尔斯泰的简介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十九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搜集整理的文学巨匠托尔斯泰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文学巨匠托尔斯泰的简介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俄国作家、思想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伟大的文学家,19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jvzquC41yy}/z~jzkng/exr1nkyik8wgpy{0ynszwgpjc8=:284ivvq
3.文学巨匠彼特拉克:以古典文学的光辉照亮当下文学巨匠彼特拉克:以古典文学的光辉照亮当下 十四行诗是西方文学史上最著名的抒情诗体裁之一,而其奠基者便是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的意大利学者、诗人弗朗切斯科·彼特拉克。7月20日是他诞辰710周年,7月19日则是他去世640周年的日子。我们今天去纪念其人、了解其事,似乎无须再局限于历史课本上文艺复兴“文坛三杰”jvzq<84yyy4djrscytoug{3eqo4dp87236532:9/293338733;>:0qyon
4.追光见字如面!来看这些文学巨匠写给体育的“情书”足球新浪财经来看这些文学巨匠写给体育的“情书” 转自:新华社 4月23日 世界读书日与大家重逢 过去一年里 你读了多少本书呢? 遥想去年此时 追光栏目梳理了多位体坛巨星名人 在传记中对体育的描写和感悟 提炼出了不少“金句” (点击以上蓝色标题,可跳转阅读) 那么今年我们来个角色互换 看看古今中外的文坛名家们 都是如何写体育、谈体育的 jvzq<84hkpgoen3ukpg/exr0ep5kl|14284/99/455eql2ko{xlhzu7397:7=3ujvsm
5.新书从普希金到契诃夫,说说俄罗斯文学的黄金世纪新浪财经俄罗斯文学群星璀璨的时代来临了:果戈理、屠格涅夫、冈察洛夫、涅克拉索夫、车尔尼雪夫斯基、萨尔蒂科夫·谢德林、列斯科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契诃夫相继登上文坛。 其中,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契诃夫这三个俄罗斯文学巨匠对20世纪的世界文学产生了最为深远的影响:比如,托尔斯泰对法国的罗曼·罗兰,陀思妥jvzq<84hkpgoen3ukpg/exr0ep5kl|14284/97/385eql2ko{lxel|:;498;?3ujvsm
6.俄国文学,为什么一定要读他文/宗城俄国文学不乏“文豪”,比如陀思曾有人对比苏联短篇巨匠巴别尔和契诃夫的创作,认为他们共同的特质是“尖锐”,不过和巴别尔相比,契诃夫并不总是追求干脆利落,在许多短篇和戏剧创作中,他不惜笔墨来描写人物的心理,而非刻意追求漂亮和简洁。 如果说巴别尔的文字是闪烁的匕首,那契诃夫有时挥舞着长剑,有时却好像置身于混沌的泥淖,幽暗中有许多发光的鳞片。jvzquC41zwkrk~3eqo54;B8;24>13879;4696:5
7.芥川龙之介:文坛巨匠短篇大师1925年发表自传性质小说《大岛寺信辅的半生》。1927年发表短篇《河童》,尖锐地嘲讽社会的黑暗和不公。他在创作中注重技巧,取材新颖、故事神奇、情节生动、风格纤细华丽,形式结构完美,与森鸥外、夏目漱石被称为20世纪前半叶日本文坛上的三巨匠。 日本文学评论家中村真一郎认为:芥川龙之介的文学创作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jvzquC41yy}/5?5fqe4dp8rkr1723<69:;;80qyon
8.文学巨匠74(中国现代作家)叶圣陶(1894—1988)圣陶。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 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 1916年,进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公学校执教,推出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 人》。 1918年,发表第一篇个人白话小说《春宴琐谭》。 jvzquC41yy}/5?5fqe4dp8ftvkimg86494898;d333726?:750nu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