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晓东|陈彦长篇小说《主角》赏析
一、肯定与否定
我欣赏一件文艺作品,一般是看它肯定什么,否定什么,再以此审视创作者的创作视角和主题,判断他代表谁为谁说话。我觉得这很重要,关系到创作者是在为谁服务的问题。这个问题是文艺欣赏的首要问题,是影响到我喜欢与否的问题。这段时间阅读了陕西作家陈彦的长篇小说《主角》,被其中的忆秦娥深深吸引。以我的阅历,理解这样一个人物并不难,但对于作者塑造这么一个形象想说明什么陷入沉思。今天,我想在此梳理一下自己的思考:
一、作者用艺术追求的成功肯定了她的奋斗精神。忆秦娥从一个放羊娃到一代秦腔名伶,尝尽了人世苦辣酸甜。用她在舞台上历经沧桑而常青不衰肯定了她对传统文化艺术的追求与坚守;用她不忘苦难、同情弱者、感恩胞亲的品行,肯定了这个人物有血有肉、充满亲情、真实可信。用她渺视权贵、不畏世俗肯定了她艺术至上、坚守自我的个性。当然,坚持不懈地勤学苦练、基本功好、真诚为人民群众服务才是她深受读者喜爱的根本!
二、作者又以她的生活从一次失败、二次失败到最后对生活失去信心否定了她性格上的单纯、倔强、不容忍、不纳言,把生活当艺术和缺乏生活智慧。一是对普通人的苛求,比如对前夫刘红兵的偏见、误解、记恨最后导致刘的自我毁灭。比如对后夫石怀玉从敬佩到厌恶,最后逼其自杀。比如对圈子里的风萧萧,也就是她的初恋的坠落,心怀内疚、依依不舍。个人生活一手好牌被她打的稀烂。二是把对戏曲的依恋无意识地转化成对舞台的依恋,对老艺术家的依恋,对秦腔新生代的依恋,这种依恋甚至包含着自恋和占有。这其中,有舞台坍塌事件,有古老前辈的愤然离去,有毛娃的上吊自尽,宋雨登上主角自己的落寞与不甘。世上的一种爱,爱得恰到好处是力量,爱得过分了就成拖累。
陈彦没有说教,而是通过忆秦娥的经历,一层层、一根根抽丝剥茧地展现她的性格,一边肯定一边否定地呈现着她的戏曲人生和生活历程。其实,这不正是我们百姓阅读人生的习惯吗?说的唯心一点老天爷安排命运,说的唯物一点就是性格决定人生。这也许正是我之所以被这部小说吸引的理由吧!
二、“痴”是一种境界
陈彦在小说《主角》中,几次借角色之口称赞忆秦娥对秦腔表演的痴迷说:“这娃唱戏唱瓜咧!”这“瓜”字为关中方言,为“傻”、“痴”之意。那么,忆秦娥真的是唱戏唱傻了吗?我看不是,而是说她唱戏唱到了一定的水平、高度、或者说是境界。要不,她怎么会大红大紫呢?在日常,我们把对一件事物的喜欢分为兴趣爱好、上隐着迷、如痴如醉这么三个层次。从程度上说是有高下的,松紧的,离得开离不开的;而从境界上说则是技术和艺术两种完全不同追求。就拿唱戏来说,有戏曲爱好者,有戏迷票友,有戏曲艺术家,前一是喜欢听听,前二是不但爱听、而且爱唱,如此而已的自我沉浸;第三则不但自己深入戏中,而且用戏来感染和影响别人。忆秦娥被群众喜欢,正在于她演戏感染了群众。
陈彦就是这样来塑造忆秦娥这个人物的。她从放羊娃到进剧团学戏,起初是为了混口饭吃,因为山里太苦。当她发现学戏想成名需吃更大的苦时,她也曾退缩逃回家还要放羊。后在多位戏曲前辈的鼓舞、鞭策和培养下,她渐渐地体会到传统戏曲的魅力并全身心投入其中。再加之当时戏曲环境的影响,她从幕后走向台前,从龙套成长为主角,从县团唱到省团,从演员唱成名角。为了让忆秦娥更加地有血有肉,真实可信,陈彦让她的学艺之路、成名之路充满奇曲,历尽挫折。特别是让她在个人生活上表现的单纯无知、刚愎自用,戏剧上成功,生活中失败。如此安排也并不矛盾,痴迷于戏剧必然无能于生活,或者叫影响到生活,一心不能二用,有得必有失嘛!而恰恰艺术家用艺术去感染更多的人。
小说中还有个重要人物胡三元,他是忆秦娥的舅舅,也是带她入行的人,这是小说中一个很重要的人物,也是塑造极为成功的一个角色。首先就是个性鲜明,他是剧团的司鼓手,技艺高超,恃才傲物,对艺术如痴如狂;他生活桀骜不驯,放荡形骸,多遇不测也不改初衷。他痴迷司鼓,敬畏艺术,坚守阵地,容不得半点对艺术的亵渎。说他是“鼓痴”一点也不为过。正是他的这股子痴劲儿,让他稳坐剧团司鼓之头把交椅。也是这股子痴劲儿,让他不惜得罪同行、得罪领导,饱受排挤和打击,甚至一辈子大事不成。这个人物,在小说中补充说明了忆秦娥不痴不成功的深刻道理。
所以我说,痴是一种境界。就忆秦娥来说,追求的是一种超越自我的“大我”,即秦腔的“忆秦娥”,群众的“忆秦娥”,人民的“忆秦娥”。没有痴的精神,达不到一种忘我的境地;没有痴的态度,放不下世俗的纷繁,不可能全身心投入到秦腔的继承、发扬与光大中。由此看来,竞争对手楚嘉禾输给她是合理的,放弃初恋风萧萧是合情的,与前夫刘红兵离婚是必须的,现夫石怀平为她自杀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她永远都在奋不顾身地追求目标的路上!
三、活人与活世的辩证法
小说《主角》里有个人物叫米兰,也是秦腔演员出身,是忆秦娥的前辈老师,虽未在梨园成就大名声,却人生结局美满。我觉得很有必要说一下这个人物,因为拿她与忆秦娥一对比,又让我悟出不少东西来。
米兰曾是忆秦娥入行之初县剧团的台柱子,小有名气的当家花旦,团领导的红人,后来跟省城物资局干部结婚,从此告别舞台调往省城,再后来定居美国。若干年后回国探亲与秦腔旧人重逢,惺惺相惜,帮忙联系秦腔团赴美国文化交流演出,轰动一时。
实事求是地说,米兰在小说中算不上重要角色,仅仅就是出现过的一个人物而已,她虽是忆秦娥的老师,对忆秦娥有所帮助,忆秦娥当初也十分的羡慕她,但她一闪而过,仅此而已。但她后来的再次出现,却叫人刮目相看,就好像是上帝派来帮助忆秦娥的,帮助秦腔传统艺术发展的,因为当时国内文化形势大变,秦腔面临市场枯竭无路可走之际,能出访美国开拓国际市场无异于秦腔的“柳暗花明”, 给了为生计而忙的忆秦娥以“春风送暖”。这不能不叫我疑惑:怎么秦腔人救不了秦腔,却被一个局外人救了?忆秦娥为了秦腔而活着,可秦腔却养不活她?而米兰因发迹了,有钱了,却能给秦腔带来希望?这又不能不叫我想到一个问题,即活人与活世。
我以为活人就是为自己活,活自己的人,自己好了世界才会好。而活世是为别人活,别人说好才是好,不论自己。说的通俗一点就是为面子而活,为声誉而活。活人活世孰是孰非,孰对孰错?再看小说,米兰当初在舞台上为了主角与胡彩香争得不可开交,不可谓不耍尽心眼,使尽手段,那是职业要求,更是生存需要。而她遇到省城干部就依然决然告别秦腔,义无反顾追求自己的美好。说明她把秦腔当作职业,当作生存手段,而她追求的是自己生活的更好。一但有了好的出路她当然择优而从。而忆秦娥则完全不同,她学戏是为改善生存环境,她坚持不懈是因为喜欢,她演好戏站好舞台是为了名声,她坚持自己的戏曲理念原则是为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归根结底忆秦娥是为秦腔而活。
活人还是活世,这似乎成了一个哲学问题,即活人是经济基础,而活世是上层建筑。活人踏踏实实,手中有粮心里不慌;活世名扬利万,个人得失从不计较,梦想至上。两种选择,两条人生路。米兰有过奋斗,但她择优而从,见好就收,从从容容做自己想做、能做、做得到的事。而忆秦娥一往情深、勇往直前、一条道直到黑的追求秦腔梦想,一生劳累,最终落下的仍是遗憾和不甘。也许有人会说这就是命。作为一个旁观者,我倒觉得为什么一定要看结果呢?为什么不看看过程?流星一划而过却光彩夺目,飞蛾冒死扑火追求光明。人活一世草木一秋,其实呀,人生一世做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给后世留下什么。
四、 “三个为什么?”
小说《主角》通过忆秦娥的一生,反映了时代的发展变迁,人生的跌宕起伏,秦腔的随风飘摇以及作者对生命的价值取向探索。前面我谈了忆秦娥的肯定与否定,“痴”是一种境界,活人与活世的辩证法,都是就人说事,或者就事说事。今天,我想就书说事,阐明一下书中的“三个为什么?”
第一,这书为什么不叫《忆秦娥》而叫了《主角》?我觉得呀是作家陈彦对作品主题由单纯人物向社会方位的有意提升。在写作的过程中,他一定是瞄准忆秦娥这个人的,围绕这个人编排故事推进情节,全方位塑造忆秦娥这个形象。也就在此过程中,作者从未间断地、拔出萝卜带出泥式地对人情世故、时代变迁和社会风貌作了直接或间接地描述。回过头来看,忆秦娥这个人物就不单纯是个书中角色了,而是大社会里的一分子,她个人命运因性格而成,更因社会影响而成,写忆秦娥不过是确定她在这个世界中所处的位置而已。命运对人物个体来说是人生走向,对社会大舞台中来说就是你主角或配角的位置。往直白里说,就是怎样成主角?如何做主角?主角如何摆正自己的位置?作者把一个社会问题升华为一个哲学问题,加重作品的文学力量。
第二,忆秦娥的身旁为什么有那么多的穷人、倒霉蛋、失意落迫者?我觉得首先一个是作者的平民倾向,陈彦的几部作品都可证明他是一位为平民而写作创作的作家,他的作品充满了渗入骨髓的底层平民气息和爱恨情仇。如果对号入座,他笔下的人物在我们的周围可以一抓一大把。再一个这是塑造忆秦娥这个形象的需要。你想呀,因为穷、想改变穷就要努力要奋斗,努力奋斗未必能成功,还要战胜和超越其它的奋斗者。事实也是如此,成功的人毕竟少数,没有别人的失败哪有你的成功!一将成名万骨枯嘛!况且你的成功要有失败的其它人来烘托,有人失意才能更显你的得意。小说中,忆秦娥的家人都穷,但都是有主张,都有方向,都不甘落后永远受穷。忆秦娥的恋人、爱人、丈夫,他们都是倒霉蛋,因为他们遇到了更强的忆秦娥。忆秦娥的前辈、老师和同学,他们也努力也有才华,但全被忆秦娥的光环所笼罩。没有这些人哪有忆秦娥啊!当然,更为重要的一个是忆秦娥的成功来自于她超过常人的心血与感情、思想与精神的付出,这是小说表现的重点,也是全书最征服读者、征服人心、最感人至深的东西。
第三,忆秦娥为什么最终也走向落寞?我想这应该是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吧。长江后浪推前浪,江山代有人才出。忆秦娥在被她的学生顶替主角之位后,心有不甘倒并非她不承认现实,而是觉得这个转变来得太快太突然,她还没有做好隐退的思想准备,她一下子还转不了这个弯儿。但这是迟早要来迟早会来的事情,这个现实你不承认也得承认,除非像她的老师七十多了不服老,强撑身体亮绝活儿,最后落得个魂断舞台。她的第二任丈夫石怀玉为她而殉情自杀,同样也隐喻了为了艺术而人生的就只是一道闪光,为了人生而艺术的才真实而美好。还有米兰的激流勇退、楚嘉禾的悄然转型、胡彩香的过得且过等等忆秦娥的身边人,都在说明这个问题。
小说《主角》,内容其实是很丰富的。而我也只想到这些,说到这些。在这里摆龙门阵不过表达一下自己的喜欢,仅些而已。
作家档案
程晓东,陕西人,现居西安。中国石油作家协会会员。喜欢读书写作。现供职于长庆培训中心。
文艺轻刊 优质原创作品集散地
本刊顾问
郭 平 冰 泉 王永华 姜 毅
本刊编委
程莫深 汀 兰 阿 静 邓立鹏
冰 轮 宋希晨 坦克兵 素 心
清 幽 周妍蕉
本刊定位:青春、唯美、深情、精短。
扫描二维码了解更多资讯
▼2023年要事回眸▼
2023年年度最唯美作品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