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微信那些失败的功能

无疑,坐拥7亿日活的微信极其成功,有人说微信的成功在于赛道的成功,然而即便把微信和国际上其他地区的同类应用WhatsApp、Line等相比,微信所取得的成绩依然鹤立鸡群,不仅因为其庞大的用户量,更因为微信枝繁叶茂的生态体系。

然而,张小龙并非神,微信的发展过程中的确也有探索、曲折和失败,本文要讨论的话题就是微信在产品发展过程中那些失败的功能,深度剖析那些微信历史上所走过的弯路,它们真实存在,只是这些失败已在微信梦幻般的成功之下被业界遗忘。

当然,本文也并非只聊微信失败功能本身,事实上本文后半部分的重心是在这些盘点之后和大家一起思考一个更加重要的、更加本质的问题——为什么微信的失误这么少?以及微信还能以如此低失败率的节奏继续高歌猛进吗?

从这个雄心勃勃的口号能看出张小龙对于这一版本推出的实时对讲功能有着极高的期望,然而这个功能最终还是在3年后的6.3.5版本下线了,它并没有流行起来,如今我们只能在入口极深的“微信位置共享”的时候才能找到这个功能,它使用率极低,那么这个曾经被张小龙寄予厚望的功能到底是如何走向下线的呢?

还是回到这个需求的起点,一位微信产品经理在腾讯大讲堂分享过语音对讲这个需求起初是源于自驾游车队的沟通场景,然而作为一款国民产品,微信一个重要原则的产品原则是——不做小众需求,自驾游车队沟通这个极小众的场景为什么能入张小龙法眼呢?

让我们回到实时对讲诞生的历史背景,把时间放回到2013年,那时候尽管微信已经上线了语音和视频聊天,但当时整个中国移动互联网还处在3G时代,语音聊天和视频聊天在当时的网络环境下体验还达不到完美的状态。当时的3G资费也一直高企不下,同时微信语音通话当时上线也顶着运营商的巨大压力,实时对讲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实时对讲不说话的时候传递的数据量极小。

本质上,对讲机三个字本身就是极高的门槛,99.9%微信用户是没有在现实中使用过对讲机的,我爸爸在我还在念中学的时候就和我聊过这个问题——“你说有了手机还要用对讲机干嘛呢”,而微信的用户大多数是我爸爸那样并不理解对讲机逻辑的普通用户。

更重要的是,实时对讲这种中间状态也带来了一些其他的体验成本:

“失败”功能二:表情包商店

2013年是微信商业化的元年,微信5.0也是微信一个很大的版本,一口气上线了游戏中心、表情商店、街景扫码等重要功能,表情商店也是张小龙寄予厚望的一个重要的商业化举措,腾讯内部希望能复制日本通讯软件Line在表情贴纸商业化方面的成功,后者在表情方面光2015年就创造了高达2.72亿美元的营收。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微信没能复制Line的表情神话,尽管在上线之初微信高度重视,拉来了邓超等一票明星制作专属表情包,但最终难掩其商业化失败,无论是腾讯的财报还是其他公开数据,微信从来都没有公布过表情贡献的收入。

表情的生意在中国并不好做,而后的微信尽管上线了表情开放平台,但已经悄悄地去掉了“商店”二字——所有的表情修改为免费下载,不再进行收费而修改成用户可以给作者打赏的模式,至此,标志着张小龙寄予厚望的表情商店商业化尝试以失败告终。

同样是国民通讯软件,在日本如此成功的贴纸商业模式为什么在中国会遭遇完全的失败呢?剖析背后的原因,下边三点是绕不过去的:

唯一的解释是,它和日本深入骨髓的动漫文化和日本人“日常压抑、内心奔放”的文化有着直接关系,一个例子是在手机还没流行的BP机时代,NNT推出的一款能发送最简单符号表情的寻呼机居然占到了40%的市场份额。

在微信表情商店上线前,中国网络社区其实已经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间表情亚文化,在中国的表情社群里,最常用的是下面这些表现力极强、草根制作的表情包,而这些表情包在微信官方商店里是很难见到的,比如姚明这个表情它是不可能上架微信商店的,因为微信规定——真人表情包必须获得本人肖像权的授权。

中国用户的付费习惯和付费意愿本身较弱,很多国内用户通常只会为痛点付费而不会为痒点付费,这几年爱奇艺、腾讯视频会员的飙升很大程度上并非源于去广告,而是源于独家剧集,对很多迷妹而言,广告能忍,不能看《来自星星的你》则不能忍,表情包很大程度上只是一个痒点。

并非我们所熟悉的大版本号3.0、4.0、5.0等等,而是一个小版本号——安卓版本5.2,因为这个版本把微信最核心的底部导栏修改成了顶部导栏,通过左右滑动的方式切换聊天、通讯录和朋友圈,我把它称之为“安卓原教旨主义版”。

然而这是一个短命的版本,仅仅5个月之后的5.4版本就改过来了,回归到了今天经典的底部导航,从此再也没有改回去过。

在国外,主流应用通常都为安卓和iOS设计两套不同的交互和界面,从 Facebook的安卓界面和iOS界面就差异极大,然而国内绝大多数应用安卓和iOS则高度一致。

然而理想和现实还是存在差异——尽管安卓和iOS有自己独特的设计规范,但由于整个中文移动互联网本身和安卓生态是割裂的,几乎国内安卓应用的设计都和iOS界面及交互保持一致。

就连坚持该设计的谷歌也改变了其设计规范,在安卓官方的“Material Design”官方网站上,已经支持了底部导览的设计——潮水的方向被iOS所改变。

如今,在微信的进入的15个海外国家和地区,微信没有在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成为社交领域的领头羊,不说美国、印度、巴西,但即便是在和中国文化有千丝万缕联系的香港、台湾、日本、东南亚,微信也并没有赢得局部战争,十分遗憾。

必须承认,这些固然是原因之一,然而它并不能解释为什么在东南亚等国领先的是WhatsApp、BBM 、Facebook 、Line等等,这些产品难道通通解决了上面的问题了吗?很显然并没有.

2013是神马时间点?那时候Line已经诞生2年、WhatsApp已经诞生4年、BBM已经诞生8年,在这些时间里,任何当地人群在这几年的时间里也是需要正常通讯的,而微信的竞品就是在那段时间建立关系链的,社交通讯产品就是这样:

一旦关系链建立,马太效应就开始发挥作用,人们不会去用一个功能强大但我的朋友们都不用的产品,“撼山易,撼关系链难”。微信在国内赖以爆发增长的摇一摇、附近的人等大招两年之后在国际市场统统失效,因为根本摇不到人,附近也没有人。

这时候即便腾讯财大气粗,通过电视广告轰炸、邀请梅西、内马尔担任代言人,和当地公司合作运营也无济于事......大公司常用的策略——“用金钱换时间”在这里哑炮了,因为从本质上——时间和时间是不一样的。

接下来问题来了——为什么腾讯后知后觉,到2013年才觉醒要开始国际化呢?原因是两个——马化腾无心、张小龙无人:

这意味着在此之前,腾讯几乎举全集团之力在对抗微博,2011年上半年,在深圳念书的我没事去香港逛逛,那时候香港中环还竖着腾讯微博”与其在别处仰望,不如在这里并肩”的广告牌,腾讯微博并非要去香港获取用户,那时的腾讯依然想告诉中环的投资者们——“在微博这个战略赛道上,腾讯没有落后”

即便微信在2011年迅速扩张,微信当时的人力显然是不足的,张小龙崇尚精英团队,微信的创业期几乎都是产品研发团队,而国际化更多需要的是运营、市场、公关等人才,国外可没有张小龙轻描淡写的“只用了QQ邮箱进行推广”,要知道QQ邮箱也是过亿级的产品,那时候微信事业部尚未独立,张小龙能调动的资源有限,国际化即便意识到了战略上的重要性,在战术上也不可执行。

“失败”功能五——订阅号助手

2018年5月,微信公众号的“订阅号助手”终于上线了,然而这个千呼万唤始出来的独立APP在我看来是微信团队做的最不用心的一个产品了,极其失败,微信重视内容生产者,曾推出非常多贴心使用的功能,但这次的订阅号助手是一个例外,它并非边缘产品,张小龙在2018微信公开课专门谈到过这个产品:

“我们很早以前就应该要出这样的手机端了,只不过后来因为我们自己的原因一直没有出,其实挺可惜的。现在这个App我们已经做得差不多了,可能很快会对外发布出来。”

由此可见这是一个经过打磨而且是张小龙亲自过问的,然而最终的完成度和体验却让人大失所望,卫夕调研了身边运营公众号的内容生产者,基本上没有人用,而它的槽点却极其清晰明确:

小程序开放了众多能力,一直宣称其可以代替轻量级APP的功能,在小程序“公众号助手”里实现PC端80%的高频功能难道不是最佳宣传案例吗?

摇一摇传图:微信初期推出的一个功能浏览器插件功能,能把网页上的图通过摇一摇的方式传到手机,其实,对于微信这一的国民应用而言,“浏览器插件”五个字就代表了这个功能不可能被广泛使用,该功能最终早早下线。

按住加好友(雷达加好友):微信曾经在5.2版本中推过按住加好友,当线下两个人同时按住就能识别并添加,该功能在二维码添加好友上线被悄悄下线,显然二维码扫描的方式更加直观,于是微信也悄然下线该功能。

此举可以证明微信的确在开发知识付费的,但一直两年之后也没有上线,因此最大可能的结果是——内部已经放弃,放弃的原因到底是优先级判断还是腾讯不想既做裁判又做运动员亦或其他原因,我们不得而知。

还有重要的一类,它们不算失败产品,它们在微信体系里依然存在,但其从各个维度评估都不算成功的产品,比如摇电视、微信卡包、微信街景、看一看、搜一搜等,这部分每一个功能都是一个星辰大海,属于微信雄心勃勃想要切入但现实骨感的功能。

很多人会问,你这文章不是讲微信失败吗,为啥现在又说微信失误那么少?这其实并不矛盾,和微信的巨大成功相比,这些失败无论是在战略层还是战术层都是渺小的,微信全面完成了腾讯在移动时代的多个核弹级布局:

在这些梦幻般的成功面前,以上列举失败不值一提,微信的失误是如此之少,以至于我如果不专门写一篇文章,你甚至都想不起来微信还经历过这些,如此之少的失误到底意味着神马或许我们从另一个例子中能够理解的更深:

要知道,纵观微博过去几年的客观表现,来去之间也属上市公司CEO中的翘楚,然而他还是坦言自己在试错方面浪费了巨大的资源,相比之下,张小龙在上述这些失败功能上浪费的资源可谓微乎其微。

那么问题来了——张小龙是如何做到走那么少弯路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解读,但在我看来,张小龙之所以在微信时代弯路那么少,是因为其在前微信时代早已经历了无数的试错。

张小龙无疑是中国互联网的活化石,从第一代程序员一路走来、经历PC互联网大潮、穿越到移动互联网时代,与其同时代的程序猿中经历几次浪潮依然活跃在舞台中心的或许只有小米的雷军。

而正是在这一次次的转变过程中,张小龙对产品的打磨、试错;对人性的思考、实验让他在系统思维上变得通透、变得游刃有余——

并不拥抱算法的张小龙还能继续避免失败吗?

许多年后,在内容领域被头条系全面打败的张小龙终于回忆起多年前张一鸣对自己过的一句话:“面壁人张小龙,我是你的破壁人”

以上这一段是我的想象,也是我的判断。

毫无疑问,偏执的张小龙有着“面壁人”般的孤独,他孤身一人以迷之人文情怀对抗着冰冷的机器数据——“产品经理应该依靠直觉和感性,而非图表和分析,去把握用户需求”。

从朋友圈到公众号、从微信支付到小程序,算法在微信的版图里一直处于边缘的状态,即便是严重依赖算法的广告,微信最先推出的也是对算法要求没那么高的品牌广告而非效果广告,张小龙不拥抱算法可以从两个例子管中窥豹:

此举当时在微博上产生了激烈的辩论,微博大号一片哀嚎,然而来去之间的逻辑是——即便是一个优秀的大号,广告发的太频繁,也会劣币驱逐良币,而由此产生的结果是:用户或许并不会取关营销号,而是直接就不来微博了。

而张小龙则截然相反,他执着于简单规则——不干涉信息分发,大号发广告不能忍自然会取关,而取关多了大号自然会少发广告,微信当时最多专门打击了一波无下限的诱导分享和诱导关注,而这和算法毫无关系。

两位掌门人在同一产品问题上的不同逻辑取向,值得每一位互联网人深入思考。

微信最不缺算法所需要数据,甚至微信的数据可能是每一个算法工程师和AI科学家最梦寐以求的训练集,然而张小龙曾说——产品经理需要有上帝视角,上帝是神马?知晓一切就是上帝,而算法则恰恰相反,它意味着未知,神经网络的内部运算规则就是一个黑盒子。

头条、抖音、YouTube、Facebook的高歌猛进无可辩驳地证明了算法在内容分发效率方面的一骑绝尘,而微信面对头条系的进攻目前毫无还手之力,要知道在美国,拥抱算法的Facebook在做社交的同时也同样接管了内容分发。

世界终将被算法统治,而并不拥抱算法的面壁者张小龙还能继续高歌猛进吗?

而从QQ邮箱的PC时代一头扎进微信的移动互联这个新大陆张小龙更是放飞自我、一路狂奔,自身也完成了从单一产品线主帅到腾讯重要事业群掌门人的转变,而在此期间还可以将跳一跳玩到6000分、同时顺便拿个业余高尔夫世界冠军——这是一个不设限的男人。

当然有这种可能性,但不要忘了即便在如此多领域遍地开花的亚马逊在智能手机业务上也是一败涂地,然而正是手机业务的失败,当时并没有气馁的手机开发团队中的一小支做出了Echo智能音箱,互联网最神奇的、最有趣的一面肯定包括“柳暗花明又一村”。

所有的故事都会有结局,然而“所有的伟大都源于一个勇敢的开始”,我们赞许“知其边界、突破边界”的勇气,我们欣赏“知其边界、从善如流”的智慧,而如何辨别这二者则区分了成功者和失败者。

中国用户本身的付费习惯和付费意愿娇弱,导致他们往往只会为痛点付费而非痒点👍🏼

产品经理需要有上帝视角

破壁人6666666笑死

破壁人6666666笑死

不是不拥抱算法,而是没必要

快报

21:28

大摩策略师:比特币进入“秋季”,建议在市场转冷前获利了结

21:27

美国财长贝森特:即将公布对咖啡等商品的关税减免

21:27

通威股份:坚定看好和支持光伏“反内卷”行动

21:25

锦富技术:控股子公司已向某台湾客户交付小批量液冷板部件,用于B200服务器的散热模组中

21:23

11月12日美股盘前要闻

21:14

涉赌诈犯罪嫌疑人佘智江被引渡回中国

21:14

Circle:正探索在Arc网络推出原生代币的可能性

21:14

塑身品牌Skims融资2.25亿美元,估值达50亿美元

21:09

抖音电商:双11大促超10万商家直播销售额同比翻倍

21:08

普京批准花旗集团出售其俄罗斯银行

21:07

欧佩克月报:将2025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维持在3%

21:06

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下跌2.03%

21:03

欧佩克月报:维持2025年全球原油需求增速预测为130万桶/日

21:01

国内商品期货夜盘开盘涨跌不一,沪银涨超1%

20:59

瑞德智能:近期为“移动爱家桌面机器人”提供了高性能智能控制器

20:58

荣利营造:将与宁德时代在绿色能源业务领域合作

20:57

4天3板天际股份:公司长单价格按照一定周期与客户协商调整,散单价格随行就市

THE END
0.公众号原创文章整理到word文档批处理成电子书初步尝试看到人家写公众号的,把自己上面的原创文章整理成了一本电子书方便朋友们传阅,于是我也想这么玩一下,研究了小半天,初见成效。 第一步:想办法把公众账号的文章导出到文件夹,可以用软件,也可以批处理,操作时可以选择要不要下载图片,也可以选择输出成word文档或pdf甚至html。如下图,可见是成功的。随便打开一个文档可jvzquC41yy}/lrfpuj{/exr1r1k:fl78:2jfc9
1.微信WeChat微信公众号文章能放二维码吗2018年8月7日,微信为保证平台的健康运营,公众号后台的文章阅读数据将剔除机器等非自然阅读带来的虚假数据。 2018年9月30日,即日起至12月底,用户在韩国、日本、新加坡、泰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的微信支付合作门店,使用微信支付消费成功,即可参与摇摇乐活动,有机会获得当笔免单或微信支付到店红包。 jvzquC41dnuh0lxfp0tfv8kwjcthjjsi1cxuklqg1fkucrqu13964<:;5:
2.玉山县卫计委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建设运营实施方案是公众平台的?一种帐号类型,为?用户提供信息和资讯.特点:每天可群发?一条消息给粉丝、群发消息收?至订阅号?文件夹、群发消息不会提?示推送. 运营 1、每天可以发送1条群发消息(每天0点更新,次数不会累加). 2、发给订阅?用户(粉丝)的消息,将会显?示在对?方的“订阅号”?文件夹中. jvzquC41yy}/dsieh{4dqv4hcpmbp8||ydvujmxuhc532:>/4173:?9450nuou
3.时间:2021042020年6月,香港美妆产品零售集团——莎莎发现了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第三方数据工具无法灵活设置单个商品带参的数据追踪,因而无法准确监测KOL带参的数据效果。基于此,莎莎选择接入腾讯有数,并在通过有数联动公众号、广告、短信等公私域引流渠道的效果追踪方面,做出了许多效果喜人的探索。 jvzquC41{q{tj~3vgpifp}3eqo5qq{ycn/}fd8hcugy.fnyckn512;5231;657mvon
4.微信公众号图文中如何插入本地视频?如何绑定微信公众号到编辑器? 编辑器的系统设置包含哪些好用的功能? 如何检查文章中的错别字和敏感词? 编号标题如何进行快速编号? 怎样快速更换图片? 横排文字如何转换成竖排文字? 如何使用手机上传图片? 怎样快速修改文字字号? 如何设置微信公众号的收到消息回复? 极速排版第三课:文字、图片混合秒刷 如何设置微信公jvzquC41yy}/zv~gfkzpt7hqo1nfny490jznn
5.微信会偷看聊天记录吗?张小龙万字演讲回应一切!新表情、输入法在朋友圈也是,朋友圈的视频也应该是结构化,所以现在很多人把视频号分享到朋友圈会发现,它和本地上传的视频没有什么区别。未来,微信里流通的视频,也会以视频号的形式存在。 如何理解视频号要做的事情,张小龙说可以参考公众号。公众号是文章的载体,如果没有公众号,大家分享文章可能还要通过文件的形式,但现在都是通过公jvzquC41pg}t0qjzwp4dqv44247.2:23;1814A;2686/j}rn
6.新媒体人必备的9大宝藏工具,最后一个绝了!5.公众号编辑:壹伴 相比于秀米、135编辑器这类第三方排版工具,壹伴最大的特征是它嵌入在公众号官方网页中,第三方能实现的精美排版模板它有,海量图库、在线编辑图片、更精细的运营数据分析,它也有。它的功能很齐全,也很方便。当然,会员也很贵。但是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免费版的功能也已经够用了。用起来方便,安装更方jvzq<84o0et.ykxv0et0rjlg13?70qyon
7.公众号11周年,终于向公域流量打开了大门这篇文章探讨了微信公众号在公域流量入口增加后的变化,如“推荐”和“看一看”等,强调了原创、热点内容和高质量文章的重要性,同时也指出系统推荐的复杂性和对创作者的影响。 是的,在这篇文章要发布之前,看了下日期,才惊觉明天就是公众号11周年了。 jvzquC41dnuh0lxfp0tfv8}kiwgtj~ow1cxuklqg1fkucrqu13936:5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