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医生递过林小雨一份检验报告:“我们在您母亲的保温杯中发现了一种极其罕见的物质,这在我行医的二十年从未见过。”
林小雨接过报告单,双手微微颤抖。当目光锁定在最后一页的结论上时,她的瞳孔骤然收缩,眼神由困惑转为难以置信的恐惧。
报告从她僵硬的手指间滑落,纸张在地板上发出轻微的响声。她的脸色瞬间变得苍白如纸,嘴唇失去血色,不住地颤抖。一阵眩晕袭来,她的身体摇晃了一下,双手猛地捂住嘴巴,却依然无法阻挡那声从胸腔深处爆发的撕心裂肺的哭喊。
“不可能!这绝对不可能!怎么会这样!”她的声音在办公室里回荡,充满了绝望与不敢相信。
01
医院走廊的消毒水味道刺鼻,林小雨坐在急诊室外的长椅上,紧张地盯着手机。屏幕上显示已经过去两个小时了,但她母亲的检查结果还没有出来。林小雨不由得又想起今天早上接到的那通电话。
“妈,你又头晕了吗?我马上过来!”林小雨顾不上和同事解释,抓起包就冲出了办公室。
当林小雨赶到母亲家时,看到的是林淑芬蜷缩在沙发上,面色苍白,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客厅里弥漫着一股奇怪的草药味,餐桌上放着一个黑色的保温杯,还冒着热气。
“妈,你这是怎么了?”林小雨顾不上脱外套,直接跑到母亲身边。
“没事,就是有点头晕......”林淑芬试图坐起来,可刚一动就又躺了回去,“可能是血压又高了。”
林小雨伸手摸了摸母亲的额头,滚烫一片:“妈,你发烧了!我带你去医院。”
“不用,不用去医院......”林淑芬虚弱地摆手,“吃点药就好了。”
“不行,这次必须去医院检查!”林小雨态度坚决,“你这样子都快站不起来了,还说不用去医院?”
就这样,林小雨半扶半抱地把母亲送到了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室的医生一看林淑芬的状况,立刻安排了一系列检查:抽血、心电图、B超......一项接一项。
林小雨在一旁不停地向医生解释母亲最近一个月的症状:持续的头晕、乏力、心悸,偶尔还会出现恶心呕吐。
“您母亲平时有什么基础疾病吗?高血压、糖尿病?”年轻的急诊医生一边记录,一边问道。
“高血压,吃药控制得还可以。”林小雨回答,“但她从来没有这么严重过。”
“最近饮食有什么变化吗?”
林小雨想起餐桌上那个黑色的保温杯,犹豫了一下:“她最近......”
“没有什么变化。”林淑芬突然插话,虚弱但坚定地看了女儿一眼,“就是普通的家常菜。”
林小雨欲言又止,最终还是闭上了嘴。她知道母亲在隐瞒什么,但现在并不是追问的时候。
检查结果很快就出来了一部分,但医生们却皱起了眉头。林淑芬的血象有些异常,肝功能指标也不太正常,但所有这些都不足以解释她如此严重的症状。
“需要留院观察,我们想做更多的检查。”主治医生对林小雨说,“您母亲这种情况比较复杂,我们需要排除一些可能性。”
“好的,麻烦您了。”林小雨点头。
当护士帮林淑芬办理住院手续时,林小雨悄悄把母亲的手机拿了出来,翻看通讯录。她知道母亲最近一年来有了一个“朋友”,虽然林淑芬从来没有明确告诉她这个朋友的身份,但林小雨多少猜到了一些。
果然,在通讯录里,她找到了一个名叫“马库斯”的联系人,备注是英文的“Marcus”。这个名字被标记为“常用联系人”,通话记录显示他们几乎每天都有联系。
“是淑芬吗?”男声听起来温和而热情。
“我是林淑芬的女儿,林小雨。”林小雨的声音有些冷淡,“我妈妈现在在医院,身体不太舒服。”
半个小时后,一个高大的非洲裔男子出现在医院走廊上,手里捧着一束白色的百合花。他四处张望,显得格外紧张。当他看到林小雨时,立刻快步走了过来。
“你好,你是小雨吗?我是马库斯,淑芬的......”他顿了一下,似乎在寻找合适的词语,“淑芬的朋友,她还好吗?”
林小雨上下打量着这个男人:约莫五十五六岁的样子,肤色黝黑,五官深邃,身材魁梧但不臃肿,穿着整洁的卡其色休闲装,脖子上挂着一串看起来像手工制作的木珠项链。他的眼睛里满是焦虑和关切,一点也不像是装出来的。
“医生正在给她做检查。”林小雨语气依然冷淡,“你跟我妈妈是什么关系?”
马库斯有些尴尬地笑了笑:“我是她的朋友,很好的朋友。我们认识快一年了。”林小雨正要继续追问,病房的门开了,医生走了出来。
“林小姐,您母亲现在可以见访客了,但不要太久,她需要休息。”医生说道。
马库斯立刻跟着林小雨走进了病房。林淑芬躺在床上,看起来已经比刚来医院时好多了。当她看到马库斯时,眼睛一亮,但很快又变得慌乱起来。
“马库斯,你怎么来了?”林淑芬的声音依然虚弱,但明显带着惊讶和一丝不自然。
“淑芬,我很担心你。”马库斯走到床边,轻轻握住林淑芬的手,“小雨告诉我你在医院,我马上就来了。”林淑芬看了看女儿,又看了看马库斯,似乎想说什么,却又欲言又止。
林小雨站在一旁,看着这个陌生男人握着自己母亲的手,心中五味杂陈。她从来没想过自己六十岁的母亲会有这样的“朋友”,更没想到这个“朋友”竟然是个非洲人。
病房里的气氛一时有些尴尬。马库斯似乎感受到了林小雨的敌意,主动松开了林淑芬的手,后退了一步。
“我只是来看看淑芬,确定她没事。”马库斯说,“如果你们需要私人空间,我可以先离开。”
“不,马库斯,你留下。”林淑芬突然说道,声音虽然虚弱但很坚定,“小雨,这是马库斯,我的...男朋友。马库斯,这是我女儿,小雨。”
“很高兴终于见到你,小雨。你妈妈经常提起你。”林小雨机械地与他握了手,脑子里一片混乱。她母亲,一个六十岁的中国大妈,有个非洲男友?这简直太荒谬了!
林淑芬似乎看出了女儿的震惊,轻轻叹了口气:“小雨,我知道你有很多问题,但我现在真的很累。我们可以改天再谈吗?”
林小雨回过神来,点了点头:“好吧,妈,你先休息。”她拉了拉马库斯的袖子,示意他跟她出去。马库斯俯身在林淑芬额头上轻轻一吻,然后跟着林小雨走出了病房。
“你们到底是怎么认识的?”一出病房,林小雨就迫不及待地问道。
马库斯微笑着,眼睛里闪烁着温柔的光芒:“这是个很美丽的故事,如果你愿意听的话。”
随着马库斯的讲述,林小雨的思绪被带回到一年前的那个初春早晨......
02
晨曦的第一缕阳光洒在社区公园的林荫道上,林淑芬穿着宽松的运动服,跟着几十个同龄人做着太极拳。这是她退休后每天必做的功课,不管刮风下雨。
林淑芬今年刚满六十岁,是一名退休的小学语文教师。五年前,她的丈夫因心脏病突发去世,留下她一个人生活。好在女儿小雨已经成家立业,工作稳定,每周都会来看她,生活倒也不算太孤单。
这一天和往常没什么不同,林淑芬做完太极拳,又在公园里散步了半个小时,最后在一张长椅上坐下来休息。她从包里拿出一本书,就在她专心阅读的时候,一个高大的身影在她面前停下,投下一片阴影。林淑芬抬起头,看到了一个从未见过的陌生面孔:一个黑人男子,穿着朴素但整洁的衣服,手里拿着一个素描本。
“对不起,打扰您了。”那人操着生硬的中文说道,“请问我能坐在这里吗?”
林淑芬点点头,往旁边挪了挪,给陌生人留出空间。那人向她道谢,然后在长椅的另一端坐下,打开素描本,开始画画。
林淑芬偷偷瞄了一眼,发现他画的竟然是公园里的景色:清晨的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小路上,几个老人在远处打太极,一对年轻夫妇推着婴儿车慢慢走过。他的画技相当不错,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了生动的场景。
“您画得真好。”林淑芬不由得赞叹道。
那人抬起头,露出一个灿烂的笑容:“谢谢。我喜欢画风景,尤其是有人的风景。”
林淑芬注意到他说中文时的奇怪口音,好奇地问道:“您不是中国人吧?”
“不是。”他放下画笔,伸出右手,“我叫马库斯,来自尼日利亚。”
林淑芬有些犹豫,但还是礼貌地和他握了手:“我叫林淑芬。”
“林...淑...芬...”马库斯重复着她的名字,发音有些滑稽,“美丽的名字,像花一样。”
林淑芬笑了:“谢谢。你的中文说得不错,在中国待了很久吗?”
“三年了。”马库斯回答,“我是艺术家,在美术学院教非洲传统艺术。”
他们就这样聊了起来。马库斯告诉林淑芬,他今年55岁,在尼日利亚上过艺术学院,曾经在欧洲和美国办过画展,三年前受邀来中国教书。
林淑芬也向马库斯介绍了自己:退休小学教师,丈夫已故,有一个在银行工作的女儿。她喜欢读书、种花、做家常菜,生活简单而规律。
“我每天早上都来这个公园。”林淑芬说,“已经坚持了五年了。”
“真巧,我也喜欢这个公园。”马库斯微笑道,“从今天开始,我也要每天来。”
林淑芬不知道该如何回应这句话,只是礼貌地笑了笑。她看了看手表,发现已经快到九点了:“我该回家了,今天认识你很高兴,马库斯。”
“我也很高兴认识你,林...淑...芬。”马库斯站起来,行了一个有些夸张的鞠躬礼,“希望明天还能见到你。”
林淑芬点点头,转身离开。走了几步,她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发现马库斯还站在那里,向她挥手告别。
这一天之后,马库斯果然每天都来公园,总是坐在同一张长椅上画画。有时候林淑芬做完太极拳,会和他聊上几句;有时候她只是远远地向他点头致意,然后继续自己的散步。
渐渐地,他们的交流从简单的问候发展到更加深入的交谈。马库斯开始向林淑芬学习更地道的中文表达,而林淑芬则从马库斯那里了解到了很多关于非洲的文化和艺术。
社区里的人很快就注意到了林淑芬和这个黑人男子的交往。早晨在公园里锻炼的老人们,开始交头接耳,指指点点。
有些人甚至直接来问林淑芬:“那个黑人是谁啊?怎么老跟你坐在一起?”
林淑芬总是平静地回答:“一个朋友,美术学院的教授。”
尽管如此,闲言碎语还是越来越多。有人说林淑芬是不是被骗了,有人怀疑马库斯是不是想拿绿卡,还有人猜测他们之间是不是有什么不正当的关系。
林淑芬把这些议论都置之度外。她知道自己和马库斯之间只是单纯的友谊,没什么好解释的。
一天下午,天空突然下起了大雨。林淑芬正在社区超市买菜,准备离开时发现自己忘了带伞。她站在超市门口,看着倾盆大雨,犹豫着是等雨小一点再走,还是冒雨回家。
就在这时,一把大伞遮住了她头顶的雨滴。她转头一看,是马库斯。
“我刚好路过,看到你站在这里。”马库斯笑着说,“我送你回家吧。”
林淑芬有些犹豫,但雨越下越大,她最终还是点了点头。
马库斯的伞很大,足够遮住两个人,但为了不让林淑芬淋到雨,他几乎把整把伞都倾向了她那边,结果自己的半边身子都湿透了。
“你这样会感冒的。”林淑芬有些不好意思地说。
“没关系,在尼日利亚,雨季的时候经常这样。”马库斯笑着回答,“我习惯了。”
林淑芬住在一栋老式的六层楼房里,没有电梯,她家在四楼。当他们到达楼下时,雨已经稍微小了一些。
“谢谢你送我回来。”林淑芬说,“要不要上去坐坐,喝杯热茶再走?”
马库斯有些意外,但很快就欣然接受了邀请:“如果不打扰的话,我很乐意。”
就这样,马库斯第一次踏入了林淑芬的家。这是一套标准的两居室,布置得整洁而温馨。墙上挂着林淑芬和已故丈夫的合影,书架上摆满了各种书籍,客厅的角落里放着一个小鱼缸,几尾金鱼在水中悠闲地游动。
林淑芬给马库斯倒了杯热茶,又拿出一条干毛巾递给他:“把头发擦干,免得感冒。”
马库斯道谢,接过毛巾擦了擦头发和脸。他好奇地环顾四周,目光最后停留在墙上的一幅书法作品上。
“这是什么意思?”他指着那幅字问道。
林淑芬看了一眼:“'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意思是说,生命中能遇到一个真正理解自己的朋友,就已经足够了。”
马库斯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在我们尼日利亚,也有类似的说法。我们相信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是为了遇见某些特定的人。”
林淑芬笑了:“听起来很美,就像是命中注定的缘分。”
“对,就是缘分。”马库斯学着说出这个中文词汇,“我想,我和你的相遇,也是一种缘分。”
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他们的友谊越来越深厚。有时候,林淑芬会邀请马库斯到家里来吃饭,亲手为他做一些中国家常菜;有时候,马库斯会带林淑芬去城里的艺术展览,向她介绍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
对于周围人的闲言碎语,林淑芬学会了充耳不闻。她知道自己和马库斯之间的友谊纯洁而美好,不需要向任何人解释。
直到有一天,马库斯突然向她表白,打破了这种平静的关系......
03
那是一个金秋十月的下午,林淑芬和马库斯坐在公园的长椅上,看着远处的枫叶在阳光下变成金红色。
他们认识已经半年了,这半年来,他们几乎每天都见面,无论是在公园晨练时,还是周末一起去看展览,亦或是在林淑芬家里聊天喝茶。
“淑芬,我有话想对你说。”马库斯突然打破了沉默,声音有些紧张。
林淑芬转过头看着他:“什么事?”
马库斯深吸一口气:“在我们尼日利亚,有一种说法,当一个人在异国他乡遇到了让自己心动的人,那就是上天的安排。”
林淑芬愣了一下,不太确定他的意思。
“我想说的是...”马库斯直视着她的眼睛,“我爱上你了,淑芬。我知道这听起来很突然,也许在你看来很荒谬——我们来自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但我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心。”
“马库斯...我...”她张口结舌,找不到合适的词语。
“你不需要现在回答我。”马库斯温柔地说,“我知道这对你来说可能太突然了。我只是想让你知道我的心意。无论你的决定是什么,我都会尊重。”
那天晚上,林淑芬辗转反侧,无法入睡。马库斯的表白在她心里激起了千层浪。她已经六十岁了,本以为自己的爱情生活早已结束,丈夫去世后,她甚至没想过要再找一个伴侣。可现在,一个比她小五岁的非洲男人向她表白,这简直像是一个天方夜谭的故事。
她开始回想与马库斯相处的点点滴滴:他教她用非洲的方式煮咖啡,她教他包饺子;他给她讲尼日利亚的民间故事,她给他念唐诗宋词;他为她画速写肖像,她为他织毛线围巾......这些回忆都是那么温暖,那么美好。
但与此同时,林淑芬也不得不考虑现实问题:她的女儿会怎么想?社区里的邻居会怎么说?他们之间的文化差异能够跨越吗?年龄差距会不会成为问题?最重要的是,她自己真的准备好开始一段新的感情了吗?
第二天一早,林淑芬打电话给女儿林小雨,约她出来吃午饭。她决定先与女儿商量这件事。在一家安静的茶餐厅里,林淑芬小心翼翼地向女儿透露了自己与马库斯的交往,以及马库斯的表白。
林小雨的反应比林淑芬预想的还要激烈:“妈!你疯了吗?一个非洲人?你们认识才多久?你确定他不是冲着你的钱或者绿卡来的?”
“小雨,马库斯不是那种人。”林淑芬试图解释,“他是个有修养、有教养的艺术家,在美术学院有正式工作,不缺钱也不需要绿卡。”
“那又怎样?你们之间有太多差异了!”林小雨激动地说,“语言不同,文化不同,生活习惯不同,你怎么可能和他在一起?再说了,你都六十岁了,妈妈,你这个年纪应该安安稳稳地过日子,而不是去谈什么异国恋爱!”
林淑芬沉默了。她知道女儿说的都有道理,但心里却有一个声音在反驳:如果她只是追求安稳,那么这后半生还有什么意义?难道就因为年龄大了,就不配拥有爱情和快乐了吗?
林小雨看着母亲坚定的眼神,叹了口气:“妈,我只是不想你受伤害。如果他真的有一天离开了,或者欺骗了你,你该怎么办?”
“那我也会坦然接受。”林淑芬微笑道,“至少我勇敢地去爱过,不是吗?”
这次谈话以不欢而散告终,接下来的几天里,林淑芬一直在思考自己的决定。她翻出了与已故丈夫的相册,一页一页地看着,仿佛在向他请教。
林淑芬和丈夫是大学同学,毕业后一起分配到同一所小学教书,后来结婚生子,生活平淡但幸福。丈夫去世前,他们已经共同生活了三十多年。她一直以为自己会就这样独自度过余生,直到遇见了马库斯。
“老林,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林淑芬轻声对着丈夫的照片说,“你会希望我找到新的幸福吗?”
照片中的丈夫依然微笑着,仿佛在鼓励她:去吧,别害怕,勇敢地追求你的幸福。
一周后,林淑芬约马库斯在公园见面。当马库斯看到她时,眼中闪烁着期待和忐忑。
“马库斯,关于你上次说的事...”林淑芬深吸一口气,“我想告诉你,我愿意尝试。虽然我们之间有很多差异,但我相信只要我们相互尊重、相互理解,一切都可以克服。”
马库斯的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他激动地握住林淑芬的手:“谢谢你给我这个机会,淑芬。我会用我的真心来回应你的信任。”
就这样,在晚年时光,林淑芬意外地迎来了一段跨国恋情。他们开始以恋人的身份约会:一起去看电影,一起在河边散步,一起品尝不同国家的美食。马库斯甚至开始学做中国菜,虽然总是把盐放多了,但林淑芬还是会夸奖他的进步。
04
有一天,马库斯送给林淑芬一个特别的礼物——一个精美的保温杯。
“在我们尼日利亚,有一种传统饮品,是用特殊的草药熬制的。”马库斯神秘地说,“这种饮品可以强身健体,还有助于心脏健康。我特意从家乡带来的草药,想让你试试。”
他从包里拿出一个小布袋,里面装着一些干燥的草药,闻起来有一股奇特的香味。
“这是我们部落的传统,每天早上饮用一杯这种草药茶,可以让人充满活力。”马库斯说着,将一些草药放入杯中,倒入热水,“你每天喝一杯,我保证你会感觉更加精神。”
林淑芬接过保温杯,闻了闻,味道有些怪,但并不难闻:“这是什么草药?安全吗?”
“完全安全。”马库斯信誓旦旦地说,“我们尼日利亚人从小就喝这个,老人小孩都适合。我母亲活到了90岁,每天都喝这种茶。”
林淑芬半信半疑地尝了一口,味道有些苦,又有些甜,后味还带着一丝说不出的香气。
“怎么样?”马库斯期待地问。
“还不错,就是有点苦。”林淑芬实话实说。
“苦是正常的,好药都是苦的嘛。”马库斯笑着说,“以后我每天都给你准备,保证你喝了之后身体倍儿棒!”
从那天起,马库斯开始每天准备这种特殊的草药茶给林淑芬喝。起初林淑芬只是出于礼貌才喝的,但慢慢地,她似乎真的感觉到了一些变化:睡眠质量变好了,精神也更加充沛了。
“这草药真的有效?”林淑芬有些惊讶地问马库斯。
“当然!”马库斯骄傲地说,“这可是我们祖传的秘方,在非洲,我们称它为'爱情药剂',因为它不仅能强身健体,还能增进感情。”
林淑芬听了笑起来:“什么爱情药剂,这不是迷信吗?”
“不是迷信,是传统。”马库斯纠正道,“这种草药确实有助于心脏健康,而在我们的文化里,心脏是爱情的象征。所以,让心脏健康,也就是让爱情更加健康。”
林淑芬觉得这个解释很有趣,也很浪漫。她继续每天喝着马库斯准备的“爱情药剂”,生活似乎变得更加美好了。
与此同时,林淑芬和女儿林小雨的关系变得有些紧张。林小雨坚决反对母亲的这段恋情,经常打电话来劝说她:“妈,你真的想清楚了吗?你们之间的差异太大了,未来会面临很多问题的。”
林淑芬只是平静地回应:“小雨,我已经六十岁了,我有权利决定自己的生活方式。马库斯是个好人,他尊重我,关心我,这对我来说就足够了。”
社区里的人也议论纷纷。有人说林淑芬“老牛吃嫩草”,有人说马库斯是“骗婚”,还有人猜测他们之间有什么不可告人的交易。这些闲言碎语传到林淑芬耳朵里,她只是一笑置之。她知道自己和马库斯之间的感情是真实的,不需要向任何人证明。
林淑芬的老朋友们也纷纷劝她:“淑芬啊,你这个年纪了,还是安安稳稳过日子比较好。找个伴可以理解,但为什么非要找个外国人呢?咱们小区不是有好几个退休的老教师都挺不错的吗?”
林淑芬总是笑着回答:“缘分这东西,说不清道不明。我也没想到会遇到马库斯,但既然遇到了,为什么不珍惜呢?”
他们一起克服了语言障碍、文化差异和外界压力,在相互理解和包容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
直到有一天,马库斯突然提出了一个让林淑芬始料未及的建议......
05
“淑芬,我在想......”一个周末的下午,马库斯坐在林淑芬家的沙发上,有些犹豫地开口,“我们认识已经快一年了,在一起也有半年了,你觉得...我们是不是可以考虑同居?”
林淑芬正在厨房里切菜,听到这话,手中的菜刀停在了半空中。同居?这个词对于一个传统的中国老太太来说,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在她的观念里,没有结婚就同居,是不道德的行为。
“同居?”林淑芬走出厨房,擦了擦手上的水,“马库斯,你知道在中国,特别是我们这一代人,同居是一件......”
“不太能接受的事情,我知道。”马库斯接过她的话,“但是淑芬,我们都已经不年轻了,经历过婚姻,有自己的孩子。我们在一起,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自己的幸福。再说,我租的公寓离你这里有半小时车程,每天往返很不方便。”
林淑芬坐到马库斯身边,陷入了沉思。她知道马库斯说的有道理,但心里还是有些犹豫。同居意味着更加亲密的关系,也意味着要面对更多的非议和压力。
“你再考虑考虑,不急着做决定。”马库斯握住她的手,“我尊重你的选择。”
经过一周的思考,林淑芬终于做出了决定。她约马库斯出来吃饭,在一家安静的中餐厅里,她对马库斯说:“我同意同居,但有一个条件——我们先保留各自的住所一段时间,看看是否真的适合一起生活。”
马库斯激动得差点打翻了茶杯:“淑芬,你不会后悔的!我会尊重你的生活习惯,也会学着适应中国的生活方式。”
就这样,马库斯开始逐渐把自己的东西搬到林淑芬家里。起初只是一些换洗衣物和日用品,后来是一些书籍和画具,最后是他珍藏的非洲手工艺品和画作。
林淑芬腾出了一半的衣柜和书架给马库斯,还专门买了一张宽大的画桌放在客厅一角,方便他创作。家里的装饰也融入了非洲元素:墙上挂着马库斯的画作,茶几上摆着非洲木雕,窗台上放着从尼日利亚带来的植物种子培育的盆栽。
同居生活并不如想象中那么简单。文化差异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显现:马库斯习惯晚睡晚起,而林淑芬喜欢早睡早起;马库斯喜欢辛辣重口味的食物,林淑芬则习惯清淡;马库斯说话声音洪亮,喜欢边说边手舞足蹈,林淑芬则习惯小声细语,举止含蓄。
最让林淑芬不适应的,是马库斯在厨房里的表现。他喜欢尝试各种非洲料理,使用大量的香料和调味品。每次他下厨,整个房子都弥漫着一股奇怪的香味,让林淑芬有些头晕。
“马库斯,能不能少放点香料?”林淑芬试探性地建议,“这个味道太浓了,邻居都能闻到。”
“这就是正宗的非洲风味啊!”马库斯自豪地说,“在我们那里,香料越浓,代表做菜的人越用心。这道料理是我妈妈教我的,她是我们村子里最好的厨师。”
看着马库斯兴致勃勃的样子,林淑芬不忍心泼冷水,只好勉强点头。她开始尝试适应这些奇怪的味道,有时候甚至觉得还挺好吃的。
不过,真正让林淑芬困扰的,是马库斯每天都要给她准备的那杯“爱情药剂”。从他们开始约会那天起,马库斯就坚持每天给林淑芬煮一杯特殊的草药茶,据说可以强身健体,增进感情。
起初,林淑芬只是出于礼貌才喝的,但慢慢地,她似乎真的对这种饮品产生了依赖。每天早上,如果没有喝这杯茶,她就会感到头晕乏力;而喝了之后,整个人都会精神焕发。
随着同居生活的开始,马库斯对这杯“爱情药剂”更加重视了。他专门买了一个精美的黑色保温杯,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准备这杯特殊的饮品。
就这样,林淑芬开始了每天喝“爱情药剂”的日子。起初,她确实感觉精神变好了,睡眠也更加香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她开始注意到一些异常:有时候会无缘无故地头晕,心跳加快,甚至出现轻微的恶心感。
“可能是年纪大了,身体机能退化吧。”林淑芬自我安慰道,并没有太在意。
与此同时,社区里的闲言碎语越来越多。邻居们发现马库斯经常出入林淑芬家,甚至开始在那里过夜,顿时议论纷纭。
“听说林老师和那个黑人同居了!”
“真不要脸,都六十岁的人了,还做这种事!”
“肯定是被骗了,那黑人指不定打什么主意呢!”
这些话传到林淑芬耳朵里,让她感到很不舒服。但每次她情绪低落时,马库斯总能用他特有的幽默感和乐观精神逗她开心。
“淑芬,在非洲有句谚语:'狮子不会因为绵羊的评价而改变自己的步伐'。”马库斯安慰她,“我们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知道彼此的感情是真实的,这就足够了。”林淑芬被他的话打动,决定不再在意外界的眼光,专注于自己的感受和幸福。
林淑芬的老朋友们也纷纷劝她,其中最关心她的是退休同事王阿姨。
“淑芬啊,你想清楚了吗?和一个外国人同居,多少有些不妥当啊。”王阿姨担忧地说,“而且你们之间语言不通,生活习惯不同,长期相处会很辛苦的。”
林淑芬笑了笑:“王姐,我们相处得挺好的。马库斯很尊重我,也很照顾我。语言不是问题,他中文说得越来越好了,我也在学一些简单的英语。至于生活习惯,互相包容嘛。”
王阿姨叹了口气:“我只是担心你。那个黑人看起来很高大,如果他对你......”
“马库斯不是那种人。”林淑芬坚定地说,“他是个温柔、有教养的艺术家,从来不会大声说话,更不会动手动脚。”
林淑芬感激地点点头:“谢谢你,王姐。”
06
有一天早上,林淑芬刚喝完马库斯准备的“爱情药剂”,突然感到一阵强烈的眩晕,差点摔倒在地。
“淑芬!”马库斯及时扶住了她,“你怎么了?”
“有点头晕......”林淑芬虚弱地说,“可能是昨晚没睡好。”
马库斯扶她坐到沙发上,关切地问:“要不要去医院看看?”
“不用,休息一下就好了。”林淑芬勉强笑了笑,“可能是年纪大了,身体不如从前了。”
马库斯点点头,但眼中闪过一丝忧虑。他拿来一条毛毯,轻轻盖在林淑芬身上:“你先休息,我去给你倒杯温水。”
林淑芬闭上眼睛,感觉头晕稍微好了一些。她没有告诉马库斯,这种头晕的感觉,似乎每次都是在喝完那杯“爱情药剂”后不久出现的。她不想伤害马库斯的感情,毕竟他是那么用心地准备这杯饮品。
可是,情况并没有好转。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林淑芬的症状越来越严重:不仅是头晕和恶心,还开始出现心悸、胃痛、手脚麻木等症状。她的脸色也变得苍白,体重在短短两个月内下降了近五公斤。
马库斯注意到了这些变化,非常担心:“淑芬,你最近看起来不太好,我们去医院吧。”
林淑芬犹豫了。她其实已经开始怀疑,自己的不适可能与那杯“爱情药剂”有关。但她不知道该如何向马库斯提出这个疑虑,怕伤害他的感情。
“再等等看吧,”林淑芬勉强笑了笑,“可能只是秋冬交替,天气变化引起的。”
马库斯虽然不太相信,但也尊重她的决定。他开始变得更加细心,每天观察林淑芬的脸色和精神状态,随时准备带她去医院。
与此同时,林淑芬偷偷减少了“爱情药剂”的摄她开始偷偷倒掉一部分,有时候甚至假装喝了,实际上一口没沾。
奇怪的是,每当她不喝或少喝这种饮料时,身体状况反而会好转一些。这让她更加确信,自己的不适与这杯神秘的“爱情药剂”有关。
可是,她该怎么向马库斯说明这一点呢?马库斯那么热情地准备这种饮品,把它视为自己文化的一部分,如果她直接说这东西可能对她有害,会不会伤害他的感情?林淑芬陷入了两难。
直到有一天早上,林淑芬在厨房准备早餐时,突然感到一阵剧烈的头痛,眼前一黑,整个人摔倒在地,失去了意识。
马库斯听到声音赶来,看到林淑芬倒在地上,顿时惊慌失措:“淑芬!淑芬!”他大声呼喊着,但林淑芬没有任何反应。
“我妈妈怎么了?”林小雨冲到马库斯面前,语气充满责备,“是不是你做了什么?”
林小雨怒视着马库斯:“我妈妈以前身体一直很好,自从和你在一起后,才变成这样!”
马库斯被这突如其来的指责弄得不知所措:“我...我真的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正当他们争执不下时,医生从急诊室出来了。
“病人家属?”医生问道。
“我是她女儿。”林小雨立刻上前,“我妈妈怎么样了?”
“病人的情况比较复杂,”医生严肃地说,“有贫血、肝功能异常、心律不齐等多种症状。我们需要做更详细的检查,找出导致这些症状的原因。”
“需要住院吗?”林小雨问。
“必须住院观察,”医生点点头,“我们已经安排了病房,现在就可以办理入院手续。”
林小雨立刻去办手续,留下马库斯一个人站在走廊上,脸上写满了担忧和自责。
当林淑芬被推到普通病房时,她已经醒了过来,但脸色依然苍白。看到林小雨和马库斯,她虚弱地笑了笑:“你们别担心,我没事......”
“妈,你怎么能说没事?”林小雨握住母亲的手,“你都晕倒了!”
马库斯站在一旁,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他想上前安慰林淑芬,但感受到林小雨敌意的目光,只好保持距离。
“医生说你需要做详细检查,”林小雨继续说,“你最近到底有什么不舒服?为什么不告诉我?”
林淑芬看了马库斯一眼,欲言又止:“就是有点头晕、乏力,可能是年纪大了......”
“不可能只是因为年纪大,”林小雨坚决地说,“一定有别的原因。妈,你最近的生活有什么变化吗?吃了什么不一样的东西?”
林淑芬再次看向马库斯,马库斯也看着她,两人的眼神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
“淑芬,如果你有什么想说的,就直说吧,”马库斯终于开口,“我只希望你能好起来。”
林淑芬深吸一口气:“其实...我怀疑我的不适可能和马库斯给我准备的那种特殊饮品有关。”
马库斯的脸上露出震惊的表情:“不可能!那只是一些草药而已,在我们国家,人人都喝,从来没有出过问题!”
“什么爱情药剂?”林小雨警觉地问,“妈,他给你喝了什么?”
林淑芬虚弱地解释:“马库斯每天都会给我准备一种特殊的草药茶,说是他们尼日利亚的传统,可以强身健体......”
“那是你们非洲人,和我妈妈的体质不一样!”林小雨怒气冲冲地说,“谁知道那些草药对中国人有什么影响?”
马库斯语塞,不知道该如何反驳。
林小雨转向母亲:“妈,你把那些草药带来了吗?需要让医生检查一下成分。”
林淑芬摇摇头:“没有,那些草药都在马库斯那里......”
“马库斯,”林小雨转向马库斯,声音冰冷,“请你把那些草药拿来,医生需要检查。”
马库斯犹豫了一下,点点头:“好的,我现在就回去拿。”
马库斯离开后,林小雨坐到母亲床边:“妈,你真的相信他吗?一个外国人,给你喝不知道什么东西......”
“小雨,马库斯不是坏人,”林淑芬虚弱地说,“他是真心对我好的。那些草药可能只是不适合我而已......”
林小雨叹了口气,不想在母亲病重时再争论这个问题。她握住母亲的手:“妈,现在最重要的是把你的病治好。其他的事,等你好了再说。”
07
接下来的几天,林淑芬接受了一系列检查:血液检查、尿液检查、心电图、B超、CT等等。医生们对她的症状感到困惑,因为检查结果显示多个器官都有轻微的功能异常,但又找不到具体的病因。
马库斯把那些草药带来了,医院的实验室对它们进行了初步分析,但由于这些都是非洲特有的植物,医生们无法立即确定它们的成分和可能的副作用。
林淑芬看在眼里,心里很不是滋味。她知道马库斯不是有意伤害她,只是文化差异导致的误会。但现在,她也不知道该如何解释这一切。
第五天早上,主治医生张教授来查房,脸上带着严肃的表情。
“林女士,我们对您带来的那些草药做了一些分析,”张教授说,“其中有几种成分在中国是很罕见的,我们查阅了相关文献,发现其中一种可能对亚洲人的肝脏有特殊的影响。”
林淑芬惊讶地看着医生:“什么意思?”
“简单来说,就是这种草药可能对非洲人无害,甚至有益,但对亚洲人,特别是中国人,可能会引起肝功能异常,进而影响到其他器官。”张教授解释道,“这可能就是您出现这些症状的原因。”
林小雨立刻看向马库斯,目光中充满了责备。马库斯站在那里,脸上写满了震惊和自责。
“我...我不知道......”马库斯结结巴巴地说,“在我们国家,这些草药是传统药物,从来没有人出现过问题......”
“不同种族的人对同一种物质可能有不同的反应,这在医学上是有先例的。”张教授解释道“。
“比如,有些亚洲人喝酒后会面部潮红,这是因为他们缺乏一种分解酒精的酶。同样的道理,林女士可能缺乏分解这种特殊草药成分的酶,导致这些物质在体内积累,引起不良反应。”
马库斯的脸色变得苍白:“这...这会对淑芬造成永久伤害吗?”
“目前看来,停止摄入这些草药后,林女士的身体应该会慢慢恢复。”张教授说,“我们会给她进行排毒治疗,帮助清除体内残留的有害物质。”
听到这个消息,马库斯松了一口气,但随即又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中:“淑芬,对不起...我真的不知道这会伤害你......”
林淑芬微微摇头:“不怪你,马库斯,你是好意。”
“好意?”林小雨忍不住插嘴,“妈,他差点害死你!”
“小雨!”林淑芬责备地看了女儿一眼,“马库斯不是有意的,这只是一个误会。”
林小雨正要反驳,张教授打断了他们:“林女士现在需要休息,建议你们有什么事以后再谈。现在最重要的是帮助她恢复健康。”
林小雨点点头,但她的目光依然冰冷地盯着马库斯。马库斯低下头,默默地离开了病房。
接下来的日子里,林淑芬接受了医院的排毒治疗,身体状况逐渐好转。没有了“爱情药剂”的影响,她的头晕、乏力等症状明显减轻,脸色也逐渐红润起来。
马库斯每天都会来医院,但大多数时候都只是在走廊上徘徊,不敢进病房。他通过护士给林淑芬送花、送水果,但从不敢打扰她休息。
林小雨看在眼里,态度也有了微妙的变化。她开始观察马库斯的言行举止,发现他确实是真心关心母亲,而不是像她最初怀疑的那样别有用心。
一天下午,当林淑芬小睡时,林小雨在医院走廊上遇到了马库斯。
“你真的不知道那些草药会伤害我妈妈?”林小雨直截了当地问。
马库斯抬起头,眼中满是真诚和自责:“我发誓,我完全不知道。在我们国家,这些草药被视为'神圣的礼物',可以强身健体,延年益寿。我妈妈喝了一辈子,我从小也喝。我从来没想过它们会对淑芬有害。”
林小雨注视着马库斯的眼睛,试图判断他的真诚程度。沉默了一会儿,她轻声说:“我相信你。但这不代表我同意你和我妈妈的关系。”
马库斯苦笑了一下:“我明白。但无论如何,谢谢你愿意相信我不是有意伤害淑芬的。”
林小雨没有再说什么,转身回到病房。那天晚上,她对母亲说:“妈,我想我可能误会马库斯了。他也许不是有意伤害你的。”
林淑芬露出欣慰的笑容:“马库斯是个好人,小雨。他只是不了解中国人的体质,犯了一个错误而已。”
林小雨点点头,但还是警告道:“即使如此,你以后也要更加小心。不要再随便喝那些来路不明的东西了。”
“我答应你。”林淑芬认真地说。
08
一周后,林淑芬的状况已经明显好转,医生同意她出院,但要求她定期回来复查。
出院那天,马库斯早早地来到医院,但他没有直接进入病房,而是在走廊上等待。当林淑芬在林小雨的搀扶下走出病房时,马库斯紧张地上前几步,又停下来,不确定自己是否应该靠近。
“马库斯。”林淑芬叫了他的名字,声音温柔。
马库斯小心翼翼地走近:“淑芬,你感觉好些了吗?”
“好多了。”林淑芬微笑着说,“医生说我可以回家了。”
马库斯松了一口气,但很快又紧张起来:“淑芬,关于那些草药...我真的很抱歉......”
“我知道你不是有意的。”林淑芬打断他,“这只是一个误会。”
马库斯感激地看着她,眼中含着泪水:“谢谢你的理解。但这件事让我意识到,我对中国文化和中国人的了解还远远不够。也许...也许我们需要重新考虑我们的关系。”
林淑芬有些惊讶:“你是说......”
林淑芬沉默了。她知道马库斯说的有道理,但心里还是有些难过。
“马库斯,文化差异确实存在,但这不是不可逾越的鸿沟。”林淑芬最后说,“我们可以一起学习,一起适应。”
马库斯露出感动的笑容:“你愿意给我这个机会吗?”
“当然。”林淑芬点点头,“但首先,我需要回家好好休息,恢复健康。”
“我明白。”马库斯郑重地说,“我会等你完全康复,然后我们再重新开始。”
林小雨在一旁听着他们的对话,脸上的表情也有了微妙的变化。她开始相信,也许这个非洲人是真心爱着自己的母亲的。
当天下午,林淑芬回到了自己的家。马库斯已经把自己的东西搬回了自己的公寓,给林淑芬留出充分的空间休养。林小雨请了一周假,每天来照顾母亲,确保她按时吃药,定期复查。
在家休养的日子里,林淑芬有了充分的时间思考自己与马库斯的关系。她回想起他们相处的点点滴滴,那些欢笑、那些温馨、那些互相扶持的时刻。尽管有文化差异,有沟通障碍,但她确信,马库斯对她的爱是真实的。
“马库斯,我想问你一个问题,”有一天,当林淑芬小睡时,林小雨低声对马库斯说,“你为什么会喜欢我妈妈?你们之间有这么大的差异,又有语言障碍,你真的能理解她吗?”
马库斯微笑着回答:“小雨,爱不需要完全的理解。你妈妈是一个温柔、坚强、聪明的女性,她对生活的态度,对他人的关怀,对文化的尊重...我爱她,就是爱这个完整的她,包括她的文化背景,她的生活习惯,甚至她的固执和倔强。”
林小雨被这番话触动了。她看着马库斯真诚的眼神,第一次真正相信,这个非洲男子是真心爱她的母亲的。
两周后,林淑芬终于可以出院了。她的肝肾功能已经恢复到接近正常的水平,戒断反应也基本消失。出院那天,林小雨和马库斯一起来接她。
“妈,你想回自己家,还是...”林小雨犹豫地问。
林淑芬看了看马库斯,又看了看女儿:“我想和马库斯一起回家。小雨,我知道你可能还有顾虑,但请相信我的选择。马库斯和我经历了这么多,我们的感情已经经受住了考验。”
林小雨点点头:“我尊重你的决定,妈妈。但答应我,如果有任何不舒服,立刻告诉我,好吗?”
“我保证。”林淑芬微笑着说。
就这样,林淑芬和马库斯继续了他们的同居生活,但这次有了一些变化。马库斯不再给林淑芬准备那种特殊的草药茶,而是学习中国的茶道,每天给她泡一杯清淡的绿茶或乌龙茶。林淑芬则更加积极地学习英语和约鲁巴语,以便更好地与马库斯沟通。
林小雨看着母亲脸上越来越多的笑容,心中的担忧逐渐消散。她开始接受马库斯作为家庭的一部分,甚至偶尔会邀请他们夫妻俩到自己家吃饭,介绍他们给自己的丈夫和孩子认识。
这段始于误会、经历波折、最终走向和谐的跨国恋情,不仅改变了林淑芬和马库斯的生活,也深刻影响了他们周围的人们。
社区里的居民逐渐接受了这对特别的夫妻,不再有闲言碎语;林淑芬的老朋友们也开始欣赏马库斯的艺术才华和绅士风度;甚至林小雨的孩子,也喜欢上了这个会讲非洲故事、会画动物的“黑爷爷”。
在一个寒冬的夜晚,林淑芬和马库斯坐在壁炉旁,回忆着他们相遇、相恋的历程。
“淑芬,”马库斯轻声说,“如果没有那个'爱情药剂'的意外,我们现在会在哪里?”
林淑芬微笑着握住他的手:“在同一个地方,马库斯。因为不是什么药剂让我爱上你,而是你的善良、真诚和对我的尊重。有些感情,是任何药物都无法制造的。”
马库斯眼中含着泪水,俯身亲吻了她的额头:“谢谢你原谅我的无知,接受我的文化差异,爱我的一切。”
“这就是爱情,马库斯。”林淑芬柔声说,接受彼此的全部,包括优点和缺点,包括光明和阴暗。
窗外,雪花无声地飘落,覆盖了整个世界。在这个充满爱的小屋里,一对特别的恋人依偎在一起,证明着爱情的力量可以跨越年龄、种族、语言和文化的界限,只要心意相通,灵魂相契,没有什么能够阻挡真爱的力量。60岁大妈和非裔男子恋爱,同居后身体不适去医院,医生:从医二十年没见过
刘医生递过林小雨一份检验报告:“我们在您母亲的保温杯中发现了一种极其罕见的物质,这在我行医的二十年从未见过。”
林小雨接过报告单,双手微微颤抖。当目光锁定在最后一页的结论上时,她的瞳孔骤然收缩,眼神由困惑转为难以置信的恐惧。
报告从她僵硬的手指间滑落,纸张在地板上发出轻微的响声。她的脸色瞬间变得苍白如纸,嘴唇失去血色,不住地颤抖。一阵眩晕袭来,她的身体摇晃了一下,双手猛地捂住嘴巴,却依然无法阻挡那声从胸腔深处爆发的撕心裂肺的哭喊。
“不可能!这绝对不可能!怎么会这样!”她的声音在办公室里回荡,充满了绝望与不敢相信。
01
医院走廊的消毒水味道刺鼻,林小雨坐在急诊室外的长椅上,紧张地盯着手机。屏幕上显示已经过去两个小时了,但她母亲的检查结果还没有出来。林小雨不由得又想起今天早上接到的那通电话。
“妈,你又头晕了吗?我马上过来!”林小雨顾不上和同事解释,抓起包就冲出了办公室。
当林小雨赶到母亲家时,看到的是林淑芬蜷缩在沙发上,面色苍白,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客厅里弥漫着一股奇怪的草药味,餐桌上放着一个黑色的保温杯,还冒着热气。
“妈,你这是怎么了?”林小雨顾不上脱外套,直接跑到母亲身边。
“没事,就是有点头晕......”林淑芬试图坐起来,可刚一动就又躺了回去,“可能是血压又高了。”
林小雨伸手摸了摸母亲的额头,滚烫一片:“妈,你发烧了!我带你去医院。”
“不用,不用去医院......”林淑芬虚弱地摆手,“吃点药就好了。”
“不行,这次必须去医院检查!”林小雨态度坚决,“你这样子都快站不起来了,还说不用去医院?”
就这样,林小雨半扶半抱地把母亲送到了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室的医生一看林淑芬的状况,立刻安排了一系列检查:抽血、心电图、B超......一项接一项。
林小雨在一旁不停地向医生解释母亲最近一个月的症状:持续的头晕、乏力、心悸,偶尔还会出现恶心呕吐。
“您母亲平时有什么基础疾病吗?高血压、糖尿病?”年轻的急诊医生一边记录,一边问道。
“高血压,吃药控制得还可以。”林小雨回答,“但她从来没有这么严重过。”
“最近饮食有什么变化吗?”
林小雨想起餐桌上那个黑色的保温杯,犹豫了一下:“她最近......”
“没有什么变化。”林淑芬突然插话,虚弱但坚定地看了女儿一眼,“就是普通的家常菜。”
林小雨欲言又止,最终还是闭上了嘴。她知道母亲在隐瞒什么,但现在并不是追问的时候。
检查结果很快就出来了一部分,但医生们却皱起了眉头。林淑芬的血象有些异常,肝功能指标也不太正常,但所有这些都不足以解释她如此严重的症状。
“需要留院观察,我们想做更多的检查。”主治医生对林小雨说,“您母亲这种情况比较复杂,我们需要排除一些可能性。”
“好的,麻烦您了。”林小雨点头。
当护士帮林淑芬办理住院手续时,林小雨悄悄把母亲的手机拿了出来,翻看通讯录。她知道母亲最近一年来有了一个“朋友”,虽然林淑芬从来没有明确告诉她这个朋友的身份,但林小雨多少猜到了一些。
果然,在通讯录里,她找到了一个名叫“马库斯”的联系人,备注是英文的“Marcus”。这个名字被标记为“常用联系人”,通话记录显示他们几乎每天都有联系。
“是淑芬吗?”男声听起来温和而热情。
“我是林淑芬的女儿,林小雨。”林小雨的声音有些冷淡,“我妈妈现在在医院,身体不太舒服。”
半个小时后,一个高大的非洲裔男子出现在医院走廊上,手里捧着一束白色的百合花。他四处张望,显得格外紧张。当他看到林小雨时,立刻快步走了过来。
“你好,你是小雨吗?我是马库斯,淑芬的......”他顿了一下,似乎在寻找合适的词语,“淑芬的朋友,她还好吗?”
林小雨上下打量着这个男人:约莫五十五六岁的样子,肤色黝黑,五官深邃,身材魁梧但不臃肿,穿着整洁的卡其色休闲装,脖子上挂着一串看起来像手工制作的木珠项链。他的眼睛里满是焦虑和关切,一点也不像是装出来的。
“医生正在给她做检查。”林小雨语气依然冷淡,“你跟我妈妈是什么关系?”
马库斯有些尴尬地笑了笑:“我是她的朋友,很好的朋友。我们认识快一年了。”林小雨正要继续追问,病房的门开了,医生走了出来。
“林小姐,您母亲现在可以见访客了,但不要太久,她需要休息。”医生说道。
马库斯立刻跟着林小雨走进了病房。林淑芬躺在床上,看起来已经比刚来医院时好多了。当她看到马库斯时,眼睛一亮,但很快又变得慌乱起来。
“马库斯,你怎么来了?”林淑芬的声音依然虚弱,但明显带着惊讶和一丝不自然。
“淑芬,我很担心你。”马库斯走到床边,轻轻握住林淑芬的手,“小雨告诉我你在医院,我马上就来了。”林淑芬看了看女儿,又看了看马库斯,似乎想说什么,却又欲言又止。
林小雨站在一旁,看着这个陌生男人握着自己母亲的手,心中五味杂陈。她从来没想过自己六十岁的母亲会有这样的“朋友”,更没想到这个“朋友”竟然是个非洲人。
病房里的气氛一时有些尴尬。马库斯似乎感受到了林小雨的敌意,主动松开了林淑芬的手,后退了一步。
“我只是来看看淑芬,确定她没事。”马库斯说,“如果你们需要私人空间,我可以先离开。”
“不,马库斯,你留下。”林淑芬突然说道,声音虽然虚弱但很坚定,“小雨,这是马库斯,我的...男朋友。马库斯,这是我女儿,小雨。”
“很高兴终于见到你,小雨。你妈妈经常提起你。”林小雨机械地与他握了手,脑子里一片混乱。她母亲,一个六十岁的中国大妈,有个非洲男友?这简直太荒谬了!
林淑芬似乎看出了女儿的震惊,轻轻叹了口气:“小雨,我知道你有很多问题,但我现在真的很累。我们可以改天再谈吗?”
林小雨回过神来,点了点头:“好吧,妈,你先休息。”她拉了拉马库斯的袖子,示意他跟她出去。马库斯俯身在林淑芬额头上轻轻一吻,然后跟着林小雨走出了病房。
“你们到底是怎么认识的?”一出病房,林小雨就迫不及待地问道。
马库斯微笑着,眼睛里闪烁着温柔的光芒:“这是个很美丽的故事,如果你愿意听的话。”
随着马库斯的讲述,林小雨的思绪被带回到一年前的那个初春早晨......
02
晨曦的第一缕阳光洒在社区公园的林荫道上,林淑芬穿着宽松的运动服,跟着几十个同龄人做着太极拳。这是她退休后每天必做的功课,不管刮风下雨。
林淑芬今年刚满六十岁,是一名退休的小学语文教师。五年前,她的丈夫因心脏病突发去世,留下她一个人生活。好在女儿小雨已经成家立业,工作稳定,每周都会来看她,生活倒也不算太孤单。
这一天和往常没什么不同,林淑芬做完太极拳,又在公园里散步了半个小时,最后在一张长椅上坐下来休息。她从包里拿出一本书,就在她专心阅读的时候,一个高大的身影在她面前停下,投下一片阴影。林淑芬抬起头,看到了一个从未见过的陌生面孔:一个黑人男子,穿着朴素但整洁的衣服,手里拿着一个素描本。
“对不起,打扰您了。”那人操着生硬的中文说道,“请问我能坐在这里吗?”
林淑芬点点头,往旁边挪了挪,给陌生人留出空间。那人向她道谢,然后在长椅的另一端坐下,打开素描本,开始画画。
林淑芬偷偷瞄了一眼,发现他画的竟然是公园里的景色:清晨的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小路上,几个老人在远处打太极,一对年轻夫妇推着婴儿车慢慢走过。他的画技相当不错,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了生动的场景。
“您画得真好。”林淑芬不由得赞叹道。
那人抬起头,露出一个灿烂的笑容:“谢谢。我喜欢画风景,尤其是有人的风景。”
林淑芬注意到他说中文时的奇怪口音,好奇地问道:“您不是中国人吧?”
“不是。”他放下画笔,伸出右手,“我叫马库斯,来自尼日利亚。”
林淑芬有些犹豫,但还是礼貌地和他握了手:“我叫林淑芬。”
“林...淑...芬...”马库斯重复着她的名字,发音有些滑稽,“美丽的名字,像花一样。”
林淑芬笑了:“谢谢。你的中文说得不错,在中国待了很久吗?”
“三年了。”马库斯回答,“我是艺术家,在美术学院教非洲传统艺术。”
他们就这样聊了起来。马库斯告诉林淑芬,他今年55岁,在尼日利亚上过艺术学院,曾经在欧洲和美国办过画展,三年前受邀来中国教书。
林淑芬也向马库斯介绍了自己:退休小学教师,丈夫已故,有一个在银行工作的女儿。她喜欢读书、种花、做家常菜,生活简单而规律。
“我每天早上都来这个公园。”林淑芬说,“已经坚持了五年了。”
“真巧,我也喜欢这个公园。”马库斯微笑道,“从今天开始,我也要每天来。”
林淑芬不知道该如何回应这句话,只是礼貌地笑了笑。她看了看手表,发现已经快到九点了:“我该回家了,今天认识你很高兴,马库斯。”
“我也很高兴认识你,林...淑...芬。”马库斯站起来,行了一个有些夸张的鞠躬礼,“希望明天还能见到你。”
林淑芬点点头,转身离开。走了几步,她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发现马库斯还站在那里,向她挥手告别。
这一天之后,马库斯果然每天都来公园,总是坐在同一张长椅上画画。有时候林淑芬做完太极拳,会和他聊上几句;有时候她只是远远地向他点头致意,然后继续自己的散步。
渐渐地,他们的交流从简单的问候发展到更加深入的交谈。马库斯开始向林淑芬学习更地道的中文表达,而林淑芬则从马库斯那里了解到了很多关于非洲的文化和艺术。
社区里的人很快就注意到了林淑芬和这个黑人男子的交往。早晨在公园里锻炼的老人们,开始交头接耳,指指点点。
有些人甚至直接来问林淑芬:“那个黑人是谁啊?怎么老跟你坐在一起?”
林淑芬总是平静地回答:“一个朋友,美术学院的教授。”
尽管如此,闲言碎语还是越来越多。有人说林淑芬是不是被骗了,有人怀疑马库斯是不是想拿绿卡,还有人猜测他们之间是不是有什么不正当的关系。
林淑芬把这些议论都置之度外。她知道自己和马库斯之间只是单纯的友谊,没什么好解释的。
一天下午,天空突然下起了大雨。林淑芬正在社区超市买菜,准备离开时发现自己忘了带伞。她站在超市门口,看着倾盆大雨,犹豫着是等雨小一点再走,还是冒雨回家。
就在这时,一把大伞遮住了她头顶的雨滴。她转头一看,是马库斯。
“我刚好路过,看到你站在这里。”马库斯笑着说,“我送你回家吧。”
林淑芬有些犹豫,但雨越下越大,她最终还是点了点头。
马库斯的伞很大,足够遮住两个人,但为了不让林淑芬淋到雨,他几乎把整把伞都倾向了她那边,结果自己的半边身子都湿透了。
“你这样会感冒的。”林淑芬有些不好意思地说。
“没关系,在尼日利亚,雨季的时候经常这样。”马库斯笑着回答,“我习惯了。”
林淑芬住在一栋老式的六层楼房里,没有电梯,她家在四楼。当他们到达楼下时,雨已经稍微小了一些。
“谢谢你送我回来。”林淑芬说,“要不要上去坐坐,喝杯热茶再走?”
马库斯有些意外,但很快就欣然接受了邀请:“如果不打扰的话,我很乐意。”
就这样,马库斯第一次踏入了林淑芬的家。这是一套标准的两居室,布置得整洁而温馨。墙上挂着林淑芬和已故丈夫的合影,书架上摆满了各种书籍,客厅的角落里放着一个小鱼缸,几尾金鱼在水中悠闲地游动。
林淑芬给马库斯倒了杯热茶,又拿出一条干毛巾递给他:“把头发擦干,免得感冒。”
马库斯道谢,接过毛巾擦了擦头发和脸。他好奇地环顾四周,目光最后停留在墙上的一幅书法作品上。
“这是什么意思?”他指着那幅字问道。
林淑芬看了一眼:“'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意思是说,生命中能遇到一个真正理解自己的朋友,就已经足够了。”
马库斯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在我们尼日利亚,也有类似的说法。我们相信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是为了遇见某些特定的人。”
林淑芬笑了:“听起来很美,就像是命中注定的缘分。”
“对,就是缘分。”马库斯学着说出这个中文词汇,“我想,我和你的相遇,也是一种缘分。”
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他们的友谊越来越深厚。有时候,林淑芬会邀请马库斯到家里来吃饭,亲手为他做一些中国家常菜;有时候,马库斯会带林淑芬去城里的艺术展览,向她介绍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
对于周围人的闲言碎语,林淑芬学会了充耳不闻。她知道自己和马库斯之间的友谊纯洁而美好,不需要向任何人解释。
直到有一天,马库斯突然向她表白,打破了这种平静的关系......
03
那是一个金秋十月的下午,林淑芬和马库斯坐在公园的长椅上,看着远处的枫叶在阳光下变成金红色。
他们认识已经半年了,这半年来,他们几乎每天都见面,无论是在公园晨练时,还是周末一起去看展览,亦或是在林淑芬家里聊天喝茶。
“淑芬,我有话想对你说。”马库斯突然打破了沉默,声音有些紧张。
林淑芬转过头看着他:“什么事?”
马库斯深吸一口气:“在我们尼日利亚,有一种说法,当一个人在异国他乡遇到了让自己心动的人,那就是上天的安排。”
林淑芬愣了一下,不太确定他的意思。
“我想说的是...”马库斯直视着她的眼睛,“我爱上你了,淑芬。我知道这听起来很突然,也许在你看来很荒谬——我们来自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但我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心。”
“马库斯...我...”她张口结舌,找不到合适的词语。
“你不需要现在回答我。”马库斯温柔地说,“我知道这对你来说可能太突然了。我只是想让你知道我的心意。无论你的决定是什么,我都会尊重。”
那天晚上,林淑芬辗转反侧,无法入睡。马库斯的表白在她心里激起了千层浪。她已经六十岁了,本以为自己的爱情生活早已结束,丈夫去世后,她甚至没想过要再找一个伴侣。可现在,一个比她小五岁的非洲男人向她表白,这简直像是一个天方夜谭的故事。
她开始回想与马库斯相处的点点滴滴:他教她用非洲的方式煮咖啡,她教他包饺子;他给她讲尼日利亚的民间故事,她给他念唐诗宋词;他为她画速写肖像,她为他织毛线围巾......这些回忆都是那么温暖,那么美好。
但与此同时,林淑芬也不得不考虑现实问题:她的女儿会怎么想?社区里的邻居会怎么说?他们之间的文化差异能够跨越吗?年龄差距会不会成为问题?最重要的是,她自己真的准备好开始一段新的感情了吗?
第二天一早,林淑芬打电话给女儿林小雨,约她出来吃午饭。她决定先与女儿商量这件事。在一家安静的茶餐厅里,林淑芬小心翼翼地向女儿透露了自己与马库斯的交往,以及马库斯的表白。
林小雨的反应比林淑芬预想的还要激烈:“妈!你疯了吗?一个非洲人?你们认识才多久?你确定他不是冲着你的钱或者绿卡来的?”
“小雨,马库斯不是那种人。”林淑芬试图解释,“他是个有修养、有教养的艺术家,在美术学院有正式工作,不缺钱也不需要绿卡。”
“那又怎样?你们之间有太多差异了!”林小雨激动地说,“语言不同,文化不同,生活习惯不同,你怎么可能和他在一起?再说了,你都六十岁了,妈妈,你这个年纪应该安安稳稳地过日子,而不是去谈什么异国恋爱!”
林淑芬沉默了。她知道女儿说的都有道理,但心里却有一个声音在反驳:如果她只是追求安稳,那么这后半生还有什么意义?难道就因为年龄大了,就不配拥有爱情和快乐了吗?
林小雨看着母亲坚定的眼神,叹了口气:“妈,我只是不想你受伤害。如果他真的有一天离开了,或者欺骗了你,你该怎么办?”
“那我也会坦然接受。”林淑芬微笑道,“至少我勇敢地去爱过,不是吗?”
这次谈话以不欢而散告终,接下来的几天里,林淑芬一直在思考自己的决定。她翻出了与已故丈夫的相册,一页一页地看着,仿佛在向他请教。
林淑芬和丈夫是大学同学,毕业后一起分配到同一所小学教书,后来结婚生子,生活平淡但幸福。丈夫去世前,他们已经共同生活了三十多年。她一直以为自己会就这样独自度过余生,直到遇见了马库斯。
“老林,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林淑芬轻声对着丈夫的照片说,“你会希望我找到新的幸福吗?”
照片中的丈夫依然微笑着,仿佛在鼓励她:去吧,别害怕,勇敢地追求你的幸福。
一周后,林淑芬约马库斯在公园见面。当马库斯看到她时,眼中闪烁着期待和忐忑。
“马库斯,关于你上次说的事...”林淑芬深吸一口气,“我想告诉你,我愿意尝试。虽然我们之间有很多差异,但我相信只要我们相互尊重、相互理解,一切都可以克服。”
马库斯的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他激动地握住林淑芬的手:“谢谢你给我这个机会,淑芬。我会用我的真心来回应你的信任。”
就这样,在晚年时光,林淑芬意外地迎来了一段跨国恋情。他们开始以恋人的身份约会:一起去看电影,一起在河边散步,一起品尝不同国家的美食。马库斯甚至开始学做中国菜,虽然总是把盐放多了,但林淑芬还是会夸奖他的进步。
04
有一天,马库斯送给林淑芬一个特别的礼物——一个精美的保温杯。
“在我们尼日利亚,有一种传统饮品,是用特殊的草药熬制的。”马库斯神秘地说,“这种饮品可以强身健体,还有助于心脏健康。我特意从家乡带来的草药,想让你试试。”
他从包里拿出一个小布袋,里面装着一些干燥的草药,闻起来有一股奇特的香味。
“这是我们部落的传统,每天早上饮用一杯这种草药茶,可以让人充满活力。”马库斯说着,将一些草药放入杯中,倒入热水,“你每天喝一杯,我保证你会感觉更加精神。”
林淑芬接过保温杯,闻了闻,味道有些怪,但并不难闻:“这是什么草药?安全吗?”
“完全安全。”马库斯信誓旦旦地说,“我们尼日利亚人从小就喝这个,老人小孩都适合。我母亲活到了90岁,每天都喝这种茶。”
林淑芬半信半疑地尝了一口,味道有些苦,又有些甜,后味还带着一丝说不出的香气。
“怎么样?”马库斯期待地问。
“还不错,就是有点苦。”林淑芬实话实说。
“苦是正常的,好药都是苦的嘛。”马库斯笑着说,“以后我每天都给你准备,保证你喝了之后身体倍儿棒!”
从那天起,马库斯开始每天准备这种特殊的草药茶给林淑芬喝。起初林淑芬只是出于礼貌才喝的,但慢慢地,她似乎真的感觉到了一些变化:睡眠质量变好了,精神也更加充沛了。
“这草药真的有效?”林淑芬有些惊讶地问马库斯。
“当然!”马库斯骄傲地说,“这可是我们祖传的秘方,在非洲,我们称它为'爱情药剂',因为它不仅能强身健体,还能增进感情。”
林淑芬听了笑起来:“什么爱情药剂,这不是迷信吗?”
“不是迷信,是传统。”马库斯纠正道,“这种草药确实有助于心脏健康,而在我们的文化里,心脏是爱情的象征。所以,让心脏健康,也就是让爱情更加健康。”
林淑芬觉得这个解释很有趣,也很浪漫。她继续每天喝着马库斯准备的“爱情药剂”,生活似乎变得更加美好了。
与此同时,林淑芬和女儿林小雨的关系变得有些紧张。林小雨坚决反对母亲的这段恋情,经常打电话来劝说她:“妈,你真的想清楚了吗?你们之间的差异太大了,未来会面临很多问题的。”
林淑芬只是平静地回应:“小雨,我已经六十岁了,我有权利决定自己的生活方式。马库斯是个好人,他尊重我,关心我,这对我来说就足够了。”
社区里的人也议论纷纷。有人说林淑芬“老牛吃嫩草”,有人说马库斯是“骗婚”,还有人猜测他们之间有什么不可告人的交易。这些闲言碎语传到林淑芬耳朵里,她只是一笑置之。她知道自己和马库斯之间的感情是真实的,不需要向任何人证明。
林淑芬的老朋友们也纷纷劝她:“淑芬啊,你这个年纪了,还是安安稳稳过日子比较好。找个伴可以理解,但为什么非要找个外国人呢?咱们小区不是有好几个退休的老教师都挺不错的吗?”
林淑芬总是笑着回答:“缘分这东西,说不清道不明。我也没想到会遇到马库斯,但既然遇到了,为什么不珍惜呢?”
他们一起克服了语言障碍、文化差异和外界压力,在相互理解和包容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
直到有一天,马库斯突然提出了一个让林淑芬始料未及的建议......
05
“淑芬,我在想......”一个周末的下午,马库斯坐在林淑芬家的沙发上,有些犹豫地开口,“我们认识已经快一年了,在一起也有半年了,你觉得...我们是不是可以考虑同居?”
林淑芬正在厨房里切菜,听到这话,手中的菜刀停在了半空中。同居?这个词对于一个传统的中国老太太来说,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在她的观念里,没有结婚就同居,是不道德的行为。
“同居?”林淑芬走出厨房,擦了擦手上的水,“马库斯,你知道在中国,特别是我们这一代人,同居是一件......”
“不太能接受的事情,我知道。”马库斯接过她的话,“但是淑芬,我们都已经不年轻了,经历过婚姻,有自己的孩子。我们在一起,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自己的幸福。再说,我租的公寓离你这里有半小时车程,每天往返很不方便。”
林淑芬坐到马库斯身边,陷入了沉思。她知道马库斯说的有道理,但心里还是有些犹豫。同居意味着更加亲密的关系,也意味着要面对更多的非议和压力。
“你再考虑考虑,不急着做决定。”马库斯握住她的手,“我尊重你的选择。”
经过一周的思考,林淑芬终于做出了决定。她约马库斯出来吃饭,在一家安静的中餐厅里,她对马库斯说:“我同意同居,但有一个条件——我们先保留各自的住所一段时间,看看是否真的适合一起生活。”
马库斯激动得差点打翻了茶杯:“淑芬,你不会后悔的!我会尊重你的生活习惯,也会学着适应中国的生活方式。”
就这样,马库斯开始逐渐把自己的东西搬到林淑芬家里。起初只是一些换洗衣物和日用品,后来是一些书籍和画具,最后是他珍藏的非洲手工艺品和画作。
林淑芬腾出了一半的衣柜和书架给马库斯,还专门买了一张宽大的画桌放在客厅一角,方便他创作。家里的装饰也融入了非洲元素:墙上挂着马库斯的画作,茶几上摆着非洲木雕,窗台上放着从尼日利亚带来的植物种子培育的盆栽。
同居生活并不如想象中那么简单。文化差异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显现:马库斯习惯晚睡晚起,而林淑芬喜欢早睡早起;马库斯喜欢辛辣重口味的食物,林淑芬则习惯清淡;马库斯说话声音洪亮,喜欢边说边手舞足蹈,林淑芬则习惯小声细语,举止含蓄。
最让林淑芬不适应的,是马库斯在厨房里的表现。他喜欢尝试各种非洲料理,使用大量的香料和调味品。每次他下厨,整个房子都弥漫着一股奇怪的香味,让林淑芬有些头晕。
“马库斯,能不能少放点香料?”林淑芬试探性地建议,“这个味道太浓了,邻居都能闻到。”
“这就是正宗的非洲风味啊!”马库斯自豪地说,“在我们那里,香料越浓,代表做菜的人越用心。这道料理是我妈妈教我的,她是我们村子里最好的厨师。”
看着马库斯兴致勃勃的样子,林淑芬不忍心泼冷水,只好勉强点头。她开始尝试适应这些奇怪的味道,有时候甚至觉得还挺好吃的。
不过,真正让林淑芬困扰的,是马库斯每天都要给她准备的那杯“爱情药剂”。从他们开始约会那天起,马库斯就坚持每天给林淑芬煮一杯特殊的草药茶,据说可以强身健体,增进感情。
起初,林淑芬只是出于礼貌才喝的,但慢慢地,她似乎真的对这种饮品产生了依赖。每天早上,如果没有喝这杯茶,她就会感到头晕乏力;而喝了之后,整个人都会精神焕发。
随着同居生活的开始,马库斯对这杯“爱情药剂”更加重视了。他专门买了一个精美的黑色保温杯,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准备这杯特殊的饮品。
就这样,林淑芬开始了每天喝“爱情药剂”的日子。起初,她确实感觉精神变好了,睡眠也更加香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她开始注意到一些异常:有时候会无缘无故地头晕,心跳加快,甚至出现轻微的恶心感。
“可能是年纪大了,身体机能退化吧。”林淑芬自我安慰道,并没有太在意。
与此同时,社区里的闲言碎语越来越多。邻居们发现马库斯经常出入林淑芬家,甚至开始在那里过夜,顿时议论纷纭。
“听说林老师和那个黑人同居了!”
“真不要脸,都六十岁的人了,还做这种事!”
“肯定是被骗了,那黑人指不定打什么主意呢!”
这些话传到林淑芬耳朵里,让她感到很不舒服。但每次她情绪低落时,马库斯总能用他特有的幽默感和乐观精神逗她开心。
“淑芬,在非洲有句谚语:'狮子不会因为绵羊的评价而改变自己的步伐'。”马库斯安慰她,“我们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知道彼此的感情是真实的,这就足够了。”林淑芬被他的话打动,决定不再在意外界的眼光,专注于自己的感受和幸福。
林淑芬的老朋友们也纷纷劝她,其中最关心她的是退休同事王阿姨。
“淑芬啊,你想清楚了吗?和一个外国人同居,多少有些不妥当啊。”王阿姨担忧地说,“而且你们之间语言不通,生活习惯不同,长期相处会很辛苦的。”
林淑芬笑了笑:“王姐,我们相处得挺好的。马库斯很尊重我,也很照顾我。语言不是问题,他中文说得越来越好了,我也在学一些简单的英语。至于生活习惯,互相包容嘛。”
王阿姨叹了口气:“我只是担心你。那个黑人看起来很高大,如果他对你......”
“马库斯不是那种人。”林淑芬坚定地说,“他是个温柔、有教养的艺术家,从来不会大声说话,更不会动手动脚。”
林淑芬感激地点点头:“谢谢你,王姐。”
06
有一天早上,林淑芬刚喝完马库斯准备的“爱情药剂”,突然感到一阵强烈的眩晕,差点摔倒在地。
“淑芬!”马库斯及时扶住了她,“你怎么了?”
“有点头晕......”林淑芬虚弱地说,“可能是昨晚没睡好。”
马库斯扶她坐到沙发上,关切地问:“要不要去医院看看?”
“不用,休息一下就好了。”林淑芬勉强笑了笑,“可能是年纪大了,身体不如从前了。”
马库斯点点头,但眼中闪过一丝忧虑。他拿来一条毛毯,轻轻盖在林淑芬身上:“你先休息,我去给你倒杯温水。”
林淑芬闭上眼睛,感觉头晕稍微好了一些。她没有告诉马库斯,这种头晕的感觉,似乎每次都是在喝完那杯“爱情药剂”后不久出现的。她不想伤害马库斯的感情,毕竟他是那么用心地准备这杯饮品。
可是,情况并没有好转。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林淑芬的症状越来越严重:不仅是头晕和恶心,还开始出现心悸、胃痛、手脚麻木等症状。她的脸色也变得苍白,体重在短短两个月内下降了近五公斤。
马库斯注意到了这些变化,非常担心:“淑芬,你最近看起来不太好,我们去医院吧。”
林淑芬犹豫了。她其实已经开始怀疑,自己的不适可能与那杯“爱情药剂”有关。但她不知道该如何向马库斯提出这个疑虑,怕伤害他的感情。
“再等等看吧,”林淑芬勉强笑了笑,“可能只是秋冬交替,天气变化引起的。”
马库斯虽然不太相信,但也尊重她的决定。他开始变得更加细心,每天观察林淑芬的脸色和精神状态,随时准备带她去医院。
与此同时,林淑芬偷偷减少了“爱情药剂”的摄她开始偷偷倒掉一部分,有时候甚至假装喝了,实际上一口没沾。
奇怪的是,每当她不喝或少喝这种饮料时,身体状况反而会好转一些。这让她更加确信,自己的不适与这杯神秘的“爱情药剂”有关。
可是,她该怎么向马库斯说明这一点呢?马库斯那么热情地准备这种饮品,把它视为自己文化的一部分,如果她直接说这东西可能对她有害,会不会伤害他的感情?林淑芬陷入了两难。
直到有一天早上,林淑芬在厨房准备早餐时,突然感到一阵剧烈的头痛,眼前一黑,整个人摔倒在地,失去了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