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古雅化与催化——周瘦鹃《欧美名家短篇小说丛刊》的取材译风与影响

内容摘要:周瘦鹃的《欧美名家短篇小说丛刊》在翻译取材上“反古”,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反才子佳人小说”倾向,比较集中翻译“侠士(女)舍己成人”模式;比较集中反映 “温馨稳固的一夫一妻式婚后生活”的现象。写情的占一半以上,虽然“偏情”,却不“滥情”,相反,也选取了很多“惩情”之作。其翻译风格“雅化”,用本国成语、典故翻译西方小说,其实是一种Dynamic Equivalent(动态对等),从部份来看不忠实于原文,但从整体来看反而是忠实的;从字面来看不忠实于原文,但从精髓来看反而是忠实的。翻译影响上对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有“促其前进”的“催化”之效。综合而论,周瘦鹃的《欧美名家短篇小说丛刊》在近代中外文学关系的演进中颇具转型时期特点。

关键词:反古;雅化;催化;《欧美名家短篇小说丛刊》;转型

周瘦鹃的《欧美名家短篇小说丛刊》虽然耳熟能详,但其认识度和重要性其实远远与其声名不侔。例如,《欧美名家短篇小说丛刊》既然是在1917年出版,就想当然地将其翻译时间定于1916年。实际上,周瘦鹃在《笔墨生涯五十年》中做过清楚的说明“我二十二岁那年,为了要娶你的母亲,筹措一笔结婚费,因将曾在各种报刊发表过的历年所译欧美十四国的名家短篇小说五十篇,全都搜集起来,编成一部欧美名家短篇小说丛刊,卖给中华书局,得稿费四百元,下一年我就像模象样地跟你母亲结了婚。”因此,《欧美名家短篇小说丛刊》是一个汇刊本而不是原译本(或者不完全是原译本)。据笔者考证,《欧美名家短篇小说丛刊》的50篇译作中,发表于1914年5篇,发表于1915年14篇。可见下表:

卷号

国别

篇名

上卷

英吉利

鬼新娘

(英)干姆司霍格(著),瘦鹃,《礼拜六》1914年 [第18期, 53-65页]

古室鬼影

(英)司各得(著),瘦鹃(译)《游戏杂志》1914年 [第3期, 15-22页]

慈母之心

名家短篇伦理小说:慈母之心(英)韦达(Ouida)(著),瘦鹃《礼拜六》1915年[第62期, 10-22页]

红楼翠幙

哀情小说:红楼翠幙(英)哈葛德氏(著),瘦鹃《礼拜六》1915年[第39期, 6-26页]

缠绵

名家短篇言情小说:缠绵(英)科南达利(A. Conan Doyle)(着),瘦鹃《礼拜六》1915年[第57期, 11-20页]

黑别墅之主人

复仇小说:黑别墅之主人(英)科南达利(原著),瘦鹃《礼拜六》1915年[第47期, 6-20页]

中卷

法兰西

无可奈何花落去

哀情小说:无可奈何花落去(法)施退尔夫人(著),瘦鹃《礼拜六》1914年 [第20期, 22-34页]

美人之头

惨情小说:美人之头(法)大仲马(著),瘦鹃《礼拜六》1915年[第31期, 18-32页]

阿兄

伦理小说:阿兄,瘦鹃《礼拜六》1914年[第24期, 16-33页]

伤心之父

爱国小说:伤心之父(法)阿尔芳斯陶苔(原著),屏周,瘦鹃《礼拜六》1915年 [第64期, 40-48页]

军人小说:功……罪,瘦鹃《礼拜六》1915年[第51期, 32-42页]

短篇名家滑稽小说:伞(附图)(法)毛柏桑(Guy deMaupassant)(著),瘦鹃《礼拜六》1915年[第74期, 34-48页]

恩欤怨欤

说部:侠情小说:道是无情却有情(一名恩欤怨欤)(法)保罗鲍叶德(着),瘦鹃(译)《游戏杂志》, 1915年 [第12期, 33-45页]

中卷

美利坚

这一番花残月缺

名家短篇哀情小说:这一番花残月缺(美)欧文(Vashington Irving(着),瘦鹃,《礼拜六》 1915年 [第60期, 12-22页]

帷影

哀情小说:帷影(美)南山尼尔霍桑(着),瘦鹃《礼拜六》1915年[第78期, 22-34页]

噫,归矣

短篇哀情小说:噫(八之后四,之第三篇) 瘦鹃(译)《礼拜六》1915年[第64期, 24-30页]

下卷

俄国斯

社会小说:黑狱天良(俄)托尔斯泰(著),瘦鹃,《礼拜六》1914年[第4期, 40-49页]

下卷

德意志

破题儿第一遭

滑稽小说:破题儿第一遭,屏周,《礼拜六》1915年 [第56期, 27-35页]

下卷

丹麦

断坟残碣

名家短篇小说:断坟残碣(丹麦)亨司盎特逊(原著),瘦鹃《礼拜六》1915年 [第68期, 10-14页]

周瘦鹃

因此,周瘦鹃的《欧美名家短篇小说丛刊》仍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对象。说熟悉,是因为凡谈及周瘦鹃者,都会对《欧美名家短篇小说丛刊》有或多或少的认知,不会对其存在完全无动于衷。说陌生,是因为现有的《欧美名家短篇小说丛刊》研究,还存在着偏重其中一国的现象,如以周瘦鹃为研究对象的博士论文,对他的《欧美名家短篇小说丛刊》,也多侧重只研究法国甚至是仅研究法国莫泊桑的地步,并且对这五十篇小说原刊于何时何地也基本上未曾论及(仅《这一番花残月缺》一篇谈到始载于1915 年7月24日上海《礼拜六》周刊第60期而已),更毋庸说有些研究者甚至对《欧美名家短篇小说丛刊》发表的时间和具体作品还存在或未详考或以讹传讹的现象。因此,周瘦鹃《欧美名家短篇小说丛刊》的具体组成与实绩,也许还有很大的进一步探索的空间。所以,本文不揣浅陋,就《欧美名家短篇小说丛刊》翻译取材、翻译风格和翻译影响献鄙鲰见,以求证于方家。

一、反古的翻译取材

首先,《欧美名家短篇小说丛刊》翻译取材是以情为主的,50篇,写情的篇章约为26篇,可谓超过半数;还有2篇为疑似,只是其中写情的部分不是那么显豁罢了。其中,写情小说在各国小说中所占份额和比例可简要表列如下:

卷号

国别

小说总额

写情份额

比例

上卷

英吉利

18

50%

中卷

法兰西

10

50%

中卷

美利坚

约57%

下卷

俄罗斯

0%

下卷

德意志

50%

下卷

意大利

100%

下卷

匈牙利

0%

下卷

西班牙

100%

下卷

瑞士

100%

下卷

丹麦

100%

下卷

瑞典

100%

下卷

荷兰

100%

下卷

塞尔维亚

0%

下卷

芬兰

100%

可能又有论者会大不以为然,周瘦鹃本来就是写情圣手,翻译小说也偏重哀情,不过陈见而已!而且,也有别的研究者用社会学的方法已经进一步挖掘过这是周瘦鹃个人生活和恋爱经历的影响(虽然周瘦鹃早已在书信和著作中反复提及过了)然而,如果周瘦鹃的译文能够如此轻易一言而尽,他的翻译岂非太过简单?深入审视也许才会发现“言不尽译”。

《欧美名家短篇小说丛刊》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反才子佳人小说”倾向,表现之一就是“反小人”的“侠士(女)”形象。《红楼梦》曾经指出才子佳人小说中的一类固定形象模式——“小人”,专以横刀夺爱为己任——“必旁出一小人其间拨乱,亦如剧中之小丑然”。“小人拨乱离散”是从鲁迅到现在被才子佳人小说研究者公认的界定标准之一。小人是给才子佳人的爱情婚姻设置障碍的主要人物,他们往往胸无点墨,专好相互勾结,挑拨是非。刘坎龙将其归纳为三种类型:内外兼丑型、内丑外美型、美丑混合型,并分析了他们的审美特征,认为他们“突出地体现了古代审美趣味向近代审美趣味的转变”。与此针锋相对的是,周瘦鹃所选译的欧美名家短篇小说则出现类似的“侠士(女)舍己成人”模式。当两男争一女时,道德更高尚的一男退让以成人之美。如英国贾斯甘尔夫人(Mrs. Caskell)原著的《情场侠骨》(The Sextons Hero)中,约翰和杰尔白朋友两人同时爱上兰菂,兰菂更爱魁梧奇伟的杰尔白,而对约翰比较淡漠。约翰嫉妒之下,和杰尔白化友为敌,借口要求格斗,杰尔白以“朋好争执,至于用武,实不足为训”拒绝。虽兰菂私下泪求杰尔白为荣誉而战,杰尔白亦不从,于是所有人以懦夫视之,孤立、耻笑并疏远杰尔白,兰菂亦最终嫁约翰为妻。然而,当约翰和兰菂夫妇深夜陷于没顶海潮之时,杰尔白孤身往救,本可以独自携兰菂乘马脱险,却毅然将生的机会让给约翰与兰菂,自己被无情海水吞没。收拾杰尔白遗物时,见圣经中夹干花一束,乃当年兰菂相悦时所赠,珍藏至今,书中有一句划巨线——“朋友勿相仇视”。乃知当年实非怯耳!

法国阿尔芳士陶苔(Alphonse Daudet)原著的《阿兄》(Le Peite Chose)中,兄长亚克更早认识和爱上加美叶,两人“很有情愫,卿卿我我,十分相得”。对此不知情的弟弟但尼尔此后也爱上加美叶,亚克察知之后,虽心如刀割,但毅然挥慧剑斩情丝,玉成其弟。“原来他已立了一个决心,以后只替阿弟求幸福,使阿弟快乐,自己的幸福自己的快乐,倒丢在脑后了。”即使但尼尔之后移情别恋爱上女戏子又被玩弄,自己也化身倡优粉墨登场从而和加美叶决裂,病中的亚克还是从剧场中救回弟弟并为其求得加美叶原谅与之成婚。

美国白来脱哈脱(Brete Harte)原著的《噫,归矣》(The Man of No Account)中,多金狷介的法格,和拉德勒同时爱上南丽,南丽的父亲也中意法格,然而,深爱南丽的法格认为南丽更爱拉德勒,担心南丽的父亲因为财富和交情而强迫女儿舍拉德勒而取自己,于是牺牲自己一生之幸福而选择了退出和离开。其剖白心迹更似为这种“成人之美”模式做了一个总结:“然吾实见拉德勒之爱个侬,适与吾同一缠绵。而观个侬之爱彼,似亦较吾为深挚。脱为个侬未来之幸福计,尚以嫁彼为宜。吾纵无状,敢不玉成其事。顾吾富,老陆屏斯又重吾,势必故违女意,迫女事吾。吾惟爱女,故决走避。但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吾生又何恤焉。”

当两女争一男时,才貌更出众的一女退让以成人之美。法国施退尔夫人(Madame De Staël)原著的《无可奈何花落去》(C’orinne)中,著名的罗马美女诗人柯林娜与英伦少年贵族奥斯佛尔彼此深爱,但奥斯佛尔父亲生前欲子娶女郎露珊哀加莽德为妻,奥斯佛尔虽与露珊素无情愫,但不忍拂亡父之意,故迟迟无法向柯林娜求婚。柯林娜得知奥斯佛尔亡父遗命后大惊,原来露珊是其同父异母之妹。后柯林娜见露珊偷偷跪在亡父墓前祈求父亲襄助令奥斯佛尔倾心于己,娶己为妇。柯林娜黯然脱下奥斯佛尔所赠的指环托仆人璧还,奥斯佛尔亦因此转而缔婚露珊。四年后,奥斯佛尔思念柯林娜不置,纵露珊在前,落落无复情意。病殆的柯林娜召露珊前来,反而好言授以夫妇相爱相处之道,露珊察纳雅言,于是和奥斯佛尔辑睦如初,而柯林娜死矣。

《欧美名家短篇小说丛刊》出现集中写“温馨稳固的一夫一妻式婚后生活”的现象。如荷兰作家安娜高白德(Anna Kaubert)原著的《除夕》(Our First New Year’s Eve),“吾”因和丈夫彼得新婚,因此希望在结婚后的第一次除夕能够两人独自甜蜜相处。没想到父母双亡的彼得刚好接到把他养大成人的叔叔婶婶的邀请,希望新婚夫妇前去度岁。由于“吾”恃宠娇嗔,彼得无奈回绝叔婶,但彼得心中实不悦,因此无论“吾”温言探询,画眉邀怜,还是清歌取悦,彼得都漠若无闻或冷言以对。“吾”不由悲啼落泪,彼得这才揽偎相劝,于是“吾”反柔顺其意,邀彼得共至叔婶家,大家皆大欢喜,彼得对“吾”更增亲爱,“亲吾两辅,久久弗已”。

又如英国作家约翰白朗(John Brown)原著的(Rab and his Friends),结婚四十多年的妻子爱俪患病,其夫干姆司常常彻夜看护;爱俪病重乃至神思错乱,乃至胡歌乱骂,干姆司忧急已极,只能踱步室内,或手书朗诵,以悦其妻,或随意讴歌,为妻解闷,并时时以“吾亲爱之爱俪”、“爱俪吾之爱妻”、“吾灵魂中之至宝”等呼其妻,期冀悦舒妻心。爱俪死后,干姆司亲手下殓,悲哭甚恸。后亦忽病,不日遂死。

此卷正可与《影梅庵忆语》对看,男女恰恰对调。冒辟疆五年三次病至濒死,全赖姬妾董小宛不避寒暑熬夜看护,“姬当大火铄金时,不挥汗,不驱蚊,昼夜坐药炉旁,密伺余于枕边足畔六十昼夜,凡我意之所及与意之所未及,咸先后之”。冒因病狂怒,董每每曲意承欢:

阅冬春百五十日,病方稍痊。此百五十日,姬仅卷一破席,横陈榻边,寒则拥抱,热则被拂,痛则抚摩。或枕其身,或卫其足,或欠伸起伏,为之左右翼,凡病骨之所适,皆以身就之。鹿鹿永夜,无形无声,皆存视听。汤药手口交进,下至粪秽,皆接以目鼻,细察色味,以为忧喜。日食粗粝一餐,与吁天稽首外,惟跪立我前,温慰曲说,以求我之破颜。余病失常性,时发暴怒,诡谇三至,色不少忤,越五月如一日。

冒因此转危为安,董却劳瘁至死。中国的女子为男子这样付出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但反过来却可能被视为离经叛道,令世人侧目,荀奉倩不过亲自为妻子退烧,便被《世说新语》编入《惑溺》条,“荀奉倩与妇至笃,冬月妇病热,乃出中庭自取冷,还以身熨之。妇亡,奉倩后少时亦卒,以是获讥于世。”从那时起一直被嘲笑了近两千年。中西对看,可知周瘦鹃的取材非偶然耳!

中国古典小说中虽然《金瓶梅》、《林兰香》、《歧路灯》等写了“婚后生活”,但其实不是以表现“婚后生活”为主的,而且是一夫多妻(妾),争风吃醋勾心斗角也很难称得上“温馨稳固”。更多的中国古典小说写到成婚就戛然而止,这是因为传统礼俗强调男女有别,已婚夫妇虽感情甚笃,在人前即使是家人面前也必须言行有度,坐立有别,不可有过于亲密的举止,否则即会被人视为轻浮、淫荡、不正经而受人耻笑,所谓相敬如宾、举案齐眉才是夫妇相待礼仪的典范。因此更不用说把“画眉”、“同行并坐”形诸文字而授人话柄了。即看沈三白《浮生六记》,他们二人在父母兄弟妯娌共居的大家庭内举止过于亲密,不避旁人,有违男女有别之礼,遂使“老年夫妇,相视如仇”;芸背着家人换男装与夫出游,及谎称归宁而与夫同游太湖等,公婆怒斥其“不守闺训”,因而“憎恶日甚”。因此中国古典小说不擅长也不敢表现容易引人訾议的“婚后生活”。而《欧美名家短篇小说丛刊》却通过翻译引介了多篇以表现“婚后生活”为主题的小说,从而开启了一扇描写其它领域的新窗。歌德说过:

独创性的一个最好的标志就在于选择题材之后, 能把它加以发挥, 从而使得大家压根儿想不到在这个题材里发现那么多的东西。

谓吾不信,请看周瘦鹃选译的意大利作家法利那(Salvatore Farina)原著的《悲欢离合》(Separation),记录一对七十岁老夫妇瑟尔比西哇和康珊他的啼笑姻缘,两人结婚五十四年以来情好弥笃,惟一次因就餐时酱汁中略带烟气而发生龃龉,竟然要闹离婚,第二天转念一想,“万方有罪,罪在酱汁”,因此又和好如初。但此一试之后,再试三试风潮愈剧,但又每每请邻居做议和大臣,重归于好。一年后,康珊他因病暴卒,瑟尔比西哇几小时后亦面含微笑乘化归尽,从其爱妻于天上。一贯为老夫妇做和事佬的小夫妻此际正也因小事冷战,见此感触良多,回心转意,“吾二人不当如是耶?”

当代作家冯骥才的名作《老夫老妻》,年近七十的老夫老妻,相依为命地共同生活了四十多年,也吵吵打打地一起度过了四十多年。一辈子里,大大小小的架,谁也记不得打了多少次。但是不管打得如何热闹,最多不过两个小时就能恢复和好。两人最激烈的一次冲突也是因为吃饭而起,要到提出离婚的地步,终于还是一笑泯恩仇:

她摇摇头,走上台阶打开楼门。当将要推开屋门时,心里默默地念叨着:“愿我的老头儿就在屋里!”这心情只有在他们五十年前约会时才有过。初春时曾经撩拨人心的劲儿,深秋里竟又感受到了。

因此近代文学的“毛毛虫”是会化蛹成蝶的,只不过看来比一般人想象得时间更久也更隐蔽而已。

周瘦鹃的翻译取材是经过过滤的,是有“偏好”的,否则,何以五十篇中写情的要占一半以上呢?而且不同国别的作家甚至有趋同的写作模式如“侠士(女)舍己成人”模式、“温馨稳固的一夫一妻式婚后生活”现象等。而且,像那些个人风格很明显的作家,周瘦鹃也挖掘出他们不为人知的柔情一面。如以侦探小说闻名的柯南道尔谈起了《缠绵》(Sweethearts) :“我老婆和我结婚了五十年,时时比肩,夜夜并头,从没有别离的事……我们俩总时时到这里来,一夫一妇,对着这一片碧玻璃似的海波,把臂情话,倒也是雅人雅事……我真好似落在一个无可奈何天的境界里,寂寞也寂寞到了极点,悲痛也悲痛到了极点。这一回的别离,直是我好梦中的梦魇,相思教人如何受得!”;以童话闻名的安徒生转入了现实:“二老眼作炯炯然,回溯其鸳鸯成行时寸寸甜蜜之光阴”;以冷面幽默闻名的马克·吐温放下了反讽,“年年今日,翘盼其妻归来……嗟夫上帝,渠侬实可爱也。”。

二、雅化的翻译风格

鲁迅曾经评价过周瘦鹃的翻译,说他“命题造语,又系用本国成语,原本固未尝有此,未免不诚”。再度编刊周瘦鹃翻译小说的伍国庆也指出其中“使君尚无妇,罗敷亦无夫”、“谁也不想一识荆州”等语说明其“有些失真”。笔者曾经仔细核对过原作与周瘦鹃的译文,确实有些用语是“增饰”的,如原文中确实没有“画中爱宠”、“青鸟使”、“红叶书”、“陌上花开时,行缓缓归”、“拉杂摧烧之”等语,鲁迅的前半句是对的,然而,鄙意认为,这种“增饰”不但不是“失真”,反而更加“逼真”,详述如下:

(1)其寝处床上,恒悬一少妇小影。此画中爱宠者。

Over his bed in his tidy quarters hung the photographof a young lady who was known to be the young lady.(反转今译:在他的宿舍床头,悬挂着一副年轻女士的照片,人尽皆知正是“她”。)

其中 “画中爱宠”来源于《西厢记》第二本第四折:【越调】【斗鹌鹑】“他做了个影里儿的情郎,我做了个画儿里的爱宠”,本身就有“心上人”的含义,正和原文中梅蒂玲是约翰的心上人相合;而“画中爱宠”的水月镜花,还和梅蒂玲最终抛弃约翰——终不能成真正佳偶。

(2)瓶冁然而笑,知此青鸟使必带得意中人红叶书来,或更得调归故乡之命令,亦未可必。

With a beaming smile—for to him the English mail meant one if not two letters from Madeline,and possibly the glad news of sailing orders.(反转今译:(他不由)粲然一笑,因为对他而言,英国邮件意味着一两封来自梅蒂玲的信,说不定还有归航命令的好消息)

神话传说西王母有三青鸟代为取食报信。后因以“青鸟使”借指传递书信的使者。唐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诗:“忽逢青鸟使,邀入赤松家。”唐李商隐《昨日》诗:“昨日紫姑神去也,今朝青鸟使来赊。”明汪廷讷《种玉记·赴约》:“暂为青鸟使,忙把锦笺传。”再进一步而言,“青鸟”又被赋予了“情人来信”的涵义,可以李商隐《无题》“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璟《浣溪沙》“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为证。又“红叶书”来自于“红叶题诗”传奇,几个版本中,晚唐范摅《云溪友议》记述的可能是最早的一个,说唐人卢渥从宫墙外水沟中拾到一片写有怨诗的红叶,后珍藏起来。宣宗放宫女嫁人,卢渥选中的宫女,正巧是在红叶上题诗的人。后又有北宋刘斧《青琐高议·流红记》,以及被元人白朴、李文蔚分别改编的杂剧《韩翠苹御水流红叶》和《金水题红怨》。原文确实说的是“英国邮件意味着一两封来自梅蒂玲的信”,然而,“英国邮件”和“梅蒂玲的信”用“青鸟使”和“红叶书”来借代,原意有损失吗?

(3)一日,渠忽求婚于侬,侬怒甚,告侬已与一军中健儿有白首之约,今方在南亚非利加。陌上花开时,行缓缓归矣。渠大笑,谓南亚非利加至窎远,归不归乌可必。侬不应。

one day he asked me to marry him, and I was veryangry and told him that I was engaged to a gentleman in the army, who was inSouth Africa. He laughed, and said South Africa was a long way off, and I hatedhim for it.(反转今译:一天,他求我嫁给他,我非常生气,告诉他我早就和一名身在南非的军人订婚。他大笑,说南非太远了,我为这个恨死他了。)

“陌上花开时,行缓缓归”典故出处于吴越王钱镠思念归省母家的原配夫人戴氏王妃,于是写信催还,然而千回百转的思虑后,轻轻落笔处,只得“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平实温馨,情愫尤重的九字短笺。清代学者王士祯曾说:“'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二语艳称千古。”后来还被里人编成山歌,就名《陌上花》,在家乡民间广为传唱。周瘦鹃增此一笔,将千古情语来反衬出梅蒂玲为了撇脱约翰,故作深情地在信中为自己开脱的虚伪。

(4)郎欲索回畴昔寄侬之书乎?脱不欲索回者,则以侬书拉杂摧烧之可也。

Do you want your letters back? If you burn mine that will do.(反转今译:你想要回你寄给我的信吗?如果你想烧掉我给你的信,也由你吧。)

原文中确实只是说了“烧”没说“拉杂摧烧之”,后者来源于汉乐府《铙歌·有所思》“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摧烧之,当风扬其灰。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 “拉杂摧烧之”本身就是得知情人变心、绝情后被抛弃者将定情之物毁坏焚弃的伤心绝望之举,试问“烧”和“拉杂摧烧之”哪个更切?

当然,也许同意“直译”、“异化翻译法”的研究者会赞同鲁迅,认为无论如何,不该用参以己意来翻译他国文字,然而,试看中西两位备受好评的大家之翻译:

赵元任先生在民国十年首度将 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 一书翻为中文,书名为《阿丽思漫游奇境记》,这本书在1922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至今仍被视为最经典的译本。尤其令人佩服之处,在于他能把原著中几乎无可翻译的英文,转为可译的中文。

(1)"Mine is a long and a sad tale!" said the Mouse, turningto Alice, and sighing.

“It isa long tail,certainly!” said Alice,looking down with wonder at Mouse’s tail;“but why do you call itsad?”(Carroll1965:35)赵译:那老鼠对着阿丽思叹了一口气道,“唉!我的身世说来可真是又长又苦又委屈呀——”阿丽思听了,瞧着那老鼠的尾巴说,“你这尾是曲啊!可是为什么又叫它苦呢!”

在此句中,由于误解,老鼠口中的“tale”变成了艾丽斯嘴中的“tail”,因为这是一组同音异义词。赵元任为了达到幽默的艺术效果,将其译成“委屈”和“尾曲”,因其在中文中是一对同音异义词。

(2)“Reelingand Writhing,of course,tobegin with,”the Mock Turtle replied; “and then thedifferent branches of Arithmetic—Ambition, Distraction, Uglification, andDerision.”(Carroll1965:98) 赵译:那素甲鱼答道,'练浮’和'泻滞’;此外就是各门的算术—— '夹术’,'钳术’,'沉术’,和'丑术’。”

原文中,素甲鱼由于学习不咋样,把音都读错了,本来想说Reading(读),却念成了Reeling(旋转),想说Writing(写) 却念成了Writhing(扭动);把算术的Addition(加法) 说成了Ambition(野心),Subtraction(减法) 说成了Distraction(狂乱),Multiplication(乘法)记成了Uglification(丑化),Division(除法)记成了Derision(嘲笑)。赵元任在译文中用谐音的方法来模仿素甲鱼的口齿不清和记忆混乱,因此,素甲鱼想说“念书”,却说成了“练浮”,想说“写字”却说成了“泻滞”;又用“夹”、“钳”、“沉”和“丑”这些与海洋生物生活习惯密切相关的字来代替“加”、“减”、“乘”和“除”,再现原文中近音双关的特点,从艺术欣赏的角度堪称妙译。

又如以英译《红楼梦》闻名于世的霍克思,也是创造性地有所改变原文,在第二十二回,贾母所出的灯谜“猴子身轻站树梢”是一道谐音谜。“站树梢”即“立枝”,谐音为水果“荔枝”。但是在英语中,Stand on the utmost branch(站树梢)与Lichee(荔枝)毫无联系。为了解决谐音格修辞这种翻译难题,于是他对谜题稍作改动,The monkey’s tailreaches from tree-top to ground.(“猴子尾巴长,从树梢垂到地上”),站在树梢上的猴子能使自己的尾巴拖到地上,肯定是a long end(很长的尾巴),谐音a longan(龙眼)。虽然贾母的灯谜事实上是双重寓意,因为同一个谜面还可谐音为“离枝”,意即“树倒猢狲散”,预示了贾府家破人亡的未来,这一点霍克思的“龙眼”无能为力,然而,原文用谐音格(Homophone),译文用析字格(Anagram),译者精彩再现了原著中的修辞效果,并且在不影响原著思想性、艺术性的前提下,大胆创新,把译语文化融入到译文中去,更加有利于译文读者对于原著的接受和欣赏。

中西这两位翻译大家的具体垂范都是博人赞叹的,认为他们能够在译文行文中大胆运作,勇于打破原作言语表层意义的束缚,挖掘深刻的思想内核,在译者允许的空间内大量借用译语文化,发挥译者应有的创造力,为译文读者阅读和理解原著的精髓打开了方便之门。张中良先生曾经提出这是一种“神译”,而我认为这其实是一种Dynamic Equivalent(动态对等),从部份来看不忠实于原文,但从整体来看反而是忠实的;从字面来看不忠实于原文,但从精髓来看反而是忠实的,周瘦鹃的“画中爱宠”、“青鸟使”、“红叶书”、“陌上花开时,行缓缓归”、“拉杂摧烧之”等翻译亦应如是观之。

三、“催化”的翻译影响

在此之前,已经有学者注意到鲁迅的《狂人日记》对安特莱夫的《红笑》有“夺胎换骨”的借鉴之处,如《“吃人”的寓言与象征—鲁迅<狂人日记>与安特莱夫<红笑>的比较性解读》,《论安特莱夫<红笑>对鲁迅<狂人日记>的影响》,《鲁迅与安特莱夫》等。从象征手法、日记体、疯狂视角、“寓热于冷”的风格等事实联系来看,《红笑》与《狂人日记》显然存在一定的影响关系。不过,在《红笑》到《狂人日记》单线联系的同时,周瘦鹃的翻译也和鲁迅先生的翻译有“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催化”之效。

而《欧美名家短篇小说丛刊》中所选译的安特莱夫的《红笑》也几乎必然会引起鲁迅的注意和审读,因为首先鲁迅本身就非常关注安特莱夫,周作人说过:“豫才所最喜欢的是安特来夫”。鲁迅也曾亲口承认:“他们(托尔斯泰和高尔基)对我的影响是很小的,到是安德烈夫有些影响。”于是1908年亲自翻译了安特莱夫的两个短篇小说——《谩》和《默》, 收入《域外小说集》中,成为安特莱夫作品在中国的最早译文。可见,鲁迅当时对安特莱夫的喜爱之深。

其次,鲁迅更被《红笑》所深深吸引,初版《域外小说集》卷末载有“新译预告”五种,第四种即为“俄国安特来夫:《赤笑记》”:“长篇有《赤咲》(今改译为《红笑》)一卷,记俄日战争事,列国竞传译之。”并且亲自动手翻译过一部分,“《关于红笑》,我是有些注意的,因为自己曾经译过几页,那豫告,就登在初版的《域外小说集》上,但后来没有译完,所以也没有出版。”在文学传播过程中,译者选择一部作品,“即使他的译文不能尽原文之妙,他选择哪一部作品进行翻译,至少可以反映出他对这部作品的共鸣”。直到1929-1930年前后,几乎同时翻译《红的笑》的鹤西和梅川为谁是抄袭者而大打笔墨官司之时,曾经将梅川的译稿根据日本作家、翻译家二叶亭四迷的译本改订了二三十处,后亲自送交小说月报社出版的鲁迅还撰文《关于〈关于红笑〉》表示对梅川的支持,且不讳言对《红笑》这部作品的偏爱:“不过也许是有些旧相识之故罢,至今有谁讲到这本书,大抵总还喜欢看一看。”。

可以想见,鲁迅在1917年在周瘦鹃的《欧美名家短篇小说丛刊》中再睹《红笑》,几乎必然会深切留意用心通读。鲁迅先生很早就注意到了《红笑》且亲自翻译了几页,但他没有译完,并且此后八九年时间也没有再对安特莱夫或《红笑》写过只言词组。那么,当数年后再睹周瘦鹃首尾俱全的《红笑》全译后,其连贯的结构、完整的意象有无可能唤醒和激发鲁迅脑海中潜藏已久的朦胧轮廓使之清晰具象化,以至于时隔数月,在1918年4月便推出了与《红笑》颇为神似的《狂人日记》呢?

然而,仔细斟酌,鲁迅是在周瘦鹃的译文之前就注意到了《红笑》且亲自翻译了几页,当然通读过日译本,无须再待周译本的启发。何况周译本的叙述风格过于归化或雅化,不脱传奇文体的趣味,与《狂人日记》的深度写实风格不侔。

但是,从周瘦鹃的《欧美名家短篇小说丛刊》中再睹《红笑》,当不免在鲁迅心中激起“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感受。他曾经深有感触地说:

凡有一人的主张,得了赞和,是促其前进的;得了反对,是促其奋斗的;独有叫喊于生人中,而生人并无反应,既非赞同,也无反对,如置身毫无边际的荒原,无可措手的了,这是怎样的悲哀呵,我于是以我所感到者为寂寞。

催化剂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周瘦鹃的《欧美名家短篇小说丛刊》对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也不能不说颇有“促其前进”的“催化”之效。

周瘦鹃的《欧美名家短篇小说丛刊》在翻译取材上“反古”,其翻译风格“雅化”, 翻译影响上有“催化”之效。综合可见,周瘦鹃的《欧美名家短篇小说丛刊》在近代中外文学关系的演进中颇具转型时期特点。

THE END
0.名篇荐读:《法国当代著名诗人、作家、小说家路易·阿拉贡作品》主要作品有诗集《断肠集》、《埃尔莎的眼睛》、《蜡人馆》和《法兰西的晓角》等;小说《法国人的屈辱和伟大》、《现实世界》等;散文集《巴黎的乡人》。《共产党人》;文艺理论集《司汤达之光》、《论诗》等。曾获捷克斯洛伐克布拉格大学“荣誉博士”称号。作品译成中文的有《共产党人》、《阿拉贡诗文钞》。jvzquC41yy}/onnrkct/ew477w€cxƒ{
1.法国文学名言(16世纪法国有哪些文学作品,十六世纪法国文学简介及法兰西学院小说大奖法国学院小说奖是法国六大文学奖中唯一的官方文学奖,也是法国唯一一个奖金为1万欧元的文学奖。主要表彰对法国文学和语言有突出贡献的人。 因为贡古尔奖的存在,法国学院奖一直不温不火,最著名的获此殊荣的作家是罗曼·罗兰(romain rolland)。 ▲罗曼·罗兰 2020年获奖小说:《伟大的未来》 作者:艾jvzquC41yy}/3>;80et0o‚rl14:95;3jvor
2.苏城舞会巴尔扎克如果没有那位坚持先朝旧制和爱护忠心臣仆的御弟[10],我不知道法兰西的王位会落到什么人手中去,假使这样的制度能够继续的话。他们的所谓立宪制度是所有德·封丹纳已经有六十岁,通常达到这个年龄的人是不容易改变自己的信念的,老贵族之所以能够获得这种新的政治观念,一方面是由于居住在这个现代的巴比伦——巴黎jvzquC41yy}/yrqnkcsmqwl0kplp1ktqm1gseqnxgu554=3jvor
3.法国十大文豪:大仲马上榜,第三被誉为现代法国小说之父居伊·德·莫泊桑十九世纪末期法国最著名的现实批判主义作家,他被誉为现代文学中的“世界短篇小说之王,是公认的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他的代表作《羊脂球》、《项链》、《我的叔叔于勒》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内涵,在当时引起了广泛关注,迄今依旧为人推崇。 5、罗曼·罗兰 罗曼·罗兰法国思想家、文学家、批判主义作家,他是jvzquC41yy}/rqg3454dqv4tgp}v1ƒzqlkg08@=970nuouD392?83>694
4.现代短篇爱国诗歌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诗歌了吧,诗歌是表现诗人思想感情的一种文学样式。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诗歌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现代短篇爱国诗歌,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现代短篇爱国诗歌1 我的祖国, 我深深爱恋的祖国。 你是昂首高吭的雄鸡——唤醒拂晓的沉默, jvzquC41yy}/t~nygp4dqv4ygp~vg8xjkik05;:3294ivvq
5.戴望舒铁甲车 苏联伊凡诺夫著,1932,现代 青色鸟 法国弥尔诺夫人著,1933,开明 法兰西现代短篇集(选择)1934,天马 高龙芭(中篇小说)法国梅里美著,1935,中华书局 意大利短篇小说集选择,1935,商务 紫恋 法国该莱特著,1935,光明 比利时短篇小说集选择,1935,商务 弟子 法国保尔·蒲尔惹著,1936,中华 jvzq<84yyy4djrscytoug{3eqo4dp8}f|l528;3ujvsm
6.小说九段全本书评在线阅读书的内文采用细腻的纯质纸,内封采用羊绒纸印金的设计,护封更是选择了具有现代感的抽象图案设计,希望带给读者全新的阅读感受,破读者对于莫言作品是乡土文学的刻板印象。此外,套装附赠限量版藏书票一套:含莫言肖像印、莫言为短篇小说题写的书法题词、诺奖证书图案等。极具收藏价值。【作者】莫言,山东高密人,2012年荣获jvzq<84g0fgoimfpi0ipo8utqf{dv|43;273:A:280nuou
7.集/争夺记忆/把自己作为方法与项飙谈话走出孤岛破碎之家法国★《正午时踏进光焰》《我愿意学习发抖》作者郭爽Z新短篇小说集,从纪实报道到虚构创作,从喧嚣的时代现场重返小说的长河,六个故事里是无尽的现代困境 ★单读新书012,用介入现实的精神,洞穿小说这门古老的艺术 内容介绍 《月球》里的六部短篇小说,时间胶囊般储存了当下鲜活、微妙的气息。调查西南小城少女溺亡案的记者、带jvzq<84rtqjve}3o0fgoimfpi0ipo8igvcom3:6584>1392
8.上海译文社编撰的中译外国小说书单(1899现代书局出版(法)雨果著《死囚之末日》,邱韵铎译;(法)法朗士著《红百合》,金满成译;《法兰西短篇杰作》(第2册),水沫社编译;(日)菊池宽著《藤十郎之恋》,胡仲持译;(法)傅恺著《恩定》,任季真译;(法)《波儿与薇姑》,成绍宗译。泰东图书局出版(苏)爱莲堡等著《冬天的春笑》,蒋光慈译。北新书局出版(法jvzquC41yy}/fxzdcp4dqv4pqvk03?6298>:1Hy{rgCmktj
9.雷·布拉德伯里经典小说合集世界文学大师 雷·布拉德伯里 短篇小说超全合集。本合集共八册,收录超过150篇跨越时空的经典之作,涵盖科幻、奇幻、推理、惊悚与诗歌等,更有 20 篇短篇佳作系中文世界首次引进。 雷·布拉德伯里,20世纪的美国作家之一,殿堂级科幻大师。他被视为“将现代科幻领入主流文学领域的最重要人物”,先后荣获世界奇幻终身成就奖jvzq<84ocnr/;?6;40ipo8utqf{dv8igvcom1:6;8694
10.(Fr)Articles1946年,马塞尔当选法兰西学院院士。1956年,他暂别电影和戏剧创作,开始书写他的童年回忆:《父亲的荣耀》、《母亲的城堡》等。1962年,马塞尔发表了由两卷作品《恋恋山城》和《甘泉玛侬》组成的小说《山泉》,这本书的创作灵感来源于他自己在1952年所执导、由杰奎琳·帕尼奥尔主演的电影《甘泉玛侬》。jvzquC41hcmvq€jpjwg/exr1|j5bt}neng5
11.古老文明在对话!一份法国文学必读书单,推荐收藏主要译著有《狄德罗美学论文选》(合译),巴尔扎克的《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司汤达的《红与黑》,《梅里美中短篇小说集》,莫泊桑的《漂亮朋友》等。 6、小仲马《茶花女》 简介 《茶花女》根据作家小仲马的亲身经历写成。小说一出版即大获成功,此后作者将其改编成剧本,作曲家威尔第改编的歌剧更使这部作品在全世界广jvzquC41pg}t0‚hyd0ipo8724631785:1euovnsva7879:>::0nuo
12.《法兰西现代短篇集当代世界出版社》简介书评图书>小说>小说作品集>外国>法兰西现代短篇集 当代世界出版社 收藏商品 法兰西现代短篇集 当代世界出版社 新华书店正版,关注店铺成为会员可享店铺专属优惠,团购客户请咨询在线客服! 作者:(法)让·季奥诺 等著;戴望舒 译出版社:当代世界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年09月 手机专享价 ¥ 当当价 降价通知 ¥23.30 定价 jvzq<84rtqjve}3fcpmecwl0eqs03=77388:9=3jvor
13.最新军事历史小说,小说排行榜VIP100万字您好,请登录|免费注册|找密码飞卢小说网飞卢女生网飞卢听书飞卢APP 飞卢作家APP书评帮助加入我们 作品分类:原创书库玄幻奇幻武侠仙侠同人小说都市言情军事历史科幻网游恐怖灵异青春校园轻小说女生小说短篇其他[字母检索] [原创书库][二次元库][包月库][下载库][全部小说]穿越时空架空历史历史传记三国梦想人文历史现代战争战jvzquC41d0lbnxt0eqs0{h8a2a6`5h8a2a=/j}rn
14.法国文学:9本最易读的法语原著(附下载)小编语:当我们为了学习法语去看法语原著的时候,好像永远都是那些固定了的推荐书籍,但是这份清单不一样,请接受我的强烈安利,其中不仅有法国文学经典,也有当代小说,不仅涉及童话故事,还有现代都市爱情,自传体,短篇小说集,诗集,书单推荐中不乏几位当今法国炙手可热的作家,始终认为阅读应该是多样化,具有时代性的,希望大家jvzquC41ht4iwsncpi4dqv4pgy5q;;9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