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数艺设系列访谈栏目,我们将邀请一些优秀的设计师、画师,和大家分享他们的创作故事、行业见闻、技能心得等。无论你是想要了解设计和绘画的行业现状,还是想要学习和提高自己的创意能力,都可以在这里找到有价值的信息和灵感。
今天我们邀请到的是资深自由漫画家牛奶仙人,聊一聊她与漫画的缘分。
数艺君
牛奶仙人
漫画家
数艺君:老师您好,您决定画漫画的动机是什么呢?
与大多数 20世纪 90年代出生的人一样,我从小就接触到了各种优秀的动画、漫画作品,在网络尚未发展成熟的童年时期,下课后经常和同伴一起徜徉在这些天马行空的漫画作品中,这也是我长大后某天突然想做漫画作者的原因之一。
我的决心并不强,家庭观念也比较传统,家人希望我按部就班地上完大学,毕业后找个稳定的工作。我大一时突然对家里人说我以后要画漫画,所有人都觉得我在开玩笑。
数艺君:然后您的绘画之路就开始了?
牛奶仙人:大一之前,我只是个画画爱好者,学了两个月的素描,剩下的就是仅凭爱好在学习之余临摹漫画作品。可能因为我是个初学者,无知无畏,所以我觉得画漫画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还没开始动笔,脑海中就开始想功成名就之事,逢人就说“我以后要做漫画家”之类的话。
大一的寒假,一位网友知道我的“志向”之后,便向我推荐了四本有关漫画素描技法的入门教程。直到那时我才知道,画漫画对于一个非专业美术生来说是很难的。
我下定决心,第二学期把四本书全部临摹了一遍。从那以后,我进入了自行创作的阶段。
在自行创作阶段,我给自己做了个规划:每个月画 25~30张漫画。那时我并不懂如何编剧,认为只要行动就会有收获,于是编了一个剧情非常混乱的故事(世界观还超级庞大)。编好故事,带着一腔热血,就开始画。由于身边人都是非美术专业的同学和老师,所以当他们看到我画了一摞漫画后,都觉得我非常了不起。一年后,我已经从一个只会临摹的“小白”进阶成为能独立画人体和风景的入门“小白”了。
数艺君:没有进行专门的学习训练么?
牛奶仙人:临近毕业,我打算找个漫画工作室学学经验,但是那时我对电脑绘画一窍不通,于是报了个CG游戏班。学了半学年后,就到了毕业季,大学四年,就这样在自己的摸索中度过了,感觉啥都没做成的样子。
这期间我画了一些同人插图和同人漫画。
大学毕业后我投靠了离家很近的一个工作室。老师看了我的画之后,指出我应该加强人体方面,于是我就留在工作室实习。
实习期我了解到行业内的很多事情。当时纸媒《知音漫客》是最优的投稿方向,“想画漫画,就得保证画风美型,颜色要足够闪亮,特效要足够炫酷。”漫画家老师说,“国漫行业发展至今,多数时候都处于吃不饱饭的状态,如果你想持久地做下去,得先让自己活下去。”这样的话可能很多作者都说过,漫画行业的一线作者就那么几个,剩下的从业者想继续做下去,得先想办法生存。
好在“生存”并没有那么难,努力一下,肯定是能够轻松达到白领阶层的工资水平的。在这个行业,只要稍微向市场低低头,日子就会过得不错。
我跟着工作室,学会了如何用电脑上色、如何投稿,分镜能力和画工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为我踏入这个行业做了充足的准备。
数艺君:这样看老师的入门还是挺顺利的,之后是怎么开始条漫连载的呢?
牛奶仙人:如果不是因为网络条漫发展迅猛,我不可能那么快就开始连载,刚在工作室待了半年,我就赶上了网络第一波手机条漫的征稿,当时的要求是周更,故事要有趣,对画工要求比较低。因为当时行业内的大多数人还在观望,所以对做条漫非常谨慎,大部分作者都觉得网络漫画可能做几年就会垮掉。但对于我这个新人来说,眼前的机会一定要抓住,于是听从漫画家老师的话,选择容易上手的搞笑漫画开始连载。
那时的我,对漫画的所有环节都是一知半解;只有一颗无畏的心,硬着头皮写了充满搞笑梗的剧本交给编辑。本来以为自己肯定过不了,没想到居然得到了主编大大的肯定,他觉得内容很搞笑。但是,他说靠段子堆积起来的剧本是走不长远的,希望我学习利用角色的冲突制造幽默。
这可真把当时的我给难住了,我能想到的,都是日漫里耳熟能详的角色;重新塑造角色,这简直让我抓狂。也就是从这时开始,我买了一堆关于如何写剧本的书,并且一本一本地啃。熬夜修改了四遍剧本,最终才交了稿。
数艺君:后来作品成功了吗?
牛奶仙人:我的第一部作品连载不到一年被腰斩。作品停止连载后,我想尝试着和朋友合作,做个新作,因为想剧本很累,于是让朋友写剧本和上色,我负责分镜和绘制线稿。
这个作品一开始反响不错,是当时比较流行的少女唯美风格漫画。但我画起来很不快乐,原因有以下3个。
(1)漫画内容是少女日常生活,我更喜欢冲突强烈的内容。
(2)故事的主人公是女性,我更想画有强壮肌肉的男性,想画打斗戏。
(3)不是自己写剧本,感受不到角色和画工融为一体的愉悦感。
数艺君:的确,在绘画过程中无法获得快乐对所有创作者来说都是灾难。
牛奶仙人:于是在连载到20多回的时候,我申请退出作品,画了第三个让我真正认识到漫画真面目的故事。这个漫画虽然人气较低,但这是我当时最想画的故事类型,也算是为我的转型做了垫脚石吧。
漫画连载了不到两年,最终还是被腰斩了。我连最后的结局都没有画,因为太伤心了。当时它被腰斩的时候,我甚至有种想转行的冲动,陷在难过的阴影中迟迟无法走出来。但是冷静下来以后,发现自己初期就没有准备好这个作品。准备这个作品的初期,正是各个平台在急速扩张的时候,编辑们让作者在 三个月内画好三回作品,马上上架上线。剧本只要有个大纲人设马上就能过。
而这个作品被腰斩的时候,正是各个平台开始收紧的时候。或许,这个作品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以及一个旧时代的结束吧。或许是漫画让我明白:漫画作品是要用尽全力去做好的。
在漫画连载的过程中,我收获了太多太多:从完全不会上好看的颜色,到可以完全独立上色,了解了每种颜色在漫画中的作用;从没画过页漫,到真正了解了页漫的分镜和视觉引导;从自以为自己的剧本水平可以画一个完整的故事,到意识到剧本内很多没用的剧情完全可以删掉;从觉得连载漫画不需要准备很久,到画漫画之前必须要把故事从开始到结局所有的主线大冲突全部想通。
一开始我画的是黑白漫,后来因为人气太低改成彩漫。
数艺君:行业冲击对个人创作来说确实很难抵御,如果不能适应变化非常容易被淘汰。老师后面是如何应对这些变化的?
牛奶仙人:在各个漫画平台开始爆雷之后,平台收紧了收稿需求,而且作品质量水涨船高。大多数个人作者与工作室合作,放弃自己编剧,开始做漫改作品。
平台认为漫改有内容和粉丝的双重保障,更有可能把漫画做成高质量的作品。于是对个人作者的要求更为苛刻,也有很多平台因为缺钱只收流量作品,从第一回开始就得有“爽点”。我在投稿的时候碰到有的编辑看都不看内容,直接拿着我的大纲问我爽点在哪儿。一旦我回答不上来,编辑就说“我们不收这样的作品”。
还有某些平台的编辑拖着作者,让作者反复改,拖了一年后告诉作者他们不收这个作品, 随便找一个原因搪塞作者。到年底的时候,很多大佬级别的漫画作者已经去上班了,新人也早都转行了,该腰斩的作品都已经被腰斩了。
2019年我几乎没有收入,但是这一年增加了我不少人生的阅历。首先,我开始选择和出版社(天闻角川)合作,尝试去画插画,当我的作品第一次登上他们的杂志,还收到了他们寄来的杂志。这让自入行起就在做网络漫画的我感到欣喜——终于可以拿着杂志跟身边的亲朋好友炫耀了。
出版社和网络平台不太一样,他们做事非常谨慎,也非常细致,我的责编一直陪着我,从人设开始,把作品慢慢建立起来。人设大概改了10遍,分镜不知道改了多少遍,第一回成稿画了四遍……历时一年半。
这一年半来我结交了朋友,编辑在我最绝望的时候一只在给我提供希望,没有放弃我。我们在聊新作品的人物和剧情时,忘记了烦恼,沉浸在角色带来的快乐中,与角色一起笑,一起哭。
准备新作时,我会画一些人物小传作为练习。
2019年年底,我的新作开始在某平台上连载。现在连载到了20回左右,这个故事的主线已经很清晰了。
连载初期,估计我只是达到了合格线。一路连载下来不敢放松,接下来新作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数艺君:这么多年来老师是看着漫画行业在发展,现在来说,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牛奶仙人:虽然感觉每一步走得都很吃力,但我的确很快乐,也许这就是漫画带给我的乐趣吧。我觉得,漫画家应该像拥有一腔热血的冒险家一样不惧死亡,眼前只有一个又一个需要挑战的目标。
希望自己以后能更用心地生活,画漫画。过最平凡的日子,做自认为最了不起的事情。
不管什么行业什么工作,用心去做才能有收获。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能感到快乐,那是最好不过的事情了。
你喜欢画画吗?
你对漫画感兴趣吗?
想进入美术设计行业心有忧虑?
不知道当下主流的游戏美术项目流程?
也许这本书可以让你看清当下游戏美术行业的一些问题,同时给这些问题提供相对可靠的解决方法:
《原画梦 50位游戏概念设计师的设计解析(第2卷)》
50位一线概念设计师作品解析
构图配色 场景构建
人体结构 塑造光影
角色设计 商业插画
36个经典案 作者亲自拆解
入门游戏美术绝不踩坑
点击封面图片即可购买
一线艺术家、培训机构齐聚
参与编辑案例的不仅有50多位一线艺术家,括黄光剑、钟风华、肖壮悦等;还有资深的主流培训机构,包括XRCG学院、艺数绘等。
经典案例拆解
不管是游戏美术爱好者还是从业者,都可以这些从案例中有所收获。
更多作品
《原画梦 50位游戏概念设计师的设计解析(第2卷)》
50位一线概念设计师作品解析
构图配色 场景构建
人体结构 塑造光影
角色设计 商业插画
36个经典案 作者亲自拆解
入门游戏美术绝不踩坑
点击封面图片即可购买
往期精彩访谈: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