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叠的蕉果,仿佛散发着迷人的香气,郁郁的蔗林,宛如溢出了蜜味的甜浆,好一个欣欣向荣的田园画景。”这是作家陈残云在《香飘四季》一书中对麻涌的美好描绘。
小火车穿行画中,麻涌重现“香飘四季”
从六十年代的鱼米之乡,到如今诗画田园、花木缤纷的农旅胜地,麻涌镇麻一村的“变身”令人惊喜!近年来,通过发展都市农业、推进城市更新、提升基础设施,麻一村提高了集体收入,提升了村容村貌,焕新环境重现“香飘四季”。
文旅兴农:耕地统筹增收三倍
走进冬日的古梅生态园,梅花开得正热闹,收割后的稻田此时变成了格桑花海,网红小火车“哐当哐当”穿行其中,沿途经过蕉林、果园、小湖,偶见白鹭戏水,引得游客纷纷拍照留念。
作为镇耕地统筹试点村,近年来,麻一村统筹耕地共1476.79亩,引进了古梅农业园、菇菇花果园等项目,有效提高了村集体收益。
“以前一人分几亩田种农作物,收益并不高。后来要集约统筹,村民都很踊跃,统筹发展收益比耕田一年多得多,还能在这里工作,增加收入。”麻一村村民莫钦发说道。
据了解,耕地统筹前,全村耕地每年租金收益约60万元,统筹后收益为221万元,是原先的3.7倍。统筹租金全部分配给村民,大大增加了村民收入。
村容升级:美丽变身黑臭不再
“花海烂漫、沃野蕉林、凉棚幽巷、榕荫树影,”这本是《香飘四季》的麻涌印象,但工业时代“容不下”田园,麻一村变得工厂林立、污水横流,失去昔日光彩。
然而,短短几年,美景重现。“以前又黑又臭,现在山清水秀。”莫钦发感慨,村里发生了巨变,环境变好了,村民素质都随之提高了。
近年来,麻一村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积极配合镇打造“古梅乡韵”乡村游。
镇村先后投入约3000万元对村内一河两岸进行了升级改造,并新建文化广场、表演舞台、渔歌晚唱景点、柏基凉棚等基础设施。在水环境方面,对麻一涌实施原位生态修复,修复后该河段基本已消除黑臭。
从2017年开始,麻一村先后被评为珠三角优美乡村、东莞市幸福村居、东莞市文明村、东莞市文明村标兵、东莞市基层文化示范村。
“麻一村将作为镇特色精品示范村,投入超2000万元建设村史馆、门楼、停车场、路道等,进一步提升基础设施,美化村容村貌。”麻一村党委书记莫嘉辉介绍道。
城市更新:盘活地块入账亿元
多年来,麻一村经济薄弱,发展较为单一,被定为市内次发达村。但随着市内帮扶和城市更新项目的落实,麻一村逐步走出低洼地,走上小康路。
据了解,2015年,麻一村将市补助创收项目资金1160.91万元投资到麻涌镇自来水公司项目中,年收益10%,每年可为村集体带来约116万元的收入。2016年又利用市补助创收项目资金共1658.8万元投资镇自来水公司,每年可为村集体带来约132.7万元的收入。
近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三旧改造政策的支持下,珠三角汽车博览中心项目在麻一村落地,项目为麻一村带来了约1.2亿元,化解了历史债务约500万元,人均收益分配约5000元。
据统计,2019年麻一村集体经营纯收入1534万元,同比增长超76%,与2015年相比,4年间增长达241%。截至2020年11月,村纯收入1470万元,呈稳定增长之势。
初偿旧改红利的麻一村,接下来继续前行,着重推动两个旧改项目——第三滘城市更新项目和中成片产城融合类更新单元,预计项目完成后将大幅提高村集体经济收益和村民收益分配。
经初步估算,第三滘城市更新项目落成后,村集体可得收入约6.6亿元,每股一次性分配5万元,每年为村集体带来约3000万元的持续收入,每年每股可分配约8000元。
中成片产城融合类更新单元项目落成后,村集体可分得收益约5000万元,人均收益分配约10000元。
【撰文/视频】陈琬莹
受访者供图
【作者】 陈琬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