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在公号推送过《古龙的朋友圈,比小说都好看》一文,有朋友提出为何不将之充实为一本书,想想也是,便开始行动。其实我不太能理解那些一年写七八本书的人,尤其是在当下这种限制多到数不清的出版环境中,我对自己有要求,质量上的、情怀上的,还有良心上的。为古龙写一本书,曾经是我年少时的梦想,将这个梦想付之行动,是一件挺热血的事情,我很喜欢。
古龙的朋友圈(20)
古龙去世后,朋友们纷纷送上悼词。其中最有名的悼词,当属那句“小李飞刀成绝响,人世不见楚留香”,出自作家乔奇之手。乔奇原名熊堃,写过武侠小说、侦探小说,女侠黑猫传奇系列更是连写六十多本,享誉港台。因他与古龙都本姓熊,故被称为“岛内二熊”。
“岛内二熊”最大的交集,便是古龙早期作品中的《名剑风流》。古龙早期作品普遍乏善可陈,头两年作品虽多,但可观性极差,而且写着写着就烂尾,不是由人草草代笔,就是像《残金缺玉》那样非常不负责任地收尾。
其实细看这批作品,如《失魂引》《彩环曲》等,开头都相当不错,可以看得出古龙的功底和想法,但他没有耐心的毛病暴露无遗。到了1963年,古龙的创作走到了一个关键的过渡期,《情人箭》与《大旗英雄传》都逐渐摆脱了初期的模仿,开始有了自己的风格,前者奇诡悬疑,后者制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但可惜结尾都不理想。1964年动笔的《浣花洗剑录》与《武林外史》,1965年动笔的《绝代双骄》,三部大部头作品相对更为成熟,水准其实已经超过了卧龙生、司马翎和诸葛青云这“三剑客”,最可贵的是,《绝代双骄》并未烂尾。之后的《楚留香传奇》与《多情剑客无情剑》,不但塑造了经典人物,也标志着古龙正式步入高峰期。
但在《绝代双骄》和《楚留香传奇》之间,有一部相当可惜的《名剑风流》。它的套路仍然脱不开《失魂引》和《情人箭》式的悬疑开头,但开头设计非常精彩,推理性更强,结构也更为精巧,中段情节更是出色,朱泪儿、林黛羽、红莲花,乃至姬苦情和姬悲情等人物形象都非常鲜明,这一点远超《失魂引》等前期作品。可它最终又烂尾了,这一点非常奇怪,因为从时间线来说,从1965年的《绝代双骄》到1967年开始的《楚留香传奇》,完成度都极佳,一改昔日爱烂尾和找代笔的坏毛病,为何夹在中间的《名剑风流》又故态复萌?
武侠小说研究者胡正群曾有另一个时间线说法,称此书并非1967年开始创作,而是于1961年夏秋之交就已开始动笔,断断续续写了数年,直至1969年结束。这个说法并没有确凿证据,不过如果为真,倒是可以解释它的套路和烂尾——古龙当时就是走这个创作路子,《失魂引》和《情人箭》等都是如此,只是《名剑风流》更为出色一些,但他又没有耐心,《名剑风流》拖了几年,显然已经厌烦,无心继续。
《名剑风流》开了好头,最后部分(有人猜测是最后两章)则由乔奇代笔。古龙前期铺的摊子很大,反派武功太高、阴谋滴水不漏、势力也超强,主角俞佩玉基本没有翻盘机会,作品流向“一山更比一山高”、早期高手到后面不堪一击的俗套,几率本来就很大。可以说,古龙是自己给自己挖了个大坑。交给乔奇之后,限于精力与时间,更是无法仔细铺陈故事,只能草草结束。不过即使没有乔奇,古龙在后半部分已经犯了老毛病,许多苦心塑造的人物连下文都没有交代,其中甚至包括女主角林黛羽。
乔奇本人最出名的作品是女侠黑猫系列,上世纪90年代初,这套作品曾经有过大陆版本,出版方是“太白文艺出版社”。整个系列包括《古墓历险》《幽灵元帅》《蛇神党》《盲女神枪》《黑猫女侠》《跛足人》《大毒枭》《神风卫星》《夺命飞锤》《空中陷阱》等,风格类似倪匡的《女黑侠木兰花》。
乔奇于1948年赴台,曾经在台中铁路局做过财务工作,也曾失业流浪,自己做生意又失败,见识颇多世间冷暖。1962年,他开始创作小说,以武侠小说《三尺清风半缕情》“入行”,此后开始写侦探小说,如《国际刑警101》等。1969年,《武侠春秋》在香港创刊,发行人张子良向乔奇约稿,以女侠黑猫这一形象对撼倪匡的《女黑侠木兰花》。
除此之外,乔奇的资料非常有限。古龙去世后,武侠小说陷入低谷,电视乃至网络的发展,也让传统的武侠杂志和报纸连载逐渐凋零,乔奇这代曾经呼风唤雨的小说作者,早已退出历史舞台。
图源 |网络
作者| 叶克飞
编辑|二蛋
星标公众号 ☝️戳这里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