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常逛书店,会发现市面上有两类专门写给年轻公务员的书。
一是厚黑学:教导年轻人学习“权谋”,如何服务领导、如何巧舌如簧,常提及潜规则,强行给职场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
二是工具书:教导年轻人学习“工作技巧”,如何服务饭局,如何公文写作,把宏观工作聚焦在饭局点菜攻略、公文标题秘籍等细枝末节的招式上。
在我看来,上述书籍本质上都是在给渴望进步的年轻人兜售“捷径”,希望通过一招一式的讲解,一梁一木的堆砌,让年轻人通过照葫芦画瓢实现“走的更快”和“爬的更高”,却忽略对“公务员”和“政府”这两个主体的宏观理解和微观认知,看似走得快,却不一定走得远。
我更愿意推荐年轻朋友们对“公务员”和“政府”的底层逻辑做系统的认知与了解,先打好体制内发展的基础,毕竟只有先“走得稳”,才能考虑“爬得高”的问题。
因此,我会推荐年轻公务员阅读以下五本书,是我自己读过受益匪浅的,也是对公务员职业起点有极大帮助的书籍。
看似普通寻常的一本书却内有乾坤。很遗憾的是很多在体制内工作几十年的人还没读过《公务员法》,甚至在部分认知上存在原则性错误,对公职人员权利与义务的理解更是令人啼笑皆非。
这本书可以让年轻公务员对自身的权利与义务有直观、深刻的了解,让职业认知从朦朦胧胧、雾里看花到高屋建瓴、纲举目张,对公务员这个身份拥有系统性、框架性的理解,可以说是了解公务员,熟悉公务员权利义务的最佳入门读物。
为什么说公务员是铁饭碗?为什么说公务员招录比以前更公正?领导让我们在文件上签字,我们会承担什么责任?为什么体制内都热衷于“2年基层经验”?单位如何对公务员进行考核,不同考核对应什么后果?公务员加班是否有加班费?在单位内遇到不公如何进行申诉、控告?国企、院校人员到如何调任至公务员?工作多少年可以申请退休?
你在体制内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很多困惑都可以在《公务员法》找到答案。
“原则千万条,底线第一条”,体制内经常能在廉洁教育活动中了解各种典型案例,遗憾的是大部分人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许多公务员不能完整说出四种形态,五种处分的名称,在日常工作中仅仅依靠朴素的价值观来判断合规性,除了不能收受钱财等刚性规则外,对于工作纪律和规则边界没有明确清晰的认知,甚至有人越界而浑然不自知。
这本书能让你系统性、框架性的了解工作纪律,明晰工作底线,帮助你工作中进行合理拒绝,是对抗领导下达的违法违规命令的最佳武器,保护你的体制内之路走的更稳。
为什么公务员在外面遇到纠纷,即使自己占理也喜欢“息事宁人”?工作中摆烂,不负责任可能会面临什么处分?随意帮“老油条”签名会带来什么后果?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收到购物卡应该怎么处理?党员干部是否可以买股票?是否可以做兼职?婚丧事宜中如何正确理解礼尚往来?
你在体制内工作中遇到的纪律、风险相关问题都可以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找到答案。
上述两本书站在公务员个人的角度,系统性、框架性的帮助年轻公务员了解公务员的权利与义务、条件与责任、规矩与尺度,让你的体制之路走的更稳。
对公务员职业有系统性理解后,更要明白政府体制的治理结构、思维模式、决策逻辑和行动依据。
“了解政府认为应该怎么办,比了解'我’认为应该怎么办更重要。”
成为一名公务员除了在编制上“置身事内”,更重要的是思维上的“置身事内”,《置身事内》可以说是理解中国政府思维和政策决策逻辑的最佳入门读物。
《置身事内》以地方政府投融资为主线,深入浅出地刻画了地方政府进行经济治理的基本方式,上篇介绍微观层面:地方政府的基本事务、收支、土地融资和开发、投资和债务等;下篇解释微观行为与宏观现象的联系,包括城市化和工业化、房价、地区差异、债务风险、国内经济结构失衡、国际贸易冲突等。
许多你无法理解的地方政府行为都可以在书中找到答案:政府怎么挣钱?怎么用钱?公务员的工资从何而来?为什么过去几十年房价突飞猛进?政府如何通过招商引资推动经济发展?为什么过去招商引资青睐重资产制造业?为什么以前常常重生产轻消费?
《置身事内》为我们理解政府行为、政策逻辑、社会现象,提供了一个专业的视角。
“了解一把手认为应该怎么办,比了解'我’认为应该怎么办更重要。”
这本书对我国体制的行政发包制和晋升锦标赛的治理模式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深入浅出的讲解了高层通过行政发包、地方分权、财政分成、晋升锦标赛等手段激励地方政府一把手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对于年轻人理解单位一把手的思维逻辑和决策依据有极大帮助。
许多你无法理解的地方主官行为都可以在书中找到答案:为什么历任一把手都把经济发展作为第一抓手?为什么网上有人戏称南山必胜客?为什么体制跨部门横向互联互通总是很难?为什么电子政务系统迟迟不能互联互通?
《转型中的地方政府》为我们理解地方政府各部门一把手的利益诉求、决策逻辑、行动依据提供了一个专业的视角。
“了解中层、基层领导认为应该怎么办,比了解'我’认为应该怎么办更重要。”
该书是《转型中的地方政府》延伸阅读,通过详实丰富的史料、精细巧妙的研究设计、科学专业的计量分析、可读性极高的故事,深入分析权力来源的差异,揭示不同地区发展差异背后的因素,从中层、基层领导的视野解读了政府内部权力结构。对于年轻公务员理解权力来源、权力结构、单位内中层基层领导的利益诉求、决策逻辑、行动依据和中基层体制内职场生态有极大帮助。
许多你无法理解的单位里中基层领导行为都可以在书中找到答案:地方政府不同层级领导的权力来源于哪里?为什么浙江、广东等地区经济发展更好?为什么单位二把手,三把手常常拥有更好的群众基础?为什么每个单位都有几个晋升无望,对同事非常热心的的老大哥老大姐?
《权利结构、政治激励和经济增长》为我们理解地方政府中层、基层领导的利益诉求、决策逻辑、行动依据提供了一个专业的视角。
我始终相信体制之路是一个在常量之上不断积分的过程,但我想对比不断积分,常量的搭建积累也许更重要,毕竟对比“走的更快”和“爬的更高”,更可贵的是“走得更稳”和“走得更远”,上述五本书帮助年轻公务员筑牢根基,行稳致远,与各位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