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语修辞艺术详说(二十四)

异语修辞艺术是指在文学创作或其他表达形式中,有意识地使用不同语言或方言来增强表达效果的艺术手法。异语修辞艺术包括外语异语和方言异语两种形式。例如,“阿凡提”一词源自希腊语,意味着荣誉和尊敬,在埃及、伊拉克等地仍被广泛使用,用于称呼校长或老师。又如,在广东话中,“病家”指的是经常就医的多病之人,这个词汇在特定语境下具有讽刺意味2。异语修辞艺术能够丰富语言的表现力,增加作品的文化深度,并且能够更好地描绘人物性格和地方特色。

[定义] 在本民族语言中夹用其他民族语言的词语或句式,或者在民族共通语中夹用方言词语或句式,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一种修辞方式。异语是由张寿康《谈“异语”修辞方法及其他》(《修辞学习》1982年第2期)首先提出来的。又称“借语”。

(1)外语异语。文中夹用外语或兄弟民族语言中的词语,有两种表现形式:

(a)用汉字音译形式

例1:最是那一低头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甜蜜的忧愁——沙扬娜拉!(徐志摩诗《沙扬娜拉》)

例2:依斯麻尔说起这一路话来,每一根胡须都抖动跳跃,眼珠儿也一闪一闪,有一些社员,特别是已婚的女社员一边听一边笑一边骂,等他说到一个段落,美不滋儿地捻起胡须的时候,大家齐声喊道,“泡!泡!泡!”(牛皮!牛皮!牛皮!)(王蒙《好汉子依斯麻尔》

例1的“沙扬娜拉”是日语“再见”的汉字音译词,夹用在诗中透出一股异国情调,并使诗意盎然。例2的“泡!泡!泡!”是我国兄弟民族维吾尔族语“牛皮!牛皮!牛皮!”(土话也有梭泡一说,即吹牛)的汉字音译词,作者不仅注释了“泡”的含义,异语的使用也增添了民族风情,呈现出人物的音容笑貌。

(b)直接用外文形式

例3:作为犹太人,斯皮尔伯格很为自己的出身难堪:“我姥爷经常在我和朋友们一起踢足球时来到球场门口用希伯来语喊我的名字Schmeul。朋友们问:'那是你的名字吗?谁是那个Schmeul?’我说:'我不知道,他不是在叫我。’”不管什么人问他,他总说他的名字叫哲曼。(金玮《疯子斯皮尓伯格》)

例3“Schmeul”直接用外语原文表示,这样的异语比起使用汉字音译形式,当然更能真实地反映作为犹太人的斯皮尔伯格在少年时代当听到自己希伯来语名字时的难堪感受。

(2)方言异语。文中夹用地道的方言土语,有助于烘托地域和人物等特色。

例4:如果上海人用“拎得清”赞誉某一个人,那么,无论这个人的“出身”到底怎么样,家里头的“底子”到底怎么样,文化学历到底怎么样,“家当”到底怎么样,都是对这个人的生存质量的最高评价,是对他的精明的非常欣赏。反之,如果用“拎不清”来描述一个人,那么,就是对他素质的彻底否定,拿上海话来说,等于被众人“揩掉了”。(刘业雄《拎得清的上海人》)

例4中的“拎得清”、“拎不清”、“揩掉了”都是上海话。“拎得清”、“拎不清”几乎成了精明的上海人在判断、处理人际关系以及人与人内部关系时最简明的操作措施,有人甚至说“拎不清”的人很难在上海落脚。在上海话里,“揩掉了”成了上海人讥笑并排斥他人于认可“社会”(有形或无形)的最概括性的话语。很明显,没有这些典型异语的使用,怎能表达出那独特的上海地域风味呢?

(3)文言异语。文中夹用有别于白话的文言词语或句式,以增添某种意味和色彩。

例5:实在是冤枉,我也挨了一顿批斗,因为我觉得每月拿了工资,总得努力办事,也不能老是等因奉此,个人总得拿点主意,这就成了积极推行资反路线。(陆文夫《小贩世家》)

“等因奉此”就是例行公事的意思。在口语体里骤然间插进这么一个旧式文言公文用语,大大增添了语言的新鲜感和幽默感。

(4)行业语隐语异语。文中夹用行业语、隐语,以表达某种特殊的意思和情绪。

例6:高科技的发展让一切东西轻而易举地可以烤皮。(毛迅主编《酷语天下》)

例7:迅猛发展的电子商务,非常迅速地孕育了一群为数不少的网上购物者……他们在网上常常以“烧瓶族”(英文shopping的音译)自居。(毛迅主编《酷语天下》)

例6的“烤皮”是copy的音译,是所谓新新人类创造的一个谑称,这里有意不用已经约定俗成的音译词“拷贝”,改用“烤皮”,给人十分另类的感觉和极大的讥讽意味。例7网上购物者都是年纪轻、观念新、乐于尝试新生事物的年轻人,他们的自称“烧瓶族”倒也别出心裁。

异语与引用。都借用他语,区别是:

(1)异语是不同语言系统之间的交叉使用,侧重于语言形式的借用;引用虽然也可能是引古语、外国名言,但侧重借用的是其义。

(2)使用目的与修辞效果不同。异语旨在增强地域特色或表现某种情调;引用主要是增强语言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异语与词汇。表面上看,两者都含有外语、方言、古语、行业语、隐语等成分。区别是:

异语中使用外语、方言、古语、行业语、隐语等词语,有增强表现力的积极修辞效果,而现代汉语词汇中来源于外语、方言、古语、行业语、隐语的词语,均已约定俗成,成为现代汉语词汇的有机组成部分,并没有特别的修辞功能。如:

幽默、扑克、克隆、保龄球、迪斯科、马克思、新加坡——源于外语的外来词

尚书、老臣、矍铄、须眉、吊唁、拜谒、邂逅——源于古语的古语词

牛市、梯队、增值税、鼠标、服务器、听证会——源于行业语的专科词语

搞、垃圾、瘪三、靓女、套瓷、尴尬、猫儿腻、龌龊、打工仔——源于方言的方言词

跳槽、走穴、扒分、美眉、版主、网恋——源于隐语、网络流行语

以上列举的词语仅就来源角度称它们为外语词、古语词、行业语、方言词、隐语、网络流行语,它们已被现代汉语所吸收,属于现代汉语词汇的组成部分,即便它们在文中使用,也属于一般词语的正常表述,不应视为异语。

一、外语异语

1.“阿凡提”一词,是希腊语,表示一 种荣誉、受人尊敬的称号。到了本世纪, 埃及、伊拉克等国的城市居民中,沿用 阿凡提称呼的仍很广泛,小学生叫他们 的校长、老师,往往称某某阿凡提,亦即 先生之意。(《阿凡提的“国籍”》见《世界 图书》1983年第5期)

评析 在我国,“阿凡提”其人其事早已 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我国新疆境内维 吾尔族的民间文学中把他作为聪明、智 慧、正直和善良的化身,他的故事也被 搬上银幕,广为流传。但是对于这一词 语的本意,人们却很少了解。作者用异 语修辞揭示了阿凡提人物形象的由来 以及他在海湾地区埃及、伊拉克等国的 含义,为历史悠久的世界文化的渗透和 融汇,找到了有趣的证明,也给文章增 添了丰富的蕴含。

3. 目前世界上通行的盲人文字,叫做 布拉尔(Braille)点字,它是依据发明人 路易·布拉尔的名字命名的。……路 易·布拉尔1809年生于法国,五岁失明 后入巴黎盲人学校读书。20岁时,他进 入巴黎皇家青年盲人学院攻读,当时学 校已采用巴比尔所创造的“夜读文字” 进行教学。布拉尔对其进行了系统的简 化——改12点为直三横二的6点 (⋮⋮),并依照点的多少及部位的变化来 分别表示26个拉丁字母及词句、标点 等。(《盲文的由来》见1987年第6期《历 史大观园》)

评析 异语修辞使读者了解到盲人文 字为何以“布拉尔”点字命名的原因,并 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丰富和深 化了人们的盲文知识。

4.英国诗人那许(Nash)有一首诗,被 录 在所谓《名 诗选 (Golden The Poetry)》的卷首。他说,春天来了,百花 齐放,姑娘们跳着舞,天气温和,好鸟都 歌唱起来,他例举了四样鸟声:Cuckco Jug-Jug,Poe-wee,to-witta-woo! 这九行诗实在有趣,我却总不敢译,因 为怕一则译不好,二则要译错。现在只 抄出一行来,看那四样是什么鸟。第一 种是勃姑,书名鸤鸠,他是自呼其名的, 可以无疑了,第二种是夜莺,就是那林 间的“发痴的鸟”,古希腊女诗人称之曰 “春之使者,美音的夜莺”,它的名贵可 想而知,只是我不知道它到底是什么东 西。我们乡间的黄莺也会“翻叫”,被捕 后常因想念妻子而急死,与它西方的表 兄弟相同,但它要吃小鸟,而且又发痴 地唱上一夜以至于呕血。第四种虽似异 怪,乃是猫头鹰。第三种则不大明了,有 人说,是蚊田虫,或云是田凫,但据斯密 士的《鸟的生活与故事》第一章所说系 小猫头鹰。(周作人《鸟声》)

评析 这四种“鸟声”的英文意思在一 般的英汉辞典中查不出来。作者用异语 修辞手法对此作了详细、生动的解释和 说明,不仅排除了阅读上的障碍,而且 给读者以一定的动物学知识,足以引起 人们的阅读兴趣。

5.还有许多行脚的歌人,带着尺八 (即洞箫)随处吹弄着伤感的古歌,随处 便可以分着清酒一杯,麦饼数斤。(倪贻 德《樱花》)

评析 “尺八”因其管长一尺八寸而得 名,本是我国古代对洞箫的称谓,但宋 以后已不使用,大约在7至8世纪传到 日本后,一直沿用至今。文中作者用括 号加以注释,便排除了读者阅读中的疑 窦,并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给读者某种 启示。

6. CUSPEA,这个英文字是什么意 思?翻译成汉语,即:通过中美物理联合 考试录取的我国赴美国留学的研究生。 李政道教授与CUSPEA有着不解之 缘。(顾迈南《李政道教授与CUSPEA同 学们》见《瞭望》周刊1986年第42期)

评析 “CUSPEA”系英文“China-U- nited States physical Education Assosia- tion”的缩写,就像“TOFET”是“Test of English a Foreign Language”的缩写被 译为“托福”一样,作者在文章中一开始 就用异语修辞转译了它的中文意思,既 减少了写作中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又增 添了报道的生动性和鲜明性。

7. 他觉得面前这个其貌不扬的女人 有一种特别的“味”儿。她是真正的 “DOBLEMINT”(美国的一种口香糖), 同她相比,自己过去交往的那些徒有姿 色的姑娘,成为没有嚼头的国产货了, (陆星儿《在生活的银幕上》)

评析 知识分子阶层,大都懂一两门外 语,因而描写他们在谈话中时不时夹杂 的外语词语,有利于使谈吐个性化,同 时也可以增加语言的幽默性。但作品面 对的是各行各业,各个文化层次的广大 读者,因而对夹用的外文词语必须用异 语修辞,否则就会影响阅读效果。

8. 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 ……这里没有马车,只有往来如织的大 小汽艇,代替了公共汽车和小卧车;此 外还有黑色的、两端翘起、轻巧可爱的 小游船,叫做Gondola,译作“共渡乐”, 也可以谐音会意。(冰心《再寄小读者· 通讯六》)

评析 按说作者已经对威尼斯水城的 小游船做了细致入微的描写,再用异语 修辞释名,就会显得画蛇添足。其实不 然,音义合一的译名“共渡乐”不仅反映 了威尼斯人民的热情好客,而且反映了 世界人民的友好情谊以及作者的深切 愿望,给文章增添了隽永含蓄的意蕴。

9.小力笨说:“嘿,您这令妹好'费司’ (小力笨在话剧团学到的一句英语,意 思是脸蛋漂亮),要上舞台,保准她红。” (邓友梅《“四海居”轶话》)

评析 “费思”是英文“face”的译音,作 者用异语修辞,除了描写出小力笨喜欢 卖弄自夸的性格外,还含蓄地暗示了小 力笨喜欢令妹又不便直言的微妙心理, 于是只好用中西夹杂的俏皮话来掩饰 真情。

10.金正泰俨然像个指挥者,他检查 了一下大家是否抬得合适,然后蹲下身 子扳着汽车下边的横板喊了声:“注意 啦!”然后又用朝鲜话发布口令:“罕那 (一)! 多几(二)! 塞(三)!”(毛烽、武兆 堤根据巴金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文学 剧本《团圆》)

评析 “罕那”、“多几”“塞”在朝鲜人看 来是再简单不过的词语了。可是汉民族 听起来却如坠五里雾中,一旦使用异语 修辞手法,疑问就迎刃而解了。

11.荷兰是世界有名的低地国。荷兰 的正式国名是尼德兰王国。尼德——低 的,兰——地方、国家,合起来便是低地 国的意思。荷兰一词是国家的俗称,“荷 兰”是从日耳曼霍特兰一词演变来的, 其中霍特——森林,兰——土地、地区、 国家,合起来乃是森林国之意。古时这 里林木参天,绿荫遍地,是地道的森林 之国。(《地理知识》1977年第12期)

评析 如果不用异语修辞,读者就无法 知道“荷兰”是“低地国”“森林之国”的 意思。在国际知识性的说明文中,异语 修辞有着广泛的应用性。

12. 从前,一位法国航海家到达西非 海岸。他上岸后问一位当地妇女:“这是 什么地方?”那位妇女不懂法语,用土语 说了声“几内亚”,表明自己是妇女。这 位航海家以为她说的是地名,就在海图 上写下了“几内亚”。后来,“几内亚”(妇 女)就成了国名。(《误会得来的国名》见 《青年文摘》)1983年第11期)

评析 异语修辞揭示出国名“几内亚” 因误会命名的经过,使人感到新奇,语 言饶有情趣,引人入胜。

13.古罗马凯撒大帝在一次出征中大 获全胜,他的战斗捷报只有三个字:Ve- hi! Vidi! Viei!”意思是“来!观!战!”因 为三个字的开头字母都是“V”,所以历 史学家称为“三V文书”。(《信》见《知识 窗》1983年第2期)

评析 历史学家口中的“三V文书”听 起来抽象而深奥,一旦用异语修辞方式 揭示出词语意义,表达立即就会显得精 练、清晰,而且字里行间透露出凯撒大 帝骄傲得意的神态。

14.秋白用了一块白绸布包着剑虹的 一张照片,就是他们定情之后,我从墙 上取下来送给秋白的那张。他在照片背 后题了一首诗,开头写着:“你的魂儿我 的心。”这是因为我平常叫剑虹常常只 叫“虹”。秋白曾笑说应该是“魂”,而秋 白叫剑虹总是叫“梦可”,“梦可”是法文 “我的心”的译音。(丁玲《我所认识的瞿 秋白同志》)

评析 “梦可”一词,细腻地表现出瞿秋 白对王剑虹执著和热烈的爱恋,运用异 语的形式,可以将感情表达得自然、含 蓄、亲切,充满生活气息。

15.相传阿斯特克人崇拜的主神—— 战神辉奇罗波奇特利曾经启示他们:如 果看到一只鹰站在仙人掌上啄食一条 蛇,那就是他们定居的地方。现今“墨西 哥”的名称就是战神辉奇罗波奇特利的 另一别名——“墨西特利”,去掉词尾 “特利”,加上“哥”意为“地方”,即成“墨 西哥”,意思是战神指定的地方。(《外国 历史常识》,中国青年出版社1982年版 第289页)

评析 异语修辞方式对“墨西哥”国名 的解释,增进了人们对墨西哥的理性认 识,传说中的奇丽色彩,可以激发人们 的阅读兴趣。

16.南门第一星和第二星离我们4.34 光年,第三星4.27光年,这是所有恒星 中最靠近我们的一颗。因而获得了“普 罗克西玛”(Proxima)的专名,在拉丁文 里就是最近的意思。我国天文学家则给 它封以“比邻”的雅号。(《比邻星》1978 年2月23日《光明日报》)

评析 作者先用异语修辞方式,揭示了 “普罗克西玛”恒星的“最近”的含义,然 后,暗合王勃“天涯若比邻”诗句,说明 我国天文学家给它封以“比邻”的用意。 诗意盎然,情趣洋溢,令人回味不已。

17.鸿渐愤然走出咖啡馆,不去听他。 回到家里,刚气鼓鼓地坐着,电话来了, 是斜川的声音:“何必生那么大的气!” 鸿渐正待回答,那一头赵辛楣在说话: “哙,老方呀,我道歉可以,可是你不要 生气溜呀! 今天你作主人,没付帐就跑, 我们做客人的身上没带钱,扣在咖啡馆 里等你来救命呢!S,O,S!快来!晚上水 酒一杯,谢罪。”鸿渐忍不住笑道:“我就 来了。”(钱钟书《围城》)

评析 “SOS”系“Save Our Souls”的缩 写,国际通用呼救信号。此例用于生活, 作玩笑语,既可以缓和因矛盾冲突而激 化的气氛,又给语言增加了幽默的情 趣。对于方鸿渐、赵辛楣这些喝过洋墨 水的留学生来说,异语的运用,无疑地 起到了点示人物身分的作用。

18.原来印度音乐,有七个音符,都是 形容着鸟兽的鸣音,如萨(孔雀)、利(牡 牛)、嘎(山羊)、玛(苍露)、帕(杜鹃)、搭 (马)、呢(象)——这七个音符,在很早 的时候,便入波斯和阿拉伯;到了11世 纪,又传到欧洲,变成西乐,从A到G的 七个音节。(冰心《印度之行》)

评析 异语修辞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 一体,生动地叙述和说明了西洋音乐七 个音符演变、发展的过程与含意,语言 集中概括,颇能引人兴趣。

评析 作者运用异语修辞方式,从“糖” 和“中国”两词的谐音关系中,引申出双 关含意,表达了中印两国人民之间的深 厚友谊,联想巧妙,语意含蓄,令人回 味。

20.缅甸人仅有名而无姓。我们常见 缅甸人名前的“吴”不是姓而是一种尊 称,意为“先生”。常用的尊称还有:“杜” 是对女子的尊称,意为“女士”;“貌”意 为“弟弟”;“玛”意为“姐妹”;“哥”意为 “兄长”;“波”意为“军官”;“塞耶”意为 “老师”;道达”是英语Dr的译音,即“博 士”;“德钦”意为“主人”;“耶博”意为“同 志”等。(李斌《国际礼仪与交际礼节》)

评析 例文中用异语修辞对有关缅甸 人姓名的解释说明,是国际礼仪和交际 礼节中的必备常识,随着国际交流的繁 荣和密切,在此类说明文中,异语的运 用会更加广泛。

21.仙台市长岛野武先生在为我们举 行的欢迎宴会上很有风趣地说,“仙台” 是从中国来的,我们这个城市原来叫 “千代”。很久以前,在一次藩镇诸侯聚 会时,有一个诸侯吟咏了一首中国古 诗,其中一句'仙台初见五城楼’,大家 说,这'仙台’二字很好,于是就把'千 代’改成了'仙台’。”(1979年10月21 日《人民日报》)

评析 利用仙台市长的话,揭示了市名 “仙台”的词源意义。一句中国古诗中的 摘词,生动地表达了源远流长的中日人 民的亲密友谊,也传达出日本市长的美 好愿望。

23.再走过几个蒙着帐帷的支那荞麦 (中国面,我相信在日本人的生活中,最 多用到“支那”这名词的一定在荞麦上 了)的摊户,长长的一条夜市便算跑完 了。(楼适夷《银踯躅》)

评析 “支那”是一个刻有耻辱的历史 印记的词语。作者运用异语修辞方式, 与其说是为了说明“支那荞麦”(中国 面)的含义,不如说,是想通过这一词语 的运用,揭示写作的时代背景,并借此 抒发自己愤懑、痛苦的心情。

24.安妮用水果刀在香蕉的顶部切了 一下,高兴地拍手大叫:“你一定成功!” 我不明白。她指给我看香蕉皮里那些棕 色的纤维,呈Y形出现在横断面那里。 她解释说:“Y,表示Yes,是可以、成功 的意思。”她又拿起一个香蕉,在那个香 蕉的顶部又切了一刀,香蕉皮里那些棕 色的纤维呈O形出现在横断面处。她又 解释:“'O’”表示'No’,是不可以,是失 败的意思。”我笑,心里想,我当然会成 功,那还有错。(张洁《“嘭?”“No嘭!”》)

评析 外语异语在文章作品中广泛出 现,从侧面反映了国家社会的人们在政 治、经济、外交、道德、观念、感情等方面 的变化与发展。用英语作算命游戏,既 是现代文明的标志,又是现代愚昧的表 示。用以写人,安妮的天真、活泼,“我” 的刚毅、自信都被勾画得栩栩如生。

二、民族异语

25.所谓人,就是带傻气的种子嘛!谁 能说自己不傻呢?我,还有老婆子,还有 你——老王,还有马尔克,还有阿麦德 与萨麦德(按:这两个名字的含义犹如 汉语中的张三、李四),我们都是人,我 们不是都各有各的傻气吗?(王蒙《淡灰 色的眼珠》)

评析 作者用异语修辞方式对“阿麦德 和萨麦德”加以诠释,避免了阅读过程 中不必要的误会,增强了语言的鲜明 性,同时也透露出少数民族的色彩,与 作品所描写的内容和人物在情调上保 持着某种一致性。

26.鄂伦春人世袭的一个古老习俗称 “敖布”。保留着原始的风采。“敖布”原 义为“一份”,指猎物平均分配,人人“敖 布”。……以犴达罕为例。犴达罕又名驼 鹿,一头三四百斤重,剥掉皮毛后按颅、 胸、背、腰、腿、臀、内脏切割成若干 堆;除鲜嫩、最富营养的犴肝奉献猎庄 里深受尊敬的长者和“阿亚莫列根”(鄂 伦春语:狩猎能手、狩猎英雄)外,其余 小半分给在场的人。(朝襄《鄂伦春猎 趣》)

评析 鄂伦春的习俗“敖布”原义是“一 份”,鄂伦春语的“阿亚莫列根”是“狩猎 英雄”。例中两处运用异语修辞,不仅把 鄂伦春人至今保留着原始色彩的古老 习俗介绍给读者,增加了知识性和趣味 性,而且反映了鄂伦春族尊敬长者,爱 戴英雄的传统美德。

27.傣族家庭和婚姻,带有明显的封 建色彩和阶级烙印,其特点是等级内 婚。土司之间实行严格的等级内婚,盛 行一夫多妻。土司还凭借权势,随意凌 辱农民妻女。广大农民实行父权制的一 夫一妻小家庭,家庭成员为父母与未婚 子女。青年男女婚前社交活动相当自 由,可以自由恋爱,未婚青年在节日里 或盛会场合“串布少”(找未婚女子谈情 说爱)很盛行。(国家民族委员会主编 《中国少数民族·傣族》)

评析 傣语“串布少”,汉族人无法理 解,只有加以注释,才能明白它的含义, 这种借用非汉语普通话语词,再以汉语 普通话去显示它的意义,以使被描述的 事物明晰、鲜明、易懂并反映出某种独 特的异域情调的修辞方式,就叫异语。

28.草原深处,有一座锥子山。这是一 座奇怪的山,周围百八十里,都是平展 展的大塔拉(平坦的草地),唯有它,威 风凛凛地立在那里。(王兰《“圣水”》)

评析 蒙语的“大塔拉”意思是“平坦的 草地,作者如果不进行解释,语意是难 以理解的。异语修辞既保持了独特的描 述内容,又消除了因大量外来语涌入汉 语普通话所造成的语言障碍。

29.青海的“柴达木”本来就是蒙语 “盐泽”的意思。青海湖储盐量真是多得 惊人,柴达木是我国最大的盐库之一。 (《沉睡的宝藏在听候召唤》1978年9月 30日《光明日报》)

评析 通过异语修辞,读者不仅知道 “柴达木”就是“盐泽”的含义,而且可以 推想出这个“盐泽”形成的古老历史,还 可以联想到这个“盐泽”的广大和丰富, 对于表达对象,异语具有独特的修辞作 用。

30.赵志民停笔,问:“哎,你老是称呼 娜布琪大娘是'额吉’或者'额吉民’,是 什么意思?”巴特尔:“在我们蒙古语里, 额吉就是妈妈,额吉民就是我亲爱的妈 妈!”(玛拉沁夫《祖国啊,母亲》)

评析 赵志民不懂“额吉”和“额吉民”, 巴特尔便给以解释,这种解释性的蒙语 就是异语修辞,换而言之,异语就是非 汉语普通话语词,异语修辞就是为一定 表达目的服务的运用异语的方式。

31. 格拉丹冬雪峰,海拔高达六千六 百米。藏语的意思是“高高尖尖的山 峰”。看哪,格拉丹冬,冰峰林立,冰川纵 横。四十多条冰川像玉龙飞舞,高耸着 向外飞去,真是气吞山河,气象磅礴。它 夏日消融,冰水横溢,成了哺育伟大长 江的不尽之源。(杨凤栖《长江源头行》)

评析 格拉丹冬雪峰何以“冰峰林立, 冰川纵横”,是因为它太高太尖的缘故。 作者先用异语为抒情做铺垫,渲染出强 烈的气氛,突出了表达主体——格拉丹 冬雪峰,最后以“成了哺育伟大长江的 不尽之源”作结,蕴含着丰富的意蕴,给 人许多联想和体味。

32.“哈节”是京族人民最隆重的传统 节日。“哈”在京语中是“歌”的意思,“唱 哈”就是唱歌。“哈节”也叫“歌节”。(《民 族工作手册·京族的“哈节”》)

评析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大家 庭,边疆的少数民族多以能歌善舞著 称。例中介绍的京族人民的传统节日 “哈节”其实就是歌节,不明白京语中的 “哈”就是汉语“歌”的意思,望文生义, 恐怕就会闹笑话了。

33. “哈萨克”这个词儿,据说至今还 有不同的解释,有人说是“美丽的姑 娘”,还有人解释为“骑士”“胜利者”“白 天鹅”……不管怎么说,这些解释都是 极美的,这个民族,连同他们所居住的 草原都是极美的。(张征《在巩乃斯牧 场》)

评析“哈萨克”是我国新疆境内以从 事牧业为主的少数民族之一。尽管“哈 萨克”一词在汉语中有不同的解释,但 它是美的象征,这却是无疑的。异语修 辞不仅介绍出哈萨克人的特征,而且介 绍出他们刚强而美丽的精神和气质,使 人产生强烈而深刻的印象。

34. 哈达是藏民任何阶层的人物,在 往来时最通行的一种礼物。无论是婚、 丧、庆、吊中都实用的。藏文的“哈”是 “口”的意思,“达”是“马”的意思。“哈 达”两个字直译出来,口上的一匹马。即 是说这种礼物相当于一匹马的价值。因 为一般人在会见的时候,不是随时随地 都可以带着马匹来送的,只能嘴上说一 说而已,但又不能只是用嘴说,就以这 种丝织品的“哈达”来代替一匹马了。 (《世界趣闻·哈达的意义》)

评析 用异语来说明“哈达”一语的来 历,具有浓厚的趣味性。一般人只知道 献哈达是藏民在庆典活动中表达敬意 的一种礼仪,却不知关于“哈达”还有这 样一些讲究和含义,通过异语修辞介绍 的民风民俗,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 象。

35. 阿尔山是美丽富饶的。阿尔山就 像它的名字一样,是驰名的矿泉之乡, 它的全名是哈伦阿尔山,蒙语的意思是 “热的圣水”。它是我国五大名泉之一, 也是世界上少有的群泉。(刘明涛《阿尔 山矿泉》)

评析 要了解阿尔山的美丽富饶及其 命名的原因,最好的方法是运用异语修 辞把其“热的圣水”的含义说明,在这种 说明的基础上,再叙述它的资料价值, 可以加深读者的印象并产生特殊的兴 趣。

36.远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当地的 靺鞨人称镜泊湖为“忽汗海”,金代叫 “毕尔腾湖”(即清平如镜之意),后来译 为镜泊湖。镜泊湖山青水秀,景色宜人。 (姚中岫《镜泊湖与地面森林》)

评析 尽管时代不同,民族不同,但是 对镜泊湖命名的含义却是相同的。异语 修辞揭示出不同民族的共同审美规律, 给人不尽的回味。

37. 西双版纳,傣语意为“十二个行政 单位”。景洪(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首 府)在傣语中意为“黎明之城”,关于黎 明之城的来历,有一个民间传说。很久 以前,有一个魔王见到景洪平坝土地肥 沃,强行占据,并霸占了七个美丽的傣 族少女为妻。人民对它恨之入骨,这七 个少女也千方百计想把魔王除掉…… 这个魔王原来是个火魔,脑袋滚到哪 里,哪里便烈焰腾腾。这七个少女和群 众来泼水救火,并把魔王的脑袋扔进了 澜沧江,于是景洪才开始黎明,并称为 黎明之城。千百年来,傣族人民每年都 举行泼水节,庆祝灭魔除害。(《人民画 报》1978年7月号)

评析 介绍泼水节的来历,是此文的表 述中心,例中的异语正是为这个表述中 心而引用的。它不仅清楚地说明了景洪 为“黎明之城”的含义,而且述说了一个 美丽的传说,介绍了“黎明之城”的来 历,并通过故事的述说又介绍了傣族人 民传统节日“泼水节”形成的经过。读者 从中可以了解到美丽动人的民族风俗, 还可以感受到傣族人民对自由和光明 的追求,并为这种追求而无畏献身的勇 敢精神而感动。

38. “阔时节”相当于汉族的春节,是 傈僳族的盛大传统节日。在傈僳族中, “阔”是“年”的意思,“时”是“新”的意思。 “阔时节”译为汉语,即“新年节”的意 思。(《民族工作手册·傈僳族的“阔时 节”》)

评析 直接介绍傈僳族的“阔时节”相 当于汉语的春节是让人“知其然”,而用 异语说明“阔”是“年”的意思,“时”是 “新”的意思,则是让人“知其所以然”。 异语修辞的作用于此可见一斑。

39. 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壮的季节举行 的“那达慕”大会,是蒙古人民一年一度 的盛大节日。“那达慕”,蒙古语,娱乐或 游戏的意思。“那达慕”大会上有惊险动 人的赛马、摔跤,令人赞赏的射箭,有争 强斗胜的棋艺,有引人入胜的歌舞。(国 家民族委员会主编《中国少数民族·蒙 古族》)

评析 介绍少数民族的风土民情,异语 修辞是最有效的方法。了解了蒙古语 “那达慕”的含义,人们对蒙古人民传统 的盛大节日,不禁会油然而生出临其境 亲眼目睹大会盛况的强烈愿望。

40. 帕米尔高原上所有的冰山都可以 称作“木什塔克”。这是一句维吾尔族 话:“木什”是“冰”,“塔克”是“山”。因为 这座冰山又高又大,所以“木什塔克”竟 成了它的专名了。(白辛《帕米尔高原历 险记》)

评析 “帕米尔”和“木什塔克”都是维 语,为什么只对“木什塔克”用异语修辞 来说明,而不对“帕米尔”进行注解呢? 这是因为作者描写的重点在“冰山”而 不是“高原”,所以要把“木什塔克”的词 语意义显示出来,以增强文章的鲜明 性。

41. 第二天早晨,我们就驰车访问了 于阗遗址买利克瓦特(维语为“繁荣的 王城”)。(刘白羽《昆仑山的太阳》)

评析 如果不加以解释说明,“买利克 瓦特”的含义是什么,谁也不知道,异语 修辞方式在此不仅揭示出它那“繁荣的 王城”的含义,而且以其神秘而独特的 异域色彩,激发起了人们的阅读兴趣。

42.“陇端”(又叫“窝端”)街,是云南省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富宁县壮族人民 的一个传统节日。壮语“窝”译成汉语即 “外出”,“陇”即下坡去赶街之意,“端”则 代表某一地段。“陇端”就是“那一段热 闹的地方”的意思。(《民族工作手册· 壮族的陇端街》)

评析 不用异语修辞,“陇端”按汉语的 词义将被理解成“高地的尽头(末端)” 无论如何是联想不到“那一段热闹的地 方”上去的。

43. 依斯麻尔说起这一路话来,每一 根胡须都抖动跳跃,眼珠儿也一闪一 闪。有一些社员,特别是已婚的女社员 一边听一边笑一边骂,等他说到一个段 落,美不滋儿地捻起胡须的时候,大家 齐声喊道,“泡! 泡! 泡!”(牛皮! 牛皮! 牛皮!)(王蒙《好汉子依斯麻尔》)

评析 维语的“泡”即汉语的“牛皮”。异 语修辞不仅显示出“泡”的含义,而且给 人物形象的描写带来浓厚的生活情趣, 收到了生动、活泼、感人的表达效果。

44.记住百灵鸟的最初歌唱吧! 它对 着你最先唱的,总是一声:“山伯奥!”这 就是蒙语问候的意思,因为这是它的家 乡话。当你再碰到百灵鸟的时候,你细 细的听吧,它是从不会忘记向你致送这 最亲切的问候语的。(端木蕻良《在草原 上》)

评析 究竟是人借鸟语问候,还是鸟通 人性人语?这都是次要的问题,关键在 于作者通过异语修辞告诉我们:蒙族热 情好客。异语给作品增添了许多感人的 情味。

45.塔布土拉罕在呼和浩特市东北三 十五里,大青山的南麓。古城作长方形, 分内外两城,外城周围约三公里。在内 城的地面上,到处可以看到汉代的绳纹 陶片,在城的附近有五个大土堆,塔布 土拉罕就是五个大土堆的意思。这五个 大土堆可能是五个大封土墓,如果把这 五个大封土墓打开很有可能发现这个 古城的历史档案。(翦伯赞《内蒙访古》)

评析 作者运用异语修辞既揭示了“塔 布土拉罕”的汉语含义,又紧紧围绕着 文章的题旨,以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的 眼光对“五个大土堆”的历史文物价值 进行了合理的推断。这样,历史与现实 相沟通,知识性与趣味性相交融,“塔布 土拉罕”就不再是干巴巴的蒙语音译语 词,而是可以引起读者兴致的探索对象 了。

46.“斜乃珠”系鄂伦春语,意即挡阳 光的篷子。“斜乃珠”形同半撑开的伞, 以桦木杆搭架,夏罩桦树皮,冬罩野兽 皮而成。(朝襄《鄂伦春猎趣》)

评析 用异语修辞作注释以明确汉语 的意思,然后又对“斜乃珠”的形状和结 构加以说明,使人对兄弟民族的风情产 生兴趣,引起对下文的注意。

47.火车首先把我们带到牙克石。牙 克石是喜桂图旗的首府,也是进入大兴 安岭森林地带的大门。喜桂图,蒙古语, 意思是有森林的地方。这个蒙古语的地 名,记录了这里的历史情况,其实在牙 克石附近现在已经没有森林了。(翦伯 赞《内蒙访古》)

评析 作者运用异语修辞,并不是仅仅 为了说明“喜桂图”的蒙语含义,更重要 的是为了提醒人们注意到现代生态平 衡破坏的日益严重,一句慨叹:“在牙克 石附近已经没有森林了”,透出淡淡的 忧虑。

48. 甲:咱们先不唱家雀儿。

乙:为什么?

甲:唱可以,我怕你听不懂。

乙:只要有家雀儿我就能听得懂。

甲:那好,你听着:(唱)“伊犁尤里, 阿格夜尔杜喀伊。杜喀伊列赫达,撒依 来都,波尔鸠布杜拉伊艾提干定,多喀 夜彻提彻夜,撒依来都,撒依拉颇马尼 夜颂,带姆的安都。”什么意思?

乙:这……不知道。

甲:你不是听得懂吗?

乙:我知道,没家雀儿你拿这蒙 我。

甲:嗐,这是维吾尔族民歌:“伊犁 道路弯弯曲曲,有两只麻雀在唱,它从 早唱到晚,是否在唱我爱人的命运?”有 家雀儿没有?

乙:嘿,真是什么鸟都有。

(姜昆、李文华《诗歌与爱情》)

评析 语言不通,可以形成理解障碍, 理解障碍有时又会造成喜剧效果,而相 声是追求喜剧效果的。此例是运用异语 制作成的相声“噱头”,悦耳动听的维吾 尔族民歌,不经翻译,观众听不懂,但是 它宛转动人,可以使人联想到鸟儿的歌 唱,并产生奇趣。

49.但有些地方原来是有鄂伦春语的 名字的,而这些鄂伦春语的地名,又往 往能透露一些历史的消息。例如锡尼奇 是一个鄂伦春语的地名,意思是有柳树 的地方;又如乍格达奇,也是一个鄂伦 春语的地名,意思是有樟树的地方。这 样的地名比起数目字的地名来,当然要 好得多,因此我以为最好能找到这些地 方的鄂伦春语的名字。(翦伯赞《内蒙访 古》)

评析 作者认为,鄂伦春语虽然不好 懂,但它的历史价值大。比如:“锡尼 奇”、“乍格达奇”这样的地名,只要用异 语修辞方式加以说明,人们马上就会知 道那里曾经是森林地带,而第一站、第 二站这些枯燥单调的字眼是无法透露 出历史的消息的。

50.青海湖的蓝蓝得纯净,蓝得深湛, 也蓝得温柔恬雅,那蓝锦缎似的湖面 上,起伏着一层微微的涟漪,像是尚未 凝固的玻璃浆液,又像是白色种族的小 姑娘那水灵灵、蓝晶晶的眸子。正当我 折服这蓝色的魅力,而又苦于找不到恰 当的比喻的时候,我突然记起少数民族 对青海湖的称呼。在蒙语里,它被叫作 “庸庸诺尔”,在藏语里,它被叫作“错温 布”,都是“青颜色的大海”之意。为什么 要叫做“青色的海”,而不叫做“蓝色的 海”呢? 莫不是出于“青出于蓝而胜于 蓝”的俗语?(冯君利《青海湖,梦幻般的 湖》)

评析 当作者为“蓝得纯净”、“蓝得深 湛”、“蓝得温柔恬雅”的青海湖那种“蓝 色的魅力”所折服、而又苦于找不到恰 当的比喻的时候,异语修辞为他解围。 因为蒙语的“庸庸诺尔”和藏语的“错温 布”都是“青颜色的海”的意思,作者从 此悟出了荀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 句名言的内涵。看似信手拈来,实则刻 意为之,令人叫绝。

51.“活佛”,蒙藏佛教对修行有成就 就能够根据自己的意愿而转世的人称 为“朱毕古”(蒙语)或“毕勒罕”(蒙语)。 这个字的意义就是“转世者”或“化身”。 “活佛”乃是汉族地区的人们对他们习 俗的称呼,……(《和尚·僧·尼·法 师·活佛·罗汉·喇嘛》见《1982年第6 期《新华文摘》)

评析 对汉语中的“活佛”一词,蒙藏佛 教徒并不懂,而他们的“朱毕古”或“毕 勒罕”等词,汉民族也不懂。当两种民族 语言难以被对方理解时,异语修辞在其 间架起了桥梁。它形同翻译,又不是翻 译,为了说明类文章的明晰鲜明,它发 挥了不可低估的表达作用。

三、方言异语

52.小尚现在说话也不脸红了:“阿勒 是个小皮匠。会被人家赶出来的。”小方 头拍拍他的肩:“你这副卖相,哈地方坍 板?过几天去把头发烫一烫,不要说到 七重天,就是进入锦江饭店大门口,服 务员也不会来挡你的。”小尚笑咧嘴: “你们今天是有心出我洋相了。”(蔡其 康《闯上海》)

评析 在人们的对话里,有意识地使用 方言异语,表现出一种地方风貌与特 征,也在一定程度上活现了人物的个 性,这是使用纯粹普通话所达不到的效 果。

评析 用普通话的含义解释广东方言 中“病家”的含义,造成了语意双关的表 达效果。并借批评社会上某一类人物, 达到了论点集中鲜明、语言尖锐有力的 目的。

55. 白话,按我们宝塔集的风俗,应该 还有三解:一、故事也。小时候听大人谈 天说地,神话传说,都一律叫“白话”或 “讲白话”。二、聊天也。闲来无事,朋友 们聚在一起随便说说,就叫“白话白 话”。三、人人都能听懂和承认的实话 也。常常可以听到人们评论对方的说 话:“你说的是大白话,谁不知道?”(戴 厚英《白话》)

评析 “白话”是典型的汉语普通话词 汇,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方言俚语中的 “白话”却是例外。作者对家乡宝塔集方 言中的“白话”一词作了详细的解释,使 人感到新鲜而有趣,这种诠释方言词的 写作方法,也是异语修辞的一种,值得 学习和称道。

55. 许三财领了自己的女儿,到广州 作了一件不平常的事——相亲。用广州 话的说法便是“睇相”。(陈残云《香飘四 季》)

评析 “睇相”就是“相亲”,不加注释说 明,含义实在令人费解,异语修辞一定 要适应于表达的需要,盲目的滥用,有 时就会画蛇添足,适得其反。

56. 梁启超是广东新会人,家乡的方 言是粤语。他讲普通话不大高明,在分 析春秋时代“晋楚之战”的时候,学生们 正聚精会神做笔记,他突然讲了一句 “点解呢!”(粤语,意即“为什么呢?”“点” 在粤语中是“怎样”的意思)顿时,会场 学生除懂粤语的外,都为之搁笔,而操 粤语的学生,则彼此作会心的微笑。(秦 牧《珍贵的民族共同语》)

评析 一句粤语“点解呢!”活画出梁启 超幽默风趣的神态,运用方言异语描写 人物的形象,可以收到传神生趣的表达 作用。

57.拔起黄蒿带起根,

崔二爷做事太狠心。

打死老子拉起娃娃,

一家人落了个光塌塌!

(李季《王贵与李香香》)

评析 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增强 了诗的形象性与表现力,再用上一些方 言词汇,更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这也 是李季诗歌的主要艺术特色之一。

58. 杨二嫂发见了这件事,自己很以 为功,便拿了那狗气杀(这是我们这里 养鸡的器具,木盘上面有着栅栏,内盛 食料,鸡可以伸进颈子去啄,狗却不能, 只能看着气死),飞也似的跑了,亏伊装 着这么高底的小脚,竟跑得这样快。(鲁 迅《故乡》)

评析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鲁迅的小 说开乡土文学之先河,方言异语的运用 是其艺术特点之一。因为使用了方言, 作品中所描写的风物、人情,都具有鲜 明的地方色彩和个性特征,此例可见一 斑。

59. 囝生闽方,闽吏得之,乃绝其阳。 为臧为获,致金满屋。为髡为钳,如视草 木。天道无知,我罹其毒。神道无知,彼 受其福。……(顾况《囝》)

诗析 诗人自注:“囝,音蹇。闽俗呼子 为囝,女为朗罢。”这首诗揭露了闽中 (福建)盛行的掠卖奴隶的风俗,描写了 奴隶的悲惨遭遇,是对封建社会吃人本 质的无情控诉。诗以“囝”为标题,运用 了闽方言,作者在《序》中作了注解,表 现出方言异语的正确用法,如不加注, 令人不解,就会影响诗意的表达。

60. 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 “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泼 辣货,南京所谓'辣子’,你只叫他'凤辣 子’就是了。”(《红楼梦》第三回)

评析 “泼辣货”是一句俗语,大家都能 理解,贾母在此基础上,特意重复使用 南京方言“辣子”一词,便鲜明地突出了 王熙凤的性格特色。不论贾母是褒是 贬,读者对王熙凤的机巧和毒辣的个 性,却因此有了初步的了解。

61.而今也不知怎么搞的,他想关起 门当土皇帝都不太平,妻子开始越来越 不服他了,他“说了算”的次数好像也越 来越少,可怕的是连他自己也感到自个 经常“老'居’失匹”(上海方言,聪明反 被聪明误的意思)。(程乃珊《父母心》)

评析 “老'居’失匹”是上海方言“聪明 反被聪明误”的意思,用以描写“他”家 庭中地位的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心理 矛盾和失落感,是贴切不过的。尤其是 在用异语方式说明方言的意思之后,人 们不仅为之哑然失笑。

62.于是我们看到有实力的大亨戴的 手表比他的小职员还不讲究,写作人用 的圆子笔不过一元数角一杆,而斗大的 字认不得多少的“捞家”几乎清一色插 上那种名牌笔。(李鹏翥《濠江浪花〈七 则〉》)

评析 “捞家”指那些不是从事正当生 意或是帮会的人。一个“捞”字颇能描绘 出他们唯利是图,巧于经营、谋掠的本 质。胸无点墨,却又要故作风雅,是虚 荣,还是感到某种缺憾?作者活画出了 这些“捞家”的微妙心态。

63.“我是瓦窑堡人”,村上的人常常 有趣的向孩子重述着这句话,谁也明白 这是假话,尤其是几个年轻的妇女,掂 着一块鞋片走到他面前,摸着他冻得有 裂口的小手,问他:“你到底是哪搭人, 你说的话咱解不下嘛! 瓦窑堡的?你娃 娃哄人咧!”(丁玲《一颗未出膛的枪 弹》)

评析 方言是人民群众语言的重要组 成部分,具有强烈的地方色彩和个性色 彩。此例运用陕北方言异语描写人物形 象,给人真实质朴的感觉。不仅揭示了 人物生活的社会环境特色,而且描写出 一种特殊的乡土人情。

64.途中听王捷三先生说“汽费”二 字,已觉诧异,后来凡见陕西人几乎无 不如此,才知道事情不巧。盖西安人说 S,有一大部分代以F者,宜乎汽水变为 “汽费”,“读书”变为“读甫”,暑期学校变 作“夫期学校”,省长公署变作“省长公 府”了。(孙伏园《长安道上》)

评析 通过西安人王捷三先生说话的 发音特征,总结出西安方言在语言方面 的特点,这是用异语修辞来描写地方风 情的一例,读来颇觉新鲜有趣。

65.“当然,我们得靠信誉,一次揾笨 (粤语,意即占别人便宜),下次鬼睬 你。”(叶文海《飞翔船快镜》)

评析 粤语“揾笨”令人费解,但只要加 以注释说明,词义就豁达了。因此在书 面语言里,一旦因表达需要而用到方言 时,不应简单地引用,而要用异语修辞 方式进行注释说明,方能收到良好的表 达效果。

66.天长日久,连地道的北京人偶然 见了山东造厨业,也得学几句胶东话: “我雪(说)客银(人)气(吃)点西(什)么? 气锅盔还是面条?”这才显着有师承,有 门户,正根正派。(邓友梅《“四海居”轶 话》)

评析 胶东方言写进作品自然应当用 异语修辞加以注释说明,后面承前点明 的这几句话倒真是新鲜有趣;胶东方言 竟成为厨业是否有师承、有门户和是否 正根正派的标志,活画出了微妙的社会 风貌和人物心理。

67.但愿诸公勿性急,

让我来编教科书。

做个公民实在不容易,

大家切莫耶耶乎……

但愿诸公勿死守我的教科书,

免得大人一不高兴便说阿拉是反 动。

(鲁迅《公民科歌》)

评析 可以看出,作者是有意在诗中使 用上海方言的。诗中方言词语的讽刺作 用是相应的普通话词语所不具备的。因 此,也无法被普通话词语替代.显示出 异语的独特修辞作用。例中的异语未加 注释说明,那是因为此诗当时发表在上 海的报刊上,不加注,读者也看得明白。

68.茗烟在窗外道:“他是东胡同子里 璜大奶奶的侄儿。那是什么硬正仗腰子 的,也来唬我们。璜大奶奶是他姑妈,你 那姑妈只会打旋磨子,给我们琏二奶奶 跪着借当头,我眼里就看不起他那样子 的主子奶奶!”(《红楼梦》第九回)

评析 茗烟是贾府的一个仆人,因此他 的语言中出现不少的方言俗语,很符合 人物的身分、地位。在《红楼梦》这部代 表我国小说最高成就的作品中做为塑 造人物性格的语言,异语修辞运用得是 十分成功的。

69.坐公共汽车,他们并排儿一趟坐, 膀头擦着膀头。宝全老是拿眼偷看老 婆。人要衣装马要鞍装,前些年,蓬头垢 面的,啥时候有打扮的闲心?三十大几 的人,倒瞧出水灵来啦。玉芬呢,只顾不 安地朝四处瞄,心里直突突。结婚十八 年,她没跟丈夫上过街,这不成了电影 里谈恋爱了吗? (锦云、王毅《“大能人” 趣语》)

评析 “一趟坐”“瞄”“水灵”等方言词 语的运用,使读者感受到故事发生地 ——北方农村的乡土气息。栩栩如生地 描写了一对富裕起来的年青夫妻的喜 悦、兴奋、不安的心理。

70. “作家”——湖南人叫种地的为 “作家”,这个名称的双关意义也很好, 这是说,写作也和耕种一样,是要勤于 劳动的,湖南人又叫种地多的为“大作 家”。(萧三《创造新人物典型的问题》)

评析 “作家”一词,在方言和普通话中 的含义有着明显的差异,利用这种差 异,作者巧妙地运用双关会意的方法, 对写作和耕种进行了新颖别致的解释, 尽管工作的性质不同,但是“勤于劳动” 才会有收获的规律却是一样的。见解深 刻,含意丰富,给人许多启示。

71. 试想,假如上海人把“讲张”(谈 论),杭州人把“木老老(很多),广州人 把“霎气”(麻烦),潮汕人把“刺榴”(流 氓)之类的词语写进作品里面去,又不 加任何解释的话,有谁能够知道,那讲 的是什么玩意呢?(秦牧《语林采英》) 评析 异语不能乱用,用于文章里是为 一定的表达目的服务的,如果因为滥用 而损害文意,那是不足取的。此例讲的 就是这个问题。

THE END
0.打卡大湾区艺术中心广东文学馆今年七月,广东作协纪念陈残云诞辰110周年暨陈残云学术研讨会,在广东文学馆举行。广东文学馆四楼有一个名为“香飘四季”的文学展厅,就是源自陈残云的小说《香飘四季》。由此可见陈残云先生在广东文学界的地位。 《艺海拾贝》是散文大师秦牧的杰出之作,整整影响了几代人。书中缜密睿智的文笔,优美活泼的文采赢得了广大读者的交口称赞。该书 jvzquC41yy}/onnrkct/ew478|~8nrh
1.读书沙龙|陈残云故乡举办《香飘四季》阅读分享会9月25日,广州市文联2023年第四期“学党史 传经典 推新作”读书沙龙系列主题阅读活动在著名作家陈残云故乡白云区石马的桃花公园诗歌创作基地举行。 本场活动邀请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白云区作家协会主席黄剑丰,以“岭南乡村建设的壮丽图景——《香飘四季》阅读分享会”为题,与文学爱好者、村民朋友分享陈残云的人生故事及jvzquC418pot0‚hyd0ipo8frr1zfoyqcvg5ek|unc{Zfoyqcvg5og€x1pg}tFnyckn52499891;34<83:74ivvq
2.陈残云长篇小说《香飘四季》(节选)陈残云 | 长篇小说《香飘四季》(节选) 夜,象湖水一样的平静,象水生的心一样的平静,幽幽的月色,透过了繁花灿烂的凤凰树,从窗口射进来;和小油灯的淡淡的光影融和在一起,照在水生的尖瘦而呆板的脸颊上,使他显得更加平静。他全神贯注在工作里。 南风轻柔地吹拂,有一股奇异的香味拂进来,是玉兰花的香和肥皂的jvzq<84yyy4hfƒzqzkk/exr1x1813B4341727=90jvsm
3.合作化小说的又一种写法——评陈残云《香飘四季》【摘要】: 陈残云的合作化题材长篇小说《香飘四季》写法上既不同于《创业史》《艳阳天》,又有别于《山乡巨变》,因而其艺术特色与价值也异于其他同类作品:其人物与故事比较平实、比较接近生活原生态,但作品中的生活真实性又是与其特有的理想化书写交织在一起的;其理想化的表现 jvzquC41yy}/ewpk0eun0ls1Ctzjeuj1ELLEVxycn/]MRU72436429<0jvs
4.02.香飘四季(节选)陈残云读懂广州《文学里广州·小说》欢迎收听蜻蜓FM读懂广州 |《文学里广州·小说》专辑下的音频节目02.香飘四季(节选) 陈残云,主播:。在这里“02.香飘四季(节选) 陈残云”免费在线听,而且您可以下载蜻蜓FM,该音频节目对应读懂广州 |《文学里广州·小说》mp3全集都可下载和收藏,随时随地在线收听。jvzquC41o/vsg7vkpizjpp3ho1|djjspgny06?>7965qtxltcoy04>6:82871
5.陈残云学术研讨会在广东文学馆召开据了解,《香飘四季》是陈残云到当时的东莞县挂职任县委副书记,他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最终创作而成,当地民众称他为“赤脚作家”。 广东省作协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张培忠表示,正是这种卷入生活的拼搏精神,陈残云最终创作出《香飘四季》这部深刻反映南方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发展经济、改天换地的长篇小说。他强调jvzquC41ycv/gjxvoqtf{7hqo1g0497629865:9249;38@3jvor
6.香飘四季陈残云著香飘四季 作者:陈残云 著出版:广东人民出版社 页数:346定价:36.00 元ISBN-10:721806390XISBN-13:9787218063904 去豆瓣看看 想要 拥有 00暂无人评价 内容简介 本书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珠江三角洲水乡人民建设新农村的急切愿望,展示了青年农民改造大自然的易扬斗志以及他们纯美温馨的爱情。作品人物形象,人性jvzq<84yyy4rwnxjw0ipo8gqqm527A9:6:90
7.陈残云1963年出版著名长篇小说《香飘四季》。此外,出版有长篇小说《风砂的城》、《热带惊涛录》等;散文集《珠江岸边》和《陈残云自选集》;编有《粤海新诗》。1993年出版十卷本的《陈残云文集》。历任广东省文联副主席、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第三、四届中国文联委员、第四届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第五届中国作协顾问、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612=2485:15<52<:34a724A:85:<60|mvon
8.乡村振兴大擂台幕后彩蛋,邂逅美丽麻涌,体验蕉香水乡!正如陈残云所写的《香飘四季》里一样 麻涌的景色美丽醉人 麻涌的香蕉甜美诱人 相信只要您来到麻涌 这的美丽会让您心旷神怡、乐而忘返。 幕后花絮,还不快戳! 更多精彩内容请留意 珠江频道逢周六21:40 第二季《乡村振兴大擂台》!!! 麻涌宣教文体旅办融媒体中心 首席编辑:莫汝建 美丽麻涌 (dgmlmc) 麻涌最权jvzquC41yy}/uxmw0eun1j46:7=2;>>8a38239;:97
9.【云融媒】均禾街:陈残云《香飘四季》阅读分享会在石马桃花公园举行【云融媒】均禾街:陈残云《香飘四季》阅读分享会在石马桃花公园举行2023-09-27 17:36:08 白云区融媒体中心 9月25日,陈残云《香飘四季》阅读分享会在均禾街石马桃花公园举行,活动旨在提升全民阅读水平,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文化公共服务。(张智虹 伍世柱 陈锦标) jvzquC41jwgdjnsi0i€.evh0eqs0rjlgu1814<42;1881n<852?99=k576874j>5ef8d79ief2jdh7mvon
10.许细娇:一个特殊的“中间人物”——陈残云长篇小说《香飘四季作为一部被文学史和学术界长期忽视的作品,陈残云的《香飘四季》有着异于同时期其他农业合作化题材小说的独特艺术价值。这部小说塑造了一个“特殊”的“中间人物”许细娇。许细娇在小说中被描述成一个娇小、漂亮、爱打扮、喜欢看戏唱戏、心里藏着一个“才子佳人”梦的女 机构: 佛山市艺术创作院文化与文艺理jvzquC41ycv/ewpk0pku1}twej5xgk4Lqwxocu4Ctvodnn4YNRR32;:262790qyon
11.《香飘四季》简介书评在线阅读当当香飘四季 正版图书,下单速发,可开发票 作者:陈残云出版社:花城出版社出版时间:1999年01月 手机专享价 ¥ 当当价降价通知 ¥81.70 定价 ¥164.40 配送至 辽宁营口市 至北京市东城区 服务 由“兜兜图书专营店”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兜兜图书专营店jvzq<84rtqjve}3fcpmecwl0eqs03:=5;6:59:>0jvsm
12.拒绝拥挤,来麻涌享受惬意慢生活│麻涌乡村游之二香飘四季雕塑广场摆放着陈残云老先生的晚年形象石像。陈残云老先生自称麻涌水乡是他的第二故乡,麻涌的田园河涌里,到处都留有他的足迹。广场里还建造了“战天斗地 改造蛇窝”雕像群,十分生动。 观音祖庙 有着近百年历史的大步观音祖庙是“香飘四季”乡村游的重要景点之一。光是庙里的一砖一瓦,就能给人一种宁静感。每年jvzquC41{q{/e}wkr0ipo8ytcxkmu8Iqpimvcw73419:9?>260nuou
13.香飘四季(豆瓣)《香飘四季》:1963年5月由作家出版社和广东人民出版社同时出版。陈残云的代表作之一。小说反映了解放后的珠三角水乡人民建设新农村的急切愿望,展示了青年农民改造大自然的昂扬斗志以及他们纯美温馨的爱情。作品人物形象个性鲜明,艺术风格清朗自然,乡土气息浓郁。出版后成为热门小说,畅销一时,不仅在省内家喻户晓,在全国jvzquC41dqul0mtwdct/exr1uwhkgly144>86B8
14.陈残云学术研讨会在粤举行新闻陈建功表示,陈残云心系家国命运,他的艺术创作始终与时代和人民同频共振,在当下散发出历久弥新的文学与历史价值。陈残云的创作所涉体裁众多,在小说、剧本、散文等领域都有极具影响力的成果。长篇小说《香飘四季》中,栩栩如生的人物、微妙独到的行文分寸、清幽恬淡的水乡风情以及优美简洁的文学语言,均让人印象深刻;其散文平实自然、娓娓道来,写 jvzq<84yyy4djrscytoug{3eqo4dp8s31463685:245d698;;6352;>2:;>/j}rn
15.大型组歌《香飘四季》将在东莞公演【摘要】:<正>由广东省文联、广东省音乐家协会、广东省文艺批评家协会、中共东莞市委宣传部主办的献给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的大型组歌《香飘四季》研讨会前日在省文学艺术中心三楼多功能厅举行。大型组歌《香飘四季》打响了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系列文化活动的头炮,用音乐的形式描绘到了已故作家陈残云小说《香飘四季》jvzquC41yy}/ewpk0eun0ls1Ctzjeuj1ELLEVxycn/HZ[b722:662;:0jvs
16.烟火人间音画丨香飘四季永不散【烟火人间】音画丨香飘四季永不散 从广州驱车往东莞麻涌镇,似乎只在一念之间,却仿佛历经两个不同的世纪:一个是喧嚣、飞腾的现代城市世纪,一个是恬静、从容的往日田园世纪。 在本地方言中,“涌”指河道,河道纵横交错、密密麻麻,故名麻涌。 一路上,我的脑海里萦绕的尽是广东前辈作家陈残云所著长篇小说《香飘jvzquC41ogoxgw3ioy4dp872473188681euovnsva5>1:?>440nuo
17.红色经典|陈残云与《香飘四季》:广东红色文学“南国风格”的开拓提起最具“岭南风情”的现当代文学名作,许多读者一定会想到广东作家陈残云的《香飘四季》。 《香飘四季》书影。资料图片 这部诞生于上世纪60年代初的长篇小说,真实再现了新中国成立后珠三角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掀起农业合作化高潮的奋斗场景和昂扬风貌。不仅如此,作品更是创造性地将隽永的自然风光、浓郁的乡土气息与“jvzquC41uvgukl3phcvq0|twvjio0lto1euovnsv146339:13;5d7;=5547/j}rn
18.香飘四季!陈残云学术研讨会在广东文学馆举办在广东文学馆的4楼,有一个集中展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广东文学精神风貌的当代文学展厅,名为“香飘四季:广东当代文学展厅”,这个标题正源于当代著名作家陈残云长篇小说《香飘四季》,既符合广东地理气候自然特色,又是对广东当代文坛百花齐放、硕果累累的精妙提炼。 jvzq<84yyy4hfƒzqzkk/exr1x1814=42917:3B=0jv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