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普通人蒙上双眼,那些习以为常的操作便会因为看不见而变得困难重重。眼下,却有这样一群视障者,他们不仅会上网,甚至有着高超的互联网技术,冲进了数字新时代。他们,被誉为“盲人极客”。
但与乔布斯、比尔盖茨等鼎鼎大名的极客不同,盲人极客不纠结于具体代码、不致力于软件开发,他们更多的是充当程序员的“眼睛”,通过看不见的切身体会,发现数字化盲道上的“盲点”,并领着程序员进行“道路清障”工作,保证通往数字世界的这条数字化盲道始终畅行无阻。
34岁的新杭州人刘宇便是其中一员。数字时代,先天全盲的他不仅成就了自己,成为斜杠青年,收获多面的精彩人生,还通过代码,与千千万万的程序员一起,将数字化改革的红利带给了更多人。
依靠听力“冲浪”的特殊极客
老家武汉的刘宇,是位盲人按摩师。今年6月,他刚刚接手了杭州市拱墅区温州路上的一家盲人推拿店。工作日的早晨,记者刚一踏进这家店,头顶便响起一阵轻快的铃声和一声清脆的AI女音“欢迎光临”。“今天店里没什么客人,正好忙里偷闲。”坐在按摩床边的刘宇起身合起了电脑,手指迅速地在屏幕上滑动几下,关掉了正“叽里咕噜”不知播报着什么的机身语音,然后说道。
无论是刘宇的电脑还是手机,都没有装任何辅助器械,看上去就是最普通的笔记本电脑和智能手机。一个眼睛看不见的人,是如何熟练使用电子产品的?面对记者的提问,刘宇说,不同于“明眼人”,视障者使用任何电子产品都需要靠“听”。
“读屏算是无障碍改造最底层的技术”,刘宇说,读屏是针对视障者的无障碍适配。随着视障用户的点击、滑动,逐个点选屏幕上的应用,读屏软件会将相应的内容转成语音,一一进行播报。“视障者通常会把读屏语速调高60%-70%”,在普通人耳里那些因倍速变得难懂的读屏音,在视障者的耳中,却是一条条明确且清晰的指令,指引他们的使用。
对于输入操作,相较于可以直接“语音转文字”进行输入的手机等移动端,视障者使用电脑会困难得多。“我们用电脑打字,是真的在盲“爬格子”(打键盘)。”刘宇说。
和数字世界的结缘,始于1998年。那一年,刘宇接触到了电脑,学会了用装有“windows98操作系统”的台式机听歌“看”碟。他还针对自己在使用笔记本电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琢磨着写了些辅助视障的小程序。
“会用C语言写点代码,但没有系统学过,我的主业是盲人按摩师。”刘宇说,自己日常忙于按摩,一有闲余便扎进网络世界,在数字化的海洋里徜徉,“这已经成了我放不下的一个爱好。”
提及电子产品,刘宇兴致很高,从国产的小米到国外的苹果,他如数家珍。无论手机、电脑还是iPad,刘宇都用得“溜”到飞起。“像我这样的人有很多”,据统计,我国1700多万的视障群体中,超过七成都是网民,会使用智能手机满足生活的需要。为了与同好交流分享,刘宇建了一个音乐交流群,如今群里成员已近500人。在群里,他的网名是“此生无悔”。
2016年,机缘巧合下,在这个群里很少“冒泡”的杭州姑娘孙雯,为了咨询盲“爬格子”的技巧,向群主刘宇提出了好友申请。一来二去,两人因此相识,刘宇与这位“没有黑透”、视力0.01的“电子迷”成了线上好友。
后来,在杭州西湖苹果专卖店做兼职,教视障者人用手机的孙雯得知这家店正在找几位针对视障者的“销售专家”。“我只对手机了解一些”,孙雯便推荐了自己的“大神”好友“此生无悔”。虽然最终由于社保未满5年,刘宇在第五轮面试遗憾被“刷”,但因为这次“奔现”(线上转线下交友),两人结缘,彼此有了更深的了解。
修建“数字盲道”的特殊工程师
最初,由于电子产品逻辑比较简单,意外地符合信息无障碍的规则。但随着产品的更新迭代,普通用户感到越来越流畅的同时,视障用户却郁闷地发现,一些过去可以顺畅使用的功能开始出现障碍,“盲人一度用不了”。
刘宇告诉记者,这条特殊的数字化盲道,存在一个“建成——断裂——复建”的过程。
2009年腾讯的改版,将标准界面换成了图形界面,完全断了视障者的“盲道”。读屏软件可以轻松播报文字内容,但对于图像等非文字内容,读屏软件需要先读取源码中对应描述字段再进行播报。如果开发者没有加入描述字段或缺少了其中任何字段细节,读屏软件便不能提取有效的描述信息,只能播报“按钮”,影响视障群体的使用。
“当时腾讯的投诉电话都被我们打‘爆’了。”刘宇说,“腾讯开始提供了一些接口,允许第三方读屏软件的接入,但还是会出现卡顿等问题。所以2010版的腾讯直接从底层开发重新做起,彻底解决了这一问题。”
对于无障碍改造的反馈,互联网公司各有各的做法:有的建群直接和残障者在群里进行沟通;有的选择和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或者一些社会组织如深圳信息无障碍研究会合作,与残障人群建立联系;有的则是直接聘用一些残障者,参与无障碍功能的开发。
因为向小米反映手机关机滑键视障者无法使用的问题,刘宇被拉进了小米的无障碍改造反馈QQ群。很多细节问题只有残障者用了才会发现,而这些问题的具体解决方式,又离不开对网络技术的掌握和理解。“可以说,从MIUI5开始一路下来,我是小米无障碍改造从‘不行’到现在‘能用’全过程的见证者。”刘宇说。
刘宇告诉记者,电子产品的无障碍改造,智能手机只是提供了一个平台,其中各种APP的无障碍改造仍存在很多问题,如为规避被接入软件挟持、保护用户隐私、防止恶意刷单等各个互联网公司给“登录”增加的限制就给视障者带来不少麻烦。
在刘宇看来,这条数字化盲道的修建工程,还需要进一步的提升改造。他举了个例子,“普通APP登录,除了要输手机验证码还要输各种图形验证码,我可以尝试用第三方软件识别,再不行就去找‘明眼’朋友帮忙看。但一些银行APP密码的安全键盘,盲人就根本不能用了。”
徜徉在数字世界的特殊用户
眼下,健康码、线上支付、手机导航……互联网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普通人一样,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视障者开始用极大的热情拥抱这个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的世界。
如果说数字时代为普通人的生活带来了锦上添花般的便利,那么给视障人群带去的,便是雪中送炭的帮助。
“面容靠近,向右倾斜……居中,拍照”,听着AI语音的提示,只有右眼可以感觉到一些光亮的孙雯不断调整镜头,按下快门,完成她的又一幅摄影作品。“虽然我自己看不见,但我想让能看见的人看见我现在正感受着的美”,孙雯说。打开刘宇的朋友圈,也会发现,其中不乏各种照片和视频,和“明眼”朋友分享着美食、美景和美的人。
今年5月发布的首份《视障群体外卖行为研究报告》也显示,超半数视障人士会选择叫外卖来解决日常饮食,且下单频次比普通人高出约四成。如今,视障者无需再“闯关”式出行,通过一部小小的手机,便解决了曾经从进门到点餐、付款、叫号、寻位等一系列尴尬。
“随着电脑、手机全面普及,无障碍改造做得越来越好,加上现在‘老带新’的培训越来越多,如今不会用电子产品的盲人很少。”刘宇说。从2019年开始,刘宇每年都会应浙江图书馆的邀约,为视障者开设专门的“盲用电脑培训班”。从如何挑选声卡、如何在没有读屏辅助的情况下装好声卡到各种电脑的基本操作……在他的课上,不讲虚的,没有空洞的大道理,而是落到细节实处、娓娓道来的经验和教训。
让刘宇高兴的是,数字技术的进步,正让越来越多的视障人群,像普通人一样徜徉在数字化世界里,“现在并不需要什么定制版,也不需要什么特殊关照,只要程序开发者不‘偷懒’,该添加的注释和标签好好添加,我们就能无障碍地融入这个美丽的新世界。”
谈及未来的打算,刘宇充满憧憬,“还没打算要孩子,先干事业”。在他的计划里,待到机会成熟之时,刘宇想与妻子孙雯一起开一家智能按摩诊所,用自己的双手为这个社会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去回馈这个社会、这个数字化时代曾给予他和他们的关爱。