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领导班子要求在全市各级单位开展廉洁教育活动,并且要求做好宣传工作并汇报活动成果。
税务局局长姜兵想到了一个十分体面的办法,他打算请人写一个大大的“廉”字,裱好挂在税务局大厅正中央的那面墙壁上——“廉”字当头,这样,让局里人每日上班一进门,抬头就能看到,时刻提醒自己要恪守原则、廉洁奉公。
姜兵越想越觉得这个主意好,立刻安排手下的王科员去找当地著名的书画家范老先生题字。
范老向来惜墨如金,从不轻易落笔赐字,如今早就过起半隐退的生活,平日里深居简出。王科员托了不少关系才找到范老住处,备了些薄礼便上门造访。可他去了几次都无人应门,心里不免觉得蹊跷,无奈完不成任务交不了差,他只能硬着头皮再去。
好不容易有人接通了门口的可视电话,王秘书赶紧对着摄像头简单说明来意,通话却马上被挂断了。王科员没有放弃,又按了一次门铃,再次说明来意,并把税务局局长搬出来,又提到这是政府廉洁教育活动,门终于自动开了。
招待客人落座后,闲话不多说,范老直奔主题,问道:“你说受姜局长所托,不知姜局长尊姓大名?”
王科员自信地答道:“市税务局姜兵,姜局长。”
范老微微点了点头:“哦。”
王科员试探性地问了句:“您认识吗?”
范老只道:“略有耳闻。”又问,“他想写幅什么字?”
王科员答:“一个‘廉’字。”姜局长本意是想把范老请到局里去写字,大张旗鼓地宣传一下,拉上横幅、架好摄像机,再请些记者来,抓几张特写,最后全体合个影,也算是一场圆满的宣传活动——但眼下王科员没敢说出来,只小心翼翼地拿出公文邀请函递给范老。
范老看了一眼邀请函,站起来,径直走进自己的书房,提笔、蘸墨,一挥而就地写下一个草书体的大大的“廉”字。王秘书赶紧拍照、录像,毕恭毕敬地接过范老盖好章的大作,连声感谢。
王秘书将该作品拿去裱好,交到姜局长手中,又将录像与照片资料存档留底。姜局长十分满意,没想到这么容易就得到范老真迹,立刻让人将这幅“廉”字挂到了单位大厅里。自此他每天上班时都会十分有仪式感地驻足欣赏一会。
但姜局总觉得这个“廉”字似乎哪里不太对劲,越看越不像。一日,他猛然醒觉这个“廉”字的“广”字头边上,怎么多出了两点。
姜局长心里直犯疑,但碍于脸面,又不好直接去问范老是不是写错了。一来,他觉得可能这是繁体字的一种写法?去问了反倒显得自己没文化;二来,他又恐冒犯了权威,既然大家都没说有问题,他便也忍住不开口。
不久,姜局长还是听到手下人对这幅书法的一些议论。有人说,这是个错别字,但肯定是范老有意为之。在书法界,这种玩法很多。
比如,东汉末年,曹操驻兵汉中褒谷口运筹国事,见褒河流水汹涌而下,撞石飞花,挥笔题写“衮雪”二字,随从提醒:“衮字缺水三点。”曹操即抚掌大笑:“一河流水,岂缺水乎!”遂成千古美谈,后人将这二字刻于河中巨石上流传于后世,据说是曹操唯一的手书真迹;
有人说,西湖十景之一的“花港观鱼”石碑上的“鱼”字也少了一点,据说是乾隆皇帝下江南题字时,有意只点了三点,因繁体字中“鱼”的写法是四点,但代表“火”,乾隆故意改为三点,是改“火”为“水”,寓意百姓生活风调雨顺,江山稳固太平;
还有人说,草书本就字迹潦草、化繁为简,讲究的就是个流畅性,会对一些笔画进行简化和省略或者将多个笔画合并为一个连贯的线条,给人似像非像的感觉,所以这“廉”字多两点也不足为奇。
持这种看法的人居多,他们还找到一个例子佐证——“虎”字的草书就有一种常见的写法,俗称“一笔虎”,第一笔平撇跟左侧的竖撇连写,再写一短横,然后顺时针连续转两个先大再小的圏,最后一笔长竖贯穿下来。
元代鲜于枢和明代董其昌就这么写过,如果没见过这两位的书法,到济南第一泉能见到“黑虎泉”的“虎”字是这么写的,外行根本看不出那是个虎字。
姜局长听过这种种说法,半信半疑,再看大厅里的“廉”字似乎顺眼了许多,便不再把这事放在心上了。
直到有一天,市税务局有科员到纪委去配合调查工作,发现门口挂着一幅字,也是一个“廉”字,用隶书写的,落款竟也是范老。偏这幅字笔画清晰,横平竖直,美观稳重,偏旁是一个清晰的“广”字头。
这事没过多久,姜局长便在一场会议上当场被纪委的人带走了。
税务局里顿时炸了锅。有人又想起了那幅“廉”字。其实当时关于这个错别字的说法,还有一个有名的例子——西安碑林,有人知道却没敢说出来。
据说此“碑林”匾出自清代爱国将领、禁烟英雄林则徐之手,鸦片战争失败后,他被削职、发配伊犁,途经西安碑林时,写下了“碑林”二字。但“碑”字头上没有一撇,有传言这是林则徐寓意自己丢了乌纱帽。
此时,税务局里的人都议论纷纷,说这个“廉”字的“广”写成了“疒”,不就是寓意这是一个“生了病的廉”嘛。
还有人更看得通透,说政府单位的“廉”字就应该用隶书写,而不是草书——范老可能早就知道姜局长名声不好,有贪污受贿的劣迹,所以才写此字警示的。
但这些仍只是传说,最终也没有人能解释清楚。倒是新局长不久后上任,仍任由那幅字挂在原处,并没有换画之意。于是,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字,倒切实地起到了某种警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